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报告单医生双签名规定
检查单检查情况

检查报告单签字检查情况质管部针对检查单子报告医生签名问题进行检查,共检查40份病历,心电图单子50张存在的问题有:单人手签字、单人兰色笔迹手签字、无医师签名;彩超单子59张存在问题全部是同一人双签字无手签字,30张放射科单子存在的问题是:双人双签字有手签字但手签字字迹潦草,签字笔迹颜色不同,一兰一黑;16张CT报告单存在问题有:单人兰色笔迹签字、双人不同颜色笔迹(一兰一黑)双签字,18张磁共振报告单存在的问题全部是单人手签字,肺功能检测单都是单人电脑签字,肌电图报告单都是单人电脑签字,8张胃镜报告单都是单人双签字无手签字,4张脑电图存在问题有:单人电脑签字无手签字、双人双签字有手签字,但电脑签字为兰色;每份病历都有检验科报告单,所有检验科报告单都是双人双签字无手签字。
住院号检查单签字情况298059 1张心电图单子单人手签字,2张彩超单子都是单人双签字(杨付云)缺手签字,放射科双人签字(常射生)(解崇)但笔迹颜色不同一黑一兰。
300657 1张放射单子双签字(韩学院)(麻刚,麻刚后面有一人签字,字迹潦草看不懂)但笔迹颜色不同一黑一兰,1张脑电图双人签字并有手签(闫XX)(张体云)。
299491 2张心电图单子全是手签字,1张胃镜单子单人双签字(张小利)缺手签字,1张彩超单子单人双签字(王勇)缺手签字,1张放射科双人签字(常射生)(解崇)但笔迹颜色不同一黑一兰。
299857 1张心电图单子是单人手签字,1张胃镜单子单人双签字(张小利)缺手签字,2张彩超单子都是同一人双签字(杨付云)缺手签字,CT单子双人签字,并有手签字(杨玉梅)(焦梅玲)。
300696 1张脑电图单人签字无手签字,1张放射科双人签字(常射生)(韩学院)但笔迹颜色不同一黑一兰。
299014 1张心电图单人手签字(曹海燕),2张彩超单子都是同一人双签字(刘娜)缺手签字,肌电图单人签字无手签字。
299294 2张心电图1人手签字,5张彩超单子都是单人双签字缺手签字,(李艳军)(冯蔚)(冯蔚)(甘少华)(魏静),放射科双人签字(冯佳俊)(杨群力)但笔迹颜色不同一黑一兰。
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诊断报告书写常规(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反映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
发达国家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
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
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
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
因此,我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
(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
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
1、一股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
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 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
如X线、CT、MRI和DSA所见等。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三)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
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建议如下。
1、一般资料: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
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医技各种申请单报告单书写的要求与规范

第三、放射摄片及放射透视检查申请单、报 告单
(3)X线诊断(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 断、可能性诊断)以及建议。
6.报告单须认真审核无误后方可发出, 透视报告可写在透视单或门诊病历上。
第四 CT、MRI、DSA检查申请单、报告单
1. 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医师签全 名或盖印章。 2. 急诊或需急诊检查者,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注明 “急诊”字,复查者应注明前次检查号。 3. 申请单应简明书写病历摘要,前次检查所见及 其他影像检查等有关资料,临床诊断,检查部位 及目的。 4. 检查报告单必须逐项正确填写,一般项目、检 查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必须填写清楚,检查 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第一、 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
2.报告单 (4)生命紧急值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在报告 单上注明通知时间及被通知人。 (5)检查者及审核者应签全名或盖印章;重要异 常报告或特殊标本的报告须经专业主管复核、签 名或盖印章;实习、进修医师必须在本院专业主 管人员的指导下操作,其检验的报告由带教者签 名或盖印章。 (6)报告单须经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出。 注:输血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的书写要求及表样等 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第二、 检验申请单、报告单
(二)检验报告单 (1)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严禁涂改;报告 日期需填年、月、日,急诊检验报告及重要报告 应具体到时、分。 (2)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如尿化学11联 试纸法、三分类血细胞分析法、酶活性测定 (IFCC法)的速率法、化学发光法、免疫学方法、 荧光定量法等,并注明参考范围。 (3)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 结果采用“阴性”、“阳性”和“可疑”表示, 或者用“阴性(-)”和“阳性(+)”表示,不 得单独用符号“+”、“-”、“+/-”表示。
医学影像科工作规章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一、实行24小时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
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
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图像显示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病人、住院病人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四、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
执行诊断报告2名医师双签字制,进修或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疑难病例由主管医师以上职称签发。
五、坚持集体阅片制。
每日晨会在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下,对前日或当日的疑难病例、摄片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诊断或处理意见。
在主任技师或主管技师的主持下,分析讨论照片的质量和技术问题。
同时进行差错、废片登记,为照片的诊断正确率、优质率等统计提供依据。
六、坚持病例随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加强与临床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X线诊断水平。
七、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和使用故障记录簿,指定专人保养。
一般3个月小检修,半年至一年大检修,除定期检修外,每日工作开始,技术人员应对每台运行的设备巡回检查,以了解可动部件的有无异常,对于设备的非正常耗损或破坏,应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害应追究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理。
八、X线图像信息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
放射影像学资料应有网络中心或放射影像资料室统一保管,重要资料可以由课题负责人管,保管手续应与病案资料相同,便于查阅,严格借还手续。
九、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患者、陪护及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排休假。
十、工作质量考核:包括检查项目和件数,检查的阳性率,诊断正确率,优质照片率、随访率、漏诊率、设备投入和利用率等。
诸项考核应在平时严格登记制度,累积资料的基础上,半年到一年考核评定一次。
CT室工作制度一、为确保CT室安全,非本室人员不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科室,不得在CT室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准在CT检查室、工作间会客,在岗时不准接听手机。
放射科报告书写规范

