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同义词的辨析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同义词的辨析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 王焕玲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关于词的本义
二、关于词的引申义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四、词义引申的类型
一、关于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是指词的 本来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 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 义。
(一)掌握词的本义
1、使纷繁复杂的词义变得有头绪
2、使解释的词义准确有序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所指内容不尽相同
例:肤、皮 “肤”和“皮”是一对同义词,但所指称的对象时不同的。在先秦时代, “肤”指人皮,“皮”指兽皮,区别是很严格的。
2、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例:饥、饿 “饥”指一般的饥饿,指吃不饱,肚子空虚,含义轻。“饿”在上古 是指根
本没有饭吃,受到死亡的威胁,含义重。
3、所指范围不尽相同
4、临近引申
也称关联引申。这种引申是指原词义所指称的事物和所要 表达的新事物相临近、相关联,人们通过联想推衍,由原词义 自然地引申出新义。
例:领:本义是脖子。《说文》:“领,项也。”《左转· 昭公七年》:“引 领北 望。”是说共王伸长脖子北望。由于脖子与所穿上衣的衣服邻近, 于是引申出衣领的新义。
1、要借鉴前人的辨析成果
例:《尔雅》:“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 石 谓之磨。”又“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这里区分了“镂、
刻、
切、磋、琢、磨”和“澜、沦、径”等两组同义词。
2、要区分词义的时代性
例:“局”和“住”,早起不是同义词,“局”指定居,而“住”指暂住, 没有“定居”的 意思,“定居”义较晚才出现。
1、放射型
这是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次上的向不同方 向的直接引申。

古代汉语字的本义大全

古代汉语字的本义大全

古代漢語字的本義大全1.干:一種防身的作戰武器,即盾牌。

干戈連用,可以泛指作戰武器,也可以代兵事,戰爭,衝撞,觸犯,冒犯的意思。

干行指衝撞軍列。

干,引申為追求,求取,特指向統治階級出謀獻策,以求祿位。

干,引申為幹預,乾的假借字。

2.極:房屋的正樑。

北極星。

最高的地位,最高準則,標準,極點,邊際,盡頭。

用作動詞:達到極點,窮盡的意思。

極目就是窮盡其視力,即放眼望去。

用作形容詞:最高明的,最遠的,達到極點。

用作副詞:非常的,最的意思。

3.天:人的頭頂。

又叫頭,頂。

又指天帝,上天。

凡自然生成的事物叫“天〞。

萬物天為大,所以引申指頭等大事。

頭頂上刺鑿塗黑的黥刑也叫“天〞。

或以為把頭髮剃掉叫“天〞。

4.道:供行走的道路。

〔形聲〕途徑,方法,規律,道理,思想學說,政治主張,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倫理要求的所謂政治局面,引導,暢通,述說。

