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识别与处理

杂草识别与处理

基于MATLAB数字图像处理杂草识别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杂草识别 班级:信息5班 组员:李辉李少杰李港深胡欣阳 学号:04141394 04141395 04141393 0414139 指导教师:蔡利梅 组员分工: 李辉:部分程序,查找资料 李少杰:实验报告,PPT,演讲 李港深:部分程序,实验报告 胡欣阳:部分程序,实验报告

摘要 杂草同农田作物争夺阳光和养分,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为了达到除草的目的,人们开始喷洒大量的除草剂来进行除草。可是却忽略了除草剂的不当使用给人、畜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了一个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杂草图像特征提取及识别设计方案。运行在参考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将算法改进,找出适合于MATLAB杂草识别的可行性方法。本文对杂草图像的处理和识别方法进行研究。采集来的图像经常会有模糊现象的发生,对模糊图像的恢复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得出维纳滤波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绿色植物和土壤背景的分割试验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图像的二值化方法,可以不经过彩色图像灰度化就能够直接把绿色植物与土壤背景分割开,和以往的分割方法相比处理速度快,分割效果好,更加满足实时性;杂草和作物的分割主要研究了行间杂草和作物的分割,参考国内外资料,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运用位置特征识别法有很好的分割效果,寻找作物中心行采用了简单快速的像素位置直方图法,采用了区域生长,和其他方法相比减少了重复操作,节省了时间,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分割后的图像为只含有杂草的二值图像,通常会有一些残余的叶片和颗粒的噪声,通过形态学滤波或中值滤波去除噪声。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杂草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

常见杂草大全(修正2)

常见杂草 稗草: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属禾本 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 广布全国各地。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 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生态特点生于湿地或水中,是沟渠和水田及其四周较常 见的杂草。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萌发。最适发芽温度为 25—35℃,10℃以下、45℃以上不能发芽,土壤湿润,无 水层时,发芽率最高。土深8cm以上的稗籽不发芽,可进 行二次休眠。在旱作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9cm,0—3cm 出苗率较高。东北、华北稗草于4月下旬开始出苗,生长 到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抽穗开花,生育期 76—130天。在上海地区5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9月还可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酸模叶蓼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旱苗蓼、 大马蓼、柳叶蓉等。分布在全国各地,北方 尤其普遍。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水 稻、油菜、麦类等农作物。生态特点生 于低湿地或水边。是春季一年生杂草,发芽 适温15—20℃,出苗深度5cm。黑龙江4 月下旬开始出苗,6月下旬开花,7月中旬 种子开始成熟。上海3月上旬出苗,5月开 花结果。广东12月出苗,2月开花结果。 绵毛酸模叶蓼 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var. salicifolium Sibth。 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绒蓼。分布在全国各 地。是为害水稻、小麦、棉花、豆类常见杂草。 生态特点喜欢生于农田、路旁、河床等湿润处或低湿 地。

空心莲子草 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 (Mart.) Griseb。属觅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水花生、空心苋等。主要为害水稻、棉花、蔬菜和果树。 生态特点:空心莲子草原产巴西。生在池塘、沟渠、河滩湿地或浅水中,无论水田还是旱田均能生长难于清除。上海从2月下旬开始从地下根茎抽出新芽,6—10月开花,11月下旬冰冻后地上部死亡。 四叶萍学名Marsilea quadrifolia L。属(萍)科多年生水生杂草。别名四叶、田字草、田字萍、夜爬三、夜里船。主要为害水稻和英白等水生作物。靠根、茎和孢子繁殖。 生态特点江南一带3月下旬一4月上旬从根、茎处长出新叶,5—9月继续扩展或形成新的根芽和根茎,9—10月产生孢子囊,11—12月孢子成熟,喜欢生于池塘、水田、沟边,是稻田常见杂草。 小香蒲 学名Typha minima Funk.属香蒲科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主要为害水稻。 形态特征:叶窄线形,宽约3mm,有较大型膜质叶鞘,茎生叶仅有叶鞘且无叶片。株高30—60cm。穗状花序圆柱形,雌、雄花序之间间隔有距离。雄花序在上,长5—9cm,1雄蕊;雌花序在下,长2—4cm,直径1.5—2.5cm,雌花基部具毛,小苞片与毛近等长,子房有长柄,柱头披针形。生态特点生于水沟、河滩及沼泽地

