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知识

合集下载

严复的翻译理论知识讲解

严复的翻译理论知识讲解
已变为“有文采”之意。
信达雅意义探微
这三字如此确切地抓住了翻译的核心,言简意赅,而且 上承先贤圣哲,下兼当世读者学人,斯论一出,直如石破 天惊,立被视为评判翻译的最佳标准,被奉为“翻译界的 金科玉律” 梁启超曾说:“近人严复,标信达雅三义,可 谓知言” 其影响所及,译必称“信达雅”——为译不知 “信达雅”,纵称象胥不到家,只因为“信达雅”三字在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很高的认 识价值,并且对翻译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又由于这三字 本身的高度精练和无比丰富的兼容性,加上后世译者对其 不断阐发和讨论,可说是触及到了翻译理论中的全部主要 问题(包括译文的风格问题,甚或是现在所讲的大文化翻 译),客观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成为我国译学发展 史上的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主讲人:杜轩
严复的翻译理论
理论来源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 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 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 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 辨之者少,三也。”
------------《天演论•译例言》
Evolution and Ethics
支谦的信达雅
信:支谦《法句经序》中有“传实”、“贵其 实”、“勿失阙义”、“因循本旨”等,实际 就是注重传达原作实质性内容,同时又引老子 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为“信” 张目; 他嫌竺将炎所译“其辞不雅”,显然“雅”也 是评判译文好坏的一个标准;“其传经者,当 令易晓”,“易晓”当然是晓畅通达的意思, 所以“今传胡义,实宜径达”,因此这“达” 的标准在当时的翻译家而言已是常识一样的东 西了。
也是评判译文好坏的一个标准; “其传经者,当令易晓”,“易 晓”当然是晓畅通达的意思,所

《普通翻译理论原理》

《普通翻译理论原理》

《普通翻译理论原理》1、释意理论: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的假设,认为翻译对象应该是源语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外壳。

2、认知负荷模型理论: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为基础。

3、思维适应控制模式理论:任何熟练行为都要求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4、信达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通俗的讲,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

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机器翻译的质量要达到“信、达、雅”的程度依然艰难;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

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这些都是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

1、释意理论: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的假设,认为翻译对象应该是源语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外壳。

2、认知负荷模型理论: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为基础。

3、思维适应控制模式理论:任何熟练行为都要求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4、信达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通俗的讲,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

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机器翻译的质量要达到“信、达、雅”的程度依然艰难;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

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一、翻译的分类1.按所涉及的两种代码的性质,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语符翻译(inersemiotic translation)。

2.按翻译主体的性质,可分为人工翻译、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两类。

3.按翻译的工具和成品形式,可分为口译和笔译。

4.按翻译的客体,亦即所译资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学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实用翻译(pragmatictranslation)。

二、译家译论1.支谦:在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2.道安:晋、前秦时道安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说。

其意思是,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3.彦琮:北朝末年及隋初,彦琮著《辨证论》,它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他主张译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可见他是坚持忠实第一并倾向于直译的。

4.玄奘:唐代僧人玄奘的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求真”即追求准确,要力求“忠实原作”,这是一切认真负责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理想。

同时必须“喻俗”,亦即使群众理解,这就是说要“通顺”。

玄奘在译经中成功地运用了补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代词还原法等等翻译技巧。

5.马建忠:清末,马建忠在其《马氏文通》中提出“善译”之说:“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

所有当相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声音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

”6.林纾:林纾强调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相交流。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是指深入分析和研究翻译学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和翻译实践等几个方面。

翻译学是一门复杂而全面的语言学科,也是一个学习翻译技术的实践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如语法、词汇学、语义、文体学、文学翻译学、口译学等等,以及跨文化交际、机器翻译、信息处理、网络等技术。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一般包含以下内容:一、翻译历史。

翻译历史旨在探讨和深入研究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翻译理论的演变、翻译学会的发展、翻译实践中出现的翻译争端等。

二、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旨在研究如何将一种语言或文化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的信息,以及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逻辑关系和语言变异等问题。

它主要包括翻译的定义、目的、功能、类型、质量、特点等,以及翻译的过程、步骤和模型等。

包括套用模式、信息处理模式、语言转换模式和文化归化模式等等。

三、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者应用不同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与源文本最接近文本形式的词语,以有效地翻译源文本中的信息。

