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文本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防灾避险绿地方面的编制说明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防灾避险绿地方面的编制说明(摘录):一、人均避险绿地面积除了避险绿地外,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人防工程、空地等都是避难场所。
一般地,防灾避险绿地用地面积应占到城市总避难用地面积的40%以上。
人均避险绿地面积指标要求与计算详见四(一)。
二、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原则包括适应城市发展、与人口分布相适应、各类避险场所的统筹、均衡与通达性、安全性、功能综合性、原有绿地改造等。
三、防灾避险绿地系统阐述防灾避险绿地由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等组成,避险绿地又包括紧急避险绿地、临时避险绿地、防灾公园。
解释其基本概念及存在的绿地类别,说明规划要求与规划结构形式等。
四、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一)避险绿地规划1.避险绿地(1)基本要求(2)规划要点a.公园绿地与附属绿地是防灾避险的主要绿地类型,当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时,防灾公园或临时避难绿地可以布置在其它绿地内。
b.公园绿地作为避险绿地时,规划应注重“平灾结合”。
在选址(总体布局)、规模、服务半径等方面都应考虑防灾避险功能要求,即可新规划也可改造现有公园绿地。
从规模方面看,针对全省目前绿地实际状况,紧急避险绿地一般不小于0.1公顷(以1公顷左右为宜);临时避险绿地一般不小于0.2公顷(以10---50公顷为宜);防灾公园应大于50公顷。
考虑到公园绿地的综合功能,以及园内水面、坡地、灌木林等不能避险,一般可将水面减去后,新建或原有公园绿地改造后,均可按总面积的60%统计为避险绿地。
c.公共设施、居住等其它七类附属绿地应当有20%左右可以作为紧急避险绿地,前提是周围建构筑物为抗震防震、防火耐火的材料和结构;不在建筑倒塌范围之内,面积不小于0.1公顷。
d.列表统计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按城市人口计算人均防灾避险绿地面积。
按各级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分别算出对应的人口容量。
2.隔离缓冲绿带规划明确需要设置隔离缓冲绿带的位置、宽度、种植要求等,主要目的是减少次生灾害发生或蔓延——属防护绿地类别。
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

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逐渐扩大,建设密度增加,城市绿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绿地不仅能提供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服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提升城市的抵御能力。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城市绿地防灾避灾的方案。
首先,建设泄洪空间。
城市常常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足而出现内涝现象,这是灾害风险的一种。
为了减轻排水压力,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绿地,将其作为泄洪的空间,以减少雨水径流的压力。
例如,在城市低洼地区或河流两侧,可以建设自然湿地或人工湖泊,作为临时储备洪水的空间,降低洪峰水位,避免洪水泛滥。
其次,构建植被护坡。
城市山体或河岸的护坡是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植被护坡,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水冲击力。
因此,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应该优先考虑设置植被护坡,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灾害预防措施。
再次,推进城市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是一种创新的城市绿地形式,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气温上升,改善热岛效应。
此外,屋顶绿化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对于防止城市内涝、减轻洪峰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城市规划者应该鼓励、推动屋顶绿化的普及和发展。
最后,加强公园与绿地的建设。
公园和绿地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锻炼身心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防灾避灾的关键区域。
公园和绿地的植被可以降低风速、吸收水分,起到减轻风灾和洪灾冲击的作用。
此外,公园还可以为居民提供避难场所,在突发灾害发生时提供安全保障。
因此,加强公园和绿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是城市防灾避灾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在防灾避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灾害风险,提升城市的抵御能力。
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应注重绿地的保护与建设,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城市化进程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安全提供保障。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绿地的选择、规划和布局、植被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的导则。
一、绿地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考虑到绿地的地理位置,选择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绿地,以减少灾害的损失。
其次,应考虑绿地的地形地貌,选择平坦的区域建设绿地,以便于排水和疏散。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情况,选择具有良好排水和保水能力的土壤,并保证绿地周围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绿地的规划和布局绿地的规划和布局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绿地的规模和布局。
绿地的规模应适度,并根据城市的特点合理分布,以保证绿地的覆盖面积和可达性。
其次,应考虑到绿地的连通性和可利用性,将绿地与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公共设施相连接,以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可达性。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多功能性,将绿地设计为可供休闲、健身和教育等多种用途的场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植被的选择和管理植被的选择和管理对于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应选择具有抗灾能力强的植被,例如抗风抗涝能力强的乔木和灌木等。
其次,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根系系统和保水能力的植被,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持水源。
此外,还要注意植被的密度和高度的搭配,避免过密或过高的植被对城市的通风和景观造成影响。
另外,还应定期对绿地进行植被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剪和更新植被,以保证绿地的健康和美观。
四、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除了绿地的规划和布局,还应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救援队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不可避免的自然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这些灾害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影响。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和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一、地震防治措施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给城市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重大威胁。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地震防治措施来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
首先,应加强地震防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采用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
其次,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出地震警报,提醒居民采取安全措施。
