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合集下载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6年考博拟录取名单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6年考博拟录取名单

湖南⼤学化学化⼯学院2016年博⼠研究⽣拟录取名单公⽰
现将化学化⼯学院2016年博⼠研究⽣拟录取名单公⽰如下,请被拟录取考⽣将报名系统中打印出的申请表于5⽉10⽇前交⾄湖南⼤学1舍104。

序号考⽣编号姓名考试⽅式录取类别录取专业导师姓名综合成绩1105326101100325何嘉轩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谭蔚泓331.00 2105326101100326桑吉龙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李永军332.00 3105326101100327袁婕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袁林333.00 4105326101100328李军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李继⼭327.00 5105326101100329郭靖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曾泽兵332.00 6105326101100330郁林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谭泽343.00 7105326101100331陈晨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王双印340.00 8105326101100332张鲁凤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陈卓337.00 9105326101100333陶李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余刚346.00 10105326101100334吴礼军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汪秋安342.00 11105326101100335蔡齐勇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David Robert Walt*340.00 12105326101100336张良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陈卓338.00 13105326101100339黄⾚申请审核制⾮定向化学Chad Alexander Mirkin*348.00
14105326101100340张正伟申请审核制⾮定向T : 5 p x ; P A D D I N G -R I G H T : 5 p x ; P A D D I N G - : 0 p x " > S f[ / T D >。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703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湖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五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本学科有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湖南省重点学科,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28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余项。

我校化学学科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方法,基于纳米尺度和单分子水平的生物分析化学,仿生催化与功能有机分子合成等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界面物理化学与化学电源,无机功能材料与配位化学,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等研究领域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二、培养目标通过培养,使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系统的先进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独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成为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制与学分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至4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五、课程设置注:跨学科攻读的硕士生,须根据本人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生骨干课程2门六、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七、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17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等五个二级学科。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之十一-课程中心-湖南大学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之十一-课程中心-湖南大学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之十一课程中心湖南大学一、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课程编号:MAT1001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简介:材料科学导论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1. 材料科学的定义、发展历史和现状2. 材料科学的分类和特性3. 材料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加工方法4.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关系5. 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6. 材料科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占70%,包括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课程目标:1. 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了解材料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

5.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名称:材料力学课程编号:MAT1002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简介:材料力学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1.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材料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 材料力学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4. 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5. 材料力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研究生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量以及为我院学科建设-湖南大学化学化工

研究生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量以及为我院学科建设-湖南大学化学化工

化学化工学院2007年年终奖金发放办法(讨论稿)一、年终奖金包含教学、科研工作量奖金和单项奖金两类。

二、教学、科研工作量奖金用于奖励本院教职工完成所聘岗位考核任务之外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单项奖金用于为我院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为学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本院教职工。

三、教学奖金含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及管理和服务三项,由院长办公会议根据本年度经费情况确定奖金配额实施分配。

教学科研系列人员都有完成岗位教学任务的义务。

教学科研系列人员只有在岗位教学任务之外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工作量才能参加教学奖金分配;非教学科研系列人员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全部参加教学奖金分配。

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参照附件一执行。

四、科研奖金按照学院当年科研经费提成的100%发放,其中50%返回科研经费获得者个人,50%用于奖励科研工作量。

计入科研奖励的项目内容,要求具备以下条件:以化学化工学院(如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学院可为第二单位)作为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我院教职工应为成果的第一完成人;研究生排名第一作者(含毕业留校人员在研究生期间投稿)的论文,成果归通讯联系人填写;全年所有科研经费以学院名义进入学校;教授奖励国际SCI期刊及以上级别论文,副教授奖励SCIE期刊及以上级别论文;讲师奖励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论文。

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参照附件二执行。

五、管理和服务奖金由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奖金配额,从教学奖金中单列,用于奖励教辅及行政工作人员。

分配方案分别由院办公室和实验中心根据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制订,由主管院长批准执行。

六、学院全部本科教学工作量奖金分配,由主管教学院长负责;学院全部研究生教学工作量奖金分配,由主管研究生院长负责;学院全部科研工作量奖金分配,由主管科研院长负责。

各类奖金最终分配方案由学院院长办公会议批准执行。

七、学院单项奖金用于奖励学校和学院范围内组织评比的各类先进个人,学校承包考核优秀单项及其他标志性成果的获得者。

化学类高校考研参考书目汇总——物理化学

化学类高校考研参考书目汇总——物理化学
宁波大学材化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
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化学化工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光电信息学院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科所、化学所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南昌大学理学院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北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院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2010年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理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07年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科院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工学院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工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热能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子工程与应用化学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专业各校考试科目汇总

