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鸦片战争,学生将深入了解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的这场战争的发生、原因和结果,加强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和主要战争经过。

2.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能分析其原因。

3.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

4.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

【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和主要战争经过。

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教学难点】1.学习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讲解。

2.学生小组讨论。

3.展示网上电影。

4.利用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通过学生简单询问,导入本堂课的话题。

二、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引入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三、阅读素材(15分钟)学生阅读课本的文本内容,完成鸦片战争的标志性事件的朗读及理解。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原因。

五、互动游戏(15分钟)利用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内容。

六、展示网上电影(10分钟)放映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战争的相关信息。

七、课堂总结(5分钟)将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汇总总结,并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

【板书设计】鸦片战争:一、原因二、主要战争经过三、对中国的影响四、反思【教学反思】本节历史课以介绍鸦片战争为主,通过图片、阅读素材、小组讨论、互动游戏、展示网上电影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

在展示网上电影片段时能使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鸦片战争背后的人文历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视。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和影响的看法。

3. 史料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深入剖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2)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发言,总结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 讲解《南京条约》:(1)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不同史料,让学生对比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近代史的分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一部充满了屈辱、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踏入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二)教授新课一、自主学习(5分钟)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清军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3、鸦片战争结束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教师:分组提问同学回答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PPT展示相关材料)教师归纳:根本原因: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借口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侵略者: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1)《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精品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认识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运用史料对比、地图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复杂性;(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提问:“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引导学生关注《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4. 史料对比:(1)展示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近代史的变化;(2)对比《南京条约》与近代其他不平等条约,让学生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态度。

四、课后作业2. 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思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初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导入与预习(5分钟)1.创设情境引入:学生们组成小组,展示一幅鸦片战争的图片,并讨论图片中所体现的场景和意义。

2.针对图片展开讨论,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第二节: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板书,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英国为了改变贸易不平等状态,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导致中国沉溺于鸦片之中。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中国为什么会对鸦片上瘾?3.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第三节:案例学习(25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案例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并讨论。

2.案例材料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爆发的具体事件、中国政府对英国的反应等。

3.学生在小组内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鸦片战争的关键事件和影响。

第四节:总结与归纳(15分钟)1.学生代表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2.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节:拓展阅读(15分钟)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拓展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和了解。

2.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书籍、文章或互联网资料来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更多信息。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建议,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方式1.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结合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结合小组讨论和案例学习,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3.拓展阅读后,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评文章,针对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进行评价。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解读《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的相互关系。

2. 《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学习,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 史料对比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学生对比分析,解读《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

(2)提问:什么是鸦片战争?为什么它会发生在清朝?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2)教师提供史料,学生对比分析,解读《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实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6页“自由阅读卡?从--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严厉禁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

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
“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

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

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本课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3.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教案第9页: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第1课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
(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1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

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
(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那哪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
(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教材8~9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历史填充图册上填图题目,加深--对中国侵占领土的时间、地理位置、面积的记忆。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

(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教材9~10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国内的--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
本课小结
1.指导学生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x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