常见杂草大全 修正

常见杂草 稗? 草: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广布全国各地。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生态特点生于湿地或水中,是沟渠和水田及其四周较常见的杂草。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萌发。最适发芽温度为25—35℃,10℃以下、45℃以上不能发芽,土壤湿润,无水层时,发芽率最高。土深8cm 以上的稗籽不发芽,可进行二次休眠。在旱作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9cm,0—3cm出苗率较高。东北、华北稗草于4月下旬开始出苗,生长到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抽穗开花,生育期76—130天。在上海地区5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发生高峰,9月还可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酸模叶蓼学名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属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

物。别名旱苗蓼、大 马蓼、柳叶蓉等。分 布在全国各地,北方 尤其普遍。主要为害 棉花、豆类、薯类、 水稻、油菜、麦类等 农作物。生态特点 生于低湿地或水边。 是春季一年生杂草, 发芽适温15—20℃, 出苗深度5cm。黑龙 江4月下旬开始出 苗,6月下旬开花,7 月中旬种子开始成 熟。上海3月上旬出 苗,5月开花结果。 广东12月出苗,2月 开花结果。 绵毛酸模叶蓼 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var. salicifolium Sibth。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绒蓼。分布在全国各地。是为害水稻、小麦、

棉花、豆类常见杂草。 生态特点喜欢生于农田、路旁、河床等湿润处或低湿地。 空心莲子草 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 (Mart.) Griseb。属觅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水花生、空心苋等。主要为害水稻、棉花、蔬菜和果树。 生态特点:空心莲子草原产巴西。生在池塘、沟渠、河滩湿地或浅水中,无论水田还是旱田均能生长难于清除。上海从2月下旬开始从地下根茎抽出新芽,6—10月开花,11月下旬冰冻后地上部死亡。四叶萍学名 Marsilea quadrifolia L。属(萍)科多年生水生杂草。别名四叶、田字草、田字萍、夜爬三、夜里船。主要为害水稻和英白等水生作物。靠根、茎和孢子繁殖。 生态特点江南一带3月下旬一4月上旬从根、茎处长出新叶,5—9月继续扩展或形成新的根芽和根茎,9—10月产生孢子囊,11—12月孢子成熟,喜欢生于池塘、水田、沟边,是稻田常见杂草。 小香蒲 学名 Typha minima Funk.属香蒲科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主要为害水稻。

基于MATLAB数字图像处理杂草识别

基于MATLAB数字图像处理杂草识别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杂草识别 班级:信息5班 组员:李辉李少杰李港深胡欣阳 学号:04141394 04141395 04141393 0414139 指导教师:蔡利梅 组员分工: 李辉:部分程序,查找资料 李少杰:实验报告,PPT,演讲 李港深:部分程序,实验报告 胡欣阳:部分程序,实验报告

摘要 杂草同农田作物争夺阳光和养分,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为了达到除草的目的,人们开始喷洒大量的除草剂来进行除草。可是却忽略了除草剂的不当使用给人、畜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了一个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杂草图像特征提取及识别设计方案。运行在参考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将算法改进,找出适合于MATLAB杂草识别的可行性方法。本文对杂草图像的处理和识别方法进行研究。采集来的图像经常会有模糊现象的发生,对模糊图像的恢复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得出维纳滤波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绿色植物和土壤背景的分割试验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图像的二值化方法,可以不经过彩色图像灰度化就能够直接把绿色植物与土壤背景分割开,和以往的分割方法相比处理速度快,分割效果好,更加满足实时性;杂草和作物的分割主要研究了行间杂草和作物的分割,参考国内外资料,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运用位置特征识别法有很好的分割效果,寻找作物中心行采用了简单快速的像素位置直方图法,采用了区域生长,和其他方法相比减少了重复操作,节省了时间,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分割后的图像为只含有杂草的二值图像,通常会有一些残余的叶片和颗粒的噪声,通过形态学滤波或中值滤波去除噪声。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杂草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

各种常见的杂草图谱及学名.

