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合集下载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上星期,我给小朋友们讲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寓言故事。

讲完之后,心里头那个感慨啊,真是五味杂陈,像是打翻了调料罐儿。

这俩故事虽简短,但里面蕴含的道理可深了,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反思了不少。

先说“亡羊补牢”。

故事讲的是个老农,家里羊圈破了洞,结果羊被狼叼走了。

邻居们都劝他赶紧修修,他却不当回事儿,觉得羊都丢了,修羊圈还有啥用。

结果呢,第二天羊又被叼走了一只。

这下子,老农急眼了,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那以后,羊就再也没有丢过。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发出“哎呀妈呀”的惊叹声。

故事讲完,我问他们有啥感想,小家伙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

有的说,这就像我们写作业,错了就得赶紧改,要不下次还得错;有的说,这就像玩游戏,输了就要总结经验,下次才能赢。

看着他们稚嫩的小脸,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我们大人经常犯的错误吗?总是等到事情闹大了,才后悔没早点行动。

亡羊补牢,虽然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但那些已经失去的羊,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这让我反思,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学会未雨绸缪,别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想着去补救。

再来说说“揠苗助长”。

这个故事讲的是个急性子的农夫,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得慢,就心急火燎地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

结果呢,禾苗非但没长高,反而全给拔死了。

农夫这下傻眼了,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觉得农夫真是太傻了。

可笑归笑,故事背后的道理却让人深思。

我们有时候是不是也像那个农夫一样,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给搞砸了呢?我就想起自己刚当老师那会儿,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孩子们,让他们个个都能考100分。

结果呢,孩子们学得累,我也教得累,成绩还不见得好。

后来慢慢才明白,教育这事儿,得慢慢来,得因材施教,得让孩子们自己去感悟、去体会。

就像庄稼一样,得给它时间,得给它养分,它才能茁壮成长。

所以啊,这俩寓言故事,虽然简单,但真的挺有启发性。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⑪1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看,禾苗都枯死了。

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一、本文的中心思想《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的羊被狼叼走了,他没有及时修补羊圈,等第二次羊又被叼走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修好了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要想办法补救,这样可以防止继续遭受损失。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为了使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生字组词亡(亡羊补牢)(死亡)(灭亡)(伤亡)牢(牢记)(坐牢)(牢房)(牢笼)钻(钻出)(刁钻)(钻研)(钻探)劝(劝告)(劝说)(劝阻)(劝学)丢(丢失)(丢掉)(丢人)(丢脸)告(告诉)(告别)(报告)(告状)筋(脑筋)(抽筋)(面筋)(牛筋)疲(筋疲力尽)(疲劳)(疲倦)(疲软)。

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的第二笔变长点。
02 字词揭秘
di ū
结构:上下
部首:厶
组词:丢失 丢掉
造句:垃圾不能随手丢掉。
书写指导: 第一笔短撇,第四笔横长托上盖下,竖在
竖中线上。
02 字词揭秘
ɡào
结构: 上下 部首: 口 组词: 告诉 劝告 造句: 老师告诉我不能旷课。 书写指导: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
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02 字词揭秘
结构: 左右
zuā n
部首: 钅
组词: 钻入 钻心
造句: 猫咪可以从这个洞钻进去。
书写指导: 左右等宽,撇画舒展,“占”上部稍
长,“口”要小。
02 字词揭秘
quàn
结构: 左右 部首: 又 组词: 劝告 劝说 造句: 我们要耐心听从老人家的劝告。 书写指导: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
02 字词揭秘
02 字词揭秘
wánɡ
结构: 上下 部首: 亠 组词:亡羊补牢 死亡 造句: 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 书写指导: 整体笔画舒展,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
横画要长。
02 字词揭秘
láo
结构: 上下 部首: 宀 组词: 牢固 牢狱 造句: 这个胶水粘连效果很牢固。 书写指导:“宀”稍小,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上。
从“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可以看出种田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 让禾苗长高了。
03 课文精讲
这个人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急忙”写出了种田人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急于把它付诸实践。 “一直”说明了种田人忙的时间很长。 “筋疲力尽”写出了种田人拔完禾苗后疲倦的样子。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案反思作业…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案反思作业…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教案反思作业…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诵古诗,想象美丽风景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在诵读中培养热爱祖国壮美河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晓(xiǎo)出净慈(cí)寺送林子方①[宋(sònɡ)]杨万里毕(bì)竟(jìnɡ)②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③同④。

