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检查报告单模板

合集下载

CT诊断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内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内未见异常。

3脑挫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

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

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脑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

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内占位性病变1单发和多发占位(1)单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

多见于胶质瘤。

水肿范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脑实质内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内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脑裂、脑池扩大,其内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鞍区占位性病变1鞍内占位性病变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内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2 鞍上占位性病变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内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张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

CT诊断报告模版

CT诊断报告模版

CT诊断报告模版头颅CT平扫(外伤)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骨窗示脑颅骨未见确切骨质异常。

1、本次头颅CT平扫未见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征象。

2、脑颅骨未见确切骨折。

3、请必要时复查。

头颅CT平扫(内科)颅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室、脑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脑中线无移位。

1、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异常阴影。

2、请必要时复查或MRI详查。

老年脑:头颅CT平扫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裂加深、变宽;脑中线无移位。

1、老年性脑改变。

2、请结合临床隔期复查。

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全气化)各组副鼻窦气化良好,窦腔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窦壁骨质结构完整。

鼻中隔居中,双侧鼻甲不大,鼻腔通畅。

鼻咽腔形态规则,双侧咽隐窝存在,咽旁间隙清楚,未见异常密度影。

1、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未见异常密度影。

2、请结合临床。

副鼻窦、鼻咽部CT平扫(额窦未气化)额窦未气化,其余副鼻窦气化良好,窦腔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副鼻窦骨质结构完整。

鼻中隔居中,双侧鼻甲不大,鼻腔通畅。

鼻咽部形态规则,咽隐窝存在,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1、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CT平扫未见异常阴影。

2、鼻咽部CT平扫未见异常。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C3-7 椎间盘CT平扫定位像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断面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C3-4、C4-5、C5-6、C6-7椎间盘形态规整,未见异常征象。

相应层面椎间隙、椎孔无狭窄;黄韧带无增厚。

1、C3-4、C4-5、C5-6、C6-7椎间盘未见膨、突出征象。

2、各断面颈椎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3、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

L2-S1椎间盘CT平扫定位像示腰椎生理曲度存在,各断面腰椎椎体及附件骨质结构完整,L2-3、L3-4、L4-5、L5-S1椎间盘形态未见异常。

相应层面椎间隙、椎孔无狭窄,黄韧带无增厚。

1、L2-3、L3-4、L4-5、L5-S1椎间盘未见膨、突出征象。

ct检查报告模板

ct检查报告模板

ct检查报告模板
【CT检查报告】
姓名:(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填写患者性别)
年龄:(填写患者年龄)就诊日期:(填写检查日期)检查项目:CT扫描
主要诊断结果:
(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描述,例如:)
1. 头部CT
- 脑组织正常,无明显异常病变。

- 脑室、脑沟展示良好,无积液、占位性病变。

- 颅骨完整,未见明显骨折。

- 颅内外血管走行自然,未见狭窄、扩张及异常分支。

2. 胸部CT
- 双肺野纹理均匀,未见明显实变或间质结节。

- 心脏大小、形态属正常范围,未见明显异常。

- 支气管树状纠结未见明显扩张,双侧胸膜光滑。

3. 腹部CT
- 肝脏大小正常,边缘光滑,未见明显结节或占位病变。

- 胆囊形态正常,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 脾脏大小正常,脾包膜光整,未见明显异常。

- 肾脏大小对称,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或结石影。

- 腹腔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或积液。

结论与建议:
(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准确的结论,例如:)
CT扫描显示患者头颅、胸部和腹部无明显异常,未见占位性病变或其他明显异常。

建议进一步配合临床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附注:
(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额外的说明或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
1. 请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和判断。

2. 就医过程中,请保持理性心态,遵守医生的嘱咐和建议。

3. 如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以上是根据CT检查报告的标准格式,提供给您参考,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416医院放射科--诊断组第一部分--颅脑1.正常颅脑平扫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颅脑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

请结合临床2.正常颅脑平扫+增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扫描脑实质内未见确切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颅脑CT平扫及增强未见确切异常。

请结合临床3.老年性脑病双侧基底节区见点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cm。

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及双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脑沟、脑裂可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1.双侧基底节区腔梗灶。

2.符合脑萎缩改变。

3.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请结合临床4.缺血性脑梗塞()见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

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梗塞灶。

请结合临床5.出血性脑梗塞()见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点、片样高密度影,CT 值约()HU,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

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出血性脑梗塞。

请结合临床6.脑出血()见一cm×cm的团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均匀,CT值约()HU,病灶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受压变窄、略()移,中线结构向()移位,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出血。

请结合临床7.脑出血并破入脑室()见一cm×cm的团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均匀,CT值约()HU,病灶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移位。

