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系统

汽车电控系统
汽车电控系统

课题项目四十八汽车电控系统2课时教学内容传感器、执行器的作用、类型

教学目的掌握汽油机电控系统主要传感器、执行器的作用和类型。

重点难点作用、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讲授新课

传感器

一、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的概念: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汽车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因此,传感器能否精确可靠地工作至关重要。在该领域中,理论研究及材料应用发展迅速,半导体和金属膜技术研究及材料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半导体和金属膜技术、陶瓷烧结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智能化、集成化和数字化将是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测量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能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部分。有些敏感元件可以直接输入电量。测量电路是指将转换元件输入的电量经过处理,以便进行显示、记录和控制的部分。测量电路中较多的使用电桥电路。比如后面要讲到的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二、空气流量传感器

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混合气,使空燃比达到最佳值,我们就必须对发动机进气空气流量进行精确控制。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几种常用的空气流量传感器。

1、风门式空气流量计

这种空气流量计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之间。

作用:检测吸入空气量的多少,并把检测结果转换成电信号。

组成:风门式空气流量计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担任检测任务的风门部分,二是担任转换任务的电位计。

2、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涡流式空气流量传

超声波或光电信号,通过检测旋涡频率来测量空气流量的一种传感器。众所周知,当野外架空的风吹时,就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且风速越高声音频率越高,这是气体流过电线后形成旋涡(即涡流)所致。液体、气体等流体均会产生这种现象。同样,如果我们在进气道气流过时,在涡流发生器后部将会不断产生如图所示的两列旋转方向相反,并交替出现的旋涡。这个旋涡就称为卡门旋涡。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就是利用这种这种旋涡形成的,并通过流速的测量直接反映空气流量。

3、热线式(热膜式)空气流量

主要用于高级轿车,为了满足精度高,结构简单,造价又便宜的要求,德国博世公司厚膜工艺,开发出了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与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类似,都是用惠斯登电桥工作的。所不同的是热膜式空气流量计不用铂金作为热线,而是将热线电阻、补偿电阻和线桥电阻用厚膜工艺集中在一块陶瓷片上。这种空气流量计已大量使用于各种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要由与节气门联动的电位器、怠速触点等组成。电位计的动触点(即节气门开度输出触点)随节气门开度在电阻膜上滑动,从而在该触点上(TTA 端子)得到与节气门开度成正比例的线性电压输出。如图。当节气门全闭时,另外一个与节气门联动的动触点与IDL触点接通,传感器输出怠速信号。

三、氧传感器

氧传感器,用以检测排气中氧的含量,从而间接地判断进入气缸内混合气的浓度,以便对实际空燃比进行闭环控制。当排气中氧的含量过高时,说明混合气过稀,氧传感器即输出一个电信号给ECU,让其指令喷油器增加喷油量;当排气中氧的含量过低时,说明混合气过浓,氧传感器立刻将此信息传递给ECU,让其指令喷油器减少喷油量。目前在汽车上使用的氧传感器主要有二氧化钛氧传感器和二氧化锆氧传感器两种类型的传感器。

四、温度传感器

作用:用来测量冷却水温度、进气温度和排气温度。

种类: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如热敏电阻式、半导体式和热电偶式等。

五、爆震传感器

爆震传感器是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的功用是用来检测发动机有无爆震现象发生,并把信号输送给发动机微机控制装置。

检测发动机爆震可以有三个路径,一是检测气缸压力,二是检测发动机振动,三是检测燃烧噪声。根据气缸压力的检测法,精度最好,但是存在着传感器的耐久性差和难以安装的问题。根据燃烧噪声的检测法,由于是非接触式的,其耐久性很好,但是精度和灵敏度偏低,。现在常用检测发动机振动的方法来判断有无爆震。

采用振动检测方法的爆震传感器有磁滞伸缩式和压电式两种。

六、曲轴位置传感器

曲轴位置传感器(又称点火信号发生器),是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最主要的传感器,它用于点火正时控制,也就是控制点火时刻,确定点火的提前角。另外,它还是检测发动机转速的信号源。

曲轴位置传感器可分为磁脉冲式、光电式、霍尔式等等,其中磁脉冲式和霍尔式应用的比较多。

七、转速传感器

转速传感器主要用于发动机转速及车速的检测。发动机转速检测与曲轴位置检测原理相同,但为了提高转速检测精度,需要增加每一转的输出脉冲。

转速传感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舌簧开关型,一种是光电耦合型。

执行器

发动机微机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功能的实现,都是借助于各自的执行器来完成的;因此,根据发动机微机控制系统具备的控制功能强弱不同,各种车型上控制发动机的执行器亦有多有少。一般来讲,主要的执行器有:电动燃油泵、电磁喷油器和点火装置等。下面将重点介绍发动机微机控制系统中这些主要执行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电动汽油泵

在现代轿车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汽油喷射系统,它们的供油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系统都必须有一个基本部件——电动燃油泵。电动燃油泵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燃油系统足够的具有规定压力的汽油。

