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病名: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二.中西医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及要点①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②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④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有缺血改变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2.鉴别诊断①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以膻中或左胸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伴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温通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等。
厥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
②胃痛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泛酸唆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
胸痹心痛科普宣传PPT课件

如何预防胸痹心痛? 心理健康
适当放松和减压,如瑜伽、冥想等,能有效 改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胸痹心痛?
如何治疗胸痹心痛?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帮 助改善症状。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用药。
如何治疗胸痹心痛? 介入治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 入等。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紧急情况
如出现持续胸痛、剧烈疼痛、呼吸困难等情况, 应立即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心脏病发作或其他病高风险人群也应定 期进行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助于降低疾病风险。
何时就医?
医生评估
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体检及必要的检查来评估 病情。
这类治疗一般由专科医生评估决定。
如何治疗胸痹心痛? 生活方式调整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 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辅助治疗,促进恢复。
谢谢观看
女性在绝经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需特别 关注。
谁会受到影响?
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 、压力过大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对预防胸痹心痛至关重 要。
谁会受到影响? 心理因素
长期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加 重心脏负担。
建议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练习。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胸痹心痛?
如何预防胸痹心痛? 健康饮食
坚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合理饮食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如何预防胸痹心痛?
定期锻炼
中医胸痹心痛病

程度和范围,对于判断胸痹心痛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也有重要意义
。
西医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价
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胸痹心痛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介入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支架植入术等,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可以 重建冠状动脉血运,改善心肌供血。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 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 运动时的环境温度,避免寒冷刺激诱 发心绞痛。
精神调养和起居规律建议
精神调养
胸痹心痛病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喜怒、忧思等不良情绪刺激。可通过听音乐、绘画、读书等方式调节 情志,保持心情愉悦。
起居规律建议
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诱发心绞痛。此 外,还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中,以免加重病情。
趋势四
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中医治疗 胸痹心痛病将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趋势一
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理论体系将不断完善,形成更加系 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趋势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心痛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 一,通过整合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更加综合、 全面的治疗方案。
趋势二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和应用,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病的 手段和方法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如针灸、推拿等非药物 治疗手段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03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胸痹心 痛病
中医如何治疗胸痹心痛病

视点锦囊·妙计-30 - Family life guide颜加俊(四川省大竹县中医院)胸痹心痛病在临床中具体是指以胸膺部窒塞疼痛为主的基础性病证,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的临床症状雷同。
综合古今各家来看,胸痹心痛病的病因均由心气不足为本,血脉营运受阻以致淤血痰浊内停为标。
为此,近年来采用“益气活血”、“宣痹通阳”、“通阳化痰”等方法加以治疗,并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本文则针对胸痹心痛病的中医治疗进行分析,以此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参考。
胸痹心痛病的基本介绍胸痹是中医的诊断名称,中医称“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所以,胸痹心痛病有可能是由于气血亏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或者气阴两虚,不能濡养心脉而出现的胸闷、胸痛、心悸的症状;与此同时,还有可能是心血瘀阻、气滞心胸、寒凝心脉、痰浊闭阻等因素导致的不通而痛的情况。
为此,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益气养血、补益心肾、温补心阳、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温阳散寒、健脾化痰的方法加以治疗。
除此之外,在胸痹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存在虚实夹杂的情况,基于此在具体治疗时需要在祛除邪气的同时,也要注意以补虚为主。
就胸痹心痛的临床表现来看,主要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闷痛为主,亦可表现为灼痛、绞痛、刺痛或隐痛、含糊不清的不适感等,持续时间多为数秒钟至15分钟之内。
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药后仍不能缓解,伴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结代,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为真心痛的证候特征。
胸痹心痛病的病因病机胸痹心痛病的病因。
年老体弱: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年龄逐渐增大,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进而引发心阳不振以及心气不足的现象。
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为心痛。
情志失调: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行输布,聚而为痰,痰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分析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分析胸痹心痛是指由于心脏血供不足引起的胸闷、疼痛、气急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多属于心痹范畴,常与气滞、痰湿、火盛等病机有关。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草药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
饮食调整是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遵循“饮食有节、如时如量”的原则。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推荐多食用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此外,可以适量饮用绿茶、红糖水等具有舒展血管、调节血脂的饮品。
改善生活习惯也是胸痹心痛的重要护理方案之一、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过度激动。
要注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要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对心脏的刺激,预防心脏病的发展。
草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不同病机,可以选用不同的中药组合。
常用的方剂有活络丸、舒心气丸、温经活血丸等。
这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络消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也是中医护理胸痹心痛的重要手段。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调节气血运行来缓解胸痹心痛的症状。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经络、调理气血来改善病情。
这些物理疗法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胸痹心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之,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饮食调整、改善生活习惯、草药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心理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适宜的体育锻炼,改善体质。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胸痹心痛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胸痹心痛预防和措施PPT