CT检查报告单头颅

CT检查报告单头颅

CT检查报告单头颅头颅CT检查报告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40岁检查日期:2024年1月1日临床症状:本次检查患者因头痛、眩晕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就诊。

过去没有类似的症状,无外伤史。

无明显的其他疾病史。

检查方法:头颅CT扫描,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

扫描方式为层厚5mm,间隔5mm。

检查结果:脑干和脑回正常,颅骨未见明显异常。

以下是具体的检查结果:1.头颅结构:-颅骨: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现颅内骨折线索。

-颅底:未见异常充盈缺损,基底池未见明显异常。

-窦道:未见明显异常,洞房副窦通畅。

2.脑部结构:-大脑半球:形态、密度均匀,对比剂未见明显强化或病变。

脑室大小和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小脑:大小、密度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脑干: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第四脑室:大小适中,形态正常。

-脑池:脑池通畅,未见明显异常。

3.血管影像:-颅内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脑血管通畅。

-颅内静脉:未见明显异常,静脉系统通畅。

-血管壁:未见明显钙化或脂肪沉积。

4.颅内软组织:-脑实质:未见明显强化或异常密度区域。

未见占位性病变。

-海马体:大小及形态正常,无异常信号。

诊断意见:1.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排除颅内结构病变的可能性。

2.根据临床症状,可能是原发于头部其他部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意见与建议:患者的症状可能与其他头部疾病有关,并非来自颅内结构异常。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下内容以明确诊断:-颈椎CT或MRI:排除颈椎相关病变,如椎动脉供血不足等。

-视力检查:排除眼部疾病导致的视力模糊。

-全面体检:排除慢性疾病、代谢紊乱或药物不良反应等其他可能。

注意事项:1.本次检查只对颅内结构进行了评估,未对其他头部病变进行检查。

2.仅依据CT图像进行诊断报告,最终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颅脑CT报告模版

颅脑CT报告模版

颅脑CT模板一、.颅脑正常表现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异常狭窄或增宽,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室脑池未见异常。

检查结论:颅脑平扫未见异常。

二、脑血管病变1.脑梗死左侧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MRI:病变区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

临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为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左侧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

检查结论:左侧额顶叶脑梗塞。

2.出血性脑梗死可见扇形低密度区灶(MRI:病灶内不均匀长T1长T2,其内夹杂短T1短T2,),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约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

脑室脑池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脑回样强化。

检查结论: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

3.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的斑点状低密度灶(长T1长T2),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小于1cm,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4.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约78~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MRI:病变短T1短T2信号,检查结论:右侧丘脑区急性脑出血。

5.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清晰,出血破如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

中线结构居中。

检查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

6.脑血管畸形出血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头颅CT检查报告单模板

头颅CT检查报告单模板

头颅CT检查报告单模板
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
影像检查报告单
影像号: ID 号:检查类别:MR
姓名:性别:男年龄:检查日期:201 - - 下午 12
申请科室:住院号:床号:15028 门诊号:-
检查部位:头部
病史:
检查所见:
成像方法:T1WI/T2WI/FLAIR-TIRM/DWI 成像方位:矢状位轴位
两侧脑内未见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水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明显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双侧筛窦及上颌窦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
头颅未见明显异常。

报告时间:201 下午 01 报告医师:审核医师:
此报告仅供临床参考,经医生手签名后生效。

最全的CT诊断报告模板

最全的CT诊断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左/右侧额/颞/顶骨骨折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梭形致密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隙增宽,脑白质塌陷,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见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颅内未见异常。

颅内未见异常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颅内未见明显血肿,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颅骨内板下方未见明显局灶性高密度影,骨窗示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矢状面定位像示垂体窝扩大,横断及冠状面鞍内及鞍上可见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CT值Hu,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CT值Hu,冠状面见肿块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呈束腰征象,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鞍上池变形,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低密度影,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面直接增强示垂体上下径为cm,上缘膨隆,垂体密度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小低密度影,直径约为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鞘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平扫呈低密度,中央坏死呈更低密度,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横断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可见壳样/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
影像检查报告单
影像号:ID 号:检查类别:MR
姓名:性别:男年龄:检查日期:201 - - 下午12
申请科室:住院号:床号:15028 门诊号:-
检查部位:头部
病史:
检查所见:
成像方法:T1WI/T2WI/FLAIR-TIRM/DWI 成像方位:矢状位轴位
两侧脑内未见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水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明显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双侧筛窦及上颌窦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
头颅未见明显异常。

报告时间:201 下午01 报告医师:审核医师:
此报告仅供临床参考,经医生手签名后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