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的渊源与文化现象
铜仁介绍-铜仁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大明边城景区
国家4A级景区、贵州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 地,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 江右岸展开。核心景区划分为边城广场演艺区、 边城市井文化区(含五角大楼剧场)、边城军 事体验区、边城水师龙舟营、大明水寨锦江渔 文化区、大明酒庄、水上乐园区和儿童社会体 验馆等八大文化体验区块。
铜仁
明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设铜仁、 思南、石阡、乌罗4府,并划归新建的贵州省管辖。 铜仁是书法之乡,明清之际涌现了周冕、周以湘、 王道行、潘登云、严寅亮、鄢师竹六位书法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 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 特地质公园1个。沪昆铁路、沪昆高速公路、杭瑞 高速公路、铜大高速公路、思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梵净山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是武陵山脉主峰,遗 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 平方千米。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 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 梵净山原名“三山谷”,位于江口、印江、松桃 三县交界处,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 也是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梵净山拥有最重要 的显著的多元化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
3、旅游景点
石阡温泉群
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城南端,松明山西 麓,龙川河右岸。温泉群由凯峡河景区、楼上 古村落景区、石阡温泉与古建筑景群、鸳鸯湖 独立景点构成,以独特的热矿泉和古建筑群为 代表,是开展观光游览、保健休闲和科学文化 活动的风景名胜区,1995 年3月被贵州省人民 政府批准列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米虾
外型独特且别具风味。其外形如河虾,味道爽 滑。在其上放上切碎的榨菜、酥花生、酥黄豆、 盐菜、葱花等配菜,再淋上用红油、姜汁、酱 油、麻油、花椒油、醋、蒜水等调成的汁。红 白绿相间,酸辣可口,养颜开胃,对夏日中烦 燥的胃也是一种保养。
桃源深处是铜仁

桃源深处是铜仁仁和铜仁许多地名,都与传说或典故有关。
铜仁也然。
初听铜仁之名,让人肃穆!为它隐含的文化内涵,引发许多旷古悠思。
沿着这一思绪寻找,就会在锦江广场,看到伫立于石阶之间的三尊铜像。
虽然它们是前几年才塑造的,但它们并非艺术的虚构与想象。
因为,它们的前身,伴随着铜仁这个名字,在这青山绿水间,存在了700多年,直到1954年,才被人偷凿成碎片,当作废旧变卖。
隋朝时期,铜仁叫静仁县,随后叫万安县、常丰县等。
元朝,一渔人偶然从铜岩水下,打捞起了三尊铜像,分别是道、儒、佛三教的鼻祖———老子、孔子、释迦牟尼。
这一惊天奇事,震动朝廷。
为顺天意,便“以司治有古铜人三”,而设置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
明代,才将铜人定名为铜仁。
据《铜仁市志》记载:“古人认为‘人者’,仁也,渐人之化,于是就改‘铜人’为‘铜仁’。
”如果说,前几次的更名是随朝代的交替而更改,那么,从铜人到铜仁,无疑是古人文化意识的自觉与追求。
仁,这个儒家文化的核心,它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志士精神修炼的最高理想。
而将此作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追求,不得不让人惊叹!翻开铜仁的历史,溯时间的长河而上,铜仁这块美丽的地方,历来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曾一度被朝廷置之不顾,任其自然。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块三江汇合的世外桃源,成了历代自由之士归隐或商贾拓展业务的最佳选择。
他们的到来,无疑为这块荒蛮之地,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元素。
其中,秦朝有名的方士徐福后裔的迁入,就是一个代表。
明嘉靖初年,徐福后裔自江西临川府迁居铜仁府后,一直坚持“立品行、正风尚、课子弟、尊师道”的家训。
400多年来,虽几经战乱,徐家一直保留着世代书香门弟这一传统,人才辈出,科甲蝉联,为官清正,政绩斐然,是当时贵州有名的几个家族文人集团之一。
受徐家的影响,以陈珊为代表的陈家,也是铜仁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士大夫家族。
陈珊出生贫寒,但自幼受邻居徐家书香门弟之风的熏陶,承袭了良好的读书之风,以贵州乡试第二名的成绩而名噪一时。
地域文化资料

地域文化资料铜仁,地处武陵山脉中心,自古以来就为西南蛮荒之地,由于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历史开发晚,多民族共存,儒释道文化的传入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这种地域文化的特征表现在以山地农业为主的经济形式,傩文化为代表的神秘浪漫的民族文化特质,以“桃花源”人为原型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以梵净山生态文化为代表的和谐共存的生存意识以及铜仁人崇尚勇武、憨直淳朴的文化性格。
铜仁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腹地,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地区,无论从其地理位置、地理环境,还是从其文化发展形态上来看,都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地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一、以山地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方式起伏,溪河穿梭,是中国典型的山区,必然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山地文化。