在就医时,详细描述症状,分享个人病史。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最后,了解胸痹心痛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 识别与应对。
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合以上措施,形成健康饮食、运动、心理等全 面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策略。
谢谢观看
寻求专业帮助,加入戒烟、限酒的支持小组 。
获得他人支持有助于成功戒烟限酒。
最后,了解胸痹心痛的相关知 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识别与
应对。
最后,了解胸痹心痛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 识别与应对。
如何获取相关知识?
通过书籍、网络和专业医疗机构获取信息。
保持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学习。
最后,了解胸痹心痛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及时 识别与应对。
谁容易患胸痹心痛?
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更易 患此病。
家族史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发病风险。
胸痹心痛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表现,了解其原因和预 防措施至关重要。
何时应警惕胸痹心痛?
如出现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伴随出汗、恶心 等,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预防胸痹心痛的措施包括健康 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
戒烟限酒是预防胸痹心痛的重 要措施。
戒烟限酒是预防胸痹心痛的重要措施。 为什么要戒烟?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戒烟后,心脏健康状况会明显改善。
戒烟限酒是预防胸痹心痛的重要措施。
如何控制饮酒?
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两杯,女性不超过 一杯。
适量饮酒可能有益于心脏,但过量则会增加 风险。
戒烟限酒是预防胸痹心痛的重要措施。 如何获得支持?
胸痹心痛的预防和措施
第16节 胸痹心痛

