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战场观后感800字
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一】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有关抗战这类重大题材的影视作品正在银幕上热播。
此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东方主战场》第一集《东方危急》,心情难平、激情澎湃。
该作品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点、特色和特长,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其真实性的力量是任何艺术门类难以替代和重演的。
残酷的战争真相以及特定人物活动的氛围与气质,是难以“演”出来、“导”出来和“编”出来的。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纪念什么?思考什么?警醒什么?历史与当今的紧密结合,是如此迫切又如此真切。
第一集《东方危急》序幕用今年大阅兵的盛况链接历史沧桑的血与火,站在全人类反法西斯的视角来展现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
作品靠光影的细节感感动我们,靠历史的尖锐性感染我们,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献罗列,而是用艺术的构思和叙述方法走到历史深处,走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这部作品释放出来的强大正能量,是对当前泛娱乐化现象的一种反拨,是对拜金至上、远离信仰的一种唤醒。
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部作品中贯通着制作团队所付出的心血和激情,感受到创作者执著于使命的跋涉和艺术的探寻。
作为一名挚爱纪录片的老兵,我真诚地向他们致敬。
因为,《东方主战场》这部作品,将不仅带给我们历史的回忆、回味、回望,更是对现实的回答和走向未来的回响。
我期待着追看下去!【篇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翻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可以清楚看到,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艰苦、抵抗日军兵力最多,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有两个战场,德意在欧洲,日本在亚洲向着世界和平秩序发起挑战。
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2篇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篇(一)《东方主战场纪录片》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精神的纪录片,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
纪录片通过讲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真实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而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片中呈现的历史图片和珍贵的影像资料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惨烈的战争时期,真实地感受到了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
片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但在抗战中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他们不畏生死,舍己救人,努力保卫家园。
他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精神,也让我为他们的英勇行为而感到自豪。
纪录片中还特别提到了一些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淞沪会战、辽沈战役等,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抗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的规模。
这些事件的叙述让我对那段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到钦佩。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以及感人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精神和无私奉献。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力量。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持续奋斗。
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篇(二)《东方主战场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是一部非常深入的探讨东方战场的作品。
它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带领观众深入了解了东方战场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以及参与方的动机和策略。
首先,纪录片展示了东方战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这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政治的热点之一,冲突和战斗层出不穷。
纪录片通过揭示战场上的各种战术和战略,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参与战斗者的压力和生死关头的紧张氛围。
其次,纪录片展示了不同参与方的动机和利益。
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每个参与方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追求。
纪录片通过深入访谈和揭示内幕,展示了背后的政治斗争和利益交换,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战争的真正原因和影响。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前言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东方主战场比赛,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
在此,我将对这场比赛进行一些观后感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赛前准备在这场比赛前,我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东方主战场这项运动,进行了相关的背景了解和赛程预研。
我了解到,在东方主战场中,参赛选手需要凭借自身的技术和战术能力,操控自己的角色击败对手,并完成特定的目标。
整个比赛过程紧张刺激,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观后感这场比赛中,我被选手们出色的表现所震撼。
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团队合作上,选手们展现出了优秀的素质。
他们在战场上灵活应对,紧密配合,形成了默契的团队作战。
每个人都在与时间和对手的较量中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比赛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选手们的策略思考能力非常出色。
他们懂得在战场上寻找合适的位置,把握战局,合理规划行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紧要关头,他们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以高效的方式执行。
这种策略性的思考和应变能力,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在这场比赛中,选手们展现出极强的耐压能力。
他们能够在激烈的战斗中保持冷静,并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
在危机时刻,他们能够果断作出决策,并付出努力来扭转局势。
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不仅让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也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借鉴和学习。
反思与思考通过观看这场东方主战场比赛,我思考了一些问题。
首先,作为一名选手,在比赛中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基础和战术意识。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提升自己的实力,更好地应对变幻莫测的战场。
其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只有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实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各种挑战。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总结东方主战场比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手们的出色表现和战斗精神激励着我不断思考和进取。
通过参与这场比赛,我收获了很多,也感受到了自己在技术和团队合作方面的不足之处。
观看《东方主战场》心得体会

观看《东方主战场》心得体会
观看《东方主战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斗场景和历史背景,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再次弘扬。
首先,片中描绘的战斗场面非常真实和震撼。
从陆地到空中,战斗场景展示了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的激烈战斗。
