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高等分析化学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量题答案实验思量题:分析化学实验思量题答案1. 问题描述: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以下思量题,请给出详细的答案。
2. 实验背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化学实验,包括溶液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仪器分析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思量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答。
3. 实验思量题及答案:3.1 思量题一:为什么在溶液的定性分析中,我们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回答:在溶液的定性分析中,酸碱中和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这是因为酸碱中和反应可以将酸性或者碱性物质转化为中性物质,使得溶液中的其他离子更容易被检测和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消除酸性或者碱性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3.2 思量题二:为什么在定量分析中,我们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回答:在定量分析中,标准曲线的绘制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标准曲线是通过测量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绘制出的曲线。
通过该曲线,我们可以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或者其他测量值,确定其浓度。
标准曲线的绘制可以匡助我们建立待测溶液中物质浓度与测量值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出曲线,我们可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3.3 思量题三:为什么在仪器分析中,我们需要进行标定和校准?回答:在仪器分析中,标定和校准是确保仪器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标定是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或者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调整和校准,以确保仪器能够准确地测量待测样品。
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确定仪器的响应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校准仪器。
校准是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验证,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校准过程中,我们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测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确定仪器的误差和偏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通过标定和校准,我们可以保证仪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精确度。
《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带答案

《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作业题1-1.判断题: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
()正确答案:√1-2. 选择题:分析化学的任务包括()A 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定性分析B 测量各组成的含量— 定量分析C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 结构分析D 以上三条都是正确答案:D1-3 选择题:分析化学的作用:包括()A在化学学科发展中:分子科学、边缘科学、新兴学科B在化学研究工作中:鉴定新物质的结构、性能与形态C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生产过程控制、现代化生产管理D 在环境保护中:连续监测大气、水质E 以上四条都是正确答案:E1-4选择题:按分析任务分类,分析化学分为:()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 结构分析D 以上三条都是正确答案:D1-5选择题:按分析对象分类,分析化学分为:()A无机分析;B有机分析;C 生物分析;D 药物分析E 以上四条都是正确答案:E1-6选择题:按分析方法分类,分析化学分为:()A化学分析B仪器分析C重量分析D容量分析E 以上四条都是正确答案:E1-7选择题:按取样量分类,分析化学分为:()A常量分析,B微量分析,C痕量分析D超痕量分析E 以上四条都是正确答案:E第2章作业题2-1单选题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0%,而真实含量为30.30%,则30.60%-30.30% = 0.30%为()。
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相对偏差D、绝对偏差正确答案:B2-2.单选题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实含水量为30.3%,则30.6%-30.3%=0.3%为()。
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相对偏差D、绝对偏差正确答案:B2-3.单选题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合理分析结果表达式应为()。
A、(25.48±0.1)%B、(25.48±0.13)%C、(25.48±0.135)%D、(25.48±0.1348)%正确答案:B2-4.判断题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分析化学》思考题及答案.doc

