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城市总体规划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衢州市各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衢州市各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衢州市各商业中⼼布局规划商业中⼼布局规划根据《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四⽚"的中⼼城市空间布局和衢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衢州商业⽹点分为市级商业中⼼和市级商务中⼼、⽚区商业中⼼及社区商业(包括重点乡镇商业⽹点)三个层次;在规划期内,在中⼼城市建设市级商业中⼼和市级商务中⼼、三个⽚区商业中⼼、两个物流基地(含重点专业市场群)和⼋条商业特⾊街,以及符合社区服务半径的集中商业⽹点布局。

市级商业中⼼由⽼城区商业中⼼和西区商务中⼼两部分组成。

1、⽼城区商业中⼼到2020年,基本商业⾯积14万平⽅⽶。

主要由环⼗字街商圈、环南湖、环坊门街三个商圈组成。

环⼗字街商圈。

主要包括上下街、南街——新桥街和中河沿——蛟池街。

上下街将继续保持⽼城区的商业中⼼街的地位,调整优化⽹点布局,提⾼档次。

综合商业街进⼀步发展专卖店、连锁店和超市等新型业态,扶持现有的东⽅商厦、中百商厦、家电城、中银百货等重点商贸企业做⼤做强。

南街——新桥街继续培育发展旅游休闲业和⽂化产业,实现⽂化与商业的融合。

环南湖商圈。

主要包括环南湖区域和现⽕车站⼴场区域。

环南湖区域重点改善现有“东⽅”、“南洋假⽇”、“友好”等宾馆饭店的档次和服务⽔平;在劳动路、仁德路和狮桥街发展特⾊餐饮店;环南湖合理分布酒吧、茶楼、⾜浴、歌厅等休闲场所。

⽕车站南迁后,⽕车站⼴场和铁路客运⼤楼将改造为城市休闲娱乐⼴场。

环坊门街商圈。

该商圈包括中河沿、蛟池街、五圣巷、衢江⼤道等。

经营商品以服饰、床上⽤品、鞋类为主。

业态上以专营店为特⾊。

2、西区商务中⼼西区总规划⾯积约30平⽅公⾥,分三期进⾏建设。

西区⼀期:未来衢州市的城市中⼼区,由“⼀核、⼆轴、三带、四⽚”组成。

“⼀核”指由⽯梁溪溪⼝和两岸⽣态景观岸构成的⽣态绿核;“⼆轴”指沿花园路的东西向景观轴线和沿⽩云路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三带”指衢江和⽯梁溪构成的两条⽣态景观轴线和⾼速公路沿线绿带;“四⽚”指中⼼区、⽂教区、北居住区和南居住区。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

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策划设计方案一、引言衢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号称“四省通衢”。

目前辖2区4县,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人口256万。

未来要规划调整到城区设6个区(柯城区、衢江区、西城区、东港区、江山区、龙游区),市中心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人口100万左右。

为打造国家园林城市,为建党百年、建国百年献礼。

以建设严家淤岛为核心,在12平方公里范围内,以打造钱塘江上游、衢江“三江六岸”绿化亲水乐园为重点,借鉴巴黎塞纳河、莫斯科运河水利枢纽工程、印度果阿度假海滩、上海外滩、吉林市松花江沿岸公园绿化带等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建设一流的衢州核心区。

图1:衢州市核心圈(严家淤岛)规划范围示意图本区范围:以严家淤岛为中心,包含严家淤沙洲、石梁半岛区块、湖柘垄区块、百家塘区块、礼贤东岸区块(1岛4块)。

共计12平方公里(1200公顷)。

已开发297公顷(4455亩),未开发607公顷(9105亩)土地,加水域296公顷(4440亩)。

这未开发的9平方公里(含3平方公里水面),包括严家淤100公顷即1平方公里,就是本文研究规划的核心。

二、中国古代风水学理念考古资料证明:远在五、六万年前,衢州境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丛林密布,是一个鸟语花香、马嘶鹿鸣、猿啼虎啸、野牛成群、野猪结队的原始天地。

