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指导实验方法篇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的归纳。

一、光学实验1.准直实验:将一束平行光准直成一束直径相对较小的光线,可以用来检验物镜的质量。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依次配置白炽灯、小孔、物镜,调节小孔位置和焦距,观察光线经过物镜后的焦点。

2.焦点实验:确定透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焦距。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配置透镜,用丝眼或纸条寻找并确定透镜两侧的主焦点位置,测量透镜离主焦点的距离即焦距。

3.棱镜光折射实验:观察光线经过棱镜时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依次配置光源、棱镜、屏幕,调整光源位置和棱镜角度,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光折射后的光斑。

4.光的全反射实验:观察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全反射现象。

操作方法:在光学架上配置光源、玻璃块,改变光线入射角度,观察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反射的现象。

二、力学实验1.斜面上物体运动:研究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特性。

操作方法: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斜面上放置物体,用刻度尺测量物体下滑的距离、时间,并记录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

2.弹簧恢复力实验:验证弹簧的胡克定律。

操作方法:将已知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记录不同伸长量对应的物体重量。

3.摆钟周期实验:研究摆钟的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操作方法:固定摆的支点,测量摆钟从最高位置到同侧最高位置的时间,并记录不同摆长下对应的时间。

三、电学实验1.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分布实验:验证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操作方法:搭建串、并联电路,用电流表分别测量各电阻上的电流,并记录每个电阻所在的位置。

2.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操作方法:搭建电阻与电源串联的电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不同电阻下的电压和电流。

3.电磁铁磁场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场特性。

中考物理6种实验方法总结(题型+答案)

中考物理6种实验方法总结(题型+答案)

相当于
典型例子:测量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测力计示数
A.放大法B.转换法
2.物理学中研究的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常常把它们转换成其他可测量的物理量,从而进行研究比较,称之为转换法。

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利用转换法的是:
一位同学,物理成绩不好,他觉得可能跟「上课记笔记」和「课下按时写作业」有关。

那么:
A.只需将电池数增加一倍
B.只需将电池数减半
C.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比如一起去工地搬砖!有体能才能搬得动砖块,所以得有能量才能做功搬砖是一个消耗体力的过程,所以做功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
你得体力最终用来干嘛了?假设把砖块砌高了。

这就是一种形式的能【体能】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能【把砖块举高】
(2)你家的狗突然在你家门口对着外面狂叫,那你看到这个现象,可能就会推理:有陌生的人在你家门口,也许是隔壁老王?这里就是根据“现象”来“进行合理的推理”
课本中出现的实例
(1)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递声音”
(2)探究“牛顿第
一定律”的实
验,小车实验
三、课本中出现的实例:。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指南(中考必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指南(中考必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指南(中考必备)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学生提供物理实验步骤指南,帮助他们准备
中考。

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常见实验的步骤。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好,并将读数清零。

2. 用弹簧测力计量待测物体的重力。

3. 将待测物体挂在测力计上,等待示数稳定。

4. 读数并记录下来。

若需要多次测量,需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

实验二:凸透镜成像实验
1. 准备好凸透镜,将其固定在透镜架上。

2. 将光源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好,并调节光源的位置,使
其光线射向凸透镜。

3. 将白纸固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4. 调节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三:电流测量实验
1. 将待测电器的两个端口之间接入电流表。

2. 打开电器,保持其正常使用状态。

3.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4. 若需要多次测量,需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的常见步骤,希望能帮助到学生们对于物理实验及中考的准备。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测量物理量,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下面将对中考物理实验常见的操作及方法进行归纳。

一、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相关知识,检查实验器材、仪器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量取实验所需物质的数量,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有序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3.数据记录:将观察数据和测量结果准确地记录下来,包括物理量的数值、单位和测量误差等,以备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

4.数据处理: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包括进行数据归纳、统计和制作图表等,从而得到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二、实验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性质和现象,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揭示物理规律。

如观察材料的颜色、形状、透明度等,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等。

2.计量法:利用仪器和测量方法对物理量进行准确的测量。

如利用尺子、卡尺等测量长度,利用天平、电子秤等测量质量。

3.比较法:通过对实验对象的不同性质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如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不同厚度的玻璃片的透明度等。

4.控制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使得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只改变其中一变量,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控制光线的入射角度,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5.消除干扰法:在实验中采取措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避免温度变化对电流的影响,避免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

三、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1. 长度:米(m),厘米(cm),毫米(mm)等。

2. 质量: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时间:秒(s),分钟(min),小时(h)等。

