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合集下载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生长环境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是有联系的。

2、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假设,并能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实验探究等方式方法验证推测。

3、激发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果实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其自身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有关。

教学准备:豌豆荚、苍耳果实、实验探究记录单、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1.观看图片:思考屋顶上的小草是怎么来的?(学生讨论交流)2.类似的情景你还见到过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植物是如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二、探究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自体传播1.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1)展示油菜花田图片,由油菜花引入,你们知道油菜豆荚长的是什么样吗,油菜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我们一起来探究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

(2)探究过程a观察成熟的豌豆荚(季节原因,用豌豆荚代替油菜果荚进行探究),观察成熟的豌豆荚的外壳有什么特点?b轻捏豌豆荚,你发现了什么现象?c猜测豌豆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d视频验证e介绍自体传播,像这种靠植物本身传播的,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这种传播方式,叫自体传播。

f观察散落出来的的豌豆种子有什么特点?g哪些特点适合自体传播?2.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1)回忆当凤仙花果实成熟时,发生过什么现象?(2)凤仙花和豌豆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样吗?(3)比较豌豆和凤仙花种子,你发现了什么?3.讨论(2分钟)想一想,像豌豆和凤仙花种子这样,成熟后,都掉落到植物的附近,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呢?给我们的启示。

动物传播大自然是绚丽多彩,包罗万象的。

回忆探究豌豆散播种子的过程:观察,触摸,猜测,验证,得出结论。

按照这个探究思路来探究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二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认识不同的种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思考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学会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种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种子的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种子特点,教师总结。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拼写。

(2)学生组内交流生字词,教师点评、讲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种子的特点和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

2. 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分析其作用。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讲解。

3. 实践环节(1)教师出示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喻和拟人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教科版科学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种子散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和特点。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种子散播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对种子散播的过程和方式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种子散播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散播的原理和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

2.难点:种子散播的原理和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种子散播的奥秘。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种子散播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验材料: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和实验器材,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3.教学视频:收集相关植物种子散播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散播的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是如何散播到远处的吗?”2.呈现(10分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

视频中可以包括风力散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种子的散播特点。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本次公开课的主题为《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属于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中的内容。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通过本次公开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种子如何散播、移动和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种子如何散播、移动和生长的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中课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导入环节老师将植物的种子,例如花生、葵花籽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识种子;并且放映一些种子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主体环节(1)学生手中拿着一张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中的植物,得出可以移动的种子有哪些,整理记录下来。

(2)老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让学生取得种子的不同方法以及观察种子的芽生长过程。

(3)老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记录下来的植物名称,选取不同的种子放置在一个试管或者纸杯中,并且注水,放置在教室窗台或阳台处。

(4)在选择的种子植物体生长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芽生长方式和生长环境来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被牵涉到的因素。

观察三天。

3.总结检测环节(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习自己种植的植物所需要遵循的种植方法(如选择肥沃的土壤、不同的浇水方法等)。

(2)自由表达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任意发表自己对本次公开课学习到的内容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以生动、形象的种子和图片作为引入,加深了学生对种子的了解,让人印象深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点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是,在实践环节中,由于时间有限,一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充分时间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后续我将加强课堂的实践时间。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2.难点:理解不同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适应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和传播工具。

2.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3.准备相关教学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植物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植物的种子和传播工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过程,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适应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了解其他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并分享给大家。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同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适应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观察周围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并写成观察报告。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共55分钟。

在《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力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还有一些环节需要改进和完善。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种类;(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种子传播的方式及种类;(2)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观察、实验等方法。

2. 教学难点:(1)种子传播方式的多样性;(2)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各种植物种子;(2)准备实验器材及材料;(3)设计教学活动及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种子,引发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吗?”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及种类;(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传播的方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及原理;(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种子传播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实践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种子传播的过程;(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周围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2. 评价方式:(1)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2)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

七、教学调整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各异。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人类传播等。

2. 实例讲解:杨树种子通过风传播、莲蓬种子通过水传播、苍耳种子通过动物传播等。

3. 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种子传播的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种子传播实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植物种子,准备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植物种子,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传播的。