春秋时代为姑蔑国,战国时代属于越国。

秦置会稽郡太末县。

汉设信安县,隶属东阳郡。

至唐武德四年(621),升信安县为衢州,衢州之名即始于此,以“路通三越、通衢大道”而得名。

衢州地处闽、浙、赣、皖交界,在对吴越文化、徽派文化、福建客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兼容并蓄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九华山特色,在浙西乃至全国仍属罕见。

九华山梧桐峰,海拔1091米,佛、道、儒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衢州古代民俗,即有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的传统美德。

社会从农耕时代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衢州民间用梧桐祖殿作为载体,将祭祀木神(春神)的场所和仪式,以天文节气为计时方法保存下来,这是衢州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衢州城市规划

衢州城市规划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城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的发展战略等。

这些因素对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2002年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经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3月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于03年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通过,04年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2004]81号”文件,批准通过了《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2年~2005年,中远期—2006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第八章 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第八章 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 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 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 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 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4、城市建筑及公用设施资料
(1)住宅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居住水平、居 住环境质量;
(2)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用地面积、建 筑面积、建筑质量和分布状况;
(3)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管网资料,公共交 通以及客货运量、流向等资料;
(4)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 地段等方面的资料;
(5)人防设施、各类防灾设施及其他地下构筑 物等资料。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气象资料; 水文资料; 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 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 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 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料
(1)经济发展资料:
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 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
5、城市环境及其他资料
(1)环境监测成果资料;
(2)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 量、分布及处理情况;
(3)其他影响城市环境的有害因素(易燃、易 爆、放射、噪声、恶嗅、震动)的分布及危 害情况;
(4)地方病以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城市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
必要时,需收集城市相邻地区的有关资 料。
其他相关组织程序
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对于涉及资源与 环境保护、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城市发展 目标与空间布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 重大专题,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下,由 相关领域的专家领衔进行研究。

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衢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说明目录第一章衢州市概况 (1)一、地理区位 (1)二、社会经济 (1)三、自然条件 (3)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5)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5)二、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5)第三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7)一、土地利用现状 (7)二、土地利用潜力 (9)三、土地利用供求形势 (13)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4)第四章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15)一、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 (15)二、上一轮规划指标执行情况 (16)三、上一轮规划取得的成效 (17)四、上一轮规划存在问题 (19)第五章规划目标 (23)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25)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5)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2)第七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4)一、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34)二、土地利用功能区及其管制 (35)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7)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41)一、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及管制 (41)二、中心城区用地指标方案比选 (41)三、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布局 (45)四、与产业集聚区规划的衔接情况 (46)第九章低丘缓坡综合开发 (48)一、低丘缓坡资源分布 (48)二、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49)三、开发利用原则 (49)四、开发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 (5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2)一、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52)二、标准农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 (52)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53)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保障工程 (5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5)一、规划实施制度 (55)二、行政管理措施 (56)三、经济调节措施 (57)第十二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2)一、市域环境与资源状况分析 (62)二、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65)三、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67)四、规划方案综述和对策措施建议 (76)第十三章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79)一、规划基础数据 (79)二、规划编制简要过程 (79)三、规划成果 (82)四、规划刚性与弹性 (86)五、关于规划人口的确定 (87)六、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92)七、部门协调和公众参与 (93)八、规划实施预期成效 (94)第一章衢州市概况一、地理区位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

《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26
3)这种推算法对于新建工矿城镇,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 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
27
3. 递推法 ① 核心: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
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② 动态修正有关参数进行推算,虽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
回归分析法的严密,但这种定性分析结合动态的参数调整来预测, 显得更科学,计算也简单。 未来几年人口预测=现有人数*(1+人口增长率)n
42~52
31~36
17~22
42~52
24
2.职工带眷系数法 1)本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 2)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
身职工数 Ⅰ =职工总数*居民系数 Ⅱ
注:带眷系数: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居民系数=带眷比*(1-同地双职工人数百分比/2)*平均
1.劳动平衡法: (过去较多采用) 1)它主要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之上,以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2)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百分比 =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百
利用自然增长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来估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城
市人口发展规模就是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
理,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分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和
经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城市劳动构成,再分析城市对劳动量的
需要和可能,求得其相对平衡。
22
二)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方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 各类城市可根据情况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进行较核。

