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城市总体规划PPT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一、引言衢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号称“四省通衢”。
目前辖2区4县,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人口256万。
未来要规划调整到城区设6个区(柯城区、衢江区、西城区、东港区、江山区、龙游区),市中心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人口100万左右。
为打造国家园林城市,为建党百年、建国百年献礼。
以建设严家淤岛为核心,在12平方公里范围内,以打造钱塘江上游、衢江“三江六岸”绿化亲水乐园为重点,借鉴巴黎塞纳河、莫斯科运河水利枢纽工程、印度果阿度假海滩、上海外滩、吉林市松花江沿岸公园绿化带等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建设一流的衢州核心区。
图1: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规划范围示意图本区范围:以严家淤岛为中心,包含严家淤沙洲、石梁半岛区块、湖柘垄区块、百家塘区块、礼贤东岸区块(1岛4块)。
共计12平方公里(1200公顷)。
已开发297公顷(4455亩),未开发607公顷(9105亩)土地,加水域296公顷(4440亩)。
这未开发的9平方公里(含3平方公里水面),包括严家淤100公顷即1平方公里,就是本文研究规划的核心。
二、中国古代风水学理念考古资料证明:远在五、六万年前,衢州境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丛林密布,是一个鸟语花香、马嘶鹿鸣、猿啼虎啸、野牛成群、野猪结队的原始天地。
春秋时代为姑蔑国,战国时代属于越国。
秦置会稽郡太末县。
汉设信安县,隶属东阳郡。
至唐武德四年(621),升信安县为衢州,衢州之名即始于此,以“路通三越、通衢大道”而得名。
衢州地处闽、浙、赣、皖交界,在对吴越文化、徽派文化、福建客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兼容并蓄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九华山特色,在浙西乃至全国仍属罕见。
九华山梧桐峰,海拔1091米,佛、道、儒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衢州古代民俗,即有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的传统美德。
社会从农耕时代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衢州民间用梧桐祖殿作为载体,将祭祀木神(春神)的场所和仪式,以天文节气为计时方法保存下来,这是衢州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衢江区市衢州市行政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概况衢江区市衢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在原衢县基础上设立的新区,区置设在樟潭镇,位于衢州市城市以东六公里处,紧邻衢江、乌溪江两江交汇处,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随着衢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以及衢江区分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整个衢江片区成为了衢州市重要的东部生活组团,衢江区中心也有原来的沈家降级开发区转移至霞飞路以东、百灵北路以西的行政办公区,升级为衢州市公共活动中心之一。
在此情况下,衢江西区作为衢江中心区向西拓展的一部分,承载着城市副中心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及居住社区的职能。
本项目的内容为宾港北路以西与信安大道以北、乌溪江以东的城市设计。
该片区的发展必将对整个衢江西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与促进作用。
为保证该片区的发展具有合理的规划结构、建筑布局,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制定本城市设计。
二、城市设计的目标及性质按照《衢江区分区规划》的要求,塔底片区主要为生活居住区。
本次生活区设计的性质,是依据分区规划,将其内容进行具体的深化,以居住用地的开发和文化娱乐的开发为主要目标,综合对城市开发强度、城市空间体型环境、绿化景观系统以及片区内的技术经济指标与文化娱乐发展进行综合的研究与设计,为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进一步的建筑设计及其他专业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三、规划设计的依据1.《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衢江区分区规划》3.《衢江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城市设计任务书5.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及建筑设计法规及规范。
6.气象与地理条件:规划用地为不规则的扇形区域。
区域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59~61米之间,二十年一遇洪水为乌溪江、衢江汇合处为62.50米,常年水位56~58米(以上标高均为吴淞高程)。
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也是盆地气候特征,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总的气候特征是春早、秋短、夏冬长,温适、光足、旱涝明。
四、用地范围与现状条件1.用地范围本次城市设计的范围为:信安大道(中央大道)以北,宾港北路(新衢北路)以西,乌溪江以东,衢江以南堤线包围内的扇形用地。
衢州城市规划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城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的发展战略等。