按结构的不同,电动汽油泵可以分为滚柱式、涡轮式、齿轮式和叶片式等。

按安装位置的不同,电动汽油泵又可分为外装式和内装式。

二、喷油器

汽油喷射系统采用的是由发动机ECU 直接控制的电磁控制式喷油器。电磁喷油器的功用是根据ECU的控制信号,向进气歧管、进气总管内喷射定量的雾化汽油。

工作原理:电磁喷油器通过绝缘垫圈安装在进气歧管或是进气道附近的缸盖上,发动机工作时,微机根据传感器输入的信号,经运算判断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大功率三极管导通与截止。当三极管导通时,即接通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产生电磁吸力,当电磁力超过弹簧力的时侯,磁芯被吸动,针阀随之离开阀座,即阀门打开,喷油器开始向进气歧管或者是总管喷射汽油。当大功率三极管截止

时,则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被切断,电磁力消失,当弹簧力超过电磁力时,弹簧力又使针阀返回到阀座上,阀门关闭,喷油器停止供油。

喷油器的喷油量取决于针阀的行程、喷口面积、喷射环境压力与燃油压力等因素,这些因素一旦确定,喷油量就由针阀的开启时间,即电磁线圈的通电时间来决定了。

三、冷起动喷油器与热限时开关

安装位置:冷起动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总管上。

功用:发动机在低温起动时投入工作,以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

组成:主要由磁化线圈、弹簧、柱塞阀与阀座、旋流式喷油器、滤网和电解头等。

小结:

1、汽车上常见的传感器有哪些?

2、汽车上常见执行器的作用。

作业: 同步练习

车身电控复习题 带答案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车身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_信号输入装置__、_车身计算机_、___执行器或仪表__等几部分组成。 2、碰撞碰撞传感器相当于一只控制开关,其工作状态取决于汽车碰撞时_减速度_的大小。 3、常用的机械式碰撞传感器有滚球式、偏心锤式、滚轴式三种。 4、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是利用热效反应产生氮气而充入气囊。 5、安全气囊系统有两个电源:一个是汽车电源;另一个是备用电源。 6、电动车窗升降系统一般由主控开关、分控开关、门窗器等组成。 7、门窗升降器的传动机构有绳轮式、交叉臂式两种。 8、电动座椅调整系统按座椅移动的方向数目可划分为二方向、四方向、六方向。 9、电动座椅调整系统由电动机、开关、传动装置组成。 10、电动后视镜按安装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内后视镜、外后视镜、下视镜三种。 11、电动后视镜按镜面形状不同可以分为平面镜、球面镜、双曲率镜三种。 12、电动后视镜按防眩目功能可以分为普通型后视镜、防眩目型后视镜二种。 13、电动后视镜的调整机构包括两个小型直流电动机、减速齿轮、离合器等。 14、防模糊后视镜在后视镜中加入了除雨滴装置;或采取了亲水处理技术使其具有防模糊雾化功 能。 15、汽车收音机一般接收信号的方式有调幅、调频两种。调幅又分为中波、短波。 16、激光唱机主要由激光头、伺服传动机构、数模转换系统、控制及显示电路等组成。 17、激光头主要由激光源、聚光镜、反射镜等组成。 18、汽车电子导航系统主要由_GPS接收天线、GPS接收机、计算机、液晶显示器、 位置检测装置等组成。 19、GPS全球定位装置具有测量、测绘、精确时间和定位导航三大功能。 二、选择题 1、安全气囊的线束为了与其它线束区别一般做成(B )。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D、绿色 2、在汽车显示系统中下面属于被动显示装置的是(B )。 A、LED B、LCD C、VFD D、CRT 3、安全气囊是辅助安全系统,简称(B )。 A、ECU B、SRS C、IPC D、VTEC 4、在汽车没有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安全气囊的使用年限为(C )。 A、5~6年 B、15~20年 C、7~15年 D、9~10年 5、安全气囊为了防误爆,一般采用( B )。 A、一级门限控制 B、二级门限控制 C、三级门限控制 D、四级门限控制 6、安全传感器也叫保险传感器,安装有安全气囊ECU的内部,通常有(B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7、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是利用( D )反应产生氮气充入气囊。 A、化学 B、物理 C、复合 D、热效 8、安全气囊的备用电源的储能元件是( A )。 A、电容 B、电感 C、电池 D、电阻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TAC)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TAC) 项目介绍: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它是新能源汽车上的一种关键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整车控制器通过开关输入端口、模拟量转换模块、CAN总线等硬件线路采集路况信息、驾驶员意图、车辆状态、 设备运行状态等参数,依托高速运行的 CPU和控制端口来执行预设的控制算法和管理策略,再将指令和信息等通过 CAN总线、开关输出端口等对动力系统的执行部件进行实时的、可靠的、科学的控制,以实现车辆的动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其硬件结构框图如图一所示。

tihJTJt 川“ J人 整车控制器实物图如图二所 示。 it电" * st 电 M U 电柢第iC 4- if 邨 ESlh 卜 [? ■: *■ DC IX*科电乳 ■ 1 .^ptt'AN :■' - 彝竝 tt」 7%谢洩M!* WI KX T.7*帀小