此外,应加强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防治,预测和评估地震风险,避免建设在地震活跃区域。
二、洪水防治措施洪水是城市规划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防止洪水对城市造成严重的水浸和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洪水防治措施。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防洪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
其次,应加强河道的治理和护岸工程,保持河道的通畅和稳定。
此外,还应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预测和发出洪水警报,提醒居民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另外,也要加强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洪水易发区域建设重要基础设施或居民聚集区。
三、台风防治措施台风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经常给沿海城市带来巨大的风暴潮和风力。
为了减少台风对城市的破坏和居民的伤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台风防治措施。
首先,应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测体系,及时发布台风预警,提醒居民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应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采用抗风设防标准,确保建筑物能够抵御台风的袭击。
此外,也要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潮堤和防浪堤的建设,减少台风风暴潮对城市的侵袭。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除了地震外,地质灾害还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城市的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城市的破坏,需要采取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1月前言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为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升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科学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为10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设计原则、分类、级配、选址、分区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和设施配置设计。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本导则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和《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94)。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和需要,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目录前言 (1)1 总则 (1)2 设计原则 (2)2.1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2)2.2 平灾结合、以人为本。
(2)2.3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2)3 分类 (3)3.1长期避险绿地 (3)3.2 中短期避险绿地 (3)3.3 紧急避险绿地 (3)3.4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3)4 级配 (5)4.1 分级配置 (5)4.2 服务半径 (5)4.3 有效避险面积 (5)4.4 防灾避险容量 (6)5 选址 (7)5.1 基本要求 (7)5.2 其它要求 (7)5.3 调研评估 (8)6 分区设计 (9)7 竖向设计 (10)8 道路与铺装设计 (10)8.1 避险、救援通道 (10)8.2 铺装 (10)9 种植设计 (11)9.1防护绿带 (11)9.2篷宿区 (11)9.3直升机停机坪 (11)10.设施配置设计 (12)10.1总体要求 (12)10.2 具体要求 (12)1 总则1.1 为规范和引导承担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绿地(以下简称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设计,特编制本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
计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8.01.03
•【文号】建办城〔2018〕1号
•【施行日期】2018.01.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的通知
建办城〔2018〕1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附件: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8年1月3日。
当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当阳市人民政府文件当政发[2005]29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当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城区各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当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于2005年12月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当阳市人民政府二OO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当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当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优化城市结构,有效配臵城市公共设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制定的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三)《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规划部分);(五)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六)《当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七)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当阳市城市规划区,各建制镇参照执行。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管理第四条当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二个阶段,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项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
第五条各阶段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另行编制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五年,与当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内容必须符合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必须明确规定强制性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调整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确需调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必须就调整的必要性写出专题报告,经市政府认可后方可调整,并重新按法定程序报请有审批权限的机关审批。
当阳城市提质改造实施方案

当阳城市提质改造实施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阳城市决定进行提质改造,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提质改造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重点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
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条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
绿化是城市提质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大绿化投入,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我们将对城市的公园、绿地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绿化质量,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