这些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2002年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经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3月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03年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通过,04年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2004]81号”文件,批准通过了《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2年~2005年,中远期—2006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衢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说明目录第一章衢州市概况 (1)一、地理区位 (1)二、社会经济 (1)三、自然条件 (3)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5)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5)二、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5)第三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7)一、土地利用现状 (7)二、土地利用潜力 (9)三、土地利用供求形势 (13)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4)第四章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15)一、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 (15)二、上一轮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16)三、上一轮规划取得的成效 (17)四、上一轮规划存在问题 (19)第五章规划目标 (23)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25)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5)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2)第七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4)一、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34)二、土地利用功能区及其管制 (35)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7)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41)一、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及管制 (41)二、中心城区用地指标方案比选 (41)三、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布局 (45)四、与产业集聚区规划的衔接情况 (46)第九章低丘缓坡综合开发 (48)一、低丘缓坡资源分布 (48)二、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49)三、开发利用原则 (49)四、开发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 (5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2)一、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52)二、标准农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 (52)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53)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保障工程 (5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5)一、规划实施制度 (55)二、行政管理措施 (56)三、经济调节措施 (57)第十二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2)一、市域环境与资源状况分析 (62)二、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65)三、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67)四、规划方案综述和对策措施建议 (76)第十三章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79)一、规划基础数据 (79)二、规划编制简要过程 (79)三、规划成果 (82)四、规划刚性与弹性 (86)五、关于规划人口的确定 (87)六、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92)七、部门协调和公众参与 (93)八、规划实施预期成效 (94)第一章衢州市概况一、地理区位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5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5号衢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衢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衢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4.2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8.5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142.6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98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创新省际合作。
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守牢衢江、江山、龙游等地粮食生产空间,夯实金衢盆地粮食生产基础。
严格落实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管控要求,筑牢千里岗、仙霞岭等生态屏障,加强钱塘江等流域源头保护,修复改善水环境,加快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
提高中心城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全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城功能,形成网络化、组群式的城镇群。
衢州市各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衢州市各商业中心布局规划商业中心布局规划根据《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四片\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和衢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衢州商业网点分为市级商业中心和市级商务中心、片区商业中心及社区商业(包括重点乡镇商业网点)三个层次;在规划期内,在中心城市建设市级商业中心和市级商务中心、三个片区商业中心、两个物流基地(含重点专业市场群)和八条商业特色街,以及符合社区服务半径的集中商业网点布局。
市级商业中心由老城区商业中心和西区商务中心两部分组成。
1、老城区商业中心到2021年,基本商业面积14万平方米。