2. 讲解种子传播方式:分别讲解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人类传播等种子传播方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实践活动:分组设计一个种子传播的实验,要求实验设计合理、可行,能有效展示种子传播方式。

4. 学生展示实验设计,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5.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植物种子传播的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独特方式。

2. 课后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一起在户外观察植物种子的传播过程。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2.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问。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心。

3.情感目标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三、材料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四、教学过程
1. 牛顿的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都掉下来,种子发芽后能否成长得好?
2. 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3.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1. 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

外壳有什么特点?
2. 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1. 鬼针草种子的传播。

图片(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观察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阅读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生长环境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是有联系的。

2、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假设,并能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实验探究等方式方法验证推测。

3、激发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果实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其自身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有关。

教学准备:豌豆荚、苍耳果实、实验探究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1.观看图片:思考屋顶上的小草是怎么来的
(学生讨论交流)
2.类似的情景你还见到过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植物是如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自体传播
1.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1)展示油菜花田图片,由油菜花引入,你们知道油菜豆荚长的是
什么样吗,油菜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我们一起来探究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

(2)探究过程
a观察成熟的豌豆荚(季节原因,用豌豆荚代替油菜果荚进行探究),观察成熟的豌豆荚的外壳有什么特点
b轻捏豌豆荚,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c猜测豌豆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d视频验证
e介绍自体传播,像这种靠植物本身传播的,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这种传播方式,叫自体传播。

f观察散落出来的的豌豆种子有什么特点
g哪些特点适合自体传播
2.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回忆当凤仙花果实成熟时,发生过什么现象
(2)凤仙花和豌豆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样吗
(3)比较豌豆和凤仙花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2分钟)
想一想,像豌豆和凤仙花种子这样,成熟后,都掉落到植物的附近,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呢给我们的启示。

动物传播
大自然是绚丽多彩,包罗万象的。

回忆探究豌豆散播种子的过程:观察,触摸,猜测,验证,得出结论。

按照这个探究思路来探究其他植
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1.展示苍耳图片,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边探究
边填写记录表。

(2—3分钟)
2.(1)分享探究结果,2个小组汇报。

(2)展示苍耳传播视频,介绍动物传播。

(3)展示鬼针草、蒺藜的图片,看看这些植物果实有什么特点猜测它们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回顾总结
我们看到了豌豆和凤仙花的种子是小而圆,传播方式是:自体传播而苍耳、鬼针草、蒺藜的果实是带刺的,传播方式是:动物传播
比较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植物果实种子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你有什么发现吗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自身的形态结构是有联系的(板书)
3.展示樱桃、葡萄图片
它们也是靠动物传播,想想它们是怎么靠动物传播的呢
风力传播
除了自体传播,靠动物传播,种子还有其他的传播方式,刚才同学说的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就是代表。

1.展示蒲公英图片,蒲公英种子是靠什么传播的呢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
2.观看蒲公英视频
3.介绍风力传播
4.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是靠风力传播
槭树,柳树等
5.欣赏风力传播视频,有什么感想
水力传播
1.展示莲蓬,椰子图片。

蒲公英种子很轻,它可以借助风力传播,但是像莲蓬,椰子它们又是靠什么传播
2.它们的种子在水中不会腐烂吗
3.思考种子的传播方式还与什么有关呢(生长环境)
三、巩固训练
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知道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与其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有关。

现在老师想和你们做个小游戏,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练习题:找朋友
(1)将种子与其适应的传播方式连起来。

苍耳水传播凤仙花
莲蓬自体传播椰子
油菜荚风传播鬼针草
蒲公英动物传播樱桃
(2)将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植物的特点连起来。

自体传播轻,带翅或绒毛
动物传播生长在水边
风力传播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水传播果实成熟会突然炸裂
四、师生共同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这节课我了解了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生: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有关。

2、师:这节课,同学们认识了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其实,种子的传播方式与其自身形态结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的植物,它们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呢希望同学们抱着敬畏,热爱大自然的心态去发现去探究。

五、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自体形态结构
动物
风力图片
水力生活环境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兴隆三小
马宗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