性能指标: 1)工作环境温度:-30 C—+80C 2)相对湿度:5%~93% 3)海拔高度:不大于3000m 4)工作电压:18VDC —32VDC 5)防护等级:IP65 功能指标: 1)系统响应快,实时性高 2)采用双路 CAN总线(商用车 SAE J1939协议) 3)多路模拟量采样(采样精度10位);2路模拟量输出(精度 12位)4)多路低/高端开关输出 5)多路I/O输入 6)关键信息存储 7)脉冲输入捕捉 8)低功耗,休眠唤醒功能 该项目使用的INFINEON 的物料清单:

整车控制器(VMS, vehicle management Syetem ),即动力总成控制器。是整个汽车的核心控制部件,它采集加速踏板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及其他部件信号,并做出相应判断后, 控制下层的各部件控制器的动作,驱动汽车正常行驶。作为汽车的指挥管理中心,动力总成控制器主要功能包括:驱动力矩控制、制动能量的优化控制、整车的能量管理、CAN网 络的维护和管理、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车辆状态监视等,它起着控制车辆运行的作用。因此VMS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车性能。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 (Vehicle Controller)是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再生能量回收,网络管理,故障诊断与处理,车辆的状态与监视等功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与各部件控制器的动态控制相比,整车控制器属于管理协调型控制。 整个车辆系统采用一体化集成控制与分布式处理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各部件都有 独立的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对整个系统进行能量管理及各部件的协调控制。为满足系统数 据交换量大,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整个分布式控制系统之间采用CAN总线进 行通讯。 整车控制器主要由控制器主芯片,Flash存储器和RAM存储器及相关电路组成,控制器主 芯片的输出与Flash存储器和RAM存储器的输入相连。 整车控制器通过 CAN总线接口连接到整车的 CAN网络上与整车其余控制节点进行信息交换和控制。 控制器硬件包括微处理器、CAN通信模块、BDM调试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电源及保护 电路模块等。微处理器选用了Motorola公司专门为汽车电子开发的MCgS12,它具有运 算速度快和内部资源与接口丰富的特点,适合实现整车复杂的控制策略和算法。CAN通信 模块符合CAN2.0B技术规范,采用了光电隔离、电源隔离等多项抗干扰设计;BDM调试模块用于实时对控制程序进行调试、修改;串口通信模块用于对控制系统的诊断和标定;电源模块进行了二级滤波的冗余设计,保证控制器在车载12V系统供电情况下正常工作,并具短路保护功能。 CAN,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 ”,即控制器局域网,是一种国际标准的,高性价的现场总线,在自动控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CAN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讯总线,具有较高的实时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工业控制、安全防护等领域。 决策层控制单元是车辆智能化的关键,其收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智能算法的决 策向物理器件层控制单元发送命令;动力源控制单元负责调节动力源系统部件以满足决策层控制单元的命令要求;驱动/制动控制单元则调节双向变量电机和能耗制动系统实现车辆的各种工况,如驱动控制、防抱制动等。 整车控制器功能需求: 整车控制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执行多项任务,具体功能包括:(1)接收、处理驾驶员的驾驶

汽车电控系统

课题项目四十八汽车电控系统2课时教学内容传感器、执行器的作用、类型 教学目的掌握汽油机电控系统主要传感器、执行器的作用和类型。 重点难点作用、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讲授新课 传感器 一、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的概念: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汽车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因此,传感器能否精确可靠地工作至关重要。在该领域中,理论研究及材料应用发展迅速,半导体和金属膜技术研究及材料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半导体和金属膜技术、陶瓷烧结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智能化、集成化和数字化将是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测量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能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部分。有些敏感元件可以直接输入电量。测量电路是指将转换元件输入的电量经过处理,以便进行显示、记录和控制的部分。测量电路中较多的使用电桥电路。比如后面要讲到的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二、空气流量传感器 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混合气,使空燃比达到最佳值,我们就必须对发动机进气空气流量进行精确控制。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几种常用的空气流量传感器。 1、风门式空气流量计 这种空气流量计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之间。

作用:检测吸入空气量的多少,并把检测结果转换成电信号。 组成:风门式空气流量计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担任检测任务的风门部分,二是担任转换任务的电位计。 2、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涡流式空气流量传 超声波或光电信号,通过检测旋涡频率来测量空气流量的一种传感器。众所周知,当野外架空的风吹时,就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且风速越高声音频率越高,这是气体流过电线后形成旋涡(即涡流)所致。液体、气体等流体均会产生这种现象。同样,如果我们在进气道气流过时,在涡流发生器后部将会不断产生如图所示的两列旋转方向相反,并交替出现的旋涡。这个旋涡就称为卡门旋涡。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就是利用这种这种旋涡形成的,并通过流速的测量直接反映空气流量。 3、热线式(热膜式)空气流量 主要用于高级轿车,为了满足精度高,结构简单,造价又便宜的要求,德国博世公司厚膜工艺,开发出了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与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类似,都是用惠斯登电桥工作的。所不同的是热膜式空气流量计不用铂金作为热线,而是将热线电阻、补偿电阻和线桥电阻用厚膜工艺集中在一块陶瓷片上。这种空气流量计已大量使用于各种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要由与节气门联动的电位器、怠速触点等组成。电位计的动触点(即节气门开度输出触点)随节气门开度在电阻膜上滑动,从而在该触点上(TTA 端子)得到与节气门开度成正比例的线性电压输出。如图。当节气门全闭时,另外一个与节气门联动的动触点与IDL触点接通,传感器输出怠速信号。 三、氧传感器