主要由环十字街商圈、环南湖、环坊门街三个商圈组成。
环十字街商圈。
主要包括上下街、南街——新桥街和中河沿——蛟池街。
上下街将继续保持老城区的商业中心街的地位,调整优化网点布局,提高档次。
综合商业街进一步发展专卖店、连锁店和超市等新型业态,扶持现有的东方商厦、中百商厦、家电城、中银百货等重点商贸企业做大做强。
南街——新桥街继续培育发展旅游休闲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与商业的融合。
环南湖商圈。
主要包括环南湖区域和现火车站广场区域。
环南湖区域重点改善现有“东方”、“南洋假日”、“友好”等宾馆饭店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在劳动路、仁德路和狮桥街发展特色餐饮店;环南湖合理分布酒吧、茶楼、足浴、歌厅等休闲场所。
火车站南迁后,火车站广场和铁路客运大楼将改造为城市休闲娱乐广场。
环坊门街商圈。
该商圈包括中河沿、蛟池街、五圣巷、衢江大道等。
经营商品以服饰、床上用品、鞋类为主。
业态上以专营店为特色。
2、西区商务中心西区总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分三期进行建设。
西区一期:未来衢州市的城市中心区,由“一核、二轴、三带、四片”组成。
“一核”指由石梁溪溪口和两岸生态景观岸构成的生态绿核;“二轴”指沿花园路的东西向景观轴线和沿白云路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三带”指衢江和石梁溪构成的两条生态景观轴线和高速公路沿线绿带;“四片”指中心区、文教区、北居住区和南居住区。
衢州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
区用地 规划(调 整)图
2、根据组团式城市结构, 组织一主三次四个公共活动 中心:
●主中心是以南湖广场为核心, 上下街为主轴构成服务全市的公 共活动中心。
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
(二)城市性质和规模
衢州市城市性质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至2020年60万人。
(三)规划形态和结构
衢州市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的 四个城市组团,四个公共活动中心,一个干路 系统,五条楔形绿带的城市结构。
中心 城区 远景 结构 图
1、四个城市组团:
●中心区:具体指衢江以东以
南,乌溪江以西,环城南路以北的城 市建设用地;其发展重点是商贸会展、 文化卫生、休闲旅游及居住等功能。
●西区:具体指杭金衢高速公路西 接线以东,杭金衢高速公路以南,衢 江以西,常山港以北的城市建设用地; 其发展重点是文化教育、商业金融、 行政办公、生活居住等功能。
“一环”:
市区 空间 管制 规划 图
●市区空间管制规划
明确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 禁建区四类区域的范围和综合管 制措施。
明确六线的保护范围和综合管 制措施:
城乡建设用地“红线” 水系保护“蓝线” 绿地保护“绿线”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 基础设施用地保护“黄线” 地质灾害防治“黑线”等
市区综 合交通 发展规 划图
三轴:市 域应以衢州 城区为核心, 形成“衢州
市 区 规 划 图
2.市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354.1平方公里)
●规模预测: 规划市区人口总规模为103万人,其
中城镇总人口85万人。
●空间发展战略: 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
保护南北。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汇编情况

衢州市都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进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都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都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都市进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都市的进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都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进展”的进展战略等。
这些因素对都市用地布局、都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阻碍,因此,1996年编制的都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都市进展的需求。
2002年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都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次都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通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3月规划编制工作差不多完成,并于03年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通过,04年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2004]81号”文件,批准通过了《衢州市都市总体规划》。
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进展目标,合理确定都市规模与进展方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及《都市规划编制方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2年~2005年,中远期—2006年~2020年,远景—以后进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都市进展目标制定、区域进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都市性质论证的差不多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都市进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都市规划区:为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范治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点:开化县以城关镇为中 心,点状重点培育。
●城镇等级结构:“市域中心-
市区规 划图
2.市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354.1平方公里)
具体规划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四个规划层级 (二)城市性质和规模 (三)规划形态和结构 (四)中心城区其它规划内容
(一)四个规划层级