[句导读: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有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释义: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接天⑤莲叶无穷⑥碧,映(yìnɡ)日荷花别样⑦红。

[句导读: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释义: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绝(jué)句[唐(tánɡ)]杜甫(fǔ)两个黄鹂(lí)鸣(mínɡ)翠柳,一行(hánɡ)白鹭(lù)上青天。

[句导读:这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幅非常明媚的自然画卷。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窗含(hán)西岭(lǐnɡ)⑧千秋雪⑨,门泊(bó)⑩东吴万里船。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生字笔顺)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生字笔顺)

线上,不要向下出头 返回
笔顺:
jīn
部首:⺮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脑筋 筋疲力尽 形近字:肋
筋疲
造句:爬上山顶后,我们都已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
累得筋疲力尽了。
返回
笔顺: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部首:疒 结构:半包围
组词:疲倦 筋疲力尽
形近字:疫
造句:妹妹生病了,看起来很
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疲倦,有气无力的。
返回
要伤害小动物。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diū
部首:厶 结构:上下
组词:丢失 丢三落四
形近字:法
注意勿把竖和撇 折连成一笔写
造句:不管在哪里,都不可以
随意丢弃垃圾。
返回
gào
部首:口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劝告 告诉 形近字:吉
筋疲
造句:小丽悄悄地告诉了我一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
个秘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2 .寓言二则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亡 牢 钻 劝 丢 首页 bpmfdtnnlgkhjqxzcsr 告 筋 疲 ywaoeiuüāáǎàōóǒò ēéě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gɡ ń独ň体ɑɡ上下 左右 半包围 结构 结构 结构 结构 点击汉字学习笔顺
后鼻音
wáng 部首:亠 结构:独体
不晚。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平舌音 zuàn 钻井
zuān 部首:钅
结构:左右
组词:钻研 钻探
形近字:沾
造句:猫往那儿一站,老鼠便
“占”的第一笔竖 略长,横笔较短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 (74)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 (74)

第二次丢羊
想法
已丢一只 后悔、接受
做法
不补羊圈 赶紧堵上
结果
又丢一只 再没丢过
因为羊圈破了一个窟窿,所以羊丢了。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换一种说法)
赶紧:补羊圈这件事很紧急,不宜拖延。
想一想: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 么?
一个人有错,只要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知错就改
拓展延伸:
如果养羊人的庄稼地里长满了杂草, 他会怎么做?
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你是怎么做的?
再见
juàn
后悔 劝告 羊圈
· · 饲养牲畜的地方。 · 圆形的东西。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亡羊补牢 ●
亡: 1、丢失。 2、死亡。 3、逃。
亡羊补牢

牢: 1、养牲畜的圈。 2、关押犯人的牢房。 3、结实、坚固。
亡:丢失。 牢: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的是羊 圈。
亡羊补牢: 丢失了羊,把羊圈修好。
9.寓言两则
寓:寄托 言:讲道理
寓言: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 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 图 猜 成 语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坐井观天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课文,找出生 字词。
我会读
yù zé kū long jiē fang diāo
寓言 则 窟窿 街坊 叼走
huǐ quàn
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亡羊” 、“补牢”的句子。
一天早晨,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羊。
亡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又发现少了一 只 羊。
补牢: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
结结实实。
小组合作探究: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2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2

小学二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精选练习(含答案)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揠苗助长》告诉我们()A.办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B.办事要努力,不能偷懒。