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试卷及答案

《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试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分组喷射 2.空燃比闭环控制 3.喷油器的开启时间 4.废气再循环 5.减速燃油中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汽车故障按丧失工作能力程度进行分类,要分为故障和故障。 2.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和。 3.汽车发动机上的电控技术主要包括、、点火系统及辅助控制等四大系统。 4.无分电器点火线圈与一般点火线圈不同,其与没有连接,为互感作用。 5.采用旁通方式测量的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与主流方式测量方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将和安装在旁通气道上。 6.节气门体可分为、半机械式和节气门三种。 7.V.A.G1552诊断仪功能中的Interrogate fault memory中文含义是。 8.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和三部分。 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按喷射时序分类可分、和三种。 10.电控共轨喷射系统中有一条公共油管,用向共轨中泵油,用电磁阀进行压力调节并由压力传感器反馈控制。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电控发动机的优点()。 A、良好的起动性能和减速减油或断油 B、加速性能好 C、功率大 2.火花塞属于点火系统当中的()。 A、执行器 B、传感器 C、既是执行器又是传感器 3.以下哪项是汽车起动困难的机械方面的原因()。 A、汽缸压缩压力不足 B、高压火不足 C、个别重要传感器有故障 4.当汽车处于早期故障期也就是汽车的磨合期时,此时的汽车诊断一般是()。 A、总成损坏 B、材料老化 C、机械磨损 5.泵喷嘴的结构柴油控制系统,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喷嘴像泵的结构 B、泵油柱塞和喷油器合成一体 C、压力小于传统式的 6.汽缸内最高压缩压力点的出现在上止点后()曲轴转角内为最佳。 A、20°~25° B、30°~35° C、10°~15° 7.影响初级线圈通过电流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 A、发动机转速和温度 B、发动机转速和蓄电池电压 C、发动机转速和负荷 8.电子控制柴油机系统在加注燃油时不小心误加汽油,会造成()损坏。 A、喷油器 B、高压泵 C、低压泵 9.发动机不能起动,无着车迹象时,应首先进行()。 A、检查喷油器及电路 B、检查高压火花 C、解码仪读取故障码 10.锥体形涡流发生器存在于以下()空气流量传感器中。 A、叶片式 B、卡门旋涡式 C、热线式

