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七节 哺乳动物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七节 哺乳动物教案

第七节哺乳动物课标要求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描述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标解读1.《哺乳动物》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内容。
本章内容按照动物的进化历程从低等到高等呈现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本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所学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以从体表特征、生殖方式等方面和其他类群动物的特征进行比较,更深入地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本节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中,让学生分析哺乳这种抚育后代的方式,与其他动物抚育方式相比有什么优越性,使学生对哺乳动物的特点有个初步地认识,为后面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类群动物的本质特征这一重要概念的学习做铺垫。
教材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异很大的哺乳动物,引发学生思考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设计了观察并比较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牙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及这些牙齿在处理食物时的重要作用。
之后,教材介绍了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的益处和害处,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教学中,可以始终采取“综合和概括”的方法,从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入手,尽量准备形态差别大的、生活环境差别大的动物,请同学们识别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有很大差异的动物都属于哺乳动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初步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接下来可以从外到内,从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学生一个个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
在分析时与其他类群动物的相关特征比较,这样不仅对前面所学知识复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加深了对本节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也应出示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从驯养的家畜到野生哺乳动物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人类生活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关注哺乳动物的重要性,在分析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害处时,可以分析“洞庭湖人鼠大战”的新闻等,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对人类有害的哺乳动物进行合理防控?最终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
2. 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生活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概括哺乳动物的的共同特征,阐明家兔和狼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保护哺乳动物的栖息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哺乳动物。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7 哺乳动物 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七节哺乳动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目标
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完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参。
(二)学生
预习教材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教案)哺乳动物学案

哺乳动物学案八年级生物教案●一、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7节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节是这一章内容的最后一节,同时哺乳动物相比于前几节介绍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鸟等生物,哺乳动物属于更为高级的一类,所以在学习哺乳动物时,学生可以对前面知识进行回忆和比较,加深理解。
另外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做好铺垫。
●二、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较多的哺乳动物,包括人也是哺乳动物,对于哺乳动物有了比较广泛的认识,但是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还未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师需引导他们学会归纳和总结科学知识。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趣味性,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参与,积极探索,使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下去。
(过渡:参照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辩证地认识以及能举例说明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哺乳动物图片,回忆常见的哺乳动物特征,提高观察和探索认知的能力,通过组内讨论提高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交流与合作的观念和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辩证思维。
(过渡:参照新课标的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消化重难点,我将采用图片展示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采用组内讨论法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和总结。
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六、教学过程下面我将具体讲述我的说课重点——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养小狗和小猫吗?你们平时有观察过他们吗?他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他们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异同点吗?从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为切入点,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小猫、小狗很熟悉,容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哺乳动物,讨论其特征、分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总结。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பைடு நூலகம்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哺乳动物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哺乳等。
2.掌握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群的哺乳动物。
3.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哺乳动物,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3.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a.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b.设计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分类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但对哺乳动物这一类群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在此基础上,学生普遍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尤其对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奥秘。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参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观察哺乳动物的实际生活状态,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组织学生开展课后小组活动,共同探讨哺乳动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对哺乳动物的特征、生态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我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能够准确回答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态作用等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某些细节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
4.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练习题,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但也有部分学生作业中存在错误,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纠正和指导。
学生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质疑的精神,这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他们对哺乳动物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生活经验,对于更专业、系统的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能力参差不齐,这对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课本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向学生传授哺乳动物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主题为“哺乳动物”。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哺乳胎生等,并具体讲解了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