我被战斗的火力和破坏力所震撼,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军队在保卫国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牺牲。
同时,片中也展示了中国军民齐心协力的合作精神,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其次,片中呈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让我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描述,我了解到了一些细节和事件,比如中国军队在围剿日军上的优势等等。
片中的人物故事也使我更加了解中国军人的勇敢和无私奉献精神。
他们的英勇事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勇气。
最后,《东方主战场》给我留下了对和平的渴望和珍惜。
本片中的战争场景和血腥景象令人心痛,也让我更加明白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
因此,我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和平,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
综上所述,观看《东方主战场》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抗战历史,并对中国军队的英勇事迹和抗日战争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部纪录片唤起了我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警惕,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观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观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一:东方主战场观后感(:观东方主战场观后感)东方主战场观后感(一)《东方主战场》是一部代表国家观点、国家立场的作品,该片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确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重点项目,首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及其贡献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
可是忘记的是仇恨,但是不能忘记的是历史。
《旧唐书?魏徵传》中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同文化一样深植于民族的血脉。
源远流长,从过去跨向未来。
勿忘历史亦是中华民族殚尽竭虑、不屈向前走向繁荣昌盛的源动力。
我们需要用影像铭记过去,传递精神,树立不朽。
今天,卢沟晓月,桥下流水尽显明媚皎洁,桥上石狮掩映月色微光。
昨天,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在此拉开帷幕,八年抗战,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国难当头,岂能坐视。
国人用空间换取时间,用肉体赢着子弹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殊死搏斗。
八千里江山,长城内外,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协力合作,将侵略者消灭在异国他乡,让侵略者知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岁月无情悠悠去,历史有情记功勋。
昔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勇士,已是耄耋之年。
但是祖国不会忘记昨日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的英雄,今日的儿孙后辈们仍然荫庇在他们浴血奋战后换来的和平与自由里,不再会有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唏嘘。
明天,你们将雄赳赳,气昂昂的乘车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国家和人民的礼赞。
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
看到这部记录片,瞬间心中的爱国情结被荡起阵阵涟漪,四散开来,《东方主战场》气势恢宏,翻开这民族抗战的史诗,厚重的历史夹杂着民族尊荣感。
这些跳动在屏幕的音符,翻山越岭,潜移默化于华夏大地。
祖国虽大,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后辈子孙,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守住父辈们用鲜血保卫的土地和不被奴役的自由。
东方战场电视剧观后感

三一文库()〔东方战场电视剧观后感〕【文章导读】在世界各国中,日本虽然说世界的列强之一,东亚第一强国,以下关于东方主战场观后感,希望你会喜欢。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翻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可以清楚看到,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艰苦、抵抗日军兵力最多,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有两个战场,德意在欧洲,日本在亚洲向着世界和平秩序发起挑战。
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日本又蓄谋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亚洲战场形成。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分阶级与民族,在不愿做奴隶的怒吼声中,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开始了一场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比较下,欧洲战事的爆发要晚得多。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此时,距离中国人民开始抗击日本侵略者已经过去了8年。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策应,共同抗击着日本法西斯。
"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最广泛地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将日本侵略者牢牢拖在中国战场,使其顾此失彼,深陷战争泥潭。
()七七事变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惟一战场,中国军民独自承担着日本侵略的全部压力。
最多时,日军将其陆军兵力的90%都投入中国。
日军在海外战场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损失于中国战场。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DD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可见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之重要。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翻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可以清楚看到,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艰苦、抵抗日军兵力最多,是名副其实的东方主战场。
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在这场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盟国协同作战,互相支援,以国际主义精神,共同抗击着世界法西斯势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进,战争优势明显。而同时期在中国战场,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失败,死伤5万多人,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盟军士气。为支持盟军作战,中国曾两次派出远征军出征缅甸。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敌,迫使日军将计划用于对苏作战的兵力投入中国战场,无法北进攻打苏联,使苏联得以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同样,日军也无法抽调大量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南下计划不能顺利实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有两个战场,德意在欧洲,日本在亚洲向着世界和平秩序发起挑战。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日本又蓄谋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亚洲战场形成。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分阶级与民族,在不愿做奴隶的怒吼声中,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开始了一场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相比较下,欧洲战事的爆发要晚得多。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此时,距离中国人民开始抗击日本侵略者已经过去了8年。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2016年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1:《东方主战场》共8集,分别是《东方危急》《共赴国难》《浴血坚持》《艰苦卓绝》《同盟抗敌》《民族血脉》《大地坚韧》《正义必胜》,由中央电视台、军事科学院政治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
拍摄期间,共有6个摄制组、一个航拍组、一个应急采访组共8路人马,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22个省、区市进行紧锣密鼓的采访拍摄,先后采访抗战老兵、当事人、见证者100余人,抗战遗址、遗迹187处,总行程近2.5万公里,累计拍摄素材5000多分钟磁带及近30T的数据素材。
