李时珍“本草”养生经
李时珍秘经治疗各种癣

李时珍秘经治疗各种癣-026 1:鸡蛋5-10个泡醋7-10天.取出去壳搅拌均.装屏备用.用时用棉花沾蛋液擦患处.一 天多次.一次最少2分钟. 主治:散瘀,解毒,生肌.用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2:韭菜.大蒜各等分.(大蒜去皮)捣烂如泥放火上烤热.用力涂擦患处.一天2次. 主治:散血,解毒.用治牛皮癣.对过敏性皮炎也有效. 3:杏仁15克,陈醋20克. 制法:将杏仁捣碎加醋同煮滚.趁热用棉花沾擦患处.一天一次,连用3天.隔1-2天,再连用 3天. 主治:散瘀,解毒.用治歌种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李时珍本草纲目一、李时珍简介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疆,号钟南山,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出生在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是明代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李渔的后裔,自幼酷爱医学事业,并在医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在他的一生中,李时珍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本草纲目》是他最为著名且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这部巨著总结了中国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被誉为宝库中的一部灵药,对中国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本草纲目》概述《本草纲目》是李时珍于1578年创作完成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堪称中国古代药物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全书共分为十六卷,收录了1892种动植物药物,其中包括1058种中药和834种外药。
该书主要以解剖形态学特点为基础,详细描述了草药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对于动植物的繁殖、生长习性以及采集、加工、贮藏、使用等方面也有较为全面的论述。
三、《本草纲目》对中药发展的贡献1. 丰富中药资源《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药的种类、名称、性味、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后世的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参考。
这对于中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推广中医药学的国际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提高中药炮制技术《本草纲目》对中药的炮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总结,包括草药的采集、贮藏、加工等方面。
这对于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稳定性,保证中药疗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推动草药的科学研究《本草纲目》对于草药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书中介绍了许多草药的药物成分及其药物活性,这对草药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 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与传承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对于中医和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总结和传承了中医药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南。
四、《本草纲目》的影响《本草纲目》自问世后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对于中药学、草药科学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趣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记载了什么?有何用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记载了什么?有何用处导语:除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外,明代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也比较发达。
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位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叫李时珍;他花毕生精力,写了除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外,明代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也比较发达。
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位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叫李时珍;他花毕生精力,写了部优秀的医药学巨著,叫《本草纲目》。
李时珍出生在蕲(qi)州(今湖北蕲春),家里世代行医。
他父亲的医术在当地有些名气,治病之余,也喜欢研究医药,写过《人参传》。
李时珍从小在旁边看父亲给人治病、开方,有时还跟着上山采药。
耳濡目染,对医道和医药有了一些基本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了许多花草和动物。
稍大一点,他更喜欢读医书,常到一些有书的大户人家借书看。
李时珍的父亲却不希望儿子仍然做医生,而要李时珍考科举,谋个好官职,光宗耀祖。
但李时珍兴趣却在医学与“本草”(药物学)上,加上他身体不好,他中过秀才后,几次乡试都没有上榜,就放弃了考科举做官的念头,一心学医。
李时珍牢记他父亲的话:“熟读王叔和(晋代著名医学家),不如临症(临床看病)多。
”他刻苦认真,不仅熟读熟背《内经》、《千金方》等经典医学著作,还重视临床治疗,积累实际经验。
他时刻不忘医生的崇高职责,做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遇到水旱灾荒,李时珍更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治疗,尽管他的生活也不很富裕,但穷苦乡亲来诊治,他连药费也不收。
李时珍以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很快在家乡出了名。
蕲州是楚王王府所在地。
一天,楚王的儿子生病,抽风不止。
王府医生束手无策。
生活常识分享。
论《本草纲目》的食物养生保健思想

