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练习课

合集下载

《最小公倍数》教案【最新3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最新3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最新3篇】《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一教学要求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12和36 4和5二、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三、探索研究1.教学例3(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求下面各组数的。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5和8 7和28 12和16二、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三、探索研究1.教学例4.(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8=22212=22330=2 35(2)分组讨论。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时《最公小倍数练习》教案(正式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时《最公小倍数练习》教案(正式稿)

第10课时:最公小倍数练习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P46练习七第10-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能灵活运用方法正确地求最小公倍数;认识两个特殊关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并能利用特点求相应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增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技能,了解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聪敏,能发现具有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发展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积极思考和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前思】上一节课,学生已经理解了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且能用一般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这节课,要补充生活一些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在教学中,除了进一步巩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常规方法外,也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一些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另外,结合实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导入昨天我们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且学习了用列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能灵活运用方法正确地求最小公倍数。

2. 认识两个特殊关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并能利用特点求相应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基础练习1.练习七第10题下面我们先来做这样一个练习:8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七八个即可)20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和20的公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8和20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

人教版五下数学 《最小公倍数的练习》第2课时参考答案

人教版五下数学 《最小公倍数的练习》第2课时参考答案

人教版五下数学《最小公倍数的练习》第2课时参考答案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两数成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中最小的那个数),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中最大的那个数)。

(2)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积)。

(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一般情况下应先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小到大找出另一个数的(相同因数)。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只有(1)个,而公倍数有(无数)个。

2、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任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C)。

A.1B.2C.积D.和(2)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

A.8B.16C.24D.323、亲自练一练,动笔算一算。

(1)求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①18和24 ②12和36 ③39和78 ④9和4 ⑤6和20 ⑥56和8① 2 18 24 ② 2 12 36 ③ 3 39 78 ④ 1 9 43 9 12 3 6 18 13 13 26 9 43 4 2 2 6 1 218和24 的最 1 3 39和78的最小公 9和4的最小公倍数小公倍数是: 12和36的最小公倍倍数是:是:1x9x4=36 2x3x3x4=72 数是:2x3x2x1x3=36 3x13x1x2=78⑤ 2 6 20 ⑥ 2 56 83 10 2 28 46和20的最小公倍数是: 2 14 22x3x10=60 7 15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x2x2x7x1=56(2)填表格。

(3)用2、3、4、5、6、7、8组成两位数,任意取出两个两位数,①它们是倍数关系的有: 23和46,28和56,34和68等;②组成的两位数中只有公因数1的数有:23和45,23和67,23和78等。

5、动动小脑瓜,一起画一画。

小兔、小猴和小松鼠三只小动物举行跳远比赛,小兔每次跳2格,小猴每次跳3格,小松鼠每次跳4格,它们第二次同时跳到同一点时是第几格,把它圈出来。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最小公倍数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最小公倍数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最小公倍数》同步练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一、单选题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如果a=2×2×3,b=2×3×3,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是()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A. 2、36 B. 6、30 C. 6、36 D. 2、2162.有一箱桃子,6个6个地数,刚好数完;8个8个地数,也刚好数完。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9篇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9篇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最小公倍数说课稿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0页例3。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活动设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回顾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请你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2和148和9第一组: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写出9的倍数,再从中圈出6的倍数,其中从小到大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组:因为14是2的倍数,所以14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组:因为8和9只有公因数1,所以两个数的积72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例3。

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叔叔在装修房子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题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呢?(出示例3)阅读与理解:王叔叔装修墙面用的墙砖是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许多块这样的长方形墙砖铺成一个正方形,而且墙砖必须用整块的,王叔叔想让我们帮着找一找,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其中最小是多少分米呢?可以怎么拼呢,一起试一试。

分析与解答:横着铺两块,我们先铺一行,铺成的图形显然不是正方形,再铺一行,也不是正方形,那么铺三行呢?铺成的图形是正方形吗?我们一起算一算,横着铺两块,它的长就是2个3,6分米,铺了这样的三行,竖着看就有3个2,它的长度也是6分米,不错,我们铺成了一个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教案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十五课时:最小公倍数(练习课)万州区鸡公岭小学张进教学内容具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课文第90页的“做一做:,课文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5~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熟练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掌握求具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求具有倍数关系或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求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的倍数:。

10的倍数:。

6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

(2)8的倍数:。

12的倍数:。

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

(3)16的倍数:。

20的倍数:。

16和20的最小公倍数是:。

2.填一填。

(100以内的数)(1) 10的倍数 15的倍数12和18的公倍数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2) 12的倍数 18的倍数12和18的公倍数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专项练习完成课文第90页的“做一做”。

练习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问题,找出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并和同学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3和6 最小公倍数 62和8 最小公倍数85和6 最小公倍数304和9 最小公倍数36(1)3和6成倍数关系,其中大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和8成倍数关系,其中大数8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5和6公因数只有1,两数的积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4和9公因数只有1,两数的积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举例验证。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9 5和30 4和7 6和11通过验证练习,使学生首定自己的发现,这时,教师再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这一规律。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整理内容。

三、巩固练习课内作业。

完成课文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5~9题。

1.第5题。

(1)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举例说明。

2.第6题。

《最小公倍数》教案6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6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6篇《最小公倍数》教案篇1课题一:两个数的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口答: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2.求30和42的最大公约数。

