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完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推荐文档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实验步骤、操作、结论一、力学基础性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 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以下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1. 学习使用实验器材;2. 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 熟悉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4.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物理实验箱;3. 弹簧测力计;4. 刻度尺;5. 钟表;6. 砝码;7. 砝码盒;8. 药品(如氢氧化钠、盐酸等);9. 试管、烧杯、滴管等实验用品;10. 电源、导线、开关等电路器材。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1)将实验桌上的实验箱打开,取出所需实验器材;(2)将实验器材放在实验桌上,确保实验器材的摆放整齐、方便操作。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实验桌的支架上;(2)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点,使指针指向零刻度;(3)使用时,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注意不要超出量程;(4)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注意单位。

3. 刻度尺的使用(1)将刻度尺放在待测物体的旁边,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2)读取物体长度,注意单位;(3)将刻度尺收好,防止损坏。

4. 钟表的使用(1)将钟表放在实验桌上,确保钟表运行正常;(2)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记录所需时间;(3)将钟表收好,防止损坏。

5. 砝码的使用(1)将砝码盒放在实验桌上;(2)根据实验需要,选取合适的砝码;(3)将砝码放在待测物体的旁边,确保砝码与物体接触良好;(4)读取砝码的重量,注意单位;(5)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6. 药品的使用(1)将药品放在实验桌上,确保药品的摆放整齐、方便操作;(2)根据实验需要,使用滴管吸取适量药品;(3)将药品滴入试管或烧杯中,注意观察反应;(4)将药品放回原位,防止污染。

7. 试管、烧杯等实验用品的使用(1)将试管、烧杯等实验用品放在实验桌上,确保摆放整齐、方便操作;(2)根据实验需要,将实验用品放入试管或烧杯中;(3)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4)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用品洗净、放回原位。

2024南昌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

2024南昌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

2024南昌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南昌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以下是一个例子。

实验名称:测量小球自由下落加速度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掌握物理实验基本技能。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规律,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

实验仪器和材料:1.实验架2.垂直导轨3.计时器4.球形小铅球5.游标卡尺6.直尺7.平台秤实验步骤:1.将实验仪器搭建好,确保垂直导轨竖直稳固。

2.将小球从顶端放置在垂直导轨上,释放小球,观察小球自由下落过程。

3.使用计时器测量小球从顶端到地面的下落时间t。

4.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5.使用直尺测量小球从顶端到地面的距离h。

6.使用平台秤测量小球的质量m。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计算小球的体积V:V=(4/3)*π*(d/2)^32.计算小球的体积密度ρ:ρ=m/V3.计算小球的重力F:F=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取9.8m/s²)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得到小球下落的加速度a:a=F/m5.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h = 1/2 * g * t^2,可以得到小球的下落时间t:t = sqrt(2h / g)6.计算得到的加速度a和测得的下落时间t对比,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1.搭建实验仪器时,要注意稳固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小球自由下落的过程,确保释放小球和测量时间的准确性。

3.使用计时器时,要准确记录小球自由下落的时间。

4.在测量小球直径、下落高度和质量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以尽量减小误差。

5.在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时,要按照正确的公式和计算步骤进行计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测量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可以了解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与重力、质量和自由落体运动时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可以发现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近似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中考物理实验步骤和表格注意事项 -回复

中考物理实验步骤和表格注意事项 -回复

中考物理实验步骤和表格注意事项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器材。

2. 制定实验计划: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方法,并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3. 搭建实验装置:按照实验计划,搭建起实验装置。

4. 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实验结果。

6.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结论总结。

7. 书写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结论等内容写入实验报告中。

表格注意事项
1. 表头:表头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验数据的性质。

表头应该包括实验名称、量的名称、单位等。

2. 精度:数据精度应该与实验设备的精度相符合,精确到合适的小数位数。

3. 排版:表格应该排版整齐,行列对齐,字体大小一致。

4. 标识:需要在表格上标出每组数据的编号,以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

5. 计算:在表格中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平均数、方差等,同时也应该标出计算公式。

6. 标题:需要为每个表格添加标题,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表格内容。

7. 图示:在表格中可以加入必要的图示,如实验装置示意图、数据趋势图等。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测量物理量,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下面将对中考物理实验常见的操作及方法进行归纳。

一、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相关知识,检查实验器材、仪器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量取实验所需物质的数量,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有序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3.数据记录:将观察数据和测量结果准确地记录下来,包括物理量的数值、单位和测量误差等,以备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

4.数据处理: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包括进行数据归纳、统计和制作图表等,从而得到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二、实验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性质和现象,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揭示物理规律。

如观察材料的颜色、形状、透明度等,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等。

2.计量法:利用仪器和测量方法对物理量进行准确的测量。

如利用尺子、卡尺等测量长度,利用天平、电子秤等测量质量。

3.比较法:通过对实验对象的不同性质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如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不同厚度的玻璃片的透明度等。

4.控制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使得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只改变其中一变量,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控制光线的入射角度,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5.消除干扰法:在实验中采取措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避免温度变化对电流的影响,避免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