稗草 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广布全国各地。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形态特征秆丛生,基部膝曲或直立,株高 50—130cm。叶片条形,无毛;叶鞘光滑无叶舌。 圆锥花序稍开展,直立或弯曲;总状花序常有分枝, 斜上或贴生;小穗有2个卵圆形的花,长约3mm, 具硬疣毛,密集在穗轴的一侧;颖有3—5脉;第 一外稃有5—7脉,先端具5—30mm的芒;第二外 稃先端具小尖头,粗糙,边缘卷孢内样。颖果米黄 色卵形。种子繁殖。种子卵状,椭圆形,黄褐色。 生态特点生于湿地或水中,是沟渠和水田及其四 周较常见的杂草。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萌发。 最适发 芽温度为25—35℃,10℃以下、45℃以上不能发芽,土壤湿润,无水层时,发芽率最高。土深8cm 以上的稗籽不发芽,可进行二次休眠。在旱作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9cm,0—3cm出苗率较高。东北、华北稗草于4月下旬开始出苗,生长到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抽穗开花,生育期76—130天。在上海地区5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发生高峰,9月还可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酸模叶蓼 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旱苗蓼、大马蓼、柳叶蓉等。分布在全国各地,北方尤其普遍。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水稻、油菜、麦类等农作物。 形态特征茎直立,高 30—100cm,具分枝,光滑,无 毛。叶互生有柄;叶片披针形至 宽披针形,叶上无毛,全缘,边 缘具粗硬毛,叶面上常具新月形 黑褐色斑块;托叶鞘筒状。花序 穗状,顶生或腋生,数个排列成 圆锥状;花被浅红色或白色,4 深裂。瘦果卵圆形,黑褐色。 生态特点生于低湿地或水边。 是春季一年生杂草,发芽适温 15—20℃,出苗深度5cm。黑龙 江4月下旬开始出苗,6月下旬 开花,7月中旬种子开始成熟。

杂草算法

杂草算法 clc; clear; close all; tic; %%% 记录程序运行时间 %%% %%%%%%%%%%%%%% 1 初始化种群 %%%%%%%%%%%%% M0=30; %%% 初始种群个体数 %%% Mmax=50; %%%% 最大种群个体数 %%%%% itmax=2000; %%%% 迭代次数 %%%% dim=30; %%%%%% 问题维数 %%%%% smax=5; %%%%% 最大种子数 %%%%% smin=2; %%%%%% 最小种子数 %%%% n=3; %%% 调和指数计算方差时要用的,是设好的固定值 %%%%% delta_initial=10; %%% 方差最大值 %%%% delta_final=0.001; %%% 方差最小值 %%%% xmax=100; xmin=-100; %%%% 问题解的最大最小范围 %%%%%%%% X=xmin+(xmax-xmin)*rand(M0,dim); %%%%% 随机产生初始种群 %%%%% fit=fitness(X); %%% 计算种群的适应度函数值 %%%%%% best=0; %%% 定义一个数,用来存储最优解 %%% evrybest=[]; %%% 定义一个空阵,用来存储每代的最优解 %%% %%%%%%%%%%%%%%%%%%%%%%%%%主程序%%%%%%%%%%%%%%%%%%%%%%%%%%%%% iter=1; while iter<=itmax %%%%%% 循环迭代 %%%% %%%%%%%%%%%% 2 生长繁殖产生种子 %%%%%%%%%%%%% Nseed=round(-(smax-smin)/(max(fit)-min(fit))*(fit-min(fit))+smax); %%%%%%%%%%%% 3 空间扩散以正态随机分布 %%%%%%%%%%%%% delta_iter=(itmax-iter)^n/(itmax)^n*(delta_initial-delta_final)+delta_f inal; %%%% 上面的式子求正态分布的方差 %%%% l=size(X); X1=[]; for i=1:l(1) %%% 对于每个个体 %%% for j=1:Nseed(i) %%% 对于每个个体产生的种子数 %%%% Xnew=normrnd(X(i,:),delta_iter^2); %%%% 产生正态分布随机数 %%% if Xnew(:)>xmax Xnew(:)=xmax; end if Xnew(:)