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试卷

……………………………………………………………………装……………订……………线…………………………………………………………… 考试卷 考生承诺!我将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并知道考试违纪、作弊的严重性,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课程名称: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考试时间:年月日学院:吉林农大专业:学号:姓名: 1、分组喷射 2、空燃比闭环控制 3、喷油器的开启时间 4、废气再循环 5、减速燃油中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汽车故障按丧失工作能力程度进行分类,要分为和。 2.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和。 3.汽车发动机上的电控技术主要包括、、点火系统及辅助控制等四大系统。 4.无分电器点火线圈与一般点火线圈不同,其与没有连接,为互感作用。 5.采用旁通方式测量的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与主流方式测量方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将和安装在旁通气道上。 6.节气门体可分为、半机械式和节气门三种。 7.V.A.G1552诊断仪功能中的Interrogate fault memory中文含义是。 8.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和三部分。 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按喷射时序分类可分为、 和三种。 10.电控共轨喷射系统中有一条公共油管,用向共轨中泵油,用电磁阀进行压力调节并由压力传感器反馈控制。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电控发动机的优点()。 A、良好的起动性能和减速减油或断油 B、加速性能好 C、功率大 2.火花塞属于点火系统当中的()。 A、执行器 B、传感器 C、既是执行器又是传感器 3.以下哪项是汽车起动困难的机械方面的原因()。 A、汽缸压缩压力不足 B、高压火不足 C、个别重要传感器有故障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简介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简介 摘要:现如今车辆的普及以及交通的发展,造就了我们对于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在车辆更新换代如此频繁的时代,也造成了车辆品种多,繁杂等特点,针对市场如此多的车,我着重讲述车辆的控制系统,它就如同车的灵魂。 关键词:车辆,控制系统。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是指借助车载设备以及路测,路标的检测设备周围形势环境的变化情况,自动控制驾驶已达到行车安全和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目的的系统。该系统的本质就是在车辆与道路系统中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交通流理论加以集中,提供一个良好的辅助驾驶环境,在特点的条件下,车辆将在自动控制下安全行驶。其目的是开发帮助驾驶员实行车辆控制的各种技术,从而使汽车安全高效行驶。 它是ITS的一个子系统,又可以称之为先进的车辆安全系统,是借助于车载设备及基础设施或其协调系统中的检测设备,来检测周围行驶环境对驾驶员和车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使行车安全高效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的系统。它由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胎压监控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区探测系统,事故自动通报系统,汽车导航和定位系统,道路环境警告资讯系统,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构成。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该系统可以通过安装在车辆前方的雷达探测自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跟车模型,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判断,自动的调节自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当车辆处于危险状况时,对驾驶员进行提醒或采取紧急制动。前方碰撞预警系统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自车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跟车距离时,给驾驶员警告,丰田汽车把该子系统称之为预碰撞系统,采用激光雷达。应用技术:利用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进行车辆距离的探测,并根据逻辑判断,达到警告的作用或进行辅助驾驶。 胎压监控系统的功能:通过在每一个轮胎上安装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在行车或静止的状态下实时监视轮胎的压力、温度等数据,并通过无线方式发射到接收器,在显示器上显示各种数据变化或以蜂鸣等形式提醒驾车者,并在轮胎漏气和压力变化超过设定值进行报警,以保障行车安全。应用技术:胎压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技术。 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功能:车辆若能维持在该行驶的车道中行驶,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此系统利用安装车辆前部的视频系统采集车道信息,当车辆发生车道偏离,而驾驶员并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时,发出警告,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应用技术:利用CCD取得摄象头或利用道路路面与车辆间的磁性信号用,采集车辆行驶时的位置信息,然后利用图象识别技术及逻辑判断,将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加以警告,以达到车道偏离警示的作用。 盲区探测系统功能:车辆在行驶、转向或倒车过程中,该系统实时探测车辆盲区内的环境情况,把车辆盲区的信息以声音或者图像的形式传递给驾驶员,提醒驾驶员在盲区内是否有车辆或者其他物体出现,一旦发现有潜在的危险,便会通过警示音,或者后视镜闪烁,甚至座椅振动来提醒驾驶员。应用技术:对于测后方盲区探测一般是在后视频上安装CCD或CMOS装置,在车辆先进过程中,给驾驶员提供驾驶员死角处的环境资讯。对于后方一般安装超声波传感器或者是CCD装置进行实时探测,为驾驶员提供后方盲区环境资讯。 事故自动通报系统功能:当车辆发生事故时,系统向紧急救援中心或交通管理部门发出事故通报,内容包括:事故的车辆位置、事故及乘员受伤害的主要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人员及时前往事故地点,进行救援工作。应用技术:利用事故传感器进行车辆事故发生的判断,利用GPS进行准确定位,然后把相应信息利用专用无线网络或GPRS发出求救信息。 汽车导航和定位系统功能:汽车导航系统由GPS技术、GSM技术、网络技术、GIS、咨询诱导系统组成,通过它可以寻找最佳行驶路线,避开交通拥挤和发生事故的路段。以减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简介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简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简介 摘要:现如今车辆的普及以及交通的发展,造就了我们对于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在车辆更新换代如此频繁的时代,也造成了车辆品种多,繁杂等特点,针对市场如此多的车,我着重讲述车辆的控制系统,它就如同车的灵魂。 关键词:车辆,控制系统。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是指借助车载设备以及路测,路标的检测设备周围形势环境的变化情况,自动控制驾驶已达到行车安全和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目的的系统。该系统的本质就是在车辆与道路系统中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交通流理论加以集中,提供一个良好的辅助驾驶环境,在特点的条件下,车辆将在自动控制下安全行驶。其目的是开发帮助驾驶员实行车辆控制的各种技术,从而使汽车安全高效行驶。 它是ITS的一个子系统,又可以称之为先进的车辆安全系统,是借助于车载设备及基础设施或其协调系统中的检测设备,来检测周围行驶环境对驾驶员和车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使行车安全高效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的系统。它由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胎压监控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区探测系统,事故自动通报系统,汽车导航和定位系统,道路环境警告资讯系统,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构成。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该系统可以通过安装在车辆前方的雷达探测自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然后根据预先设定的跟车模型,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判断,自动的调节自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当车辆处于危险状况时,对驾驶员进行提醒或采取紧急制动。前方碰撞预警系统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

统,自车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跟车距离时,给驾驶员警告,丰田汽车把该子系统称之为预碰撞系统,采用激光雷达。应用技术:利用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进行车辆距离的探测,并根据逻辑判断,达到警告的作用或进行辅助驾驶。 胎压监控系统的功能:通过在每一个轮胎上安装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在行车或静止的状态下实时监视轮胎的压力、温度等数据,并通过无线方式发射到接收器,在显示器上显示各种数据变化或以蜂鸣等形式提醒驾车者,并在轮胎漏气和压力变化超过设定值进行报警,以保障行车安全。应用技术:胎压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技术。 车道偏离警告系统功能:车辆若能维持在该行驶的车道中行驶,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此系统利用安装车辆前部的视频系统采集车道信息,当车辆发生车道偏离,而驾驶员并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时,发出警告,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应用技术:利用CCD取得摄象头或利用道路路面与车辆间的磁性信号用,采集车辆行驶时的位置信息,然后利用图象识别技术及逻辑判断,将可能发生的事故预先加以警告,以达到车道偏离警示的作用。 盲区探测系统功能:车辆在行驶、转向或倒车过程中,该系统实时探测车辆盲区内的环境情况,把车辆盲区的信息以声音或者图像的形式传递给驾驶员,提醒驾驶员在盲区内是否有车辆或者其他物体出现,一旦发现有潜在的危险,便会通过警示音,或者后视镜闪烁,甚至座椅振动来提醒驾驶员。应用技术:对于测后方盲区探测一般是在后视频上安装CCD或CMOS装置,在车辆先进过程中,给驾驶员提供驾驶员死角处的环境资讯。对于后方一般安装超声波传感器或者是CCD装置进行实时探测,为驾驶员提供后方盲区环境资讯。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工程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电控自动变速器、电控悬架、动力转向、与、无级变速器等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熟悉、、的工作过程,了解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学习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以章(或节)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熟悉变速传动技术、电控悬架技术、动力转向技术和防滑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 底盘电控技术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底盘电控技术的发展过程。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1课时。 教学大纲 1.变速传动技术 2.电控悬架技术 3.动力转向技术 4.防滑控制技术 主要概念 1.手动挡 2.半自动挡 3.自动挡 4.手自一体 5.电控悬架 1 / 14