第1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分析化学的任务?2、分析化学怎么分类?【参考答案】1、答:(1)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2) ---------------------------- 测量各组成的含量定量分析(3)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形态、能态——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4)表征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征——动态分析2、答:(1)根据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2)根据分析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3)根据分析时依据物质性质分类:化学分析、仪器分析;(4)根据分析所需试样: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5)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第2章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思考题】1、为什么说要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首先应该创造有利于反应产物生成的反应条件?反应条件主要有哪些?2、什么叫选择性反应和专属反应?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何重要意义?在鉴定离了时,怎样避免共存离了的干扰?3、什么叫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它们在分析试验中有何重要意义?4、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每一组物质中的两种化合物分开:(1)PbSO4和BaSC>4 (2) Al(OH)3和Zn(OH)2(3) Bi (OH) 3和Cd (OH)2(4) PbS 和ZnS (5) CuS 和HgS (6) BaCrO4和SrCrO45、试用6种溶剂,将下六种固体从混合溶液中逐一溶解,每种溶剂只溶解一种物质,并说明溶解次序。
BaCO4, AgCl、KNO3、SnS2、CuS、PbSO46、在系统分析中,鉴定NH4\ Fe2\ Fe3+时,为什么要取原试液直接鉴定?鉴定CC^-时为什么要在制备阴高了试液前进行?【参考答案】1、答:因为鉴定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外部特征,否则,反应不能发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反应条件主要有:溶液的酸度、反应离了的浓度、溶液的温度、催化剂和溶剂的影响。
分析化学习题与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4.doc

第5章习题答案5.1 K3Fe(CN)6在强酸溶液中能定量地氧化1一为L,因此可用它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溶液。
试计算2 mol-L'1 HC1溶液中FeCN^TFeCN*-电对的条件电位。
[己知)=°新",H3Fe(CN)6是强酸,H4Fe(CN)6的%=10'22, MIO%计算中忽略离子强度影响。
以下计算相同。
]答案:巳知:H3Fe(CN)6是强酸H4Fe(CN)6 的 %= 10吒七=10 42 £i=l 04-2, 8 2= 10 64伊=ff (WCN)打F C(CN);・)祁.W9|g弩暮}=/F<CN)t)十。
"lg 恐也西十0.0591g。
任G(F C(CN).)/ = ^(F«(CN)^/Fe(CN^) +0.059 Ig 全区丝网-036^0 059lglO fl-0-77(V)5.2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1 mol-L1 HC1溶液中)只能还原Fe’+而不能还原Ti(IV),计算此条件下Ag+/Ag电对的条件电位并加以说明。
答案:^ = ^(A«7Ag) + 0.059WAg*]= ^(Ag7Ag)+0.059lg砂=^(Ag7Ag)+0.059lg *^(Aga) -0.80+0.059IglO^-0 24<V)在Imol - L1 HC1 中,"(FeAfFbRTO3 mol • L 'HCl 中,^(Ti(IVyTi(I[D>=0.105.3 计算在pH3.0、c(EDTA)=0.01 mol-L-1时Fe3+/Fe2+电对的条件电位。
c(Ff) ^(F?5o(d(F『)_ 0050x0050 _g代入密中:cCCe**>(Fe*) e(Ce")xOLl5答案:查得:IgATfEc®¥) = ».! l&r (re 1Y) = M3, pBiOBj [YJ=c(Y) /知n = 10% iW = io"= 1HY1<(F/V) = l+KT 12**,=伊,%祁=l+[Y]r (Fe <1Y) = I+IO 1"心=IO 11J 甲=^(Fe^/Fe 1*)+0.059 Ig 青g=^(Fe^/Fe*) +0.0591g 至也 *0.0591g。
分析化学思考题答案.doc

第一章思考题1-1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 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
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屮有害 化学成分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冇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 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1-2答:不对。
因为鎳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
只溶解表层部分银币缶卩备试液, 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锦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yZX1- 3怎样溶解下列试样: 锡青铜,高餌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答:锡青铜:可用硝酸溶解;高鹄钢:可用高氯酸溶解(nJ>W 氧化为H 2WO 4);纯铝: 可用HC1或NaOH 溶解;玻璃:可用HF 溶解。
1- 4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划圳进行熔融: 钻铁矿,金红石(TiO?),锡石(SrA ),陶瓷。
答:参见: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悄茅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锯铁矿:用嘔。