小麦田主要杂草图谱

小麦田主要杂草图谱 播娘蒿十字花科。株高30~70厘米。茎多分枝。叶轮廓狭卵形,2~3回羽状深裂,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花淡黄色,直径约2毫米;萼片4片,早落;花瓣4片,长匙形。长角果,窄条形,长2~3厘米,宽约1毫米;种子一行,矩圆形至卵形,长约1毫米,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等省区。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麦瓶草石竹科。株高25~6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叉状分枝。基生叶匙形,茎生叶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8厘米,宽5~10毫米。萼筒圆锥形,长2~3厘米,结果时基部膨大,花瓣5片,倒卵形,粉红色。蒴果,卵形,6齿裂,有光泽,萼宿存。种子多数,螺卷状,有成行的疣状突起。 一、二年年生草本。黄淮海地区、湖北、云南、西藏有分布。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荠菜十字花科。株高10~50厘米。茎有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有长柄,茎生叶狭披针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花白色,直径约2毫米。短角果,倒三角形,长约5~8毫米,宽4~7毫米,扁平,先端微凹。种子2行,长椭圆形,长1毫米,淡褐色。 一、二年生草本,分布几遍全国。重度危害冬小麦田。 麦家公紫草科。株高20~35厘米,全体被糙伏毛,有分枝。叶无柄,狭披针形或条状倒披针形,长1.5~4厘米,宽3~7毫米,叶两面被短糙伏毛。花在上部叶腋单生;花萼5裂,花冠白色,5裂;小坚果4个,卵形,长约3毫米,淡褐色,无柄,有瘤状突起。 一、二年生草本。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云南等省区。重度危害部分麦田。

藜藜科。株高60~120厘米。茎粗壮,有棱及条纹,多分枝。叶有长柄,叶片近三角形、菱状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背面被粉粒。数朵花集成一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被片5片,宽卵形,雄蕊5个;柱头2个。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种子横生,双凸状,黑色具光泽。 一年生草本。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重度危害麦田。 酸膜叶蓼蓼科。株高30~120cm。茎直立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具柄,柄上有短刺毛;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叶面绿色,全缘;托叶鞘筒状,膜质,无毛。茎和叶上常有新月形黑褐色斑点。数个花穗构成

杂草算法步骤(简化)

基于杂草优化算法的灰色预测模型,整个算法分为两部分:灰色预测模型和杂草算法,灰色模型很简单,就是一个函数关系式 然后再利用杂草算法估计参数a 和u 即可。 下面我们主要解释杂草优化算法的步骤 步骤一:设置各种参数的初值及区间。例如:我们选取120组数据(5天话务量)作为训练样本。设置初始种群5,最大迭代次数300,最大种群的数目100,最大种子数4,最小种子数0,非线性调制指数2,初始标准差50,最终标准差0.01,问题的求解维数为2。 给待估参数设置估计区间,如)20,1(?,2,3.0-[?)20,1(?),3.0-5.0-[?∈∈∈∈u a u a )或,。由于初始种群为5,则利用rand 函数随机产生5个)(u a ?,?初始解。 步骤二:对给定的5个初始解,计算ini n i x x N u a f N j j j i i _,,2,1)?(1)?,?(1 2 =-=∑=,,将f 值从小至大排序,对应适应值i l 的从最优(最大)至最差(最小)的大小排序。规定最优适应值个体允许繁殖的子代个数为max seed ,最差适应值个体允许繁殖的子代个数为min seed ,其他个体允许繁殖的子代个数与其适应值服从向下取整的线性关系,即 min min min max min max )(Seed l l l l Seed Seed Seed i i +---= 步骤三:假设上述5个父代产生了10个子代,则重新利用rand 函数随机产生10 个)(u a ?,?初始解,然后再产生子代。重复步骤二,利用rand 函数随机产生多个)(u a ?,?初始解产生子代,直到达到最大的种群数量。并将所有的种子按适应值排 序,将适应值最优的个体所拥有的)(u a ?,?作为本次迭代的最优解。 步骤四:进行多次迭代,直到达到最大的迭代次数,在所有的迭代中选出最优解)(u a ?,?。