它还涉及到文本类型、文体学、语体、文学研究等方面。

常见的翻译策略包括文本处理策略、实译策略、保留策略、尽量策略、加强策略、省略策略等。

四、翻译实践。

翻译实践是指翻译学的实践领域,主要涉及翻译的原理、规范、技巧、技术、艺术、行业标准、社会影响等。

它旨在推进翻译技术的发展,提高翻译水平,提高翻译准确性,并维护翻译行业的建设。

常见的翻译实践包括文本翻译、口译、笔译、多媒体翻译、自动翻译、机器翻译等等。

总结起来,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是一门研究翻译理论历史、研究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策略和翻译实践的学科。

它旨在推进翻译技术的发展,提高翻译水平,以及提高翻译行业的建设。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4 . 2 我国传统译论要点1) 严复的“信、达、雅”:信:“忠实”,即“意义不倍(背)文本”,忠实于原文意义。

达:“流畅”,即不拘泥与原文形式,尽译语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使译文通顺达意。

雅:“古雅”,原本指当时能登大雅之堂的文言文,一种古雅文体,即“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 严复 )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求“雅”实则是讲究“修辞”,讲究译文表达要有“文采”。

严复的的翻译实践:“与其伤雅,毋宁失真”,重在一个“雅”字,并不十分注重“信”:“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

严复在其《天演论· 译例言》中对“信、达、雅”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修词立诚”(信)、“词达而已”(达)、“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雅),“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所谓“行远”,就是提倡用“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这一所谓“桐城派”的古文体译书,已能让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的效果。

这一点,王佐良先生曾说的极其透彻:“严复的翻译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引起他所认为真正有影响的人,即知识分子的注意……他所翻译的书都是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

他知道这种思想,对当时沉缅于中古世纪迷梦中的知识分子来说,等于一味苦药。

所以,他用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古雅文体给苦药裹上一层糖衣,使它容易下咽。

所谓‘雅'也者实际上是严氏的推销术。

……果然,不出数年,他的译作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思想攻势取得了成功”(王佐良:关于文学翻译答客问,《翻译通讯》1983/10 )。

他翻译的《天演论》,其文本实际是一种“信息型”功能的社科哲学读本,严复为了实现他特定的翻译目的,人为地在文本中设置了一些戏剧性场景,以增强吸引力迎合当时士大夫们的口味。

例如,他将原文中很平白的一句译为: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仅供参考)1.英语翻译的标准专业英语的翻译注重客观性、准确性,不强调翻译者的主观色彩。

翻译的用词应该准确、恰当,句子叙述清楚,表达简洁、流畅。

(1)准确忠实:准确无误,不得有错。

即要如实表达原文的含义,不缺漏原文表达的每一层意思,也不添加任何原文没有的含义。

(2)通顺流畅:译文必须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修辞规则和通常习惯,使读者易看易懂易读。

因此,要求译文不能逐字逐句死译,而是要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和习惯表达出来,做到通俗易懂。

(3)简练清楚:译文在清楚明白表达原文意思,不使人产生歧义和模糊不清的前提下,尽可能简洁、精炼、不重复啰嗦。

2.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2.1词性转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通顺,或为达到一定的修饰目的,可以适当改变一下原文中某些词的词类,将原句中属于某词类的词转译成为另一类词。

一般而言有四种(1)转译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转译为名词)例:The cutting tool must be strong, tough, hard, and wear resistant.(形容词转译为名词)刀具必须有足够的强度、韧性、硬度,而且耐磨。

(2)转译成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转译成动词)例:Rigid pavements are made from cement concrete.刚性路面是用水泥混凝土建造的(介词转译成动词)(3)转译成形容词(名词、副词等转译成形容词)例:This experiment in a success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名词转译成形容词)(4)转译成副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译成副词)例:Although the basic materials for bridge building remain either prestressed concrete orsteel, there have been some recent changes尽管建桥的基本材料仍然是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但近来已经有些变化了。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 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 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 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 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俄语翻译与理论知识点总结

俄语翻译与理论知识点总结

俄语翻译与理论知识点总结引言俄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俄语翻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语翻译涉及到语言学、文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其研究对传播俄罗斯文化和扩大国际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俄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并且对相关的实践问题进行讨论。

一、俄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1. 目标语言与源语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源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内容和意义。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有深刻的理解。

而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语法结构、词汇选择等方面的差异,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才能够准确地完成翻译任务。

2. 文化差异在俄语翻译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使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

因此,在进行俄语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3. 翻译策略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在俄语翻译中,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加译、省译等不同的策略,以便更好地保留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同时,译者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翻译质量。

4. 语言风格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包括语法结构、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在进行俄语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风格,以便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保持原文的语言特色。

5. 翻译质量评估翻译质量评估是研究翻译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俄语翻译中,评估翻译质量时需要考虑到准确性、流畅性、自然性、忠实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对翻译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二、俄语翻译实践问题探讨1. 语言障碍俄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其语法结构和词汇量都相对较大。