6.动力转向 7.防滑控制 第1章电控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及检修 教学要求 1.掌握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原理及检修测3.熟悉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 教学重点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原理及检测。 教学难点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14课时。 教学大纲 1.自动变速器概述 1)液力变矩器 2)变速齿轮机构 3)液压控制系统 4)电子控制系统 5)后驱动自动变速器 6)前驱动自动变速器 7)3、4、5、6前进挡自动变速器 8)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 9)定轴式自动变速器 10)液力式自动变速器 11)电液式自动变速器 12)电动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电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原理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 / 14

大众系列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目录 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 1 - (一)电控燃油喷射的发展. (1) (二)电控燃油喷射的系统的功用 (2) (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2) 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 5 - (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空气供给系统 (5) (三)燃油供给系统 (6) (四)电子控制系统 (6) 三、大众典型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 - 11 - (一)奥迪轿车2.4LAPS型轿车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 (11) 四、大众典型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检修........... - 13 - (一)奥迪纳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 (13) (二)宝来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14) 五、结束语........................................... - 15 -

大众系列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摘要】本章以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入手,以我们较为常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为例,较为系统的介绍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历程,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类型、工作原理。介绍了奥迪轿车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列举了宝来、奥迪轿车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 【关键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 引言: 由于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汽车牌坊法规也逐步严格,燃油价格不断的上涨,采用电子技术使汽车满足最新法规的要求。因此电喷系统在汽车上得到了普及和义勇。使用电喷技术的发动机能保证进入各缸的混合气的质和量都比较平均,其中电控单元可以根据各传感器提供的信号快速精确的修正供油良、减少HC的排放、降低油耗。D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在汽车上的大良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汽车的综合性能,但由于结构复杂,电控汽车的使用和检修问题就日益突出,因此正确使用,维护,保持电控发动机良好的技术状态显然十分重要。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汽车用燃油输送系统,决大部分仍采用构造简单的化油器。随着汽车工的飞速发展,世界汽车的保有量在60年代有拉急剧的增长由于传统化油器混合气调节不精确,汽车尾气排放废气含量过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同时受能源危机的冲击以及电子技术、算机等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的诞生。 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一)电控燃油喷射的发展 1934年的国研制成功第一架装用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军用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开始采用机械式喷射泵向汽缸内直接喷射汽油的供油方式。军用飞机上采用汽油喷射技术,预期说是降低燃料消耗的需要,不如说是战争保障的需要,即为了避免浮子室式化油器的临界限制,或者说为了避免化油器产生结冰故障。 1967年,Bosch公司研制成功K-Jetronie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由电动泵提供0.36Mpa降低燃油,经燃油分配器输往各缸进气管上的机械式喷油器,向进气口连续

汽车底盘及车电控技术教案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主任签字2011年上期 注:以2节课为单位撰写授课计划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主任签字2011年上期 教师熊少华课程汽车底盘及车身电控技术专业班级汽修313班、314班、315班、316班 注:以2节课为单位撰写授课计划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期授课计划 学期2011年上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及车身电控技术 班级汽修313班、314班、315班、316班任课教师熊少华 计划制定熊少华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教学院长 2011 年2 月21 日

授课计划说明 共 4 页第 4 页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汽车底盘与车身电控技术教案 课程代码: 系部:车辆工程系 专业:汽车运用 教研室:汽车 任课教师:熊少华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自动变速器 第一节液力变矩器 一、普通液力变矩器 (一)液力变矩器的结构 普通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如图9-la所示,由涡轮2、泵轮3和导轮4组成。涡轮与泵轮均为圆盆状,导轮为扇叶状。 这种液力变矩器具有涡轮、泵轮和导轮三个元件,称为三元件液力变矩器或普通液力变矩器。这些轮统称为工作轮或叶轮。 叶轮由铝合金精密铸造而成或由冷轧钢板冲压成形。冲压成形的叶轮内壁上的叶片采用铆接(可拆式)或焊接(焊接式)工艺制成。 可拆式液力变矩器虽然维修方便,但是平衡精度不高,特别是拆修后平衡精度更难保证,因此仅适用于转速较低、动平衡精度要求不高的载货汽车。发动机转速高、平衡精度要求高的小轿车,目前普遍采用焊接式液力变矩器传递扭矩。虽然焊接式液力变矩器不能分解检修,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换总成,但由于其零部件焊接牢固,实用证明极少出现故障。 三元件液力变矩器与液力偶合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涡轮与泵轮内部增设了一个引导液体流向且固定不动的导轮,从而能够增大涡轮的输出扭矩。