基于MATLAB数字图像处理杂草识别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杂草识别 班级:信息 5 班 组员:李辉李少杰李港深胡欣阳 学号:04141394 04141395 04141393 0414139 指 导教师:蔡利梅 组员分工: 李辉:部分程序,查找资料李少杰:实验报告,PPT演讲李港深:部分程序,实验报告 胡欣阳:部分程序,实验报告

摘要 杂草同农田作物争夺阳光和养分,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为了达到除草的目的,人们开始喷洒大量的除草剂来进行除草。可是却忽略了除草剂的不当使用给人、畜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了一个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杂草图像特征提取及识别设计方案。运行在参考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将算法改进,找出适合于MATLAB杂草识别的可行性方法。本文对杂草图像的处理和识别方法进行研究。采集来的图像经常会有模糊现象的发生,对模糊图像的恢复处理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得出维纳滤波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绿色植物和土壤背景的分割试验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图像的二值化方法,可以不经过彩色图像灰度化就能够直接把绿色植物与土壤背景分割开,和以往的分割方法相比处理速度快,分割效果好,更加满足实时性;杂草和作物的分割主要研究了行间杂草和作物的分割,参考国内外资料,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运用位置特征识别法有很好的分割效果,寻找作物中心行采用了简单快速的像素位置直方图法,采用了区域生长,和其他方法相比减少了重复操作,节省了时间,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分割后的图像为只含有杂草的二值图像,通常会有一些残余的叶片和颗粒的噪声,通过形态学滤波或中值滤波去除噪声。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杂草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农田杂草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农业生产,给经济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杂草不仅与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还与作物争夺生存空间,不经过及时的处理,会阻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产品质量受损,甚至妨碍农作

常见杂草识别

车前Plantago asiatica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根出叶外展,长4—12厘米,宽4—9厘米,全缘或有波状浅齿,基部狭窄成叶柄,叶柄和叶片几等长,基部膨大。花茎较叶片短或超出,有浅槽;穗状花序排列不紧密,长20—30厘米,花绿白色。苞片宽三角形,比萼片短,二者都有绿色的龙 骨状突起;花冠裂片披针形。蒴果椭圆形,近中部开裂,基部有不脱落的花萼,果内有种子6—8粒,细小,黑色,腹面平坦。花果期4—8月。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 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全草捣烂与肥皂(或与苦楝、菖蒲)配制成农药防治棉蚜或蚜虫有效。7—8月种子成熟后采收。根含桃叶珊瑚甙,全草 含胆碱、腺碱、柠檬酸、维生素等;种子含脂肪油、树脂和车前素等。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原产北美,1951年始见于江西南昌市,目前在江西南部、浙江、 江西、福建和台湾北部均有发现,生于低海拔草地、路边及湖畔。其种子多,繁殖能力极强,蔓延迅速,常入侵和危害草坪。本人所在湖北武汉地区非常常见,在有些野地常构成单物种群落,或成为建群种!白苏Perilla frutescens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9.5厘米,宽2~8厘米,先端 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两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var.arguta为白苏的变种,茎叶中有挥发油,内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及白苏烯酮等,具特异芳香,有防腐作用。嫩 叶生食或作汤,植株可腌渍。Perilla frutescens就是紫苏的拉丁名,后面给出的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arguta中国植物志把拉丁名定为Perilla frutescens var.crispa,中 文名回回苏!回回苏和原种区别在于叶子常为紫色!另外还有两个变种野生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acuta和耳齿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auriculato-dentata野生紫苏国萼和 叶均小于原种,耳齿变种叶基本具耳状齿缺。看照片第二张照片更像是野生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acuta 关于白苏和紫苏的说法来源于古书和中药资料,古书称叶面全绿的为 白苏,叶面全紫或仅被面为紫的为紫苏,另外两者的花也存在差异,中国植物志上指出,近代的研究认为这一微小差异因栽培而起,实际为同一物种!所以归于一个种——紫苏。又查阅了湖北植物志,上面指出武汉只有原种Perilla frutescens,其它三个变种产于湖北 其它地 区或和我国其它地区!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匍匐状草本。茎细,有毛。叶肾形至 圆心形,长1.5—3厘米,宽1.5—5.5厘米,两面有毛或近无毛,背面有腺点。苞片近等长或长于花柄,刺芒状;花萼长7—10毫米,萼齿狭三角状披针形,顶端芒状,外 面有毛和腺点;花冠淡蓝色至紫色,长1.7—2.2厘米。小坚果长圆形,长约2毫米,棕褐色。花果期4—6月。各地常见,生长在较荫湿的荒地,山坡林下及路旁;除西北、 内蒙外,全国各地均产。全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效的效用,又能治尿路结石,庖疹,湿疹等。茎叶含挥发油,其中含醛及酮类化合物。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茎匍匐,叶对生,叶面绿色,中部有长圆形的紫色斑点,原产北美,归化于欧亚大陆,产