C.办事不用遵循规律,时间到了,事情自然会解决。

【答案】A2.《亡羊补牢》告诉我们()A.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B.错了知道后悔就行,不用付出行动。

C.不听从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坚持自己就好。

【答案】A3.判断下面哪个说法正确。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A.我们要有理想,只要自己努力了,不实现也无所谓。

B.人人都有理想,但理想不一定能实现。

C.要按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往往会弄巧成拙。

【答案】C4.《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出了问题遇到挫折只要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B.遇到问题要请教街坊。

【答案】A5.《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羊丢了,修补羊圈还为时不晚B.羊丢了,修补羊圈已经晚了【答案】A二、书写6.拼一拼,写一写。

zuān jìn quàn gào diū shījīn pí lì jìn wáng yáng bǔ láo【答案】钻进劝告丢失筋残力尽亡羊补牢7.比一比,再组词。

亡丢此疲芒去些波【答案】死亡丢下因此疲劳光芒来去一些水波三、连线题8.拼一拼,连一连。

两则焦急皮筋疲劳一截jiāo jí pí jīn liǎnɡzé yī jié pí láo【答案】两则---liǎnɡzé焦急---jiāo jí皮筋---pí jīn疲劳---pí láo一截---yī jié四、填空题9.找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会认“寓、则”等15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 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
理解“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两个成语的意思,并从 中受到启发: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建议,及时改正,就不 算晚;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资料导入
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
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
《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 Nhomakorabea《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
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谈话导入
寓言是一个魔术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的 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 ,而当它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寓言是一把 钥匙,它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既然 寓言这么有趣,这么深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寓言王国看看 吧!
又让狼把羊从窟 窿 里
叼走了。
课文理解 读读想想
亡羊补牢
读《亡羊补牢》,说说这 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课文理解 ☆ 养羊人为什么后来又没丢羊了? ☆ 课文中“后悔”、“接受”两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 说说你对这则寓言的寓意的理解。
你想对那个人 说些什么吗?
课文理解 读读演演 分角色演读《亡羊补牢》。
课文理解 ☆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遇见过类似“亡羊补牢”这
样的事吧?说说你的见闻和感想。
☆ 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13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灼、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接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

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风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zé jīn寓言则喘气白费一大截筋疲力尽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明确:揠,“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整体感知课文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四)讲读课文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巴望”是什么意思?明确:希望、盼望的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弁急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弁急的心情呢?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灼地转来转去。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明确: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明确:因为他巴望禾苗快长,所以就想办法帮它长。

(5)指导朗读。

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明确:应读出焦灼、焦灼的语气,突出人物的急迫心情。

“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灼”、“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明确:往高里拔。

“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明确:“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办法是很不简易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办法,马上就行动起来。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明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明确:非常困乏,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明确:他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从他回家说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办法很满意。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明确:白白浪费;说明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明确:说明自认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6)总结:二、三段写了什么?明确: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7)指导朗读。

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明确:他这样做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办法。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总结、扩展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

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13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灼、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接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

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风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zé jīn寓言则喘气白费一大截筋疲力尽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明确:揠,“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三)整体感知课文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四)讲读课文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明确: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巴望”是什么意思?明确:希望、盼望的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弁急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弁急的心情呢?明确:天天到田里去看,焦灼地转来转去。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明确: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明确:因为他巴望禾苗快长,所以就想办法帮它长。

(5)指导朗读。

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明确:应读出焦灼、焦灼的语气,突出人物的急迫心情。

“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灼”、“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明确:往高里拔。

“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明确:“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办法是很不简易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办法,马上就行动起来。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明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明确:非常困乏,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明确:他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

从他回家说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办法很满意。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明确:白白浪费;说明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值得。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明确:说明自认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6)总结:二、三段写了什么?明确: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7)指导朗读。

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明确:他这样做的结果是禾苗都枯死了。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办法。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总结、扩展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

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教学步骤:(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卡片:喘、筋疲力尽、枯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三)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分段理解课文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先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②看图理解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