5.過:走過,經過。

〔形聲〕引申為超過,勝過,過分,太甚,過失,過錯。

動詞,犯過錯,犯錯誤,責備,批評,過訪,拜訪的意思。

6.責:債款,債務。

〔形聲〕引申有索取,要求,責令,責問,責備,審問,責罰,責任,職責。

7.誅:以言語批評,譴責人。

〔形聲〕引申為聲討,討伐,要求,索取,治罪,懲處,殺戮,消滅。

誅有求取之義,所以誅求連文,誅伐同義連文,誅罰同義連文,誅殺,誅戮,誅滅同義連文。

8.飯:吃(飯)。

用於吃義,只限於吃飯。

用於名詞,起初只指穀類,熟食,泛指飯食是後起義。

飯本來是動詞,名詞飯是由動詞飯派生出來的。

9.發:把箭發射出去。

發出,產生,興起。

出發,使出發,派遣。

打開,開掘,開導,啟發,揭示,闡發顯露,表現出,暴露,敗露,揭露,表達,抒發,傳佈。

10.至:到到某時,表示達到最高職位,極,非常。

11.遇:碰到,不期而遇。

接觸,知遇,遇合。

12.乘:升登,上。

特指上車,乘車,駕車,乘船,借助,利用趁機會。

〔Sheng四聲〕,兵車,兵車單位。

13.先:前進,走在前面。

先做某事,帶頭,做出表率。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

1、‚逐‛的本義是追趕、追捕、競逐。

例句:‚誇父與日逐走‛。

還可以引申爲趕跑,驅逐的意思。

例句:‚逐其王假,假亡走楚。

‛還更放逐的意思。

例句:‚三仕三見逐。

‛2、‚幹‛的本義是指一種防身的作戰武器,即盾牌。

例句:‚操幹戚以舞。

‛‚干戈‛連用還可泛指作戰武器。

例句:‚執干戈以衛社稷。

‛也可以付稱兵事、戰爭。

例句:‚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向相反方而引申更衝撞、觸犯的意思。

例句:‚趙孟使人以其乖車幹行,獻子執而戮之。

‛又引申爲追求,求取的意思。

例句‚皆幹賞蹈利之兵也。

‛又引申爲幹預的意思。

例句:‚皆婦人幹政之所致也。

‛3、極的本義是指房屋的正梁。

例句:‚茂初在廣漢,蘿坐大殿,上更三穗禾,茂跳取之。

‛又引申指北極星。

例句:‚譬極星之環。

‛又引申指最高的地位。

例句:‚今以三寸之舌,爲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亱,此布衣之,於良足矣。

‛又特指君位。

例句:由房屋正梁又引申指最高準則、標準。

例句:‚立名者,行之極也。

‛又引申指極點、邊際、盡頭。

例句:‚四極廣。

‛用作動詞可引申爲極點,窮盡的意思。

例句:‚理原遠而極目兮。

‛也表示一般的至,達到的意思。

例句:意更更極,蘿亦同趣。

用作容容詞不達意,則是最高的、最遠的、達到極點的意思。

例句:地勢極而南溟深。

用作副詞,則是非常、最的意思。

例句:李廣軍極簡易。

4、‚濟‛在古付的常用義是渡過水流。

例句:濟河,圍仙狐。

引申指過河的地方,渡口。

例句:川既漾而濟深。

又引申更幫助、給濟、拯救的意思。

例句: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

又引申指受益,得到好處。

例句: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引申更萬功、成尌事業的意思。

例句:必更忍,其乃更濟。

此外,濟濟連用形容從多,美好的樣子。

例句:濟濟多士。

5、‚天‛的本義是指人的頭頂。

例句:天,顛也,至高無上。

又引申爲天帝、上天。

例句:此天之亡我,非戰這罪也。

又引申爲頭等大事。

例句:王者以民人爲天,而民人以食爲天。

6、‚道‛的本義是指供行走的道路。

例句:道渴而死。

引申爲達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採取的途征,方法。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整理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整理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整理c“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句子一、本义:1、大叔完聚,缮甲兵。

兵:武器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务:努力从事3、夫子至于是邦也。

邦:国家4、以立田里。

里:闾里,住处5、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蹶:僵仆跌倒6、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郊:古代距离国都百里以外的地区7、有高墙深宫。

宫:房屋8、百川灌河。

河:黄河9、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涘:水域的岸边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闻:听到11、树势五谷。

树:种植12、陈良,楚产也。

产:生13、国中无伪。

伪:欺诈1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肖:骨肉相似(不肖:不贤,不善)15、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间:缝隙16、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城:城墙17、俊杰廉悍。

悍:勇敢俊杰:才能出众的人18、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挤:排19、吾少孤。

孤:幼年丧父20、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毁坏21、吾未晡食。

晡:申时食(吃晚饭)下午三点~五点22、泾洲野如赭。

赭:赤土。

23、过岐,朱泚幸致货币。

致:送币:束帛(古代礼物)24、历亭障堡戍。

历:经过,到过25、始构堂而奠焉。

构:架材盖屋26、三宿而后出画。

宿:住宿27、不省所怙。

怙:依靠════════════════════════════════════════════════════════════════════ 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二、引申义1、三进及溜。

