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教案)-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 《理想》教案 鲁教版

杜甫的影响力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 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被誉为“诗 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 值
杜甫的诗歌影响了后世很多诗人,对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 动作用
《望岳》的诗歌内容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04 人文关怀:《望岳》表达
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关 爱,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 关怀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 作用
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望岳》展
A
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
追求,对现代人具有启示意义。
积极进取,勇敢面对困难:诗人在
B
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积极进意象和象征
泰山:象征着杜 甫的远大志向和
对国家的忠诚
飞瀑:象征着杜 甫的激情和热血
云海:象征着杜 甫的孤独和忧国
忧民的情感
日月:象征着杜 甫的坚定信念和
对理想的追求
《望岳》的艺术特色
诗中的修辞手法
对仗:诗中的对仗 运用,增强了诗的
韵律美
拟人:诗中运用拟 人手法,使得景物
更具生命力
象征:诗中运用象 征手法,表达了诗
《望岳》的现代解读
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01 文化传承:《望岳》是中
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
03 社会反思:《望岳》反映
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社会 的思考,对于现代社会的 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具有 一定的启示作用
02 艺术欣赏:《望岳》诗歌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 以作为艺术欣赏的素材, 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 化素养
活
晚年定居成都,创作了 大量诗篇,被誉为“诗
初中语文鲁教版六下课件1.《理想》课件

社会利益。
内容概括:
7 • 理想带来的是误解的寂寥、欢笑、酸辛。 8 • 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9 • 理想使人恢复良知,引上正轨,重新做人。 10 • 对真正的理想要坚信不移。 11 • 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不能对眼前的环境
读一读
弄脏 (diàn): 弄脏,比喻屈辱。 诅咒(zǔ zhòu):原 的指 人祈 ,祷 今鬼 指神 咒加骂祸。于所恨 洗濯(zhuó): 洗。 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内容概括:
1 •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 •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 3 • 人类代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 • 理想使人明确方向但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1887年12月19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4 0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中,他制定一个学 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 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 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并积极宣传马 克思主义。
理想被弄脏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收集名人为实现自己理想而 不懈追求的实例,到班级与同学 交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读8——12节 ,找出你认 为最富哲理的句子,细细品味, 或跟同桌共同研讨赏析这个句子。
诗句赏析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 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理想对于人生,可以让不幸者绝 处逢生,平凡人变伟大,而成为真正 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诗句赏析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每个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
《理想》的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理想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2. 主体部分: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结束语: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理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
2. 讲解:教师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实现理想。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理想。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并理解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实现理想的途径。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现出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理想的定义、理想的重要性、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实现理想的途径等内容。
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成功人士实现理想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理想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2. 第二课时:讲解理想的重要性,分析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阐述如何实现理想。
3.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实现理想。
《理想》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理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预习课教案一、预习目标(板书)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生词;2、初步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内容及情感;3、学习新的修辞手法——顶真;4、体会理想的重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过程1、基础知识积累(10分钟)(1)大声自由朗读诗歌,划出生字词及个人欣赏的词语和句子,组内互相交流,可以查字典或有关资料,把共性的字词和佳句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一人(4号)写生字词并注音,一人(3号)写和多音字并注音组词,一人(2号)写词语解释,一人(1号)检查版面,纠错。
本组完成后结对(1-3,2-4)跑版检查学习其他组版面内容,每组完成后到报到站报到。
并在预习笔记本上做好重点字词和优美句子的笔记。
(2)教师预测:①蜕tui 洗濯di 玷dian污脊ji梁诅zu咒鬓bin发碌lu碌终生扒pa窃②多音字:倔强强者勉强搭载记载乘车千乘之国③形近字:点缀辍学弧线孤独④词语解释:蜕:变质,腐化堕落饥寒:饥饿和寒冷离乱: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缀连:连接倔强:(性情)刚强不屈玷污:弄脏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
今指咒骂。
绝处逢生:在绝望的困境中又找到一条生路。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坚贞:节操坚定不变功勋:指对国家,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立下的特殊功劳。
⑤好词佳句(书上勾划)2、收集资料(5分钟):快速收集与文本有关的信息(1)走近作者①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组内交流,写在预习笔记上。
②教师备课:流沙河(1931一),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生于四川成都。
幼学古文,做文言文。
1947年人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进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学习。
1952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星星》编辑。
1957年被错误打成“右派”后,从事多种劳作,1966年又押回家乡,劳动糊口。
鲁教版语文六下第1课《理想》教案

课题:《志向》主备:审核:语文组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感悟志向的意义,领悟志向的真谛。
2、感受诗中的详细形象,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
3、德育渗透:联系自己,树立美妙的志向。
重点难点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点拨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展示一次备课(个人初备)二次备课(集体共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心中有一个梦,那么流沙河,经过许多磨难后,自己是怎样理解志向的呢?今日走进诗歌《志向》。
二、自主学习与检查1、将本文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会。
2、说明词语。
(1)玷污:弄脏,比方辱没。
(2)浪子回头:浪荡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改过自新。
(3)绝处逢生:在无望的逆境中又找道一条生路。
(4)可望不行即:只能远远望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3、作者介绍。
流沙河,当代闻名诗人,散文家,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代表作有散文诗《草木篇》,诗《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
诗人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受一些重大事务,但仍坚持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志向》一诗正是他的人生体悟。
4、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liáo)扒.窃(pá)玷.污(diàn)诅.咒(zǔ)洗濯.(zhuó)缀.连(zhuì)船舶.(bó)蜕.变(tuì)可望不行即.(jí)倔强..(juéjiàng)(2)词语说明。
(在理解词语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用造句的形式加强记忆)(3)作者介绍。
三、课内探究1、初读——把握感情基调。
A.节奏:这首现代诗具有传统诗的形式节奏之美与音韵平仄之谐,(出示一节诗)一般来说,朗读要在意思较为完整处停顿。
志向/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志向/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志向/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志向/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B.重音:一般作者要突出强调的内容要重读。
1.理想(教案)-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精品)1鲁教版1.理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课后生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入)1.在老师的小时候,最大的理想确实是成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将我的知识传授给你们,将你们培养成对社会栋梁,为了实现,老师一直奋斗。
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2. 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进展;你我有了理想,因此一直奋斗。
今天我们学习新学期的第一课,看看理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3. 板书课题《理想》。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诵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听录音范读课文,同学们画出小节。
2.作者介绍。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
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
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
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
诗人前半生专门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理想》一诗正是他的经历磨难后对理想的感悟。
3.明白得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蜕饥寒离乱缀连远行洗濯弄脏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4.词语明白得。
(1)弄脏:弄脏,比喻辱没。
(2)浪子回头:浪荡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改过自新。
(3)绝处逢生:在失望的逆境中又找道一条生路。
(4)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三、精读领会1. 全文共可分几个层次来明白得?第一层(1节):理想的意义。
课文《理想》教案