2熔剂,刚玉土甘坍熔融;金红石(TO ) 电01SOj 熔剂,瓷土甘坍熔融;锡石(Sn02):用NaOH 熔剂(铁iff 甥)或 池()2熔剂, 玉址埸熔融;陶瓷:用瓯g 熔剂,刚 玉划圳熔融。
溶剂与试样一同加热煮解,对于含有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如氮、脚、汞等)的试样,一般 采用蒸饰法分解。
1-8误差的正确正义是(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某一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 b.含有误差之值与真值之差c.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d.错误值与其真值之差答:Co1-9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是否相同?1-5 答: 较慢。
欲测定锌合金中Fc, Ni, Mg 的含 用NaOH 溶解。
可将Fe, Ni,欲测定硅酸盐中書<0; 么方法分解试样?答: 的含量,1-6? ■彳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厂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 的含量。
《分析化学》思考题及答案.doc

第1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分析化学的任务?2、分析化学怎么分类?【参考答案】1、答:(1)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2) ---------------------------- 测量各组成的含量定量分析(3)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形态、能态——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4)表征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征——动态分析2、答:(1)根据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2)根据分析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3)根据分析时依据物质性质分类:化学分析、仪器分析;(4)根据分析所需试样: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5)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第2章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思考题】1、为什么说要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首先应该创造有利于反应产物生成的反应条件?反应条件主要有哪些?2、什么叫选择性反应和专属反应?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何重要意义?在鉴定离了时,怎样避免共存离了的干扰?3、什么叫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它们在分析试验中有何重要意义?4、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每一组物质中的两种化合物分开:(1)PbSO4和BaSC>4 (2) Al(OH)3和Zn(OH)2(3) Bi (OH) 3和Cd (OH)2(4) PbS 和ZnS (5) CuS 和HgS (6) BaCrO4和SrCrO45、试用6种溶剂,将下六种固体从混合溶液中逐一溶解,每种溶剂只溶解一种物质,并说明溶解次序。
BaCO4, AgCl、KNO3、SnS2、CuS、PbSO46、在系统分析中,鉴定NH4\ Fe2\ Fe3+时,为什么要取原试液直接鉴定?鉴定CC^-时为什么要在制备阴高了试液前进行?【参考答案】1、答:因为鉴定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外部特征,否则,反应不能发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反应条件主要有:溶液的酸度、反应离了的浓度、溶液的温度、催化剂和溶剂的影响。
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
而HCl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
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二、NaOH溶液的配制及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
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
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
《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复习思考题<一>1.写出下列酸碱组分的质子平衡式:(1)c(mol.L-1) NH4HCO3;答:[H+] + [H2CO3] = [OH] + [NH3] + [CO32-](2)c(mol.L-1) NH4F ;答:[H+] + [HF] = [OH] + [NH3](3)c(mol.L-1) NaNH4HPO4;答:[H+] + [H2PO4-] + 2[H3PO4] = [OH-] + [NH3] + [PO43-](4)c(mol.L-1) NH4H2PO4;答:[H+] + [H3PO4] = [OH-] + [NH3] + [HPO42-] + 2[PO43-](5)c1 (mol.L-1) NH3 + c2 (mol.L-1) NaOH ;答:[H+] + [NH4+] = [OH-] - C2(6)c1 (mol.L-1) HAc + c2 (mol.L-1) H3BO3;答:[H+] = [OH-] + [Ac-] + [H2BO3-](7)c1 (mol.L-1) H3PO4 + c2 (mol.L-1) HCOOH ;答:[H+] = [OH-] + [H2PO4-] + 2[HPO42-] + 3[PO43-] + [HCOO-](8)c1 (mol.L-1) NaH2PO4 + c2 (mol.L-1) HCl ;答:[H+] + [H3PO4] = [OH-] + [HPO42-] + 2[PO43-] + [Cl-](9)c1 (mol.L-1) NaH2PO4 + c2 (mol.L-1) Na2HPO4;答:以H2PO4-,H2O为零水准:[H+] + [H3PO4] = [OH-] + [HPO4-] - c2 + 2[PO43-] 以HPO42-,H2O为零水准:[H+] + [H2PO4-] - c1 + 2[H3PO4] = [OH-] + [PO43-](10)c1 (mol.L-1 )HAc + c2 (mol.L-1) NaA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分析化学思考题(化学专业本科)2第一章分析化学相关文献基本概念: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技术标准、通讯作者、ISSN、DOI(1)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地去了解文献的相关知识?(2)SCI和SciFinder是一回事吗?为什么?(3)说明如何获取一篇专利的原文。