放射科报告书写规范正文第一篇:放射科报告书写规范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 一般项目: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二.叙述部分: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
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
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
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
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三.诊断意见: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
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者,可结合临床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征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四.医师签署:一份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
书写者在“书写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住院医师或以上;另一医师在“核对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主治医师以上。
如有技师(士)和护理人员参与检查,则亦应签署或注明。
医师签名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存。
诊断报告书写质量控制1、诊断报告书写按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一般资料”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X线号/CT号/MRI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临床诊断。
各类检查申请单的发放

各类检查、治疗申请和报告单书写规X和要求一、基本要求1、检查(含检验,下同)治疗申请单必须填写患者XX、性别、年龄(岁、月或天)、门诊科或病室、病床、病历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XX(或盖章)、年、月、日(急诊需写时分)。
如为急诊、为危重患者申请医师应在申请单上注明”急”或“危”字样或盖章。
危重患者检查需临床医师陪同。
2、报告单亦应参考上述要求填写清楚。
如报告单与申请单在同一表格,除填写结果外,检查者应签全名(或盖章),并均应写清检查或治疗编号。
各种检验申请单上标本联单亦应填清无误,并紧贴写在标本容器上。
报告单不得任意涂改,如必须修改应由上级审核签字,或重新书写。
3、如患者正在应用对检查目的有直接影响的治疗或药物,申请医师应在申请单上注明或另择时间。
4、严格做好查对,防止差错。
本次诊治结果只是表示当次诊治对象当时状况或当次受检查标本的结果。
5、生化、放免与其他特殊检验项目用数字报告者,必须附加参考X围。
所以测定结果必须用阿拉伯数字报告,并用法定计量单位。
6、各医技专业可按本专业特点设计检查与治疗申请单和报告单,但必须符合本“基本要求”。
二、放射性(一)X线检查1、申请单:(1)、按“基本要求”并加填原X线(2)、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与手术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与初步诊断。
(3)、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
(4)、需用碘剂的检查应注明碘过敏试验结果。
2、报告单:(1)、、按“基本要求”填写报告单。
(2)、检查方法与序号。
(3)、重点描写所见异常的部位、X围、大小、数目、形态、密度、边缘与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
同时又要注意发现隐蔽细小的异常、解剖变异和病变的区别与重要的阴性结果。
(4)、造影检查:描述造影检查部位、方法、造影剂种类、浓度和剂量,描述造影异常表现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等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或动态变化。
(5)、复查照片应和以前的照片对比,描述病变变化。
(6)、科学的提出诊断意见:1、肯定性诊断意见2、参考性诊断意见:如有几种诊断意见的可能,应依可能性大小按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3个3、建议性意见: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观察的建议。
CT科室规章制度

CT科室规章制度一、组织管理制度1.CT科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在分管院长或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科室主任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或技师担任,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应由正高级职称的医师或技师担任。
科主任全面负责CT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学科研等工作。
2.根据工作需要分设副主任、技师长、护士长或医、技、护组长,协助主任做好科室各项工作,尽职尽责完成科主任安排的工作任务。
副主任、技师长、护士长应由高年资或相应专业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
3.设立医疗质量管理或质控小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质量管理或质控小组应由诊断医师、技师、护师以及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相关人员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4.医疗质量管理或质控小组的职责。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执行;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落实影像诊断项目相关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5.建立健全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制度,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技术水平。
6.对新上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应依法进行执业教育和职业健康查体,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
二、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1.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并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组织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影像质量和影像诊断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对检查中图像质量和诊断质量存在的问题,应认真核查成像过程各个环节,由评价结果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促进各项质量不断提高。
2.医疗质量管理或质控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建立健全CT 科室的各项操作规程、相关检查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质量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
CT检查报告单

CT检查报告单引言概述: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
CT检查报告单是医生根据CT图像结果所做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它提供了关于患者身体部位的结构、异常发现以及可能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CT检查报告单的内容和结构。
一、患者信息1.1 姓名和年龄1.2 性别和身高体重1.3 就诊日期和医生姓名二、扫描部位和技术参数2.1 扫描部位2.1.1 头部2.1.2 胸部2.1.3 腹部2.2 扫描方式2.2.1 螺旋CT2.2.2 多层次CT2.2.3 三维CT2.3 技术参数2.3.1 层厚和间隔2.3.2 扫描时间2.3.3 对比剂使用情况三、影像结果和结论3.1 影像所见3.1.1 结构异常3.1.2 病灶分布3.1.3 异常密度3.2 诊断和鉴别诊断3.2.1 主要诊断3.2.2 次要诊断3.2.3 鉴别诊断3.3 诊断依据和建议3.3.1 影像学特征3.3.2 临床症状和体征3.3.3 随访和治疗建议四、医生签名和报告日期4.1 医生签名4.2 报告日期4.3 报告机构和联系方式正文内容:一、患者信息1.1 姓名和年龄:CT检查报告单首先会标明患者的姓名和年龄,以确保报告单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1.2 性别和身高体重:性别和身高体重信息对于分析和解读CT图像结果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性别和体型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生理变化。
1.3 就诊日期和医生姓名:就诊日期和医生姓名是为了记录报告单的时间和负责解读和分析CT图像的医生。
二、扫描部位和技术参数2.1 扫描部位:CT检查可以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常见的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等。
报告单会明确指出扫描的具体部位。
2.1.1 头部:包括颅脑部位和颅面部位。
2.1.2 胸部:包括肺部、心脏、气管和食管等。
2.1.3 腹部:包括肝脏、胰腺、肾脏、脾脏、肠道等。
2.2 扫描方式:报告单会描述使用的扫描方式,常见的包括螺旋CT、多层次CT和三维C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