因此,在进行俄语翻译时,译者往往会面临语言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译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俄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他这人处处显老,惟独两只眼睛跟海水一 个颜色,透出挺开朗,打不垮的神气。 (赵少伟译)
B, 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 双眼睛,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 沮丧的。(海观译)
4.翻译的过程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7) Eugene A. Nide “Dynamic equivalence”
*Conclusion: a. be faithful to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b. to be as expressive as the original c. be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yle
4…..as(仿佛) when we hail a person across the street, only to discover from his blank response that we have mistaken stranger for a friend
课程要求
1,Class attendance, participation 10% 2, Translation practice 30% 3, final exam 60% 活动安排: 1,没人选择至少两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文
章进行课外翻译练习。 2,每周上课前,准备一个自己专业相关的
内容进行课堂陈述。
语)表达出来,是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范仲英,《实用翻译 教程》
2. History of translation
▪ 四次翻译高潮: 1. 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支谦,鸠摩罗什,玄奘) 2.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徐光启,林纾,严复) 3. 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鲁迅,瞿秋
THE TOWER OF BABEL
▪ "Now the whole earth had one language and few words. And as men migrated from the east, they found a plain in the land of Shinar and settled there. And they said to one another, 'Come, let us make bricks, and burn them thoroughly.' And they had brick for stone, and bitumen for mortar. Then they said, 'Come, let us build ourselves a city, and a tower with its top in the heavens, and let us make a name for ourselves, lest we be scattered abroad upon the face of the whole earth.' And the LORD came down to see the city and the tower, which the sons of men had built. And the LORD said, 'Behold, they are one people, and they have all one language; and this is only the beginning of what they will do; and nothing that they propose to do will now be impossible for them. Come, let us go down, and there confuse their language, that they may not understand one another's speech.' So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from there over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 and they left off building the city.' Therefore its name was called Babel, because there the LORD confused the language of all the earth; and from there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over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 (Genesis 11:1-9)
….. 幽静的小路现变成狭窄的緞带一般, 铺满碎石的路面杂草丛生。
2,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nd undefeated.(《老人与海》)
现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双语转换能力;逻辑分析和校 正能力)
▪ 考试要求:
能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 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文章和一般文学作 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单词,要求译文忠 实,语言流畅。能担任一般的外事活动口译。
翻译教学内容
▪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 ▪ 英汉语言的差异 ▪ 英汉翻译的基本技巧 ▪ 应用文体翻译 ▪ Why---What---How
1. What is translation
▪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 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 “翻译即交际”(Nide) cross-linguistic, cross- culture, cross- social ▪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
Language analysis: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level
Mr. Collins had a compliment, and an allusion to throw in here, which were kindly smiled on by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A, 说道这里,柯林斯先生赶忙恭维了一句,又举了个例子,母女俩听了, 都粲然一笑。 B,说道这里,柯林斯先生赶忙恭维了一句,还暗示了一下原因,母女俩听 了,都粲然一笑。 He emerged on January 31 to go to Deli for the conference which, however negative from his point of view, at least provided the occasion for his bath in twenty-nine days. A, 一月三十一日,史迪威公开露面,去德里参加会议。这次会议在他看来 不管有多么消极,至少为他提供了一个二十九天以来第一次洗澡的机会。 B,一月三十一日,史迪威抵达德里。尽管他对这个会议的态度十分消极,但 最少在二十九天以来,他第一次有了洗澡的机会。
More examples
▪ 1,Last night I dreamed that I went to Menderley again. It seemed to me that I was going in by the iron entrance gates. The private road was just a narrow ribbon now, its stony surface covered with grass and weeds. ( Rebecca)
▪ 1)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Language analysis, context analysis,
logic ….) 2) put it properly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3) revise or polish the translation
3) the idea of “equivalence” formulated by Qu Qiubai
“ 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 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得到的概念等于 英,俄,日,法,德……读者从原文中得 到的概念”
4) the idea of 傅雷
“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5) 钱钟书的“化境”说
6)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 Child neglect worsens.
1, 孩子由于被忽视而被变坏了 2, 孩子门忽视了坏的影响 3, 孩子们无视邪恶. 4,父母忽视了孩子变坏 5,父母忽视孩子教养的情况变得 更糟了
1.In some societies the failure to bear children (or males) is a threat to the
▪ I was with my father on a business-and – pleasure trip…. A,我和父亲这次旅行,既为了公事,也 为了游乐…… B, 我和父亲一起出来,既是出差,也是游 玩…..
Size don’t matter, chopping wood…… A, 说道劈柴,个头并不重要…… B, 个头没啥关系,劈柴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