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导学案一:物质的组成与转化【导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过程;3.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内容】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通过加热、冷却等方式进行相互转化。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水的沸腾;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
五、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提示】1.本章的学习内容是物质的基础内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导学过程】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氧气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很大,无一定形状也无一定体积。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冰的融化和汽水的蒸发;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和酸碱中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学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案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静止是。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第一章第2页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思考题: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第一章第3页三、参考系1.定义:.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为参考系的。
四、坐标系:1.坐标系:为了定量研究运动,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这样才能应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运动。
2.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第一章第4页第一章第5页【学习心得】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必修1第一章第2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2讲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编写人:宋从奇 审核:高三地理组 2014.8方向标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路线图【自主学习】(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24________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直接提供○25 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26(2)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27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见上图) 2.主要影响(1)扰动地球上空的________,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______”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______”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______、水旱灾害等。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什么纬度? 试分析其原因。
(2)南北半球相应纬度上太阳辐射随月份的 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3)分析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而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少?【展示点拨】◆学生展示:◆归纳梳理: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①总体特征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②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版必修2) 学案

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 版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小结导航知识链接点击考点(1)了解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 通过观察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 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5)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确定平面的条件。
(6) 掌握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 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名师导航1.学习方法指导 (1) 空间几何体①空间图形直观描述了空间形体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斜二测画法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②空间图形可以看作点的集合,用符号语言表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经常用到集合的有关符号,要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③柱,锥,台,球是简单的几何体,同学们可用列表的方法对它们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及体积进行归纳整理。
④对于一个正棱台,当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全等形时,就变为一个直棱柱;当上底面收缩为中心点时,就变为一个正棱锥。
由1()2S c c h ''=+正棱台侧和()3hV s s '=正棱台,就可看出它们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的联系。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确定平面”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重要条件,这种转化最基本的就是三个公理。
②空间中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③空间中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
2.思想方法小结在本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主要是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等。
3.综合例题分析例1: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 ',B ',C '分别是PBC ∆,PCA ∆,PAB ∆的重心。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学案]1.1 宇宙中地球 学案[学习目标] ,以及地球在宇宙中位置。
,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一、地球在宇宙中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①物质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②星云 、恒星、行星、③流星、彗星、④卫星。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天体⑤相互吸引、⑥相互绕转形成系统。
(2)级别:总星系⎩⎪⎪⎪⎨⎪⎪⎪⎧ ⑦银河系⎩⎪⎨⎪⎧ ⑧太阳系⎩⎪⎨⎪⎧ ⑨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颗行星(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依次是:a 水星、b 金星、c ○10地球、d ⑪火星、e 木星、f ⑫土星、g 天王星、h ⑬海王星。
(2)运动特征:⑭同向性、共面性、⑮近圆性。
(3)分类依据:⑯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
类型(填字母)⎩⎪⎨⎪⎧ 类地行星:⑰a 、⑱b 、⑲c 、⑳d 巨行星:○21e 、○22f 远日行星:○23g 、○24h2.表现:地球○25质量、○26体积、平均密度与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特殊。
三、存在生命行星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27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与繁衍行星。
2.存在生命条件(1)地球位于太阳系。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很平安。
(2)地球具有适宜温度条件。
(3)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大气条件。
(4)地球上有液态水我疑惑1. 2. 3. 探究点一 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探究材料 2021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外表影象,获取极区外表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形态多种多样。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
待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是不是天体?一个物质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2.月球、地球、太阳之间构成了几级天体系统?判断天体系统标准是什么?3.用简图表示天体系统层次,说明地球在宇宙中位置。
【探究归纳】1.待发射“嫦娥二号〞卫星不是天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方法——着眼于“三看〞。
初中语文第1章教案

初中语文第1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草原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3)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阐述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2时间位移学案

2 时间位移[定位·学习目标]1.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含义及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会在具体的问题中辨析、识别。
2.理解位置、位移等概念的含义,会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分析。
3.了解矢量、标量的含义,理解位移的矢量性。
会在一维坐标系中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置、位移等物理量。
4.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根据图像分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5.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
知道如实记录原始数据的重要性。
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点表示,指某一瞬间。
2.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线段表示,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某同学每周上学期间,早晨6:35起床,整理被褥、洗漱用5分钟,吃早饭用20分钟,7:00出发乘校车去学校,用时25分钟,7:25到达教室上早读课。
请问上述过程中哪些表示时刻?哪些表示时间间隔?答案:“6:35”“7:00”“7:25”表示时刻;“5分钟”“20分钟”“25分钟”表示时间间隔。
知识点二位置和位移1.坐标系的作用: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一维坐标系: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通常选取这条直线为x轴,在x轴上任选一点作为原点,规定好坐标轴的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它的位置坐标来描述。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4.位移(1)定义: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符号l表示。
(2)大小和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位移的大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5.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温度、路程等。
要讨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就要涉及位置、时间等概念。
如果要准确地描述一名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在跑道上所处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该如何描述?答案:先将运动员看成质点,要想准确描述,必须指明是哪个时刻运动员所处的位置,或哪段时间运动员的位置变化,采用时间和空间参量描述物体的运动。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活 数学学案

