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基本知识(1)

合集下载

中文基础知识英文翻译

中文基础知识英文翻译

中文基础知识英文翻译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了解中文基础知识的英文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文,并且在翻译中文到英文的时候更加准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文基础知识及其英文翻译。

1. 汉字•汉字 (hànzì) - Chinese characters汉字是中国文字的基本单元,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和音节。

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笔画和发音。

2. 拼音•拼音(pīnyīn) - Pinyin拼音是中文中表示发音的一种方式,它使用拉丁字母拼写出每个汉字的发音。

拼音有声调,一个汉字可能有不同的拼音形式。

3. 词语•词语(cíyǔ) - Words词语是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的有意义的单位。

中文的词语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的。

4. 语法•语法(yǔfǎ) - Grammar语法是一种规则,它描述了如何构成正确的句子以及如何使用词语和短语来表达意思。

中文的语法与英文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

5. 声调•声调(shēngdiào) - Tones中文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是指在发音时声调的高低和变化。

每一个汉字发音的声调不同,声调的变化也会改变词语的意义。

6. 翻译•翻译(fānyì) - Translation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或口语表达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中文基础知识英文翻译中,准确理解汉语的意思并将其准确表达成英文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一些中文基础知识及其英文翻译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中文,提高中英文之间的沟通能力。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翻译的基本知识

翻译的基本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

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

”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人物简介贾公彦-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

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

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

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

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

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据德国R·海因德尔撰写的《指纹鉴定》(1927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作鉴定的指纹的著作者是中国唐朝的贾公彦,他是唐代的著作家。

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

翻译基础知识一、翻译的分类1.按所涉及的两种代码的性质,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语符翻译(inersemiotic translation)。

2.按翻译主体的性质,可分为人工翻译、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两类。

3.按翻译的工具和成品形式,可分为口译和笔译。

4.按翻译的客体,亦即所译资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学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实用翻译(pragmatictranslation)。

二、译家译论1.支谦:在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2.道安:晋、前秦时道安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说。

其意思是,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3.彦琮:北朝末年及隋初,彦琮著《辨证论》,它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他主张译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可见他是坚持忠实第一并倾向于直译的。

4.玄奘:唐代僧人玄奘的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求真”即追求准确,要力求“忠实原作”,这是一切认真负责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理想。

同时必须“喻俗”,亦即使群众理解,这就是说要“通顺”。

玄奘在译经中成功地运用了补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合法、译名假借法、代词还原法等等翻译技巧。

5.马建忠:清末,马建忠在其《马氏文通》中提出“善译”之说:“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

所有当相之实义,委曲推究,务审其声音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精深奥折之所由然。

”6.林纾:林纾强调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相交流。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4 . 2 我国传统译论要点1) 严复的“信、达、雅”:信:“忠实”,即“意义不倍(背)文本”,忠实于原文意义。

达:“流畅”,即不拘泥与原文形式,尽译语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使译文通顺达意。

雅:“古雅”,原本指当时能登大雅之堂的文言文,一种古雅文体,即“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 严复 )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求“雅”实则是讲究“修辞”,讲究译文表达要有“文采”。

严复的的翻译实践:“与其伤雅,毋宁失真”,重在一个“雅”字,并不十分注重“信”:“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

严复在其《天演论· 译例言》中对“信、达、雅”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修词立诚”(信)、“词达而已”(达)、“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雅),“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所谓“行远”,就是提倡用“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这一所谓“桐城派”的古文体译书,已能让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的效果。

这一点,王佐良先生曾说的极其透彻:“严复的翻译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引起他所认为真正有影响的人,即知识分子的注意……他所翻译的书都是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

他知道这种思想,对当时沉缅于中古世纪迷梦中的知识分子来说,等于一味苦药。

所以,他用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古雅文体给苦药裹上一层糖衣,使它容易下咽。

所谓‘雅'也者实际上是严氏的推销术。

……果然,不出数年,他的译作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思想攻势取得了成功”(王佐良:关于文学翻译答客问,《翻译通讯》1983/10 )。