治法 滋阴益肾,养心止痛。以手少阴心经、足少 阴肾经穴为主。 处方 心俞 肾俞 神门 太溪 三阴交 内关 随证配穴 便秘者,加天枢、照海。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方义 心俞、内关、肾俞、太溪补益心肾。神门补 心除烦。三阴交养血滋阴。 [其他疗法] 耳针 以心、小肠、交感、皮质下为主.辅以缘 中、肺、肝、胸、降压沟、枕。强刺激。每次选3—5 穴,留针1h,隔日1次。 [医案举例] 患者,男,54岁。1954年发现高血压病,1963年后经 常胸部闷痛。有闷压感、心电图丁波普遍低平。二级 梯运动试验阳性。1968年后经常阵发性胸闷痛、心慌。
第十六节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 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症状的心脏 疾病。以中、老年发病者居多。 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亦可发生胸痹心痛。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 年老体虚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 滞、血瘀、痰阻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 肾亏虚,心胸失养。
随证配穴 脘闷纳呆者,加足三里、中脘。痰浊化 热者,加内庭、合谷、阴陵泉。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加灸。 方义 膻中为气会及心包募,可调心气止痛。巨 阙为心之募穴,郄门为心包经郄穴,两穴合用可振奋 心阳。配太渊、丰隆以 圈 化痰浊。痰浊得去,则胸阳 得展、气血通畅。 4.心气虚弱 症状和体征 心胸隐痛,反复发作,胸闷气促, 动则喘息,心悸易汗,倦怠懒言,面色恍白,舌淡或 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 证候分析 心气虚弱,鼓动无力,血滞心脉,故 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和心悸短气、倦怠懒言。面色 少华及舌脉均为心气虚弱之象。 治法 补脾益气,养心止痛。以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穴为主。
症状和体征 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 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黯,舌紫黯,或伴有 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证候分拆 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故见心胸疼痛、 如刺如绞、固定不移。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尤 甚。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面色晦黯。 舌脉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手厥阴心包经、手 少阴心经穴为主。 处方 阴郄 部郄 心俞 膈俞 巨阙 腹中 随证配穴 舌紫黯者,可加取少商、少冲点刺出血。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方义 巨阙、心俞俞募相配,调心气化瘀血。郄穴 善救急,故取心及心包经郄穴阴郄、郄门缓急止痛。 取气会胞中,血会膻俞,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中医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及治疗目录一、病因病机 (1)2、现代认识 (2)1. 关于胸痹的病因病机分析 (2)2. 胸痹的辨证施治原则 (2)三、辨证论治 (3)1.胸痹心痛病机特点 (3)2.胸痹心痛证治特点 (3)四、中医药治疗 (3)1.从脏腑论治 (3)2.从络论治 (4)3.从痰瘀论治 (4)4.辨证分型治疗 (4)五、其他治疗 (4)摘要:“胸痹”一病仲景《金匮要略》一书,首先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痹者,闭也,仲景以胸中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胸阳闭阻不通而立论。
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学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治疗及中医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现代认识辨证论治中医药及其他治疗胸痹心痛既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威胁人类生命危证之一,胸痹,心痛语出自《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篇。
痹者,闭也,张仲景以胸中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胸阳闭阻不通而立论。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右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从内经开始,对起就有深刻的认识,《素问·举痛论》云:“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歧伯对曰:“经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灵枢·厥论》亦有记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另从治疗方面《内经》已有“心病宜食薤”的记载。
张仲景实乃据《内经》之要义,阳虚无以行气化的经旨,而专论胸痹心痛急重证的,并结合实践总结出其病理及表现规律,如正邪相离,阳气暂行,则痹痛休止;未发则如常人,轻发则因邪实而见短气不足以息;典型发作者则有胸痛,心痛,短气;重发作则“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并具体拟制出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剂以行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按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1.以心前区疼痛、憋闷、短气为主症。
表现为胸骨后发作性疼痛,常为隐痛、刺痛、绞痛、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咽喉等部位。
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疼痛一般持续数十秒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多伴有心悸怔仲、短气乏力、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自汗等。
临床以气虚、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痰浊的病机为多,可见相应的舌象、脉象。
2.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因劳累过度、七情过激,气候变化,狂饮暴食等而诱发。
部分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鉴别要点
(1)胃脘痛:胃脘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
胸痹心痛之不典型者亦表现为胃脘部疼痛,但多伴有心悸怔仲、短气乏力等症状,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2)真心痛:胸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休息或服药后不可缓解,常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欲绝或结代等的一种危重证候。
胸痹心痛之胸痛,疼痛较轻,持续时间短暂,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3)悬饮:其多表现为胸胁攻撑胀痛,持续不解,且疼痛随呼吸、咳唾、体位变化而加重,常伴有咯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
胸痹心痛之胸痛,疼痛呈发作性,持续时间短暂,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咽喉等部位,常因劳累过度、七情过激,气候变化,狂饮暴食等而诱发。
部分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辨证论治
本虚宜补,针对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之证而分别给予益气、温阳、滋阴、补血治疗,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之证而分别给予理气、活血、温通、化痰治疗。
实证
(1)痰阻心脉——饮食不节,多食肥甘,或忧思伤脾,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痹阻胸阳。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瓜蒌12g法半夏10g薤白12g石菖蒲12g枳实12g桂枝10g陈皮12g 干姜10g 细辛3g。
(2)气滞心胸——情志抑郁,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心脉痹阻。
治法:疏肝理气,调畅心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枳壳10g 香附10g 川芎10g 郁金10g 延胡索10g 炙甘草3g
(3)心血瘀阻——血瘀内停,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2g,生地黄12 g,赤芍12g,川芎12g,牛膝12g,桃仁12g,红花12g,柴胡6g,枳壳6g,甘草3g,桔梗3g 蒲黄(包煎)10g 五灵脂(包煎)12g
(4)寒凝心脉——寒邪内侵,胸阳不振,心脉不畅
治法:温经散寒,通阳止痛。
方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瓜蒌10g当归12g 白芍15g 通草3g丹参12g 郁金12g 薤白10g桂枝10g细辛3g 甘草3g (5)心阴不足——心阴不足,心脉失养
治法:滋阴养心,润脉止痛。
方药: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地黄12g玄参15g天冬12g丹参12g茯苓15g当归10g 柏子仁12g炒酸枣仁12g远志10g
(5)心肾阳虚——心肾阳虚,失于温运,胸阳不振
治法:补肾助阳,温通心脉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
党参15g附子10g桂枝10g干姜10g炒白术12g炙甘草6g
(6)心气亏虚——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脉不畅
治法:补益心气,畅脉止痛。
方药:保元汤。
党参10g,黄芪15g山药15g,炒白术12g 茯苓15g 炙甘草3g生姜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