二、浪漫神秘的民族文化特质。
如:傩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有傩祭戏、面具,上刀山下火海等绝技。
神秘的傩戏表现出了生活在此地的人们的原始崇拜和生命意识的冲动。
傩画像、面具等,形态意识夸张、色彩艳丽,千姿百态,对比强烈,透视出人类心灵深处原始的、深沉的忧患意思和对未来的美好追求的强烈愿望。
这种傩文化,深深沉淀在生活在铜仁地区的人们的心理中,形成一种神秘而又浪漫的文化特质,对生命意识的张扬,对人事的乐观豁达,对美好生活得寄托和期望,对大自然无限的敬畏。
三、追求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
梵净山的博大深邃,成为佛教的弥勒道场,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道家的归于自然的思想,让铜仁人把追求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四、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意识。
五、在铜仁地区世居的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的民间文化中,歌颂勇敢的民族精神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史诗、传说、神话和故事中,所以形成了铜仁人崇尚勇武、憨直淳朴的文化性格。
梵天净土 桃源铜仁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作者: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4年第03期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武陵山区腹地,是西南地区连接中部和东部的桥头堡,素有“黔东门户”之称。
2011年10月,铜仁撤地建市,下辖碧江区、万山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思南县、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龙开发区、贵州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427万人口,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
铜仁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山间、河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作家贾平凹在《说铜仁》一文中讲到,“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是精神有所托,现象有空间,山水经典,一城神仙”。
铜仁独特的地理地貌、优美纯净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情,铸就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品牌形象。
其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和穿境而过的乌江、锦江合称“一山两江四文化”。
此外,蘑菇石、金顶、万米睡佛也是铜仁颇负盛名的风光。
铜仁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当前,铜仁投资环境日益优化,交通便捷高效,全市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到2015年可实现县县通高速,快速铁路网正在逐步形成。
全市紧扣贵州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立足“一山两江四文化”的资源禀赋和交通环境的改善,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一业振兴”战略,着力打造黔东工业聚集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乌江经济走廊”,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图片由贵州省铜仁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皮坤乾提供)(责任编辑:李利)。
铜仁古城总结报告

铜仁古城总结报告铜仁古城总结报告铜仁古城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区的中心地带。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铜仁古城拥有许多吸引游客的特色景点和活动。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古城,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观察。
在此,我将就铜仁古城的特色、旅游资源和发展前景进行总结报告。
首先,铜仁古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城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包括庙宇、官衙和民居等。
这些古建筑展示了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古城内还保存了许多古代物件和文物,如青铜器、瓷器和字画等,为游客了解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铜仁古城内还有许多古老的街道和巷子,这些街道和巷子代表了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商业特色,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其次,铜仁古城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除了古城本身的历史文化特色,铜仁古城周边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铜仁天生桥,这是一个壮观的天然石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另外还有铜仁大峡谷、铜仁火山群和铜仁乌江漂流等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铜仁古城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如古城鼓舞、古城花灯和古城演出等,这些节日活动能够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