在食物搭配时,我们可以借鉴《本草纲目》提出的“食宜杂而不宜纯”原则, 将不同种类的食物合理搭配在一起。例如,可以将粳米、糯米、大枣、龙眼等熬 制成八宝粥,每天食用;将韭菜、菠菜、鸡肉、鸡蛋等炒制成营养丰富的菜肴。
同时,在烹饪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本草纲目》中提到的食疗方法。例如, 在煮粥时加入一些葱白和生姜可以预防感冒;在炖鸡时加入一些红枣和枸杞子可 以改善贫血等。
2、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对食物和药物之间关联规则的挖掘,发现一些潜在的药食搭配方 法和作用机制。这可以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3、数据的共享与交流
通过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例如,可以将整理好的《本 草纲目》中的食物文献数据分享给其他研究者或公众用户。这有助于促进中医药 研究的普及和应用。
《本草纲目》的食物养生保健思想不仅传承了古代的食疗理论,还融合了现 代医学和营养学知识。例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的“食疗不如食养”原则,就 与现代营养学强调的“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想相一致。同时,《本草纲目》 中的许多食物疗法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如葱白、生姜、芫荽等食物可以用 于防治感冒,红枣、枸杞子可以改善贫血等。
论《本草纲目》的食物养生保健思 想
基本内容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杰作,它汇集了古代关于草 药和食物疗法的知识,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自然、平衡的养生保健思想。本次演示 将从《本草纲目》的食物养生保健思想入手,探讨其对于现代人们健康管理的启 示。
《本草纲目》将食物分为谷、果、菜、兽、禽、虫等类,各类下面又细分出 许多种类。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属性和功效,从而更好 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同时,《本草纲目》也提出了食物搭配的原则,如“食 疗不如食养”“食宜杂而不宜纯”等。这些原则强调了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告 诫人们在食物搭配时要注重平衡和协调。
穿越时珍本草王国 ——李时珍养生本草系列研究

——李时珍养生本草系列研究
中医养生学博士生导师 孙晓生教授 2012.03.13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第一部分 印象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 李时珍历时27年,三易其稿撰写完成《本草纲目》。 其间参考了800多种书籍,多次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 本,耗费了非常大的心血。全书共52卷,约200万言, 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00余首,附图1100多幅。 生物学家达尔文、植物学家林奈等科学家都阅读过这 本书。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该书先后流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从17世纪起《本草纲 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 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书中所包含的诸多养生保健内容,对当今人们关注的养生保健具 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被誉为日常养生保健“圣经” 。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第四部分 徜徉花丛中
一、《本草纲目》花药概述 本草纲目》 书中所收录的百余种花药,在性味方面涵盖了寒、凉、平、温、热五 性和甘、辛、咸、酸、苦五味。 在功效方面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怡情强志,美容养颜,明目利咽, 宣通鼻窍,利水消肿,解暑生津,活血化瘀,止咳平喘,止眩止呕, 祛风湿,去黄疸,消腹胀,通大便,治皮病,消疮疡等。 在主治病症方面涉及内、外、妇、儿及皮肤、五官等科。 二、《本草纲目》部分养生保健花药介绍 本草纲目》 书中所记载的具有“轻身,不饥,耐劳,延年,不老”等养生保健功 效的花、旋花和飞廉花等。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李时珍“本草”养生经

龙源期刊网 李时珍“本草”养生经作者:何旭来源:《醒狮国学》2018年第03期李时珍是家喻户晓的医药名家,他用毕生精力为后人贡献了《本草纲目》,他以75岁高龄向人们印证了日常养生的重要性。
李时珍认为:“水者坎之象,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
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
” 他还把江湖水归为“地水”,并将它分为“顺流水”“逆流水”和“急流水”三种。
“顺流水”性顺而下流,又名甘澜水;“逆流水”乃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急流水”因湍水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达。
所以,他称“天水为一”,“地水为二”,认为“地水”不如“天水”好;而“地水”中的江湖水,又以“顺流水”为饮用佳品。
关于食补和食疗,李时珍论述很多。
如豆芽“甘温无毒”,可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脾胃气结积。
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骨髓,补虚损”;胡萝卜,“性甘、辛,微温,无毒”,可治“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
”家禽中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清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若将鸭肉同糯米煮粥食之,有养胃补血、生津作用,对病后体虚者,大有裨益;乌鸡“性甘,微温,无毒”,可治“肚痛,心腹恶气,除风湿麻痹,安胎。
”并附方“补益虚弱:虚弱人用乌雄鸡一只治净,五味煮极烂,空腹饮食之”,“或五味腌灸食”。
李时珍建议老人每天都吃粥,他认为,老人的牙齿受损的非常严重,而且脾胃功能也不好,吃粥的话是最好的。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气的良药。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写了胡萝卜粥的制备与服法:新鲜胡萝卜适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
胡萝卜甘辛微温,若经常食用,现代研究看来,可防治高血压,增强老年人体质。
至于饮酒,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这样写:“酒,天之美禄也。
读懂《本草纲目》,在家养生不求人