他翻译的《天演论》,其文本实际是一种“信息型”功能的社科哲学读本,严复为了实现他特定的翻译目的,人为地在文本中设置了一些戏剧性场景,以增强吸引力迎合当时士大夫们的口味。

例如,他将原文中很平白的一句译为: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英语基础体系教程(精)-第12章 翻译知识

英语基础体系教程(精)-第12章 翻译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转折关系:对同一事物进行对比性描述时,常代表转折含义,译为“而, 却,反之,相反”。
e.g. I was received by a little vibrant lady in her 70’s, grey-haired and beautiful. 可译为:接待我的是一位身材娇小而又神采奕奕的女士。虽然这位女 士已年逾古稀,满头银发,但却风韵犹存。
Step3: Checking 检查:漏译/错译(观点等)
(二)Principles 原则
1、增词法(结构;语义) 结构上:时态,数,不同的句子结构等 e.g. We are taking English class now. 我们现在正在上英文课。
because, although,if 等这些连接词在英文中不能配对出现,因为英 文中可以有多个从句,但只能有一个主句。
⑤双重否定=肯定 e.g. There is nothing unusual here. 这儿一切正常。
No pains, no gains.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There is no grammatical rule without exceptions. 凡语法规则都有例外。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事出有因。)
④词义转换 e.g. Jack was a fixture of Real Madrid’s games in his
schooldays. 杰克在学生时代是皇家马德里队的忠实球迷,场场必到。 Beckham has become a fixture of Real Madrid’s games since he joined this team. 自从贝克汉姆加入皇家马德里队,他就成为了这支球队的绝对主力,场场 首发。 We do chicken right. 我们是烹鸡专家。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

专业英语翻译基本知识(仅供参考)1.英语翻译的标准专业英语的翻译注重客观性、准确性,不强调翻译者的主观色彩。

翻译的用词应该准确、恰当,句子叙述清楚,表达简洁、流畅。

(1)准确忠实:准确无误,不得有错。

即要如实表达原文的含义,不缺漏原文表达的每一层意思,也不添加任何原文没有的含义。

(2)通顺流畅:译文必须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修辞规则和通常习惯,使读者易看易懂易读。

因此,要求译文不能逐字逐句死译,而是要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和习惯表达出来,做到通俗易懂。

(3)简练清楚:译文在清楚明白表达原文意思,不使人产生歧义和模糊不清的前提下,尽可能简洁、精炼、不重复啰嗦。

2.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2.1词性转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通顺,或为达到一定的修饰目的,可以适当改变一下原文中某些词的词类,将原句中属于某词类的词转译成为另一类词。

一般而言有四种(1)转译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转译为名词)例:The cutting tool must be strong, tough, hard, and wear resistant.(形容词转译为名词)刀具必须有足够的强度、韧性、硬度,而且耐磨。

(2)转译成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转译成动词)例:Rigid pavements are made from cement concrete.刚性路面是用水泥混凝土建造的(介词转译成动词)(3)转译成形容词(名词、副词等转译成形容词)例:This experiment in a success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名词转译成形容词)(4)转译成副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译成副词)例:Although the basic materials for bridge building remain either prestressed concrete orsteel, there have been some recent changes尽管建桥的基本材料仍然是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但近来已经有些变化了。

翻译常识

翻译常识

一)、翻译简史1)佛经翻译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

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

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

南宋以后趋于衰微。

在这漫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

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三个人:释道安、鸠摩罗什和玄奘。

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

在他的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毗pi)等。

他还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录和整理工作。

他主张直译的。

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

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诃he )、《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

他的翻译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

因此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

玄奘(602-664)唐高僧,俗称唐僧,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

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他的经籍不但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而且位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

玄奘的译文与鸠摩罗什的译文相比,是倾向于直译的。

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再加上他工作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著名的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或着说有的直译成分多一些,有的意译成分多一些。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02-103)2)严复与“信、达、雅”我国近代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要算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了。