中国农田常见207种杂草图谱

001 双星藻科水绵 002 木贼科问荆 003 木贼科节节草 004 萍科萍 006 粟米草科粟米草 007 苋科空心莲子草 008 苋科莲子草 009 苋科凹头苋 010 苋科反枝苋 011 苋科刺苋 012 苋科皱果苋 013 苋科青葙 014 萝摩科鹅绒藤 015 萝摩科地梢瓜

016 萝摩科萝摩 017 紫草科斑种草 018 紫草科麦家公 019 紫草科附地菜 020 石竹科蚤缀 021 石竹科簇生卷耳 022 石竹科粘毛卷耳 023 石竹科薄蒴草 024 石竹科牛繁缕 025 石竹科米瓦罐 026 石竹科雀舌草 027 石竹科繁缕 028 石竹科王不留行

029 藜科藜 030 藜科灰绿藜 031 藜科小藜 032 藜科地肤 033 藜科猪毛菜 034 菊科胜红蓟 035 菊科豚草 036 菊科黄花蒿 037 菊科猪毛蒿 038 菊科鬼针草 039 菊科三叶鬼针草 040 菊科狼把草 041 菊科飞廉 042 菊科大蓟 043 菊科小蓟

044 菊科小飞蓬 045 菊科鳢肠 046 菊科一点红 047 菊科一年蓬 048 菊科紫茎泽兰 049 菊科飞机草 050 菊科牛膝菊 051 菊科鼠麴草 052 菊科泥胡菜 053 菊科旋覆花 054 菊科水苦荬 055 菊科苦荬菜 056 菊科稻槎菜

057 菊科加拿大一枝黄花 058 菊科苣荬菜 059 菊科苦荬菜 060 菊科蒲公英 061 菊科苍耳 062 旋花科打碗花 063 旋花科篱打碗花 064 旋花科田旋花 065 旋花科小旋花 066 旋花科中国菟丝子 067 旋花科日本菟丝子 068 旋花科牵牛 069 旋花科园叶牵牛 070 十字花科荠菜 071 十字花科碎米荠