读懂《本草纲目》,在家养生不求人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12期《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以其毕生的精力,亲历实践,广罗博采,对本草学进行的全面整理,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同时,它还是中华医库中的一部食物养生学巨著,其中记载7000余条轻身、延年、却老、耐老、增寿的医论及附方,正是名副其实的益寿修身的养生学宝典。
《本草纲目》,古今中外名家都在看医药养生宝典《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当然备受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
几百年来,世界各国在广泛研究、古今中外众多历史名人在仔细研读。
毫无疑问,他们都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故而纷纷为《本草纲目》宣传。
如郭沫若尊它为“医中之圣”,赞誉其集中国药学之大成,广罗博采,造福生民,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鲁迅说它“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称其为“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
影响世界的东方药学巨典1604年,《本草纲目》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学者进行科教和医疗实践的指导性文件。
1606年,朝鲜出版《本草纲目》简编本。
1650年,《本草纲目》在维也纳出版,开创了欧洲人研究《本草纲目》的先河。
1736年,法国出版《中华帝国通志》,其中第三卷节选自《本草纲目》,并称其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水平。
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用了《本草纲目》的理论和例证。
2011年5月2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本草纲目》选入《世界记忆名录》,它标志着中国中医药文献第一次被全世界所認可。
《图解本草纲目》,让“东方药学巨典”的智慧为你所用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草纲目》的益处正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由于《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著作,年代久远,术语众多,内容结构繁杂,读下去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而且原著中的插图为五百年前作者手绘,对非专业研究者来说也已经很难辨识,这更增加了阅读难度。
所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本草纲目》真的是既难懂又难学,只能偶尔翻看,敬仰一下古人的智慧,而不能为我们所用,实在令人惋惜。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李时珍,字东田,号淡庵,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学家之一,也是《本草纲目》的作者。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著有医学巨著,还亲自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收集了大量的草药,并亲自尝试验证它们的药用价值。
李时珍从小就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跟随父亲到山上采草药,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他对草药的了解并不是从书本上获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积累的。
正是这种对草药的热爱和执着,让他在后来的医学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大量的草药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他亲自验证过的。
他不仅仅是在书桌前整理资料,而是亲自到田野和山林中,亲手采集各种草药,并亲自尝试它们的药用效果。
他常常在山间采集各种草药,然后带回家中进行研究和实验,亲自品尝它们的味道和效果,以验证它们的药用价值。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医学家应该是怎样的。
他不仅仅是在书本上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实践和经验积累。
他的医学研究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立足于实践和实证。
正是这种执着和勤奋,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也让他的著作《本草纲目》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学著作之一。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医学史上的佳话,更是对我们今天医学研究者的一种启示。
在医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像李时珍一样,立足于实践,亲自去验证药物的效果,而不是空谈理论。
只有通过实践和实证,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医学成就,也才能造福于人类的健康。
总之,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告诉我们,医学研究需要执着、勤奋和实践。
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医学成就,也才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时珍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本草”养生经
李时珍是家喻户晓的医药名家,他用毕生精力为后人贡献了《本草纲目》,他以75岁高龄向人们印证了日常养生的重要性。
李时珍认为:“水者坎之象,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
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
”他还把江湖水归为“地水”,并将它分为“顺流水”“逆流水”和“急流水”三种。
“顺流水”性顺而下流,又名甘澜水;“逆流水”乃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急流水”因湍水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达。
所以,他称“天水为一”,“地水为二”,认为“地水”不如“天水”好;而“地水”中的江湖水,又以“顺流水”为饮用佳品。
关于食补和食疗,李时珍论述很多。
如豆芽“甘温无毒”,可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脾胃气结积。
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
骨髓,补虚损”;胡萝卜,“性甘、辛,微温,无毒”,可治“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
”家禽中鸭肉,“主大补虛劳,最清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若将鸭肉同糯米煮粥食之,有养胃补血、生津作用,对病后体虚者,大有裨益;乌鸡“性甘,微温,无毒”,可治“肚痛,心腹恶气,除风湿麻痹,安胎。
”并附方“补益虚弱:虚弱人用乌雄鸡一只治净,五味煮极烂,空腹饮食之”,“或五味腌灸食”。
李时珍建议老人每天都吃粥,他认为,老人的牙齿受损的非常严重,而且脾胃功能也不好,吃粥的话是最好的。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气的良药。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写了胡萝卜粥的制备与服法:新鲜胡萝卜适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
胡萝卜甘辛微温,若经常食用,现代研究看来,可防治高血压,增强老年人体质。
至于饮酒,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这样写:“酒,天之美禄
也。
少饮则活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
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若夫沉湎无度,醉以无常者,轻者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
其害不胜言矣!”还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善摄生者宜戒之。
”此外,李时珍强调酒后不要饮茶。
他写道:“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坠重,膀脘冷病,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
”若从中医阴阳学说来看,饮酒会升阳发散,促进血液循环;而茶苦味,属阴,主降。
若酒后饮茶,必将酒性驱于肾。
而肾主水,水生湿,从而形成寒滞;寒滞则导致小便频浊,大便结燥。
所以,酒后不宜饮茶,而应吃些水果。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