《理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想》。
(2)理解课文《理想》的主题,认识理想的重要性。
(3)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的理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培养学生的理想意识和奋斗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理想》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表达自己的理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正确的句型表达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引出本课的主题《理想》。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3. 理解与讨论:(1)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关于理想的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2.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自己的理想,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型表达。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理想,鼓励彼此坚持追求理想。
3. 教师给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想》。
2. 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运用到实际中。
3. 对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用正确的句型表达自己的理想。
济南市六年级语文下册1理想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课题名称
《理想》
课型
新授
中考说明要求
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设计
设计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先采用自由发挥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来讨论自己的理想
是什么,区别理想和梦想,然后以全班齐读进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给学生阐述理想的意义,并且与学生共同讨论每一节诗的意思,以此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理解,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一些基本的诗歌写作技巧。
见导学案
也可采用口才秀导入。用一些志向远大、努力顽强的名人的例子导入本课。
作者简介,由学生提前搜集资料,上课交流。老师补充即可.
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内容。
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时的重点注意事项。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⑸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⑹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⑺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2、指一名学生朗读8~12节。思考:
⑴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
A、海浪 B、海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想(教案)-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精品】六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鲁教版
1.理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会写课后生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入)
1.在老师的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将我的知识传授给你们,将你们培养成对社会栋梁,为了实现,老师一直奋斗。
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
2. 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一直奋斗。
今天我们学习新学期的第一课,看看理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3. 板书课题《理想》。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诵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听录音范读课文,同学们画出小节。
2.作者介绍。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
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
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
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
诗人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理想》一诗正是他的经历磨难后对理想的感悟。
想,努力奋斗。
2.第一层
朗诵第一小节,说一说理想的意思是什么?
(理想给人指引)
3.第二层
(1)女生朗诵第2小节,谈一谈这一小节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在历史的进程中,理想的意义,为人们带来了信念。
)
(2)男生朗诵第3小节,说一说这一小节的“珍珠链”“脊梁骨”的意思?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
4.第三层
(1)老师为大家朗诵第三层的小节?谈一谈你对理想的理解。
(理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是却不一定能实现。
)
(2)大家一起朗诵第5小节,说一说树立起理想有什么意义?
(第五节第一句让我们知道树立起理想可以乐观的面对生活;第五节第二句让我们知道树立起理想可以顽强的面对磨难;第五节第三句让我们知道树立起理想可以让我们永远年轻;第五节第四句让我们知道树立起理想可以让人充满了生命力。
)
(3)女生朗诵第6小节,在这小节中,说到了理想是获得和也是牺牲,那获得了什么?牺牲了又是什么?
(获得的是一颗无畏的心,在奋斗理想的路上的幸福之感;而牺牲的便是那“黄金梦”,也就是个人的利益。
)
(4)男生朗诵第7小节,为什么理想中会有心酸?
(因为在理想奋斗的路上,充满了误解,很多人不理解自己,孤立自己,让为理想奋斗的人陷于寂寥之中。
)
5.第四层
(1)朗诵第8小节,谈一谈你的理解。
(有的人为了理想奋斗终生,有的人为了理想即使身在险地也坚持下去,有的理想便坚不可摧,是一个“大写的人”。
)
(2)女生朗诵第9小节,作者列举了“罪人”“浪子”的例子有什么意思?
(罪人和浪子都是有犯过错之人,“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全班一起朗诵第10、11小节,说一说当理想被玷污、被曲解的时候怎么办?放弃了理想的人变成了怎样?
(当理想被曲解玷污时,坚持自己、相信自己;如果放弃了理想,英雄沦为庸人,庸人迷失自己。
)
6.第五层
(1)让我们用最洪亮的声音朗读最后一个小节。
(2)最后一个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为之奋斗。
5.课外拓展
有识之士皆有理想,我们一起读一读关于“理想”的名言吧!
(1)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2)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3)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四、课堂总结
作者经过人生的洗礼,感悟出理想之伟大,老师希望同学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努力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五、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蜕()玷()
脱()粘()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在绝望的困境中又找道一条生路。
()
(2)浪荡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改过自新。
()
六、作业布置
1.积累名人名言抄写在积累本上。
2.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1.理想
1节:理想的意义。
2-3节:理想的历史意义。
4-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
8-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
12节: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理想》是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本文劝诫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奋斗。
燃放爆竹庆祝节日,使我们热闹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启发学生如何能庆祝的热闹还能保护环境。
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但是有些抽象和深奥,教师不好找突破口,学生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和偏差,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层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在新颖程度上,有些老旧,但是比较便于学生的理解诗歌内容。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加几个互动的环节,课堂效
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