麦田恶性杂草野燕麦识别与防治

麦田主要恶性杂草识别特征与防除方法(3) 仔细从麦田中区分野燕麦 野燕麦是一种越年生禾本科杂草,是麦田的伴生杂草,幼苗期与小麦形态极其相似,难于识别与防除。它喜潮湿多肥中性土壤,适应性较强、发生较普遍、繁殖量大、很容易蔓延成灾,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发生最多。它能够快速生长,与小麦争夺肥、水、光照,常引起小麦早期倒伏或生长不良,影响小麦品质,是小麦生产上最难防治的恶性杂草之一。在冬麦区,野燕麦于9~11月出苗,4~5月开花结籽,种子适用性非常强,条件适宜,它就很快生长发育;条件不适宜,它就休眠,等到条件成熟再萌发出苗。 识别特征 幼苗识别野燕麦幼苗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幼苗生长特性,野燕麦幼苗出土后呈匍匐状,较粗软,进入直立较晚;小麦幼苗坚韧直。二是初生叶片特性,野燕麦呈卷筒状,左旋扭曲,表面生有柔毛,叶缘有锐毛;小麦也呈卷筒状,但是右旋扭曲,表面无毛,叶缘无毛。三是叶耳有无,野燕麦无叶耳;小麦有叶耳。 成株野燕麦成株后主要从2个方面识别。一是叶片色泽差异。小麦呈深绿色,有腊质层保护;野燕麦呈浅绿色,无腊质层保护。二是叶舌的形状大小。野燕麦的叶舌大而透明,有不规则齿裂;小麦的叶舌小,只有1mm。 花穗野燕麦的花穗有三大特点。一是圆锥花序呈塔形开展,分枝轮生,小穗疏生,其节脆硬易断落。二是小穗生2~3朵小花,花梗向下垂,顶端膨胀。三是颖果长圆形,被浅棕色柔毛,腹面有纵沟。 防治方法 对于往年麦田野燕麦多发田块,要结合农业翻耕措施抑制杂草萌发,注重土壤化学封闭除草压低杂草发生基数,辅以茎叶除草铲除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1、在播冬麦前深耕24~27厘米,将野燕麦籽深埋地下,第二年基本无野燕麦发生。2、冬麦带肥下种,以壮苗越冬,春季返青可比野燕麦早出苗7~10天,能有效抑制或减轻野燕麦的危害。3、实行轮作,遏制危害,减少损失。 土壤封闭处理:在小麦播后芽前,可用40%燕麦畏乳油、50%丙苄悬浮剂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喷施。燕麦畏是对野燕麦比较好的药剂,要趁表土墒情比较好均匀喷雾,施药后2小时以内用圆盘耙地深度2-3厘米,使药土混匀,才能发挥药效,迟耙则效果不好,耙深对小麦有一定安全风险。 茎叶除草:于小麦越冬前,杂草出齐后,也就是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时,用50%唑啉草酯乳油、30%甲基二磺隆油悬乳剂、15%炔草酸乳油、6.9%精噁唑禾草灵悬浮剂等对水茎叶喷雾处理。采用精噁唑禾草灵时,要在浇完水后2~3天,田间相对湿度达到80%~90%进行,效果最好。(于丹邱光)

草坪中杂草防治方法

草坪中杂草防治方法 杂草是指出现在不该出现地方的植物。杂草的出现容易使草坪形成秃斑,严重影响草坪的景观效果。与此同时,它还会导致草坪退化,为病虫害提供有利的寄宿地。在养护管理中,很多人都认为杂草防除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认为防除杂草比防治其他有害生物难度更大。虽然杂草不会在一夜之间萌发,更不会对草坪造成致命的危害,那为什么会使养护管理者如此头疼呢? 草坪中杂草难除原因:许多杂草与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相似,不宜用除草剂防治;防治杂草的除草剂种类很少且选择性不强;一些杂草的侵占性强,难已根除并且每年都会发生等。 正确地防治草坪中的杂草方法: 1.正确识别杂草的种类并详细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草坪杂草可分为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两大类。依据防除目的,杂草的类型又分为一年生禾草、多年生禾草和阔叶类杂草等类型。常见的草坪杂草约有 450种,分属 45科, 127属。如南方草坪中的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狗牙根、白茅、灌木类、猪殃殃等;北方草坪中的杂草主要有马唐、稗草、猪殃殃、铁苋菜、莎草、反枝苋、独行菜、打豌花、牛筋草、白茅、狗尾草等。 2.掌握杂草的发生规律:夏季是杂草多发季节,一年生杂草危害较重,春季造成主要危害的则是两年生双子叶杂草。全年中,草坪杂草的发生规律顺序一般表现为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 3.杂草的防治方法:依作用原理,杂草的防除包括人工拔除、生物防除和化学防除等方面。掌握杂草的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草种混配组合,确定最佳播种时期(需避开杂草高发期),对草坪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增加修剪频率,促进草坪草的长势,增强其与杂草的竞争能力,抑制杂草的发生。 化学防除:一般以防除双子叶杂草效果比较明显,且药剂的使用也比较安全。对于灭生性的除草剂,如草甘磷、百草枯等,因其对植物均具有杀伤作用,所以主