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图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844.55平方公里)
●规模预测:2020年人口规模 262万人,城镇化率为60%。
●区域空间结构:“三轴一 点”Y型的产业与城镇发展格局。
1、四个城市组团:
●中心区:具体指衢江以东以南, 乌溪江以西,环城南路以北的城市建 设用地;其发展重点是商贸会展、文 化卫生、休闲旅游及居住等功能。
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
(二)城市性质和规模
衢州市城市性质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至2020年60万人。
(三)规划形态和结构
衢州市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的 四个城市组团,四个公共活动中心,一个干路 系统,五条楔形绿带的城市结构。
中心城区远景 结构图
●市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铁路规划:续设杭长高铁和九景 衢铁路;预留衢宁、衢黄、衢建、 杭金衢城际铁路通道。
公路规划:杭金衢、杭新景和黄 衢南高速构成的“两横一纵”高 速公路网;串联九个城郊镇的城 郊公路环;320国道、城市外环及 物流大道构成的“四横两纵”六 条普通国省道公路。
水运规划:衢江航道达到四级航 道标准。建设500吨级衢州港。
市区面积2354.1平方公里, 辖12个建制镇,16个乡,9个街道。
2010年全市域城镇化水平为 44.13%,市区城镇化率为52.45 %,城镇常住人口为42.268万人。 2012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为46.6%。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64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 地面积62.2平方公里,其中:
中心区(包括上洋市场)21.5平方公里, 西区 5.7平方公里, 南区(包括高新园区、巨化工业和生活区)12 平方公里, 衢江新区 5.6平方公里, 东港园区 西17区.25平.7方平公方公里里。 城市建成区中工业用地面积约21.44平方公里衢,江新区 5.6平方公里 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34.47%,居住用地约14.05 平方公里,占22.6%,公共设施用地约6.08平方公 里,占9.77%。
中心区21.5平方公里
东港园区 17.2平方公里
南区12平方公里
二、主要内容
本次城市总规修改原则保留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包括城市性质、空 间形态结构、规模等内容不变,重点是按照“城乡全覆盖、规划一盘 棋”的原则,增加市区即柯城区、衢江区两区城乡统筹空间布局规划 内容,以及城乡空间管制规划内容,划定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 禁建区“四区”,确定“六线”保护控制范围,以及根据城市发展需 要,对机场搬迁用地进行选址、对中心城区进行用地布局调整。
●规模预测: 规划市区人口总规模为103万人,其
中城镇总人口85万人。
●空间发展战略: 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
保护南北。
●市区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一环,七重四点”
“一心”:指中心城区, “一环”:是围绕衢州中心 城区的城郊城镇发展环。
七“重”四“点”:七重 即航埠、廿里、高家三个中心 镇和杜泽(含峡川)、上方、 大洲、石梁四个重点镇;四点 为全旺、莲花、湖南、华墅四 个一般城镇。
衢州市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一、城市概况 二、主要内容
一、城市概况
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衢州市市域面积8844.55平方公 里,下辖柯城、衢江、江山、龙 游、常山、开化两区一市三县, 共有建制镇45个,43个乡,13个 街道。其中省级中心镇13个,分 别为柯城区航埠镇;衢江区廿里 镇、高家镇;江山市贺村镇、峡 口镇;龙游县湖镇镇、溪口镇; 常山县天马镇(现已改设街道)、 球川镇、辉埠镇;开化县城关镇、 华埠镇、马金镇。
高新园区 11.4平方公里
4.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 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 面积255平方公里。
其中包括: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2平方公 里(实测面积为112.5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区25,西区12.5,南 区24,东区51)。
城市西区、南区、东区等发 展备用地合计89平方公里, (其中东港33.7,高新园区11.4, 西区18.5,机场8,浮石14.5, 综合物流园区2.6)。
八点:重要旅游乡镇节点,包 括石梁、七里、湖南、莲花、全 旺、灰坪、九华、黄坛口等八个 乡镇。
重点建设五龙湖国家级生态度 假旅游实验区,积极发展乡镇现 代农业园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 项目。
郊区规划图
3.城市规划区
规划城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城市 规划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地 域范围,面积640平方公里。
其范围为:衢州中心城区建成 区、万田、浮石、云溪、姜家山、 廿里镇、石室、黄家、长柱、坑 口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 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政 村。
西区 18.5平方公里
浮石 14.5平方公里机场来自8平方公里综合物流园区 2.6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255平方公里
东港 33.7平方公里
市区空间管制 规划图
●市区空间管制规划
明确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 禁建区四类区域的范围和综合管 制措施。
明确六线的保护范围和综合管 制措施:
城乡建设用地“红线” 水系保护“蓝线” 绿地保护“绿线”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 基础设施用地保护“黄线” 地质灾害防治“黑线”等
市区综合交通发 展规划图
机场搬迁规划:新建机场拟选址 在城区东北部的莲花镇境内。
市区旅游规划图
●市区旅游发展规划
总体布局:构筑市区旅游业发 展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城一区 八点”的总体格局。
一城:通过名城保护、古城文 化、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建设以 及提升中心城区旅游配套服务水 平,构筑休闲文化中心旅游城市。
一区:以烂柯山为中心的城郊 度假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