化学专业各校考试科目汇总

分子化学

配位化学
有机化学(一)
综合化学 有机合成
物理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一)/高 聚合物结构表征/有机合
分子化学

二级学科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化学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
与物理
化学生物学 化学(方
向:01-03) 化学(方
源材料 分析化学/物 二级学科 理化学/环境 化学/食品安 全与药物化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A) 物理化学
二级学科 材料化学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含结构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高分子物 理及化学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高分子物 理及化学
专业知识综合(物化) 专业知识综合(分析) 专业知识综合(有机) 专业知识综合(物化)
化学与生物 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 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与环境
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
院 环境与化学
工程学院 六盘水师范 学院联合培
养项目
化工学院 (主校区)
招生方式 专业名称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复试科目
一级学科 化学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化学综合
化学(方
向:01无机
化学/04物理 化学)
化学(方
一级学科
向:02分析 化学)
学 哈尔滨师范大
学 海南师范大学
化学系
高分子科学 系
生物医学研 究院
化学化工学 院
化学与药学 学院
化学与化工 学院

2010届录取汇总表

2010届录取汇总表
130(有机)
南京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
06材化
21
冯刚

354
64
61
90(综合)
139(物化)
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专业
06材化
已录取
22
龚洁

366
52
64
124(物化)
126(有机)
南京邮电大学
有机化学
06材化
已录取
23
吴世昌

285
30
64
57(数学)
134(材科)
四川大学
材料学
06材化
化学化工学院2010届考研成绩汇总表
53
71
微生物与生物化学
190药学综合
第四军医大学
药学
06材化
已录取
3
徐玉红

307
54
68
74(数学)
111(有机)
合肥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
06材化
已录取
4
桂清文

364
49
70
134(有机)
111(物化)
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
06材化
已录取
5
刘皓

363
63
67
100(物化)
133(分析)
中科大
分析化学
06材化
华东理工大学
有机化学
06化(2)
已录取
4
江强

286
46
72
57(数学)
111(物化)
上海工程科技大学
能源化工
06化(2)
已录取
5
方丽

工业催化专业排名

工业催化专业排名

全国工业催化专业研究生实力排名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天津大学A+ 4 清华大学 A 7 北京化工大A 学2 大连理工大A+ 5中国石油大A 8 南昌大学 A学学3 华东理工大A 6浙江工业大A 学学B+等 (13 个) :南京工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B 等 (13 个 ) :长春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汕头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扬州大学、烟台大学、沈阳化工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别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工业催化实力也特别强。

2002 年在全国高校要点学科评审中,天大有 13 个学科被评为国家要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化学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3 个学科的通信评估结果在一级学科中排名全国第一,生物化工、工业催化 2 个学科在二级学科中排名全国第一,化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生物化工等学科的水平已靠近国际先进水平。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是从 1974 年开始建设,是我国较早展开分子筛催化的学科点。

1988 年建立工业催化硕士点, 1993 年建立工业催化博士点, 2007 年被评为国家要点学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业催化学科的前身是于1953 年建校之初设置的石油炼制工学专业,在原清华大学燃料研究室及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室基础上组建。

设有催化新资料与催化剂制备新技术、石油加工催化剂、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催化反响工程等四个石油石化特点鲜亮的研究方向,具备实行催化材料-催化剂-工艺-工程集成化研究开发的能力。

工业催化是国家要点培养学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重要方向(二级学科)。

工业催化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职工 23 名,此中“ 973”首席科学家 1 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取者 1 人,校青年拔尖人材 4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能在化学及相关的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化学化工、生物、环境、材料、资源、能源、医药、冶金、食品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管理工作的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生物、材料、环境等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专业发展状况;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实验内容,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1、本科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按照学分制管理。

2、毕业基本要求化学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3学分,各类别要求学分数如下表:课程类别学分要求一、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46其中1:通识课程37其中2:文化素质课程8其中3:开放实验 1二、学科通识教育课程66.5其中1:学科A组27.5其中2:学科B组39三、专业教育课程≧35.5其中1:专业核心课程17.5其中2:专业选修课程≧10其中3:专业拓展课程≧8四、集中实践环节253、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化学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一)通识教育阶段课程(112.5学分)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包括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和学科通识教育课程(A组27.5学分+B组39学分)两部分。

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按《湖南大学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执行。

学科通识教育A组课程按《湖南大学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大理类A组课程执行。

具体课程如下:1.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 (46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思想素质系列课程(13.5+2.5学分)155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155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5155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2.5155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155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15152 形势与政策(1) 0.515153 形势与政策(2) 0.515154 形势与政策(3) 0.515155 形势与政策(4) 0.5●身体素质系列课程(6+2学分)34002 军事理论 234003 军事技能训练 2 简称《军训》31001 体育(1) 131002 体育(2) 131003 体育(3) 131004 体育(4) 1● 文化素质系列课程(20+2学分)包括《大学英语》、《开放实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及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具体要求按《湖南大学本科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实施方案》规定执行。