三、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1. 长度:米(m),厘米(cm),毫米(mm)等。

2. 质量: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时间:秒(s),分钟(min),小时(h)等。

4. 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

日照市初中物理中考实验操作

日照市初中物理中考实验操作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内容及评分要点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停表(机械停表或电子停表)、长木板、小车、金属片(或其它能起到阻挡作用的物块也可)、木块、刻度尺。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反思】实验中斜面坡度怎样设计比较合理?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纸板(或白纸)、彩色铅笔、刻度尺、量角器、铁架台(或其他支架)。

【实验步骤】表格(一) 表格(二)【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 (A)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盐水)、量筒1个。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物理实验3(A) 测量盐水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水)、量筒1个、细线拴好的待测小石块(条形,若干)。

【实验步骤】《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评分要点【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实验操作方法:1.确定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验证的物理现象。

2.准备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目的和所需的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正常运作。

3.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必须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实验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操作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需要清晰明确,便于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前的初值、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值和实验结束后的结果值等。

实验数据的记录应准确无误,便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6.实验结果的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计算、图表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以验证实验目的的达成。

7.实验总结:在实验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总结实验中的重要观察现象、关键步骤和实验结果等,以查漏补缺,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注意事项:1.实验前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在进行实验操作前,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不得随意更改实验步骤或操作顺序。

3.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准确使用实验器材,如量杯、试管、导线等。

避免对实验器材造成损坏或人身伤害。

4.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和规律。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细节和非常规现象。

5.注意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等,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6.严禁擅自离开实验现场: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严禁擅自离开实验现场,尤其是进行需要加热或其他特殊操作的实验时。

中考物理实验步骤整理

中考物理实验步骤整理

中考物理实验步骤整理中考物理实验步骤整理初三物理实验加试步骤一、探究平面镜成像——像距与物距的关系1、器材准备: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一套、边长2cm 的方格白纸一张,平面镜一块。

2、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不能选平面镜)3、将玻璃板垂直放在水平方格白纸上,将点燃的蜡烛A 正对玻璃板的反射面放置。

4、人在蜡烛A 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像,并将蜡烛B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直到与蜡烛A 的像重合,标出玻璃板和蜡烛A 、B 的位置(确定点而不是直线)。

5、再改变蜡烛A 的位置两次,重复3次。

(三次蜡烛A 的位置不能在一条直线上)7、得出结论: 8、拆卸并整理器材。

二、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要点说明:改变物距做三次实验。

)器材准备:凸透镜(f 约为10cm )、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光具座、污物杯。

1、选择并组装器材。

(不能选凹透镜)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或光屏,使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将蜡烛点燃并放在离凸透镜较远处(大于2倍焦距),4、移动光屏找到像,记下物距、像距。

5、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并将其中的两次数据填入下表中。

表格设计:焦距f=10cm6、得出结论:7、拆卸并整理器材。

三、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1、器材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一盒、量筒、烧杯、水杯、盐水、滴管、抹布。

2、检查天平是否平衡(不平衡要将天平调平衡);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先把游标打到0刻度处, 再调节平衡螺母;3、用天平称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总(称量时, 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在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4、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V 。

5、用天平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 1。

6、计算盐水的密度。

7、整理器材。

(恢复原样)四、测量石块的密度1、器材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一盒、量筒、大小两个石块(已用线系牢)、水杯、水、滴管、抹布。

2、检查天平是否平衡(不平衡要将天平调平衡);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先把游标打到0刻度处, 再调节平衡螺母;3、选择合适的石块,用天平称石块的质量m (称量时, 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是,。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课题3: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1、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连接过程开关断开,且让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3)移动滑片,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并填入表格中;
(4)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重复步骤(3);
(5)计算出Rx 三次阻值,求出Rx 的平均值;Rx=
(6)整理器材。

2、实验电路图:
3、设计实验表格和记录数据:
4
Rx= Ω
(注:实验所用被测电阻为10Ω,结果是10Ω左右才正确;实验步骤不用写到试卷,实验记录、实验电路图、实验结论都要写入考卷。


课题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所给灯泡规格:U L
额=2.5V)
1、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连接过程开关断开,且把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3)移动滑片,使电压表读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观察灯的亮度,算出电功率;
(4)移动滑片,使电压表读数等于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示数,观察灯的亮度,算出电功率;
(5)移动滑片,使电压表读数为3V,读出电流表示数,观察灯的亮度,算出电功率;
(6)分别将以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7)整理器材。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记录:
4、实验结论:当U实〈U额时,P灯= ;
当U实= U额时,P灯= ;
当U实〉U额时,P灯= 。

课题5:测量形状不规则物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 1;
(3)用细线拴住石块,把石块全部浸没水中,读出总体积为V 2;算出石块的体积V (石块的体积V=V 2-V 1);
(4)计算石块的密度(ρ=v
m ); (5)分别将以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6)整理器材。

石=
(注:结果得到石块密度为2.5g/cm 3左右就正确,实验步骤不用写到考卷,实验记录、实验结论都要写入考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