1.1 生活数学【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重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类离不开数学,了解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学习难点】1.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图形、图表信息,了解表达和交流数学的价值;2.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过程】一、问题引入问题1.讨论由图得出哪些信息?问题2.下面的车票给我们什么信息?①开车时间是;②出发地是;③目的地是;④车次是;⑤座位号是;⑥检票口是.问题3.你能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吗?试试看,说出你的设计意图.二、问题探究问题1.身份证号码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例如号码为320106************.问题2.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式公布,会徽由印形部分、“Bei 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奥林匹克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体现“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你能说出印形的意义吗?①中间是什么字?②这个字象什么?③时间地点是什么?④是什么运动会?问题3.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块需要2分钟(正反两面各需要1分钟),煎3块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三、课堂练习1.公园里有一棵大树,一群小朋友想不通过工具估计一下大树的粗细,怎么办?你给小朋友们出出主意吧!2.某商品包装盒上有如下的一个标签,你能从下面这个标签上得到这个商品的包装盒有多重、多大体积吗? 净重/毛重:5.5/6.0 kg颜色:白色3.学校打算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4.右图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例如8排在第四行第2个,则第6 行第5个数是___________.5.如图所示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组成这幅图的几何图形 ( )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四、拓展提高1.猜谜看: 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 ;1,2,5,6,7,8,9,10(打一成语) ;87(打一成语) . 2.按你所发现的规律填空:(1)1,3,5,____;(2)1,1,2,3,5,8,____.3.(如图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第__条最近?4.2008年9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9年元旦是星期 .5.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0±kg 、)2.025(±kg 、)3.025(±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6.股民小王抛出甲乙两种股票,其中甲股卖出1200元,赚了20%,乙股也卖出1200元,亏了20%,你认为在此次交易中,小王是赚还是亏,还是不赚不亏?若赚,赚多少?若亏,亏多少?1 第一行23 第二行456 第三行789 10 第四行图17.张、王、李三家合用一个炉灶,三家烧的柴同样多,张家出了3担柴,李家出了5担柴,王家因无柴,付柴钱8元,这8元应分给张、李两家各多少元?8.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五、小结与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3、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B.绿色化学的提出C.纳米技术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 计算B. 实验C. 测量D. 推理综合拓展: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2002年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时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下列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A.泼上汽油焚烧B.倾倒入海里C.深埋入泥土 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2、为“绿色奥运”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环保建议,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是: (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及塑料餐具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⑥开发无磷洗涤剂A.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全部3、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各举出具体两例。
第二节化学实验室之旅(学案)基础知识:1、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固体应用取。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固体。
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_____在桌上。
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_______。
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______ _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2、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被称物品放在盘上,砝码放在盘,先加的砝码,后加的砝码。
它能准确称到g。
易潮解的药品可放入里称量。
3、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应该左手拿,右手拿,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4、玻璃仪器清洗后,如果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才算干净。
5、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添加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绝对禁止用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灭,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该立即用扑灭。
巩固练习:1、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A. 0. 5mLB. 1mL~2mLC. 3mL~4mLD. 5mL~6mL2、 (2012德阳)今年我市恢复了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以下是一些同学在这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B.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固体物质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D.握住试管夹的短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3、(2012桂林)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4、(2012眉山)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预热B.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用玻璃棒搅拌C.气体发生装置在盛装药品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用小烧杯盛装5、(2012苏州)下列实验装置的图示不属于水浴的是()A.B.C.D.6、(2012日照)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C.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7、(2012百色)9.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量筒8、(2012桂林)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A B C D9、(2012苏州)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A.A B.B C.C D.D综合拓展:1、(2012恩施)图8所示操作中错误的是( )图82、(2012怀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C.滴加试剂D.称量氢氧化钠3、(2012泰安)9.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4、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已破裂,请分析造成破裂的可能原因。
第三节物质的变化(学案)基础知识:1、物质的变化包括和,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
2、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
3、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的、、、现象;变化的同时伴随变化。
巩固练习:1、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 (2012佛山)佛山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
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B.成型C.干燥D.烧结3、(2012百色)1.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食物消化C.瓷碗破碎D.木材燃烧4、(2012铜仁)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B.液化气燃烧C.汽油挥发D.湿衣物晾干5、(2012怀化)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轮胎爆炸B.清洗蔬菜C.榨甘蔗汁D.蜡烛燃烧6、(2012苏州)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综合拓展:1、(2012陕西)9.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2、(2012雅安)1、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燃料燃烧产物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D. 均为物理变化3、(2012乐山)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B. 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 .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D . 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第四节物质性质的探究(学案)基础知识:1、物质的性质包括和;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变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性质通常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叫,其一般步骤有。
巩固练习:1、(2012兰州)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猜想假设B 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2、(2012盐城)2.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抗氧化性强3、(2012眉山)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家中食醋有酸味B.浓硫酸能使小木棍变黑C.食盐能溶解于水D.干冰能升华.4、(2012潍坊)13.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5、(2012自贡)52.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
为了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某同学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位于火焰某一层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的温度最高。
(3)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L一氧化碳约重1.25g左右,密度跟空气接近。
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用于工业冶炼钢铁。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综合拓展:1、某同学在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的过程中,出现试管炸裂现象,请你猜测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种)⑴⑵⑶2、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他们用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实一口干涸的深井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大,现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1)灯火实验(2)动物实验(3)澄清石灰水实验灯火_______动物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