4. 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

日照市初中物理中考实验操作

日照市初中物理中考实验操作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内容及评分要点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停表(机械停表或电子停表)、长木板、小车、金属片(或其它能起到阻挡作用的物块也可)、木块、刻度尺。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反思】实验中斜面坡度怎样设计比较合理?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纸板(或白纸)、彩色铅笔、刻度尺、量角器、铁架台(或其他支架)。

【实验步骤】表格(一) 表格(二)【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 (A)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盐水)、量筒1个。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物理实验3(A) 测量盐水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水)、量筒1个、细线拴好的待测小石块(条形,若干)。

【实验步骤】《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评分要点【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实验操作方法:1.确定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验证的物理现象。

2.准备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目的和所需的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正常运作。

3.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必须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实验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操作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需要清晰明确,便于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前的初值、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值和实验结束后的结果值等。

实验数据的记录应准确无误,便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6.实验结果的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计算、图表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以验证实验目的的达成。

7.实验总结:在实验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总结实验中的重要观察现象、关键步骤和实验结果等,以查漏补缺,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注意事项:1.实验前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在进行实验操作前,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不得随意更改实验步骤或操作顺序。

3.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准确使用实验器材,如量杯、试管、导线等。

避免对实验器材造成损坏或人身伤害。

4.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和规律。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细节和非常规现象。

5.注意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等,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6.严禁擅自离开实验现场: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严禁擅自离开实验现场,尤其是进行需要加热或其他特殊操作的实验时。

中考物理实验题练习方法指导三要点

中考物理实验题练习方法指导三要点

中考物理实验题练习方法指导三要点 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的主要探究形式,注重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在大连市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往往是考生的软肋。

这是因为,大连市的中考实验题考查的绝不仅仅是基本知识的重现,更注重考查学生探究的程序和方法。

通过实验题目问题的设置,不仅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

怎样在实验探究题目做到有备而来呢?【一】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通常实验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大多物理生可能更关注实验结论是什么,也就是对物理知识普遍重视,有的甚至采用背课文的方式来机械记忆;而探究过程的其他环节、方法往往被忽略,失去了科学探究的意义。

从2018年开始,大连市的中考题更注重了科学要素、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察。

例如2019年模拟题: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用笔画线,将图14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①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_端。

(选填a或b)②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阻值最大端滑到阻值最小端,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08~O.28A,根据这个信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__。

(3)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①请在方格纸上画出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像。

②根据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要素,同时也考查了控制变量和普遍性的学科思想方法。

题干首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即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说明了电流的相关因素是电压以及隐藏的相关因素电阻。

(2)问①考查了物理实验的安全操作(2)问②考查了物理实验只有在保证器材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追求精度的思想方法。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阻值最大端滑到阻值最小端,电流表的变化范围并没有超过0.6A,所以在安全的前提下换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最新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指导:实验探究型

最新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指导:实验探究型

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实验探究型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命题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将实验探究题转化为计算题就是一种新颖的命题方式(如,2012年江苏常州卷第27题、2012年江苏南通卷第33题、2012年广西桂林卷第26题、2011年广东深圳卷第48题、2011年江苏连云港卷第31题,等等),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清新之风.下面,我就结合2011年江苏连云港卷第31题和同学们与这类不一样的计算题来一次零距离接触。

第一步,万事俱备套公式
烧瓶A中煤油的质量已知,并且煤油的初始温度、终末温度及比热容均已知,故直接套用吸热公式即可轻松解决第(1)小题.
第二步,升高温度找联系
在第(2)小题中,与烧瓶B中电阻丝R。