及:到达2、君子务本。

本:基础3、过则勿惮改。

过:超过应有的限度,犯错误。

4、父没观其行。

没:死。

5、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

术:方法、技艺6、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举:推荐、选拔7、虽然,未闻道也。

闻:通晓8、门人治任将归。

任:行装9、疆以其所不能为。

疆:强迫10、迟速。

迟:缓慢11、在缧绁中。

缧绁:囚禁12、养生亡所不致。

亡:失去,没有13、仅如毛发比。

比:一样(同类)14、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羞:精美的食品。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引伸为休息、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又引伸为灭: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词的本义、引申义

词的本义、引申义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
前面我们讲古代汉语词汇的时候讲过,古代汉 语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主要也是单音词,一个 汉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密切 的关系,特别是该字的早期形体,为探求词的本 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历来的文字学 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最基 本的方法。
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说文》:“雄, 鸟父也。雌,鸟母也。”例:谁知鸟之雌雄。(《诗经· 小 雅· 正月》)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 是雄雌?(《木兰辞》) “江”、“河”本来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 形,如莫 、朝 、射 等字,只有 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 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许慎的《说文解字》从字形来探求本义, 它是我国这方面一部最早又最系统的著作。虽 然,所分析的字义,并不都是本义,还有些字 分析错了,但至今对我们分析和了解词的本义 仍然有很大的作用。
③由实词到虚词。如:
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例: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
4、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通常是用一个字来表 示的,读音也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 词义引申之后改变了读音。 说(shuō) 由陈述、解说引申为劝说、 说服,改读(shuì ) 语(yǔ) 由言语、说话引申为告诉,改 读(yù)。 有的后来还为引申义另外造了新字。 解(jiě) 由分割、分解引申为松懈、懈 怠,改读(xiè),并造了“懈”字。 弟(dì ) 由弟弟引申为尊敬、顺从兄长, 改读(tì ),后来造了“悌”字。

关于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的定义

关于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的定义

关于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的定义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词本义与假借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知识点,这种语言
现象它们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归于汉语的独特之处。

词本义,即原义,是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和用法,它经常指一个常见的概念或
一般性活动,无论是这个词的历史用法还是同义词也都没有特别的异义。

比如说,“物”、“行”、“示”等,都被称为词本义,具有描述某种物质、动作、象征性所共同和客观存在形式的意义。

假借义,即比喻义、引伸义,是指一个词从本义上引申形成的新意义,这种意
义在一段历史时期里影响了汉语的发展,它实际上是对事物外部各种可能性的抽象表述,和本义不同,转换了含义,如“芳”,本义指芳香,假借义指美好的景象、新鲜的感受;“星”,本义指天上的点状光源,假借义指显著的记号、表示,等等。

审视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是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更好地理
解汉语的具体含义,认识汉字本身的事实。

它与词语本身形成了相待衔系,只有和词语相结合,才能形成最清楚的意义。

比如张良的“穷困潦倒”,就是本义与假借义的完美结合,一语言中穷困代表不幸,潦倒代表无助,将这两个词结合用来形容无帮手的落魄,使用的也是古代汉语的词本义与假借义。

古代汉语词本义与假借义,不仅是我们理解词语含义的必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更好地展示出汉语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和灵活性,它让汉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习的成果更有价值。

词的本义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词的本义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词的本义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在古汉语中,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意思的一种最小语音单位。

词的本义指的是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或概念,在古代汉语的名词解释中,有许多词语的本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名词的本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差甚远,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有趣的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山”的本义。

在古代汉语中,“山”最初指的是大自然中聚集的高地,是指峰峦叠嶂的地形。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山”已经演变成指地表高度较高且比较陡峭的一种自然地貌。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的本义也会发生改变。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金”的本义。