最后,铜仁古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古城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城周边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和完善,如交通、住宿和餐饮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此外,古城当地政府也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
未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铜仁古城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铜仁古城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通过充分发挥古城的特色、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活动,铜仁古城将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铜仁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铜仁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地域文化一词中的地域, 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和前提因素, 本文中的“文化”主要是指一种精神文化, 即“一种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以及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
” [1] 包括三个内容: 不同区域内的人们逐渐形成各不相同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 地理环境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创造的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物质文化成果; 长期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相似或相同的性格心理、宗教信仰、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文化特质。
地域文化的形成, 起源于地理环境的差异, 发展于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文化中心的历史演变。
铜仁,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 武陵山腹地, 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 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地带, 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地区, 无论从其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还是从其文化发展形态上来看, 均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地域, 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
一、铜仁地区地理环境分析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 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东斜坡地带,东经107° 46’ 00〃一107° 25’ 05〃,北纬27° 07’ 43〃一29° 05’ 23〃,全区18023平方公里,区内西北部地势较高, 向东南侧逐渐降低。
1、地处武陵山区腹地, 梵净山主峰所在从自然地理的角度, 武陵地区是指以武陵山山脉绵延之地, 主要包括湘鄂渝黔省市的四大边区, 具体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市所辖的五个区县: 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
[2] 梵净山海拔2572米,为武陵山山脉的主峰,大约形成于10—14亿年前, 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
铜仁简介介绍

地理特点
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 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整个地势西 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 斜,呈向北倾斜簸箕形。
铜仁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 均气温17.3℃,年平均降水量1367.2 毫米,年日照时数1078.8小时。
世界自然遗产。
石阡温泉是贵州省著名的温泉之 一,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 的温泉文化,是国家级旅游度假
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仁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锦鸡舞等,这些文 化遗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俗中的一种习俗歌曲,表达了土家族妇女对婚姻的喜悦和祝福 。
石阡温泉
• 石阡温泉是铜仁市的一处著名温泉胜地。这里有着丰富的温 泉资源和优美的环境,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游客可以 在此享受舒适的温泉浴,还可以在周围的风景中散步或骑行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07
铜仁美食特产
美食
社饭