13001 大学英语(1) 313002 大学英语(2) 313003 大学英语(3) 313004 大学英语(4) 3文化素质教育限选课程 4文化素质教育任选课程 451024 开放实验 187001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2.学科通识教育课程 (66.5学分)● A组课程(校定必修27.5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0013 高等数学A(1) 5.510015 高等数学A(2) 610503 线性代数A 2.511001 大学物理(1) 411003 大学物理(2) 311004 大学物理实验 1.508126 程序设计基础 3.5 含上机08274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1.5 实践编码:08500●B组课程(39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004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3.506501 现代管理学 209553 大学化学概论 207219 电工技术 304500 工程图学(1) 309031 物理化学A(1) 309032 物理化学A(2) 309590 有机化学A(1) 309591 有机化学A(2) 309556 无机化学A 409557 分析化学A 409066 生物化学 309500 生物化学实验0.509164 基础化学实验 2(二)专业教育阶段课程(≧35.5学分)1、专业核心课程(17.5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09116 结构化学Structural Chemistry 2.509175 化学工程基础及实验Elementa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xperimentation509150 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 2 09576 基础化学实验A(1)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tion A(Ⅰ) 0.5 09408 基础化学实验A(2)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tion A(Ⅱ) 1.5 09409 基础化学实验A(3)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tion A(Ⅲ) 2 09410 基础化学实验A(4)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tion A(Ⅳ) 209228 有机波谱分析Organic Spectrum (Including Experimentation)22、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09316 高等无机化学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2 09180 现代有机合成Modern Organic Synthesis 2 09108 现代物理化学Modern Physica lChemistry 2 09104 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 09138 高等分析化学Advanced Analytical Chemistry 2 09534 医学基础概论Introduction to basic Medicine 2 09230 药物化学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3 09377 药理学Pharmacology 3 09380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 2 09376 药剂学Pharmacy 23、专业拓展课程(≧8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09147 化学前沿Frontiers of Chemistry 2 09357 生物制药技术Biopharmaceutical Technogy 2 09541 生物传感与生物分析Biosensing and Bioanalysis 2 09148 材料化学Material Chemistry 2 09306 电化学原理Principles of Electrochemistry 2 09552 胶体化学Colloid Chemistry 2 09220 生物技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2 09065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 2 09211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2 09217 生物有机化学Bioorganic Chemistry 2 09206 药物设计与开发Pharmaceutic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209571 化学生物学Chemicobiology 2 09582 纳米化学Nanochemistry 2 09569 高分子物理Polymer Physics 2 09574 环境催化Environmental Catalysis 2 09586 现代光谱分析Modern Spectral Analysis 2 09179 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 2 09318 功能高分子化学Functional Polymer Chemistry 2 09587 药物合成原理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Principles 2 09586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2 09583 能源化学Energy Chemistry 2 (三)集中实践环节(25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09165 毕业论文10 09593 专业实习 2 09166 毕业实习 2 07803 电工电子实习 2 84903 金工实习C 1 09916 化工基础课程设计 2 09573 化学综合创新实验 2 09593 化学专业实验 2 09579 科研实践训练 2 总计25五、选课指导学生需根据教学计划修读完通识教育阶段课程(45学分+20.5学分+32学分)、专业教育阶段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27.5学分),参与并完成专业集中实践环节(19学分),并须选修18学分以上专业选修及拓展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按课程群组设置,专业选修课程(要求至少修读10学分以上)为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可根据个人专业兴趣及发展方向自行选择,原则上建议在同一群组内选课以加强专业纵深学习;专业拓展课程(要求至少修读8学分以上)为学生知识面的横向拓展,学生可自全校范围内选择以加强专业学科交叉。

鼓励学生在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以外修读拓展课程。

选课原则:1、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选课过程中请注意专业需修学分总数及各类别分别须达到的最低学分要求。

2、适度选课。

学生自第四学期开始可以在学院所安排的必修课程之外选修专业选修与专业拓展课程,但每学期所修课程总学分数(含实践)原则上不得超过35学分。

3、选课应遵循“专业优先”的原则,应以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依据,专业选修课原则上建议在同一群组内选择、修读,以加强专业纵深学习。

对有严格“先行后续”关系的课程,应先修先行课,再选后续课。

4、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的选修中,注意不要选择内容一样或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一样的课程以免造成重复修读而学分被覆盖现象。

5、若选课过程当中存在什么疑问,可与各专业学业顾问或班级导师联系,在其指导下进行选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