麋鹿
猩猩
三、探究主题
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利的方面
烤全羊
貂皮大衣
宠物
军马
警犬
导盲犬
17
有害的方面
鼠 害 虎 害
狂 犬
鼠 疫
18
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人们对有害动物要合理防控。
1.食草动物牙齿分化的一般特征是( C ) A.门齿和犬齿发达,臼齿退化 B.臼齿和犬齿发达,门齿退化 C.门齿和臼齿发达,犬齿退化 D.门齿、臼齿和犬齿发达
被毛 。体毛有很好的_______ 保温 作用。是___________ 恒温动物 。 ______
2.胎生、哺乳
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 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 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 件下成长。
[问题]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1)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体直接产出幼崽。胎儿在母体中 相对安全。 (2)母体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在短时间内解决 了幼崽的温饱和营养问题,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 与其他动物相比, 哺乳动物后代成活率较高的
主要原因是 ( B )
A. 用肺呼吸
C. 心脏四腔
B. 胎生、哺乳
D. 体表被毛
3.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 ) A.鲸
B.娃娃鱼
C.甲鱼
D.鱿鱼
4.哺乳动物与鸟类的共同特征是( B ) A.两者都有羽毛
B.两者都是恒温动物
C.两者都是胎生 D.两者都有翅膀
犬齿,适于撕裂肉食
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 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哺乳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上完这节关于哺乳动物的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了这些概念。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哺乳动物生理功能时,部分学生似乎难以跟上课程的节奏,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细致地解释这些知识点。
六、知识点梳理
1. 哺乳动物的定义及其特征
- 定义: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毛发、哺乳后代、体温恒定、四肢发达的脊椎动物。
- 特征:
- 毛发: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有助于保持体温。
- 哺乳:哺乳动物繁殖过程中,雌性为后代提供乳汁,增强后代生存能力。
- 恒温:哺乳动物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适应各种生活环境。
- 四肢:哺乳动物四肢发达,有助于运动和捕食。
- 实物观察:提供哺乳动物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总结各类动物的特点。
5. 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 讨论哺乳动物保护: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哺乳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保护措施。
-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哺乳动物保护的纪录片,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试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哺乳动物保护的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环境问题时,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和案例,以增强他们的认识。
此外,课堂上的创新教学环节,如角色扮演和实物观察,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对哺乳动物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不过,我也发现这种活动在时间安排上需要更加精确,以确保不会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的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动物
知识点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1)非洲象
非洲象是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栖息于森林和稀树草原,主要吃香蕉等果实以及树叶、树皮。
(2)马
马是人们熟悉的家畜。
马的骨骼和肌肉都很发达,四肢强健,每肢都只有一趾,趾末端被有大型的蹄,其余各趾都已经退化。
(3)猕猴
猕猴在森林里群居生活,栖息在树上,以野果为食,也吃鸟卵和昆虫。
(4)蓝鲸
蓝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物。
蓝鲸体长可达30米,体重近200吨。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体温恒定
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
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与鸟类一样,哺乳动物通过自身调节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他动物不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作胎生。
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
胎生能使胚胎发育有一个更好、更安全的环境和更充足的营养,哺乳也可以使幼体得到较好的照顾和获得充足的营养,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哺乳动物幼体的成活率,对哺乳动物的繁殖有很大好处。
(3)哺乳动物的牙齿与食性的关系
①食草动物的牙齿
如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门齿似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面如锉,适于磨碎食物。
②食肉动物的牙齿
如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食物。
③意义
动物的牙齿与其食性(生活习性)相适应,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适应温差大的陆地环境);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知识点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有益方面
(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2)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经济价值。
(4)人类的得力助手。
2.有害方面
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考点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例1】两只大熊猫“力力”和“真真”于2011年2月21日从中国送去日本,4月1日在上野动物园首次露面,吸引游客不断惊呼。
大熊猫等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特征是()
A.心脏四腔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这些特征鸟类也具有,因而不是哺乳动物特有的。
胎生哺乳才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例2】东北虎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下列有关东北虎的描述,不正确的
是()
A.东北虎的生殖发育特点为胎生、哺乳
B.东北虎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之分
C.东北虎体表被毛
D.东北虎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不发达
答案:D
点拨:东北虎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它是肉食性动物,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比较锋利,适于捕捉小动物。
其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比较发达,能对外界刺激及时作出反应。
【例3】下图是兔的牙齿剖面示意图,其中①的作用是()
A.切断食物
B.磨碎食物
C.撕裂食物
D.吞咽食物
答案:A
点拨:①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②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在门齿的两侧,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
与动物的食性相适应,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只有①门齿和
②臼齿的分化;肉食性动物的牙齿除具有①门齿和②臼齿外,还有犬齿的分化;图中动物的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因此图中所示①的作用是切断食物。
考点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例4】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哺乳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青蛙来防治稻田害虫
B.盲人利用导盲犬引导行走
C.猎人利用猎狗捕捉野兔
D.养殖貂、貉、狐等以获得毛皮
答案:A
点拨:哺乳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
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行走,猎狗帮助猎人捕猎,养殖貂、貉、狐等获得人们需要的毛皮,都属于人们在生活中对哺乳动物的应用。
利用青蛙可以消灭稻田害虫,也属于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但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与题目的叙述不相符。
【例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驯养的哺乳动物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
B.有些哺乳动物可以作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C.鼠类等哺乳动物会危害农业
D.哺乳动物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答案:D
点拨: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如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