衢州城市总体规划

衢州城市总体规划

中心城
区用地 规划(调 整)图
2、根据组团式城市结构, 组织一主三次四个公共活动 中心:
●主中心是以南湖广场为核心, 上下街为主轴构成服务全市的公 共活动中心。
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
(二)城市性质和规模
衢州市城市性质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至2020年60万人。
(三)规划形态和结构
衢州市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的 四个城市组团,四个公共活动中心,一个干路 系统,五条楔形绿带的城市结构。
中心 城区 远景 结构 图
1、四个城市组团:
●中心区:具体指衢江以东以
南,乌溪江以西,环城南路以北的城 市建设用地;其发展重点是商贸会展、 文化卫生、休闲旅游及居住等功能。
●西区:具体指杭金衢高速公路西 接线以东,杭金衢高速公路以南,衢 江以西,常山港以北的城市建设用地; 其发展重点是文化教育、商业金融、 行政办公、生活居住等功能。
“一环”:
市区 空间 管制 规划 图
●市区空间管制规划
明确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 禁建区四类区域的范围和综合管 制措施。
明确六线的保护范围和综合管 制措施:
城乡建设用地“红线” 水系保护“蓝线” 绿地保护“绿线”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 基础设施用地保护“黄线” 地质灾害防治“黑线”等
市区综 合交通 发展规 划图
三轴:市 域应以衢州 城区为核心, 形成“衢州
市 区 规 划 图
2.市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354.1平方公里)
●规模预测: 规划市区人口总规模为103万人,其
中城镇总人口85万人。
●空间发展战略: 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
保护南北。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汇编情况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汇编情况

衢州市都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进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都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和都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都市进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如行政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建区,拓展了中心都市的进展空间;浙赣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使铁路南移成为现实,这将打破铁路分割都市南北两区的屏障,使老城新区连为一体;市域“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的规划构筑,区域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衢州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借力进展”的进展战略等。

这些因素对都市用地布局、都市结构形态产生重大阻碍,因此,1996年编制的都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都市进展的需求。

2002年5月,市政府组织进行了新轮都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编制单位为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次都市总体规划编制历时两年,通过规划纲要、规划多轮方案论证完善,其间得到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于2003年3月规划编制工作差不多完成,并于03年5月经市人大、市政府常务会议论证通过,04年5月,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函[2004]81号”文件,批准通过了《衢州市都市总体规划》。