二.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三.探索研究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画好的数轴。

1)学生口述4和6的倍数,投影显示在数轴上。

2)观察并回答。

①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②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3)归纳并板书。

①4 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②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4的倍数 6的倍数4 8 16 20 12 24 6 8 304 和6 的公倍数4)抽象、概括。

①什么是公倍数、?(让学生说)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1页有关公倍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分别填写出6和8的倍数,再让学生说:两个圈交叉部分应该填什么数?为什么不打省略号?填好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

2)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2 18 2 303 9 3 153 518=23330=2353)观察、分析。

①18(或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②如果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54.90(或60、90、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③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35)4)归纳:18 和30 的里,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因此18 和30 的是:2335=905)教学求的一般方法。

小学生最小公倍数练习题教案

小学生最小公倍数练习题教案

小学生最小公倍数练习题教案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最小公倍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熟练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求解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学生最小公倍数练习题教案。

一、教学标1.熟练掌握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相关概念。

2.能够自主思考,识别和分析最小公倍数相关问题。

3.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掌握最小公倍数的能力,达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1.调研阶段在进行最小公倍数练习题教学前,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小测试来了解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掌握情况,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方案。

2.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概念讲解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讲解中,我们应该通过图例、实例等方式来说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用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练习环节通过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练习中逐步掌握最小公倍数的具体方法。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四五人小组,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体验协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4)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分析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5)知识总结让学生重新审视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总结,巩固和提高最小公倍数的掌握能力。

(6)评价和反馈教师应该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针对学生掌握程度,给予相应的知识补充和巩固。

三、教学方法1.案例法通过真实和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用途以及实际应用。

2.多媒体法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任务型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求解方法。

四、考核方法1.小测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在最小公倍数方面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是 ( 56 )。 (5)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6 ),最小公倍数是 ( 24 )。 (6)6的倍数有( 6、12、18、24、30、36-----) 9的倍数有(9、18、27、36、45、54-----) 6和9的公倍数有( 18、36、54-----)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18 )
3和7
3和7的最小公倍 数是21
28和7
28和7的最小公 倍数是28
求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9
5和45
22和44
9和111
24和36
17和51
14和15
1和999
1、有一袋糖果,不论分8人,还是分10人, 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40.
答:这包糖果至少有40块。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
1、想一想、填一填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 公倍数 ), 其中( 最小 的一个叫做这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 )。 (2)两个非零整数,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较大数 ) 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 )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这两个数的( 积)就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7. 3 路: 每隔 6 分钟发一次车 5 路: 每隔 8 分钟发一次车
3 路和 5 路的起 点站都在这儿。 它们刚才同 时发的车。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是 24, 所以至少过 24 分钟两路车才第二次同时发车。 这两路公共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过多少分钟 两路车才第二次同时出发?
8. 我跑一圈用 3 分钟。
我跑一圈用 4 分钟。
我要用 6 分钟。 (1)如果爸爸妈妈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 起点再次相遇? 此时爸爸、妈妈分别跑了多少圈
?
4 和 3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 所以爸爸、妈妈至少 12 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 12÷3 = 4(圈) 12÷4 = 3(圈) 答: 此时爸爸跑了 4 圈,妈妈跑了 3 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9.* 36 可能是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你能找出
几组?
1和36 2和36 6和36 9和36 4和9 9和12 12和18
3和36 12和36
4和36 18和36
4和18
天以后。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 答: 至少要 12 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6. 这块正方形布料,既可以都做成边 长是 8 cm 的方巾,也可以都做成边 长是 10 cm 的方巾,都没有剩余。 这块正方形布料的边长至少 是多少厘米? 8 和 10 的最小公倍数是 40。 答: 这块正方形布料的边长至少是 40 cm。
2、5月1日起,小红的妈妈5天休息一次,爸 爸6天休息一次,最快几号爸爸妈妈同时休息?
5×6=30(日)
答:最快5月31日爸爸妈妈同时休息。
如果把“正好分完”改成“都剩3块”, 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为什么?
40+3=43(块)
李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 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是: (1)2和8的最小公倍数 8 2 (2)最小的质数 (3)既是6的倍数又是6的因数 6 (4)5和15的最大公因数 5 (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 (6)比所有非0的自然数的公因数多7的数 8 (7)2和3的最小公倍数。 6 你能说说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
8265286
暑假期间,小林和小军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林每隔 6天去一次,小军每隔8天去一次。7月31日两人同时 参加了游泳训练后,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相遇?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再过24天他们又相遇, 这天是8月24日。
暑假期间,小华、小明和小芳都去参加游泳
训练。小华每隔3天去一次,小明每隔4天去一次,
(7)a和 b是两个自然数,a除以b的商正好是5, a 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 (8)不相同的两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 ( 它们的积 )
2、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6和8的最小公倍 数是18 4和5的最小公倍 数是20
4和5
3和6
3和6的最小公倍 数是18
15和6
15和5的最小公 倍数是30
小芳每隔6天去一次。8月1日三人都参加了游泳
训练后,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一起参加训练? 3 2 3 1 1 4 4 2 6 2 1
用公有的质因数3去除 用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 除到每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 两两互质为止
3×2×2=12(日)
答:再过12日,即8月13日他们又再次一起参加训练。
4. 李阿姨今天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至少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