(4)在尿样检验中,有什么手段可以降低假阳性出现的几率?1.原始的创作,如期刊论文、技术报告、专利说明书???2.将一级文献经过加工整理、简化组织成为系统的文献,便于查找一级文献,如书目、索引和文摘。
3.对产品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所做的技术规范。
如化工产品的分析检验方法的各种标准。
4.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
通讯作者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5.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6.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它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涵括的对象有视频、报告或书籍等等。
1.了解文献,从而快速查找有价值的文献;方便自己写文献。
2.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内容涵盖所有自然科学,SciFinder Scholar是美国化学学会旗下的化学文摘服务社所出版的在线版数据库学术版,只有化学的内容。
3.从各国专利管理机构获取;从各商业性数据库获取。
4.控制时间,存放时间不能太长,从收集完毕到检测完毕不能超过2小时;不能掺杂质;要用干净的容器装;进行复检,比如镜检。
第二章分析化学的一些发展趋势2.1单分子分析基本概念:消失波、TIRFM、TLM、AFM1.标准波在全内反射界面呈指数衰减由光密渗入光疏介质而形成消逝波。
2.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利用光线全反射后在介质另一面产生衰逝波的特性,激发荧光分子以观察荧光标定样品的极薄区域,紫外区观测的动态范围通常在200 nm以下。
3.热透显微镜热透显微镜采用波长不同的两种激光器。
在激光束焦点附近如果有对光有吸收的物质存在就会吸收光而发热,激光焦点中心部位发热多而边缘发热少,周围的水会因为折射率不同起到凹透镜的所用,当另一束激光通过时,会因为凹透镜的作用而发散,据此进行物质探测。
4.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微小探针与待测物之间交互作用力,将激光束照射到微悬臂上,再进行反射及反馈来呈现待测物的表面形貌和物理特性。
(1)为什么要发展单分子分析方法?并举例具体说明。
探测并识别单个分子,揭示基团平均所覆盖的分子特性,实时监测分子运动,具有低检出限和高灵敏度。
举例:1.单分子水平上的ELISA-超灵敏蛋白质监测技术2.利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对细胞进行荧光成像。
(2)为什么全内反射技术可以用于单分子分析?如果棱镜、显微镜头等光学元件表面有缺陷,会造成什么问题?如果有缺陷,光会发生折射,散射,光线会透过光学元件,不利于激发产生荧光。
(3)一些贵金纳米颗粒(纳米簇除外)没有荧光,如何在单颗粒水平上观察其行为?(4)如何观察myosin V(肌球蛋白V)的运动?用Au纳米颗粒标记后进行暗场成像。
2.2分析对象的识别基本概念:分子识别、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核酸适体1.分子识别是指分子选择性相互作用2.一种B淋巴细胞在一种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抗体3.B淋巴细胞在多种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抗体4.具有高亲和力,可以高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
(1)什么是超分子化学?处于近代化学、材料化学何生命科学交汇点的新兴学科。
它的发展不仅与大环化学的发展密切相连,而且与分子自组装、分子器件和新兴有机材料的研究息息相关。
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分子识别、生物有机体系和生物无机体系的超分子反应性及传输,固态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中的物理方法,模板、自组装和自组织超分子技术。
(2)双抗夹心法检测目标物的时候,应该如何选用抗体?(或:描述ELISA的原理)画图两种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位点不同。
(3)核酸适配体作为分子识别探针,有哪些优点?制备方便、快速、成本低,亲和力可调,标记方便,化学稳定性好,无毒、不被机体排斥,在组织中渗透快数量有限,易被酶水解???(4)阅读文献(Using personal glucose meters and functional DNA sensors to quantifya variety of analytical targets, Nature Chemistry, 2011, 3, 697-703),指出其中用到了那些分子(或离子)识别的方法。
酶和底物的识别,核酸适配体,抗原抗体识别,分子信标(5)人们为什么要发展长波长的荧光探针?减少光损失,消除背景荧光;提高信噪比;减少对生物组织的光损伤。
2.3高通量分析基本概念:高通量分析1、通过一次实验得到大量数据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的分析方法(1)发展高通量分析方法的出发点?(为什么)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据;组学测序;新药研发。
(2)发展高通量分析方法,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提高同一时刻处理样品的能力2、缩短每个样品占用的时间3、阵列化、自动化(3)提高分析速度(通量)还哪些方法?1、提高同一时刻处理样品的能力2、缩短每个样品占用的时间3、阵列化、自动化(4)什么是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5)流式细胞仪中,如何使被测细胞形成快速、直线流动的单细胞队列?流体力学聚焦,用鞘液对样品溶液进行挤压,使其加速并排列成直线。
2.4微流控芯片基本概念:微流控芯片1、通过微机电加工技术把整个实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的几平方厘米的芯片,又称为微全分析系统。