至此,本轮规划修编工作顺利完成。

《衢州市都市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简介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进展目标,合理确定都市规模与进展方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及《都市规划编制方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2年~2005年,中远期—2006年~2020年,远景—以后进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都市进展目标制定、区域进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都市性质论证的差不多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都市进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都市规划区:为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范治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园区 11.4平方公里
4.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 面积255平方公里。
其中包括: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2平方 公里(实测面积为112.5平方公 里,其中中心区25,西区12.5, 南区24,东区51)。
城市西区、南区、东区等 发展备用地合计89平方公里, (其中东港33.7,高新园区 11.4,西区18.5,机场8,浮石 14.5,综合物流园区2.6)。
三轴:市域应以衢州城区为核心,形成 “衢州城区-龙游城区-湖镇镇”、“衢州城 区-江山城区-贺村镇”和“衢州城区-航埠 镇-常山城区”三位为一体发展轴线,向东、 西南和西北轴向推进。
一点:开化县以城关镇为中心,点状重点 培育。
●城镇等级结构:“市域中心 -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镇” 四级。
市区规划图
水运规划:衢江航道达到四级 航道标准。建设500吨级衢州港。
机场搬迁规划:新建机场拟选 址在城区东北部的莲花镇境内。
市区旅游规划图
●市区旅游发展规划
总体布局:构筑市区旅游业 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城一 区八点”的总体格局。
一城:通过名城保护、古城 文化、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建设 以及提升中心城区旅游配套服务 水平,构筑休闲文化中心旅游城 市。
2.市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354.1平方公里)
●规模预测: 规划市区人口总规模为103万人,其
中城镇总人口85万人。
●空间发展战略: 中心集聚,梯度开发,发展中部,
保护南北。
●市区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一环,七重四点”
“一心”:指中心城区, “一环”:是围绕衢州中心城区的城郊城镇 发展环。
七“重”四“点”:七重即航埠、廿里、 高家三个中心镇和杜泽(含峡川)、上方、大 洲、石梁四个重点镇;四点为全旺、莲花、湖 南、华墅四个一般城镇。
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
(二)城市性质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模
衢州市城市性质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至2020年60万人。
(三)规划形态和结构
衢州市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 的四个城市组团,四个公共活动中心,一个干 路系统,五条楔形绿带的城市结构。
中心城区远景结构图
衢州市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一、城市概况 二、主要内容
一、城市概况
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衢州市市域面积8844.55平方 公里,下辖柯城、衢江、江山、 龙游、常山、开化两区一市三县, 共有建制镇45个,43个乡,13个 街道。其中省级中心镇13个,分 别为柯城区航埠镇;衢江区廿里 镇、高家镇;江山市贺村镇、峡 口镇;龙游县湖镇镇、溪口镇; 常山县天马镇(现已改设街道)、 球川镇、辉埠镇;开化县城关镇、 华埠镇、马金镇。
2020年衢州市区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146.36平方公里,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控制 在168平方公里以内。
市区空间管制规划图
●市区空间管制规划
明确已建区、适建区、限建 区、禁建区四类区域的范围和综 合管制措施。
明确六线的保护范围和综合 管制措施:
城乡建设用地“红线” 水系保护“蓝线” 绿地保护“绿线”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 基础设施用地保护“黄线” 地质灾害防治“黑线”等
西区 5.7平方公里
衢江新区 5.6平方公里
中心区21.5平方公里
东港园区 17.2平方公里
南区12平方公里
二、主要内容
本次城市总规修改原则保留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包括城市性质、空 间形态结构、规模等内容不变,重点是按照“城乡全覆盖、规划一 盘棋”的原则,增加市区即柯城区、衢江区两区城乡统筹空间布局 规划内容,以及城乡空间管制规划内容,划定已建区、适建区、限 建区和禁建区“四区”,确定“六线”保护控制范围,以及根据城 市发展需要,对机场搬迁用地进行选址、对中心城区进行用地布局 调整。
市区面积2354.1平方公里, 辖12个建制镇,16个乡,9个街道。
2010年全市域城镇化水平为 44.13%,市区城镇化率为52.45 %,城镇常住人口为42.268万人。 2012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为46.6%。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64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2.2平方公里,其 中:
中心区(包括上洋市场)21.5平方公里, 西区 5.7平方公里, 南区(包括高新园区、巨化工业和生活区)12平方公里, 衢江新区 5.6平方公里, 东港园区 17.2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中工业用地面积约21.44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 34.47%,居住用地约14.05平方公里,占22.6%,公共设施用地约6.08平方 公里,占9.77%。
市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图
●市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铁路规划:续设杭长高铁和九 景衢铁路;预留衢宁、衢黄、衢 建、杭金衢城际铁路通道。
公路规划:杭金衢、杭新景和 黄衢南高速构成的“两横一纵” 高速公路网;串联九个城郊镇的 城郊公路环;320国道、城市外环 及物流大道构成的“四横两纵” 六条普通国省道公路。
一区:以烂柯山为中心的城 郊度假旅游区
八点:重要旅游乡镇节点, 包括石梁、七里、湖南、莲花、 全旺、灰坪、九华、黄坛口等八 个乡镇。
重点建设五龙湖国家级生态 度假旅游实验区,积极发展乡镇 现代农业园区、农家乐等乡村旅 游项目。
郊区规划图
3.城市规划区
规划城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城 市规划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 地域范围,面积640平方公里。
具体规划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四个规划层级 (二)城市性质和规模 (三)规划形态和结构 (四)中心城区其它规划内容
(一)四个规划层级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844.55平方公里)
●规模预测:2020年人口规模 262万人,城镇化率为60%。
●区域空间结构:“三轴一 点”Y型的产业与城镇发展格局。
其范围为:衢州中心城区建 成区、万田、浮石、云溪、姜家 山、廿里镇、石室、黄家、长柱、 坑口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 家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 政村。
西区 18.5平方公里
浮石 14.5平方公里
机场 8平方公里
综合物流园区 2.6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255平方公里
东港 33.7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