文化设施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加大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另外,我们将加强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
老旧小区是城市提质改造的重点对象,我们将对老旧小区的房屋、管网、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让市民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最后,我们还将加大对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加大对乱倒垃圾、乱涂乱画等行为的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卫生水平,营造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
总之,当阳城市提质改造实施方案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城市的品质,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为市民营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当阳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城市建设集中地区及因城市建设需要进行控制的周边农田及生态控制用地。
结合当阳市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北起坝陵办事处行政界线,南至玉阳办事处行政界线,部分至王店镇的木店村村界,西以当阳市界为界,东到坝陵和玉阳办事处的行政边界的东边界。
第二条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5-2030年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通知》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10、《城市防洪标准》11、《当阳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第四条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避灾需求,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
2、统筹布局,分类细化防灾避险绿地需要和其他避险场所一起统筹部署、均衡布局并就近安排,使市民及时就近疏散。
对规划确定的分区、分级、建设标准等作出规定。
3、平灾结合,综合利用按照平灾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将防灾避险绿地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
平时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质,满足人们游憩、娱乐和健身等功能,灾时发挥避灾场所的作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二章规划目标第五条规划目标1. 近期目标2012至2015年,在市区两级建立较完备的防灾应急工作体系,结合防灾分区组织各级相关部门落实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结合该阶段中心城区发展状况,满足现状城区22万人就近避难、整体疏散与部分安置的需要,达到人均避难场所用地2平方米(包括避难场所与内部设施、通道)的标准;在原有避难场所的基础上,总体落实1处固定避难场所及相应的临时避难场所,初步建立起有层次、易管理的应急避难体系。
2. 远期目标2030年以后,加强区域性防灾应急协调工作,强化城市总体救援疏散能力,以城乡稳定和谐为前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安全城市”的建设标准实现现代化城市的目标。
结合该阶段中心城区发展状况,满足城区38万人就近避难、整体疏散与部分安置的需要,达到人均避难场所用地3平方米(包括避难场所与内部设施、通道)的标准,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完成3固定避难场所的建设,完善相应临时避难场所建设,在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形成城乡互动、主次结合的应急避难体系.第三章规划指标第六条规划指标依据城市的灾害类型与防灾重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对绿地进行防灾避险功能布局,并满足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技术指标要求。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技术指标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结构、布局、分区第七条防灾分区原则实行“与城市结构相结合、与行政区划相结合、与现有基础设施或者自然地貌等标志分隔带相结合”的三项原则。
第八条防灾分区规划确定7处防灾分区,分别为坝陵分区、玉阳分区、玉泉分区、岩屋庙分区、木店分区、金桥分区、花园片区。
结合城市道路与绿化隔离带,根据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划分防灾单元。
第九条规划结构根据目前当阳市的发展现状,中心城区形成非完整的“一心、一廊、三轴、七片区”的规划结构。
“一心”:玉阳城市中心。
位于长坂路、玉阳路、子龙路、南正街和环城东路周边区域,通过城市功能更新,形成集行政管理、金融商贸、科教信息、文体卫生等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中心。
“一廊”:沿沮河的城市生态景观廊道。
通过沮河两岸的合理开发利用,打造沿沮河两岸的滨水空间,形成沿沮河的滨水城市景观带,岸边可设置休闲座椅、雕塑小品、园林植被、健身设施等园林建筑小品,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带状开敞空间。
“三轴”:即沿锦屏大道形成的沮河北岸城市发展轴、沿关陵大道-长坂路-当枝一级公路形成的沮河南岸城市发展轴和环城东路—当阳二桥—环城南路—国防公路共同构成的城市发展轴。
锦屏大道城市发展轴:通过锦屏大道形成沮河北岸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主要串联坝陵片区和花园片区(城市远景发展区)。
关陵大道-长坂路-当枝一级路城市发展轴:通过关陵大道-长坂路-当枝一级路形成沮河南岸东西向城市发展主轴,主要串联玉泉片区、玉阳片区和金桥片区。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环城东路—当阳二桥—环城南路—国防公路城市发展轴:通过纵向城市发展轴打破沮河形成两岸分割的局面,带动沮河南北两岸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中心城区的均衡发展。
“七片区”:即玉阳片区、玉泉片区、坝陵片区、金桥片区、花园片区、木店片区、岩屋庙片区。
城区整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防灾避险绿地网络结构,强化城市防灾避险能力。
“点”指各个临时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灾害发生时较先到达的避难场所,分布广泛,应保证总体规划中每个地块均有分布。
“线”指各条绿色疏散通道,联系防灾避险绿地、疏散人口和运送救灾物质的通道,两侧布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面”指防灾公园,服务范围最广,设施最为完善,在每个防灾分区中均有布点。
第十条规划布局(一)、防灾公园:规划在规划区布置防灾公园3处,分别是植物园(85.7ha)、关公旅游城(65.3ha)和城西公园(7.4ha),总避险面积158.4ha。
(二)、临时避险绿地:临时避险绿地4处,分别是关陵(23.3ha)、坝陵公园(5.29ha)、沮河公园(3.28ha)、玉泉河公园(3.1ha)。
(三)、紧急避险绿地:规划紧急避险绿地14处,分别是木店游园1(0.36ha)、木店游园2(0.90ha)、木店游园3(0.25ha)、木店游园4(1.39ha)、植物园北游园(2.01ha)、关公旅游城东游园(2.50ha)、熊家山游园(1.23ha)、环西游园(1.95ha)、长坂坡广场(7.34ha)、航空路游园(0.41ha)、朱湾游园(0.52ha)、职高游园(1.17ha)、翼德公园(6.73ha)、一桥游园(0.36ha),总面积27.12ha。
(四).隔离缓冲绿带:隔离缓冲绿带95.30ha,主要分布在木店组团、岩屋庙组团、金桥组团等工业片区以及临近加油加气站、化工产品等危险品地段(五)绿色疏散通道规划: 由城市环城南路、汉宜路、环城西路、环城东路、锦屏大道、长坂路等形成当阳市快速绿色疏散通道。
由现状和规划的城市主干道组成组成主要绿色疏散通道。
第四章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划第十一条规划原则避险绿地:以人为本、安全便捷、统筹布局、平灾结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隔离缓冲绿带:阻隔灾害、重点防护、植被密植。
绿色疏散通道:安全通畅、高效快捷,网络连接。
第十二条规划绿地分类防灾公园:要求最为严格,用地选址平坦、无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可达性高,便于避险居民及外部救援车辆到达,内部服务及管理设施完善。
临时避险绿地:安全便捷,有效利用现有的具有较大平地面积的游园、街头绿地,并结合居民点分布合理布局,基本覆盖本防灾分区。
紧急避险绿地:见缝插绿,发掘、利用一切具备基本避险能力的小区游园、街头绿地,补充防灾避险服务间隙,使附近避险居民能快速到达。
隔离缓冲绿带:针对当阳工业城市特点,对工矿企业区、工业与居住混杂区、加油站等区域重点防护隔离,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绿色疏散通道:保障城市对外交通和各主要防灾避险绿地之间交通的安全通畅,利用现有城市交通设施,形成系统的、覆盖城区的疏散通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