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与运用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和运用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也是人类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和战胜挫折的奋斗史。
历史上治国安邦的经验、军事外交的谋略、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遂、文学艺术的魅力、个人成就的历程……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
尤其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认真学习和研究它:有助于学生继承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
可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历史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教改科研,优化课堂教学。
现就自已从教历史十多年来对教材中插图的认识、运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分类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记载和描述历史知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分为:(一)、人物图。
如《秦始皇》、《汉武帝》、《孔子》、《曹操》、《诸葛亮》等。
(二)、历史地图。
如《战国形势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各朝疆域图等。
(三)、文物古迹图。
如《司母辛方鼎》、《半坡彩陶鱼纹盆》、《战国编钟》、《赵州桥》等。
(四)、事件图。
如《焚书坑儒》、《大泽乡起义》、《虎门销烟》、《武昌起义》等。
(五)、复原图。
如《北京人头部原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等。
(六)、漫画图。
如《时局图》等。
二、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一)历史插图在教材中的地位。
川教版历史实验教科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重视教材中的插图时不我待。
川教版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编排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历史学科特点。
在体例结构、内容选择、表现形式、装帧设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性、知识性、可读性和适应性较强,基本实现了由历史学科体系到历史课程体系,由“教材”到“学材”,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与原先旧教材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精心选图,图文并茂。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本插图应怎样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本插图应怎样运用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极为复杂。
为了保证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课本插图加以重视,根据具体的课本插图类型,选择适当的应用方式。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本插图应怎样运用,欢迎大家观阅。
初中历史要重视插图学生读书往往只重文字,而对插图却熟视无睹。
这说明学生的识图意识很淡薄,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有用图意识,在教学中多利用图为教学服务,如导入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图、用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插图的重要性,养成用图的好习惯。
初中历史课本插图的类型1.概念图类型概念图是指对历史教材中所设计知识的一种图形解释。
以树状概念图为例,教师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从树状图中找出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要素,进而降低所学内容的学习难度。
2.地图类型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地图类型课本插图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第一,基于事物形态的课本插图,如某位置的形状描述地图、某城市的大小描述地图等;第二,基于分布特征的课本插图,如描述某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分布特征。
3.漫画类型漫画类型的课本插图是指按照简化或者夸张的原则描述生活中的相关对象或者情境。
漫画类型的课本插图通常蕴含着一定的趣味性或者讽刺性。
因此,这种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主题。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对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1.基于课本插图的提问式初中历史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提问具有强化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作用。
课本插图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教师可以利用其适时开展提问。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梦想成真的时代”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课本插图《多利》向学生提问:多利的繁殖技术和原理是什么?多利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基于课本插图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对于初中生而言,课堂导入环节的加设具有降低教材知识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作用。
2024年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

2024年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历史插图,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插图的重要性、选择原则、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评估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
一、历史插图的重要性历史插图作为历史的可视化表现形式,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历史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事件的直观印象,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其次,历史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者,历史插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历史插图的选择原则在选择历史插图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插图应真实反映历史事件,不得有误导性。
其次,插图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
再次,插图应具有教育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最后,插图应具有审美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历史插图的教学策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插图,应采取以下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插图,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发现插图中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最后,教师应结合插图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讲述古代文明时,可以使用相关的历史插图来展示古代城市的建筑、生活场景等;在讲述战争历史时,可以使用插图来展示战争的场景、战争的过程等。
通过这些插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历史插图的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历史插图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估,观察学生是否对历史插图感兴趣,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等。
其次,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历史插图中的信息。
浅谈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江西省瑞金市第四中学杨长生【内容摘要】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带动了初中历史教材的创新编写。
相对于过去的教材,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材中融合了知识、趣味、生动等特点。
开始以学生为中心来注重对插图数量、内容、种类的选用。
插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推动历史教学的着手点,同时有助于渗透情感教育等等,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和价值。
可以说,教材中的插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
【关键词】教材插图初中历史运用插图是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一大亮点。
插图本身作为视觉艺术形态之一,对学生的感官系统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中融合了大量的插图,其内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教材中的插图以其独特的方式多方面、多层次的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足迹和文明成果。
同时,在多元化教育背景的今天,插图更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运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更深入的探究历史知识,进而结合插图内容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辨析历史等等。
插图的出现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其价值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教材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借助教材插图导入新课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作用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主动的学习历史知识。
一般来说华丽的语言只能以听觉的方式来吸引关注,而对于学生的注意力来说,其视觉的刺激更具有关注力。
同时,心理学家也表明:插图对学生的认知有着一定的启发性和刺激性的作用。
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借助教材插图来导入新课,以图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如:在学习“中国民族的抗日战争”章节中的“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教学内容时,笔者运用教材中的抗日战争插图来吸引学生,即:首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说明插图的内容是什么?其次,结合当前相关的时事热点:日本安培对待日本过去侵华的态度、“9月3日”纪念日阅兵等新闻拿出来,与插图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试着说说自己的认知和了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相关知识。
浅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河北省张北县白庙滩九年制学校李德宝初中历史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形象的插图,在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这些插图,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并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
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如教学《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
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
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
二、以图开路,突出重点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
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
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比如《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一课中,“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一目指出:为了打退敌人对根据地的反复扫荡,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创造出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独特方法———地道战、地雷战等。
但掌握这些知识,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内容体现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路线的特点。
在此《地道战剖面示意图》和《民兵布雷图》就起到了开路作用。
地道战,是华北平原群众与敌人斗争的形式。
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教辅资料,课本插图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插图的视觉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变得具体而生动。
本文将围绕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析,探讨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往往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是抽象的概念、事件和人物。
此时,课本插图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古代战争时,通过插图展示古代战士的装备和作战场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战争的残酷和紧张,进而对历史更加感兴趣。
在学习社会学科时,通过插图展示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社会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插图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之中。
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社会事件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插图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插图展示世界各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
在社会学科教学中,通过插图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习俗,能够引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拓宽他们的社会视野。
插图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和深入。
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插图的含义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插图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使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
在社会学科教学中,通过插图展示社会现象和文化特点,能够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插图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插图的优势,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社会事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浅谈对初中历史部编教材中文物类插图的使用与思考——以七上第7课《战国铜壶》组图为例