汽车电控系统

课题项目四十八汽车电控系统2课时 教学内容传感器、执行器的作用、类型 教学目的掌握汽油机电控系统主要传感器、执行器的作用和类型。 重点难点作用、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讲授新课 传感器 一、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的概念: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汽车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因此,传感器能否精确可靠地工作至关重要。在该领域中,理论研究及材料应用发展迅速,半导体和金属膜技术研究及材料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半导体和金属膜技术、陶瓷烧结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智能化、集成化和数字化将是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测量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能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部分。有些敏感元件可以直接输入电量。测量电路是指将转换元件输入的电量经过处理,以便进行显示、记录和控制的部分。测量电路中较多的使用电桥电路。比如后面要讲到的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二、空气流量传感器 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混合气,使空燃比达到最佳值,我们就必须对发动机进气空气流量进行精确控制。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几种常用的空气流量传感器。 1、风门式空气流量计

这种空气流量计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之间。 作用:检测吸入空气量的多少,并把检测结果转换成电信号。 组成:风门式空气流量计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担任检测任务的风门部分,二是担任转换任务的电位计。 2、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涡流式空气流量传 超声波或光电信号,通过检测旋涡频率来测量空气流量的一种传感器。众所周知,当野外架空的风吹时,就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且风速越高声音频率越高,这是气体流过电线后形成旋涡(即涡流)所致。液体、气体等流体均会产生这种现象。同样,如果我们在进气道气流过时,在涡流发生器后部将会不断产生如图所示的两列旋转方向相反,并交替出现的旋涡。这个旋涡就称为卡门旋涡。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就是利用这种这种旋涡形成的,并通过流速的测量直接反映空气流量。 3、热线式(热膜式)空气流量 主要用于高级轿车,为了满足精度高,结构简单,造价又便宜的要求,德国博世公司厚膜工艺,开发出了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与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类似,都是用惠斯登电桥工作的。所不同的是热膜式空气流量计不用铂金作为热线,而是将热线电阻、补偿电阻和线桥电阻用厚膜工艺集中在一块陶瓷片上。这种空气流量计已大量使用于各种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要由与节气门联动的电位器、怠速触点等组成。电位计的动触点(即节气门开度输出触点)随节气门开度在电阻膜上滑动,从而在该触点上(TTA 端子)得到与节气门开度成正比例的线性电压输出。如图。当节气门全闭时,另外一个与节气门联动的动触点与IDL触点接通,传感器输出怠速信号。 三、氧传感器

《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4520104 课程名称: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 课程学分:4 计划学时:56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训结合 适用范围:高等职业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与设备构造与维修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课程部门:机电系 教研室:汽车运用技术教研室 制订人:陈建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系统已很难满足这些要求,尤其是以机械系统为主的汽车各部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越来越复杂,朝着电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电控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控驱动防滑、电控动力转向等装备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中。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建立在学生掌握了汽车基本构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专项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汽车上各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检修故障的方法,较全面了解目前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维修技能,促进职业素质养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理念是:“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由骨干教师、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团队,并邀请汽车行业专家以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为核心,面向汽车维修与服务企业进行岗位能力需求调研,结合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培训计划、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汽车维修工等级标准,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将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形成学习领域,针对每个具体的学习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过程领域设计,从而确定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过程,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实训项目工作页,与企业联手,编写系列特色培训教材,制定教学评价,从而完成本课程标准的设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课程总目标是以职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平台,面向汽车维修行业,培养学生掌握汽车上典型电控系统的检修技能,使学生具有自我学习新技术、自主检修的能力,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技术革新、适应行业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

XXXXXXXXXXXX学校 《汽车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车身)》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XXXXXXXXXXXX 适用专业XXXXXXXXXXXXXXXXX 所属院系XXXXXXXXXXXXXXXXX 课程类型XXXXXXXXXXXX 制定日期XXXXXXXXXXXXXXXXX

《汽车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车身)》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电控原理与检修(车身)》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它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 本课程安排在三年制高职第四学期,每周XX学时。其先修课程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机械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发动机)(底盘)》、《钳工技能训练》、《汽车发动机拆装技能训练》、《汽车电控原理与检修(发动机)》等。本课程着重于现代新型电控、“智能”家用乘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本着企业用人实际需求,结合学校教学硬件实际情况,考虑教学改革需求,选择对应具体车型或硬件设备,对其电控系统控制策略、电路结构、诊断检测分析以及硬件拆装和相关工艺规范、安全守则等进行强化训练,更好对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适用对象:XXXXXXXXXXXXXXXXX 本课程所属系部:XXXXXXXXXXXXXXXXX 本课程学分:XX 本课程学时:XX 1)校企合作共同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开发课程能力结构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的主要、重要技术之一,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身电控系统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影响着检测和维修方法的改变。因此,车身电控系统的教学内容应该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才能适应岗位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课程教学安排紧密与企业联系,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力度与深度。 培养计划和教学安排过程中,均邀请了汽车制造、汽车维修等相关多家企业座谈,在参照劳动部制定的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车身电控系统的技术发展状况,对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并最终确定了该课程的能力结构。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技能项目和知识要素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到企业胜任并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汽车生产的调试工作、汽车售后的保养工作、汽车故障的诊断工作均具备非常明显的职业特色。课程教学在确定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目前较为流行和科学的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具体的能力项目。 基本思想是:确定的能力项目要与学生将来具体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即工作过程需要什么项目,课程中就开发什么项目,也就是实现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能力是真实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在开发能力项目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思路,开发每个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要素。 在开发知识要素的过程中,打破过去强调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思想,换之以强调能力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想,知识要素退居到辅助能力项目的地位。 3)将理论课堂搬进实训场地,全部教学过程采用汽车教研室创新的“八步教学法” 课程教学在开发能力项目和知识要素的基础上,大胆的将理论课堂搬到实训场地,融理论讲授和实训于一体。每个教学单元围绕一个训练项目展开。教学组织上采用“八步教学法”:学习情境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 3080300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0-11-12 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 第二次修订日期: ... 1、课程概述 1. 1课程性质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与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与电子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 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与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与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2.2技能目标: ①能辨别和说出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各部分的名称和功用。 ②能正确识读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电路图并分析工作原理。 ③能对前照灯检测控制电路进行检测。