不仅如此,央视还充分发挥驻外分台(站)优势,分别在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组织拍摄,采访权威专家学者数十人。
这些弥足珍贵的采访在片中形成80多个故事点,使曾经的历史更鲜活、丰满、生动,战场之上的悲壮激烈令人感动,胜利背后的家国情仇令人感喟,战火点燃的人性光芒令人缅怀,战争凝聚的民族精神令人振奋。
70年前,80多个国家和地区、2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全球约20亿人口被卷入无情的战火,经历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本片还搜集了180余部相关的专题片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关于二战的影像和图片资料,通过对这些珍贵资料科学合理的运用,为艺术的表达和呈现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这一该片的核心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该片力求深刻表达主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为了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央视还组成了近百人的三维动画制作团队,总时长近3000秒的精彩动画为该片增色添彩。
2016年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观后感篇2:为自己的家园也为人类的和平与正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到处都有中华儿女的流血牺牲1942年1月,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800字
篇一: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可摧毁的元气、正气、勇气和锐气。
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祖国曾饱受腥风血雨的煎熬,付出千万伤亡的惨痛代价,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生命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换来了民族的解放,捍卫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小米加步枪向世界人民证明了:中国是反法西斯国家中最坚强的一个,中国是决不向敌人屈服的一个。
《东方主战场》不仅让我们的熊熊爱国之心永不熄灭,更让我感到无比的振奋。
八路军靠着团结的力量,才不被别人所征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时,从始至终中国人民靠一种精神支撑着,这是一种爱国的精神,不畏牺牲的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使中国人民在面对侵略时决不投降,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坚持下来。
面对敌人,宁可让刺刀穿过胸膛,也绝不会退缩,不到150米不开枪,用血肉之躯冲向敌人的洋枪大炮,这就是中国人。
今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我们不但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更要懂得感谢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
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富强,战争时代已经过去,可是,我们不应忘却战争岁月和屈辱历史,我们要牢牢记住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保卫了祖国,此刻,我们应
继承和发扬先烈的精神,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东方主战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忆、回味,更是对现实的回答和未来的希冀。
篇二: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
计算机142-18韩晓静
20XX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观看东方主战场,心里有很多感想。
回顾历史,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亚洲大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唯一陆地战场。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东北局部抗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策源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有力遏制了日本军国主义奴役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的野心,中国战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当之无愧。
1915年1月,日本秘密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9年4月底的巴黎和会又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一切权益让与日本。
1927年4月,田中义一上台即制定了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和武力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政策,并派兵侵入山东阻止国民革命军的二次北伐,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
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将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4个半月内占领东北三省,并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此时,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
从1932年起,中国共产党就成为东北局部抗战的领导力量。
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将东北三省的各路抗日武装加以整合,于1936年2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已达3万余人。
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中国各党派和各民族人民,浴血抗击日本侵略军,使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当时只有德国和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
德国对中国抗战的军援主要是基于急需获得重要战略原料——钨矿;而苏联则是出于中国抗战对苏联国家安全的考虑,因为只有帮助中国抗击日本,让中国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苏联东部边界才能获得安全保障。
实际上,中国抗日战场从一开始就释放出巨大能量。
淞沪抗战历时3个月,中国动员精锐部队70万,让日本军队不断增兵,并付出了死伤4万人的惨重代价。
参加平型关战役的八路军第115师重创日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歼敌千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而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毙伤日军近4万人,极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妄想。
日本侵略军由于战线过长,军力和财力已显不足,特别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日本占领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有力地钳制着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迫使日本从1939
年起将速决战改为持久战。
这一时期,日军发动的两次长沙会战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并以失败告终。
而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百团大战,历时3个月,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更是突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亚洲大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唯一陆地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在随后的5个月内,日军接连攻占中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和菲律宾,进攻东印
度群岛,进而威胁澳大利亚,英美军队依然兵败如山倒,倒是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孤军作战、力挽狂澜,但终因英国军队放弃缅甸而陷于绝境。
直到此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才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广泛尊重。
英国《泰晤士报》于1942年1月5日发表社论,盛赞“中国人民能忍受四年余之痛苦,并以全力挫败”日本的壮举;美国《纽约时报》则于同一天发表社论,高度评价了“中国战场之重要”,指出,在日本突袭珍珠港的“一个月以前,多数美国人尚很难了解中国战局与美国具有直接之关系,现在则尽人皆知,中国之战事,即为我们的战事,中国对日本施用之压力愈大,则我麦克阿瑟越有战胜之机会”。
从1943年10月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分别在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战场展开攻势,攻击歼灭日伪军47万人,攻克城市70余座,收复国土32万平方公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