严复(1853-1921)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

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法。

他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戊戌变法后,他又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肄yi)、《法意》、《穆勒名学》等。

他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的人。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翻译形式,需要资深的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介绍了6个基本方法供参考:1. 逐字翻译逐字翻译是最基础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一般用于词语和词组的翻译。

通过对原文的逐字逐句理解,将每个字都找到对应的现代汉语表达。

逐字翻译可能会使得翻译结果的语序不够通顺,但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古典韵味。

2. 词语置换翻译词语置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部分词语或短语用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形式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词语,可以使翻译结果更易于理解,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文言文特色。

3. 句式倒换翻译句式倒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句子结构调整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结构。

倒换句式有助于减少表达上的歧义,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要注意保留文言文的特点,不过度进行结构转换。

4. 补充解释翻译文言文中常含有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不具备明确含义的词语和短语。

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的补充,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这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注释、脚注等方式实现。

5. 上下联结翻译上下联结翻译是指通过掌握原文的上下文语境,在翻译中注意衔接前后句子和段落的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还原原文的逻辑思路,提高整体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6. 诗意再现翻译文言文中常有富有诗意和修辞效果的表达方式,用现代汉语进行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韵味。

在翻译时,可以尝试利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重新表达出原文中的诗意或情感。

以上6个基本方法不是孤立的,实际的翻译工作中经常会综合运用其中的多种方法。

创作者在选择翻译方法时,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使译文更易理解和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 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尽管不同的学者划分的过程不同, 但我们认为翻译大体上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 段。 理解阶段:理解主要通过原文的上下文进行。译者必 须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来探求正确的译法。所谓上下文 可以指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指一章,一节, 以至全文或全书。对原文作透彻的理解是确切翻译的 基础和关键。 表达阶段:表达是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的内容用 本族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表达的好坏取决于对原文理 解的深度以及对译文语言的修养程度。表达是理解的 基础,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表达地正确。 校核阶段:校核是理解和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 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 校核是译文能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必不可少的 一个阶段。

三、翻译的标准
关于翻译的标准,或对合格翻译的要求,历代翻译 家有不少论述。 (一)泰勒的三标准 (二)严复的三字标准 (三)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四)其他翻译标准

(一)泰勒的三标准

1.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 2.译文应当具有原作的风格和文体,而且要保全 原著的真实; 3.译文和原作要同样流利自如。
(四)其他翻译标准




玄奘:既须求真(faithful),又须喻俗;鲁迅:“宁信而不 顺”;傅雷:“神似论”; 钱钟书:“化境论”;刘重德:“信达切”;林语堂:忠实、 通顺和美; 许渊冲:“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Herbert Rotheinstein (赫伯特· 罗森斯坦):tri-ness principles: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gracefulness; Eugene A. Nida(奈达): natural equivalent(自然对等)― dynamic equivalent(动态对等); Sperber & Wilson: 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