图1:《战国铜壶》组图
查阅《教师教学用书》,其对铜壶图纹介绍如,“这件铜壶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图像对称。
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
第一层左边是一幅竞射图,右边是采桑图
汉朝扬雄在《解嘲》中写到:“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无论是宏观渲染,还是微观勾勒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中的插图,架设了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桥梁,显示出课本插图润物细无声、抽象于有形的独特效果。
作为教师,应充分展现图片教学的特殊功能,巧妙释放学生历史思维的“翅膀”。
图2:《青铜圆壶器颈部分的采桑图》
通过网络搜索,我发现《如果国宝会说话》目中的一期介绍的正是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镶嵌红铜的采桑、弋射、饮宴、水陆攻战纹青铜圆壶。
目称其为“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详细的文案解答了我的疑惑。
首先是嵌错法,“嵌错”就是“嵌红铜”,即在铸造好的青铜器表面嵌入红铜材料的丝片,再用错石在青铜器表面错光磨平,从而构成了纹饰图案或文字,是一种制作青铜器的复杂工。
第二,在介绍图纹时,首先详细讲述了第三层的水陆攻战图,“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的运用

历 史情境 中去 。 侵 华 日军屠 杀 中国平民》 如《 的教 学 , 师先让学 生 教
了解南京 大屠 杀的概 况 : 9 7年 1 13 2月 1 3日 日军 占领 南京 , 始 开
进 行长达 六个星期 的大屠 杀 . 杀害 中国平 民超过 3 被 O万人 。接 着 教 师补充 一些 当年 残杀 中国人 的血 腥事件 。如集体 枪杀 、杀人 比 对 学生进 行生动 、 实在的 爱国主义 教育 , 让学生深 刻体 会到 国家 能 富强的重 要性 , 强承担社会 责任 、 增 努力学 习 、 振兴 中华 的使 命感。 3 多图合 用, . 对比异 同 , 出规律 , 一步加深 对知识 的理解 找 进 历史 教学要 求学 生要 学会 对 比 , 结异 囝 , 总 归纳 出规律 , 前 将 后所 学的 知识联 系起 来。 如感 受中国 民主法制建 设的历 程时 , 观察 下 面四幅 图片 :孙 中山:= 《 》中国人 民政 治协商 会议 中华人 民共 和 《 国宪法》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民法通则》使 学生 看到十 一届三 中全会 《 , 后, 中国逐步 走上 了民主法 制的道路 。 同时深刻 感悟到 民主政治 建 设 的真谛 : 民主法 制建设是社 会进步 的主要 标志 。 以上 几种插 图教 学方 法 。 各具特 色 , 师可 以根据 学生 情况 、 教
的教学 方法 。
了学生 的注意力 。 这些插 图增加 了历史 真实感和 学 习历 史的情趣 。 英法 联军 侵略 中国的 机会 ,趁 火打 劫 割 占 中国 东北 和西 北 领 土
1 0多万平 方千米 。 师可使用《 国割 占中 国北 方领土 示意图》 5 教 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09-05-12T10:45:58.607Z 来源:《园丁论坛》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吴数贤
[导读]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
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如教学《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
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
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
2以图开路,突出重点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
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
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比如《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一课中,"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一目指出:为了打退敌人对根据地的反复扫荡,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创造出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独特方法——地道战、地雷战等。
但掌握这些知识,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内容体现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路线的特点。
在此《地道战剖面示意图》和《民兵布雷图》就起到了开路作用。
地道战,是华北平原群众与敌人斗争的形式。
地道,原为乡村干部躲避敌人的搜捕而设的,后来发展成为打击敌人的坚固阵地,它还可以作为存放东西的仓库、安置伤兵的医院。
为防止敌人的破坏,还有防毒、防水和通风的设施。
原来仅限一家一户,后来家家相通、村村相连,有的长达几里。
鬼子进村后,还没有摸清头脑,就遭到冷枪的袭击,深感头痛。
地雷战,是根据地人民创造的另一种作战方法。
地雷的种类很多,有挂在门框上的"抬头见喜雷",吊在井里的"蜻蜓点水雷",互相连接起来的"遍地开花雷",小雷套大雷的"子母雷",埋在公路上炸汽车的"飞雷"等。
这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地雷,炸得敌人滚的滚,爬的爬,魂不附体,血肉横飞。
在每场战斗中,人民群众不分男女老幼,一齐上阵,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通过这些内容,可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性,只要抓住这两幅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诱导,主题就会深化,重点就会突出,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3以图引路,突破难点
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
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像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旧课本尽管用了大段文字来说明,但学生却不易消化,教学中费时费力。
而新编课本用了两幅图(如后图)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用一棵主干——支干——树枝衍生的大树,形象地表明了宗法制度的形成和嫡长子继承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度示意图》,用金字塔的人像逐级向下缩小,人数逐级向下增多的阵形,表示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概念,言简意赅,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体形象化了。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