基于图像处理的田间杂草识别定位技术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图像处理的田间杂草识别定位技术的研究 作者:胡迎思于跃朱凤武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3期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基于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农业生产,随着相关 学科与硬件技术的发展,在田间杂草的识别定位这一方向已取得显著成绩。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列出了田间杂草识别定位的各项技术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田间杂草识别定位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图像处理;杂草识别;杂草定位;机器视觉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08 前言 精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增产、减少浪费、生产效率的提高、农药使用量的减少、耕地环境的保护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田间杂草的识别与定位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精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我国对田间杂草识别定位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图像处 理领域,利用色彩空间、形态特征、光谱特性等原理。多应用双目视觉技术,相较于单目视觉技术,双目视觉技术系统更为复杂。 随着相关领域新成果的不断问世,在杂草的识别定位方面的技术亦更加成熟,本文讨论的是基于图像处理的杂草识别定位相关技术。 1 杂草定位技术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发展历史 数字图像处理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门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各国的重视与研究力度的加大,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在该时期,出现了第一部关于图像处理的著作,结合Marr发表的视觉计算理论,主导了近20a的研究方法[2]。在随后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相关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从作物生长状态的监测、病虫害的监测,到农业机器人领域关于果实采摘、杂草识别、杂草定位给药,涌现出了大量的成果。 1.2 发展现状

常见杂草大全

常见杂草 默认分类2010-03-30 16:54:51 稗草 学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Beauv.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广布全国各地。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形态特征秆丛生,基部膝曲或直立,株高50—130cm。 叶片条形,无毛;叶鞘光滑无叶舌。圆锥花序稍开展,直 立或弯曲;总状花序常有分枝,斜上或贴生;小穗有2个 卵圆形的花,长约3mm,具硬疣毛,密集在穗轴的一侧; 颖有3—5脉;第一外稃有5—7脉,先端具5—30mm的 芒;第二外稃先端具小尖头,粗糙,边缘卷孢内样。颖果 米黄色卵形。种子繁殖。种子卵状,椭圆形,黄褐色。 生态特点生于湿地或水中,是沟渠和水田及其四周较常 见的杂草。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萌发。最适发 芽温度为25—35℃,10℃以下、45℃以上不能发芽,土壤湿润,无水层时,发芽率最高。土深8cm以上的稗籽不发芽,可进行二次休眠。在旱作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9cm,0—3cm出苗率较高。东北、华北稗草于4月下旬开始出苗,生长到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抽穗开花,生育期76—130天。在上海地区5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发生高峰,9月还可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酸模叶蓼 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属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旱苗蓼、大马蓼、柳叶蓉等。分布在全国各地,北方尤其普遍。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水稻、油菜、麦类等农作物。 形态特征茎直立,高30—100cm, 具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有柄; 叶片披针形至宽披针形,叶上无毛, 全缘,边缘具粗硬毛,叶面上常具 新月形黑褐色斑块;托叶鞘筒状。 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数个排列 成圆锥状;花被浅红色或白色,4深 裂。瘦果卵圆形,黑褐色。 生态特点生于低湿地或水边。是春 季一年生杂草,发芽适温15—20℃, 出苗深度5cm。黑龙江4月下旬开 始出苗,6月下旬开花,7月中旬种 子开始成熟。 上海3月上旬出苗,5月开花结果。广东12月出苗,2月开花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