归纳总结: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翻译标准有各种各样的表述,但我们认为 翻译标准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忠实”;二是“通顺”。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 容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 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所谓通顺,是指译文必须通顺易懂,遣词造句力求符合语言 文字规范。译文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模糊、语言 晦涩等现象。 忠实和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会令人感到莫名 其妙,无所适从;通顺而不忠实,脱离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通顺也就失去了意义,译文也就成了胡编乱造之作。因此,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必须恪守“忠实”与“通顺”这两条翻译 标准,切实做到原文内容与译文内容与译文形式的辨证统一。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三)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1.翻译标准是多元(语音,语法,语义)的而非一元 的; 2.翻译标准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个有机的然而变动不 居的标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高标准是最佳近 似度。这是一个形同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有实际 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 3.具体标准中又有主标准和次标准的区别。 4.多元翻译标准是互补的。
观点辨析:
问 题:翻译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同 人翻译就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因而翻译是没有 标准的。 分 析:翻译过程中,虽然不同的人翻译,可能 翻译的版本不同,但不管怎样,都必须围绕一 定的标准进行,否则无法去判断译文的好劣, 尽管不同的翻译家对翻译的标准表述不同,但 都承认翻译是有标准的。
观点辨析 : 问 题:翻译就是将一个国家的语言转 换成另一国家的语言? 分析:翻译可以是同一种语言内部的 转换活动,也可以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 换活动,因而并不是将一个国家的语言 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语言。
对该定义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再现原文信息,而不是保留原文的结构形式; B.原文与译文之间是对等,而非同一关系; C.对等是贴切,自然的; D.意义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E.文体成分也很重要。 Equivalence : Formal Equivalence: 偏重于原语的表达形式 Dynamic Equivalence: 最贴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译文的功能于原文的功能基 本一致。达、雅 ---- 《天演论 译例言》 信( faithfulness):“易曰:修辞立诚。诚者无他, 真实无妄之知是也。” 达( expressiveness): 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 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 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 以为达,为达既所以为信也。 雅( elegance):“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因为雅 与文字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主张用汉以前的文 字,“ 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句法则为达易, 用近世俗利文字则求达难。”
观点辨析


题:翻译的题材不同,翻译过程就不同。 分 析:翻译的题材十分广泛,包含:小说翻 译、诗歌翻译、散文翻译、新闻翻译、法律 翻译、旅游翻译、经贸翻译、科技翻译等等, 尽管在各自的表达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但 翻译的基本过程是基本一样的,即分为理解; 表达及校核三个阶段 。
归纳总结

二 、翻译的分类


根据翻译手段:口译、笔译、机器翻译 根据翻译主体性质:人工翻译、机器翻译 根据翻译语言:言内翻译、言际翻译、符号 翻译 4、翻译题材: 政论文、应用文、科技文、 文学等或小说翻译、诗歌翻译、科技翻译、 新闻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等
观点辨析


问 题:机器翻译可以取代人工翻译吗? 分 析:机器翻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 大的进展,特别是作为作为人们的辅助翻译工 具,机器翻译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机 器翻译可以避免翻译过程中机械、重复、琐碎 的工作,有效的提高翻译效率,但机器翻译要 达到人工翻译一样的流畅程度,还有一定的距 离,而且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而机器 翻译是不能取代人工翻译的。




(四)翻译的过程大致包括理解与表达两个 大的步骤,但实际运作中,翻译由阅读—理 解—表达—检验四个阶段构成。(郑延国)。 (五)翻译可以分成四个过程:分析;切分; 转换;重组(张梅岗) (六)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阅读并分析原文; 2.将原文转换成译入语; 3.对译文进行修改。
第一章 翻译基本知识
一 、翻译的性质(定义) 二、翻译的分类 三、翻译的标准 四、翻译的过程
一、翻译的性质(定义)


理论研讨 : 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 :由现象到本质;由低级到高级。
(一)宋僧法云《翻译名义集》中:盖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 地之言。 音虽似别,意则大同。 (二)唐贾公彦《义疏》中: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三)张培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 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四)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的定义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在该定义中,奈达提出了“功能对比”的理论:
四、翻译的过程
---不同学者对翻译过程的划分:
(一)翻译要经历七个过程
1.仔细充分准备; 2.认真理解原文; 3.斟酌再三措辞; 4.推敲组句成文; 5.有限润饰加工;

6.连贯始终根本; 7.大局出发审核(杜乾元)
(二)翻译过程可以分为:理解;表达;审
核(陈新) (三)翻译过程可以分为:理解;表达;审 校(孙致礼) 翻译可以分为两个过程,那就是:原文理解 过程和译文表达过程(戴文进)
翻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翻译分类,但我们 认为一般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可以分为: 语内翻译: 即把在同一种语言内部用一些语言 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或叫作改变说法,如 古汉语改成现代汉语。 语际翻译:即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 是用一种语言符号和句式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 和句式,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严格意义上的翻 译。 符际翻译:指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信息转换, 可以指用非语言符号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 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如交通信号和人类语言 之间的信息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