汽车电控系统简介

项目七 单元汽车电控系统简介 课程名称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学时 6 班级:学号:姓名: 故障描述故障一:某大众系列轿车后配的钥匙不能够使用。 故障二:某大众系列轿车发动机起动时困难,而且怠速时严重抖动。 故障三:某一自动挡大众系列轿车,当挂入R挡后倒车时,发动机犯 闯,当挂入D挡时,车辆正常,没有任何犯闯的感觉。 知识准备第一节汽车电控系统发展 始于20世纪60年代,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为了改善 部分性能而对汽车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如在车上装了晶体管收音 机;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为解决安全、污 染、和节能三大问题,研制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防滑制动 装置和电控点火系统;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电子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底盘、 车身、和车用柴油发动机多个领域。 第二节汽车电控的组成 汽车电控系统的功用是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包括动力性、经济性、 安全性、舒适性、操纵性、通过性以及排放性能等。虽然汽车车型不 同、档次不同,采用电控系统的功能和多少也不尽相同,但是汽车电 子控制系统基本结构都是由传感器(传感软件)与开关信号、电控单 元ECU和执行器(执行原件)三个部分组成,这是电控系统共同的特 点。 汽车电控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宽的,几乎遍及了汽车的各个系 统,例如:电控发动机、电控自动变速器、电控制制动防抱死装置、 电控安全气囊、电控悬持装置等等。本项目将就以上重点部分的基本 原理进行概括性的分析介绍。 第三节汽车电控的工作原理 (一)发动机电控技术 发动机电控技术包含内容也很多,主要由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电控点火正时系统、发动机怠速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任何一个由微型号电脑控制的装置,都不得是由以一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 传感器→控制电脑→执行器 传感器是电脑控制系统的眼睛,它用于观察各种变化的物理、化学量,并将这些物理这些物理、化学量转变为电脑可识别的电信号, 例如水温传感器、空气流量计等。执行器是电脑控制系统的手,它用

2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A》复习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汽车专业(开放专科)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A)》考试指南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A)》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汽车专业(维修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以汽油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管理系统作为典型系统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构成、功能与正常的运行状态,学会汽车上的电控系统一般的故障分析方法和维修方法,学会看新型汽车的使用手册和维修手册。 实训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通过实训达到一些要求:加深并巩固学生对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组成、原理的认识,掌握电控系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各种典型汽车电控系统主要总成的拆装步骤及维修的方法,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汽车法规(排放、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和汽车性能;和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系。 2. 了解控制目标的描述和典型电控系统的构成 3. 了解控制过程的实施 4. 了解汽车在线检测系统(OBD)的构成和功用 5. 了解电控系统的故障表现和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考试重点 第一章课程概述 (一)教学内容 1、认识排放、经济和安全三大法规与汽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子控制系统(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与被控制对象和必须达到的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

3、认识对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了解与检测、维修之间的关系 4、了解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及特点、学习方法 (二)考试重点 1、排放、经济和安全三大法规与汽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2、电子控制系统(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与被控制对象和必须达到的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汽油机对燃料供给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细致地解释在发动机构造课中应该已经认识了的空气与燃料混合所形成的混合气中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比例——空燃比——在发动机不同的运行工况时的不同要求,也就是建立起对所谓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要求”的认识。 1、空燃比对汽油机稳定工况性能的影响 2、对稳定工况空燃比的控制要求 3、对热机怠速工况进气量和空燃比的控制要求 4、变工况过程中对空燃比和进气量的控制要求 5、点火提前角与空燃比的关系及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要求 6、三效催化转化器对空燃比控制的要求 7、混合气分配均匀性 (二)考试重点 1、空燃比对汽油机稳定工况性能的影响 2、对稳定工况空燃比的控制要求 3、对热机怠速工况进气量和空燃比的控制要求 4、变工况过程中对空燃比和进气量的控制要求 5、点火提前角与空燃比的关系及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要求 6、三效催化转化器对空燃比控制的要求 第三章化油器式供油与喷射式供油的比较 (一)教学内容 化油器式供油与喷射式供油的比较。 (二)考试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