(1)为什么要推动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减少样品和试剂的用量,降低成本,加快分析的速度;具有广泛适用性,更加大众化,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微流控分析芯片中,微结构的形成方法主要有哪些?经典光刻(干法,湿法);模板浇注法;模板热压法;激光刻蚀法;(3)为什么会有纳流控、光流控、纸芯片这三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更小尺寸, 甚至几个纳米内监测流体和分子的行为;在微纳米尺度上,通过对流体的精密操控实现光学或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的特殊功能;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不需要外援设备、可多元检测,有望成为最廉价的分析检测器件,从而利用低值科技原料得到高科技产品。
2.5活体实时原位分析(1)生物体系对分析方法有哪些特殊要求具有极小的空间尺度,能进入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器内进行检测;• 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准确地测定极其少量的分析对象;• 有极快的响应特性,能及时跟上生物信息的快速变化;• 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能在复杂的生命体系中准确地识别出分析对象;• 对生物体的扰动极小,最好是没有损伤,以获得真实的生命活动信息。
(2)人们为什么要发展长波长的荧光探针?减少光损失,消除背景荧光;提高信噪比;减少对生物组织的光损伤。
第三章分析仪器的掌握3.1光谱仪器基本概念:单色器、全息光栅、闪耀光栅、闪耀角截止滤光片、高阶衍射、光栅公式、光致发光、化学发光、CCD1、单色器: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任意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2、全息光栅:利用全息照相技术即利用光相干迭加原理,制作的光栅。
3、当光栅刻画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4、闪耀角:光栅法线与槽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在数值上等于槽面和光栅表面间的夹角。
它是闪耀光栅的重要参数,可把辐射能从零级光谱处集中到所要求的波长范围。
当入射角、衍射角和闪耀角相等时,刻槽面衍射的光最强。
5、截止滤光片:能从复合光中滤掉全部长波或短波而仅保留所需波段范围的滤光片,包括短波截止滤光片和长波截止滤光片。
6、高阶衍射:由光栅公式d(sinα+sinθ)=nλ,当m1λ1=m2λ2,波长为λ1的第m1级衍射光谱和波长为λ2的m2级衍射光谱将重叠在同一位置上。
这种现象称为高阶衍射。
7、光栅公式:d(sinα+sinθ)=nλ,其中α、θ分别为入射角和反射角,整数n为光谱级次,d为光栅常数。
8、光致发光:分子吸收了光能而被激发至较高能态,在返回基态时,发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等或不等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
9、化学发光:产物分子吸收了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而被激发,在返回基态时发出光辐射。
10、电荷耦合元件,可以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它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1)理想的光源、波长选择器、检测器应该是怎样的光谱特性?(2)典型的光谱仪都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光源、试样架、波长选择器、检测器以及信号处理器或读出装置。
(3)哪些光源可以作为波长检测标准?采用线光源作为检测标准,如空心阴极灯、金属蒸汽灯(汞灯、钠蒸汽灯)、激光等。
(4)狭缝宽度和光谱带宽的关系(5)可否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实现分子吸收光谱的测量?为什么?因为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吸收光谱仪结构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光源到样品的入射角不同,在光源和样品之间加一个反光镜就可以将荧光分光光度计变成吸收光谱仪。
可以,二者光路图如下所示(6)比较以下6种仪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仪、质谱仪、电子能谱仪相同点:1、广义上都属于光学分析仪器2、检测结构相似,都有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信号放大及读出装置;3、用于物质的分析、使用都有局限性;不同点:1、从光源上看,核磁共振仪采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波长长,发射的光子能量很小;红外光谱仪主要采用Nernst灯或者是硅碳棒,属于高波数激发光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一般采用位于可见光区的钨及碘钨灯,位于紫外区的氢灯和氘灯,可在160-2500nm内变化;X射线荧光仪采用X射线为激发光源,波长小而能量高;质谱仪根据其检测的物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光源,如有机质谱仪使用电子轰击,而无机质谱仪采用电感耦合高频放电或激光等方式使物质离子化;电子能谱仪可采用紫外光或电子束(或X射线)进行激发。
2、从单色器上看,核磁共振仪使用了磁铁;红外和紫外课件使用的单色器一般由色散元件、准直镜和狭缝组成,红外光谱仪的单色器在样品池之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通常置于样品池之前;X射线荧光仪使用波长色散型的晶体分光或者能量分散型的高分辨率半导体探测器实现分光;质谱仪使用的质量分析器具有质量色散的作用;电子能谱仪中使用电子能量分析器作为单色器。
3、从样品池上看,核磁共振仪使用样品管,并与扫描线圈和接收线圈结合,并且样品管要在磁场中旋转;红外光谱仪使用可透过红外的材料制成窗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比色皿;X射线荧光仪中根据样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制样方法,如固体样品使用压片法、熔融法;液体样品采用样品杯等;质谱仪可以直接进样或者通过接口进样;电子能谱仪的样品室可同时放置多个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