有关的已知条件很少,如它两端电压、电功率及通过的电流均未知,故无法利用这些公式计算R。

的阻值.进一步分析题意可知,烧瓶A中电阻丝阻值RA已知,故可以尝试通过找到R。

与RA的关系来间接求得RB的阻值,
第三步,公式变身解难题
解完第(2)小题后,两电阻阻值均已求出,要求电源电压,这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欧姆定律,故需先求出电路中的电流J.结合RA放出的热量,利用焦耳定律的变式公式可求得电流I,由此电源电压可解.此时,电源电压与电流均已知,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直接用电功率决定式P=UI即可求
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1.中学物理常用方法; 2.探究性实验常用此法。
控制变量法实例
• 例1 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成都相同的条件下,发生的音调 高低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她在实验 过程中控制的琴弦条件如下表所示:
• 例6 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下列几 个物理量的研究实例中,引入“光线”这一物理概念的方法相类似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②在研究磁铁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③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④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时,分别研究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4.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9.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0.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1.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12.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15.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6.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等。
实验的基础上推想出牛顿第一定律
模型法
磁感线描述磁场 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量,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
扩散现象认识分子无规则运动
曹冲称象
控制变量法 实验推理法
转换法 等效替代法
转换法
定义
教材实例
有些物理现象不易观 察,为了便于研究,我们 需使之转化为看得见、摸 得着的宏观现象的研究方 法。
1.利用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 2.利用灯泡发光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3.利用风来认识空气; 4.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5.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转换成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6.测量曲线长度可转换成测量细棉线的长度; 7.利用测量液柱高度差的变化来测定液体体积; 8.利用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来说明内能的变化等。
注意
实际上是一种冲特殊到特殊, 或从一般到一般的逻辑思维。
类比法实例
• 例4 水管中水流的形成是由于水管两端存在____,水泵的作用是不断将水从乙抽到甲,使水管中的水维持 一定的____。电路中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路两端存在着____,电源的作用就是维持正负极间有一定的____。
图像法
定义
教材实例
理想化模型法
定义
实际中的事物都是复 杂的,运用物理规律对实 际中的事物进行研究时, 常常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 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 突出主要问题,从而得到 一系列物理模型的方法。
1.液柱; 2.光线; 3.匀速直线运动; 4.磁感线等。
教材实例
注意
每种模型都有限定的条件和 运用的范围。
理想化模型法实例
放大法
定义
教材实例
有些实验能看到实验 1.利用小泡沫球将音叉的振动现象放大; 现象,但是不容易观察,为 2.利用玻璃瓶中吸管内液面的变化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 了研究方便,我们就将产生 3.利用多张纸的厚度测出一张纸的厚度等。 的效果进行放大的研究方法。
注意
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 个比较大的量。
等效替代法
定义
教材实例
究物理问题时,为了 1.分力与合力等效实验; 使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平面镜成像实验; 而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 3.等效电路; 设想,并使它们的效果完 4.等效电阻等。
在研全相同,从而解 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注意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研究 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等效替代法实例
• 解析:“光线”实际不存在,它只是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而引入的一种假象的曲线,是人为建立的 一种模型,因此为模型法。①将总电阻与分电阻的效果等效,故为等效替代法;②”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 的分布而引入的一种假想的曲线,故为模型法;③合力与几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故为等效替代法; ④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需保证另一个因素保持不变,故为控制变量法。
注意
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一种 基本方法。
比较法实例
• 例9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区别很多,比如它们的原理不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同。
• 解析:回想有关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如结构不同、用途不同及能量转换不 同等。
练习
• 请把下列探究问题的过程与对应的研究方法用线连起来。
类比法
定义
教材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复杂 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 间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 性质,用具体的、有形的事 物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无形 的事物的方法。
1.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用人群情况类比; 2.研究做功快慢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 3.研究电流大小用水流进行类比; 4.研究电压用水压进行类比等。
通过图像来研究某些 物理现象的规律或一些物 理现象的区别的方法。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等。
注意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研究的 问题直观易懂。
图像法实例
• 例5 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 阻为____。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____。
注意
研究不易观察的物质时, 可将研究方向转移到由该 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 应、效果上来分析。
转换法实例
• 例7 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 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
• 例2 如图所示,两个小孩能够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同样能提起这桶水,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 解析:两个小孩将两个力同时作用在水桶上可以将水桶提起,而大人一个力作用在水桶上也可以将水桶提 起,由此可见,小孩的两个力和大人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实验推理法
定义
教材实例
观察实验的基础上, 忽略次要因素,通过合理的 推想,得出结论,从而达到 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1.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2.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等。
注意
依靠大量、可靠的事实为 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 型,通过合理推论揭示物 理规律本质。
实验推理法实例
• 例3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一直运 动下去。
电阻的关系。 B.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 解析: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即为转化法。A为控制变量法;B温度变化作用与物体后发生了便于我 们观察的现象,故为转化法;C为推理法;D为比较法。
乐器编号 A B C D E
琴弦的材料 钢 钢
尼龙丝 钢
尼龙丝
琴弦的长度/cm 20
2_0
30 40 40
琴弦的横截面积/cm² 0.3 0.7 0.5 0.5 0.5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的琴弦。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探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 完成上述探究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填写序号)。
物理中考指导
实验方法篇
研究方法
1
控制变量法
2
等效替代法
3
实验推理法
4 类比法 5 图像法 6 理想化模型法
7 转换法 8 放大法 9 比较法
控制变量法
定义
教材实例
通过控制几个因素 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 素改变,从而把影响某 一物理量的多因素问题 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 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 研究方法。
放大法实例
• 例8 如何测细线直径?
比较法
定义
教材实例
通过观察、分析,找 出两个不同或有联系的事物 (或两类事物)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 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1.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异同点; 3.比较电动机和热机的一同; 4.比较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方法的异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