在古代汉语中,“金”最初指的是一种金属元素,是指号称“黄金”的贵重物质。

在现代汉语中,“金”除了表示一种金属元素外,还引申为指黄金制品或与金相似的贵重物质。

古人对于金的追求可以从中看出,金在古代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

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的本义与现代语境有较大差异。

比如,“官”在古代汉语中最初指的是古代的官员制度。

古人以“官”来表示国家机构中担任职位的人员,这与现代汉语中“官”指公务员有一定的区别。

在古代,“官”是一种权力与责任的象征,官员是国家的管理者。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马”的本义。

在古代汉语中,“马”最初指的是马科动物中的一种,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马。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马”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交通工具的代称,比如“马车”、“马匹”等。

这一转变说明了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交通工具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词的本义在古代汉语中不仅仅指事物的表面意义,还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人们的认知方式。

通过研究古代汉语中词语的本义解释,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能够深入探索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最后,让我们思考词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

尽管现代汉语中很多词的本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了解词的本义仍然对我们理解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词义的本义、引伸义和假借义
一、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通常有一个意义是词义引伸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的源头。

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

其他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就是引伸义。

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

因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我们已无从知道。

所以通常所谓的词的本义,是指通过文献资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

例如:
①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诗经》)
②水暴益。

(《吕氏春秋》)
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益”二个词的意义就是本义。

引伸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

例如,息字,其本义为气息、呼吸、喘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
引伸为休息、止息:
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又引伸为灭:
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周易》)
从引伸义与本义之的关系看,可把引伸义分为直接引伸义与间接引伸义两类。

-
从本义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直接引伸义。

从引伸义再进一步引伸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伸义。

例如,“朝”的本义是“早上”,引伸为“早上省视父母或君主”,这是直接引伸义。

再引伸为“朝见、朝”这是间接引伸义。

以本义为起点向某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意义的引伸方式叫连锁式引伸。

又叫链条式引伸。

上边所举的两个例子就是连锁式引伸。

有时,以本义为起点向不同方向派生出若干个直接引伸义。

这种引伸方式称为辐射式引伸。

例如,“引”的本义为“开弓”。

由“开弓”直接引伸出如下的四个意义:①延长、伸长;②引导、率领;③后退、退却;④取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具体的词的引伸方式往往不是简单的链条式引伸或简单的辐射式引伸,而是复合性的。

即连锁中有辐射、辐射中有连锁。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如果从本义与引伸义之间的联系方式上看,那么引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相似引伸、相关引伸与相因引伸。

1、相似。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

有些是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

有些是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的本义为门闩,引伸为关卡。

有些是方式情态相似。

如“断”,本义为砍断,引申为决断、判断。

2、相关。

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表达的概念之间相互关联,彼此牵连。

如“齿”的本义是指门牙,牙齿的生长情况与幼少壮老相关,由此引申为年龄。

-
3、相因。

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如《说文》:“虚,大丘也”。

段王裁注:“大则空旷,故引申为空虚。


词义引伸的规律是复杂的。

但通过对许多实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词义引伸的基本规律与人类思维的规律大体是一致的。

即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实义到虚义。

例如:
果:本义是树上果实,引伸为事情的结果。

这是从具体到抽象。

河:本义是黄河、引伸为一般的河流。

这是从个别到一般。

和:本义是声音相应和,最后经过一系列引伸,虚化为连词“和”。

这是从实义到虚义。

词的引伸义与词的假借义是不同的。

词的引伸义与本义之间,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意义上的联系。

但词的假借义与本义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例如:
绝(断丝)绝(断绝)
这是引伸,但
其(簸箕)其(其人之其)
这就不是引申。

因为在其他的“其”与簸箕的“其”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有时是不是引伸难于确定。

例如:
刻(雕刻)刻(一刻钟之刻)
这是不是引申。

但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