社饭是铜仁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以粘米、糯米和豆干等食材为主料,加入酸菜、腊肉、 腊肠等辅料,经过蒸煮而成。社饭口感丰富,营养价值高,是铜仁地区人民在社日节期间 的重要食品。
特产
松桃红茶
松桃红茶是铜仁地区松桃县的特产, 是一种高端红茶。松桃红茶汤色红亮 、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具有很好的 保健功能。
江口萝卜猪
江口萝卜猪是铜仁地区江口县的特产 ,是一种优质的肉用猪。江口萝卜猪 以食用萝卜为主食,因此肉质鲜嫩、 口感细腻,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人文篇

原始古朴, 或古谲怪异 ,
雄健 中透 着缠 绵 , 租犷 中
体现 秀美; 土 家傩堂戏、
打镏 子、 花灯 、 木偶戏、
印
苗族 四月八 等 民族戏剧
江
实录 了 土 家族 、 苗 族先民
长
们 的精神 生 活。 上 刀 梯、
号 唢
下 油 锅、 踩铧 口 、 巫 术、
呐
斜步走大刀 等 民间绝活 ,
神秘 而 刺激。 浓郁的民俗
固口口囝 团囵圈田
位于 沿河县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 旧址
、
蕤 暴 净 主 e 邕源 亳同仨
人文篇
丰富多彩的 民族文化
铜仁地 区具有悠 久历 史底 蕴 的人 文旅游资 源 。 有铜仁 龙 舟艺 术 之 乡、 思 南 花灯 艺 术之 乡、 德江傩戏艺术之 乡、 玉 屏箫笛艺 术之 乡、 松桃 滚龙 艺 术之 乡、 印 江 书法 艺 术之 乡等独 具 特色 的艺术文化 。 有黔东特 区革命委 员会 旧址 、 印 江木黄红二 、 六军 团会师纪念馆 、 德江 中央湘 鄂分局枫香溪会议会址 、 石 阡中国工 农红军二 、 六军 团会议会址 、 石 阡困牛 山百 名红军将士 集 体跳 崖壮 烈牺牲遗址 等红 色旅游文化 , 还 有独 具魅力的民族歌舞和异彩纷呈 的民俗风情 。
风 情 , 能涤荡 人 的心 灵 ,
牵 绊人 的情感 , 让 人 感受
铜仁地 区保存着历 史久远 、 独具 民族特
到远 古文 明的震撼 。
色的丰富历 史古迹。 思南古县城距今 18 0 0
多年 , 历 代 的碑碣 和摩崖 石 刻为黔省之 冠 ;
郝家湾土 家古 民居 至 今 已 有 3 0 0 多年 历 史 , 依 山就势 , 具 有一 种 “ 诗意 的栖居” ; 具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仁的渊源与文化现象授课:裴国华尹艳一、课程目标揭示铜仁产生、过程及相关的自然、地理、民族、文化、经济、技术演变。
改革开放党和政府政策、地方党政在三十年改革开放中的成就。
革命根据地产生、杰出人物代表。
特色自然资源、文化传统、技术运用、城市建设、农村建设。
二、教学过程从学生熟悉的本民族聚居地故事、人物、生活习惯、了解的经济变革中导入、展开铜仁产生、沿革、突出重大历史文化、重大事件、突出重大自然人文资源对今天发展的动力作用。
在教学的展开中让学生认识铜仁、掌握其概况,延伸知识、拓展知识,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三、情感、价值观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铜仁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是铜仁发展的必然经历。
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珍贵物种,保护生态平衡,避免生态污染。
四、方法论以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为基调,力求简明、从自身经历及社会调研资料中提出精华部分用叙事方法、追忆方法、比较方法。
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讲述、评论的方法。
客观、公开、历史方法探讨。
讲述过去要对历史负责,对未来展望要实事求是。
第一章自然铜仁简介:由位置、地貌、气候、河流、土地生物资源构成,特殊动植物。
引导学生注意:P7地理上垂直差异性,农业垂直开发。
琪桐·中国鸽子树·杜鹃呈乔木状,极罕见。
水能:集中在乌江约一O四二六万千瓦,梯级开发矿产锰钾为最。
钾开采受新疆钾盐化工及进口成本影响,设问:锰开采对水影响有食物链影响。
矿区对锰污染政策规定:第二章历史铜仁相对黄流域、相对中原,铜仁开拓略晚,商朝此地称鬼方,但范围更广,并非现在铜仁一地,引导学生参看P33内容,铜仁建府乃明朝之事,秦汉所建郡县·府属地不一位置也有别。
人物突出周逸群、旷继勋、吴向必、戴秉国曾见一面,两人见面是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底的事。
吴向必是三届中央候补委员,戴秉国与廖锡龙是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同一地区出三个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委员是非常先进的政治现象。
廖·戴仍参与领导军队、国家活动。
中国革命成果在三十年代还表现在:红军二·六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黔东特区苏维埃政府、贺龙、王震、肃克进入铜仁历史高端处,枫香溪战役。
参看:P83红军二·六军团会师旧址。
笔者对旧址陈列馆的建议:用叙述方法介绍给学生。
第三章文化简介文化:民俗,铜仁文化渊源于荆楚文化,长期受巴蜀文化影响黔中蛮五陵蛮相对于中原而言。
蛮泛指相对开发较晚,开化较晚,与中原联系困难之地。
铜仁疑是侗人与中原联系过程中语言变调、转换、演化而最终选定的。
傩戏是铜仁民族戏剧典型代表,特色,称之中国戏剧活化石。
傩戏起源于祭祀·目的驱鬼神,祈福消灾。
傩戏面具是彩的、鬼神凶恶状的。
有强烈刺激性。
花灯、踩高跷、花鼓、狮舞、舞草龙……铜仁流传的诗歌·故事代表作。
铜仁当代作家·艺术家:吴岳洲、吴恩泽、唐玉林、郑一凡画家,杨修林、摄影,杨国勇、尚源华、书法家张梦龙、林君栋、杨昌刚,其中作墨介绍,校友作家较熟悉一面。
谓荆:指楚国的荆襄之地,通称为荆楚。
谓鬼方:其地缘和荆相连在荆之西南地区,含湘西贵州及云南的昆明等地。
乌江文化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乌江两岸传统习俗、传说、通航交流的各种遗存,成果等。
沿河洪渡考古发现,淇滩古镇古建筑街道。
乌江两岸留下来的传统舞蹈、乐器、诗曲。
第四章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世居铜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各种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包概民族建筑、古桥、塔各种工艺、编织、服饰,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流传的故事,民歌歌谣等。
其中相当部分是以民族风情的形式表现的。
如:哭嫁歌、打闹歌、舞狮、花鼓舞蹈、摆手舞。
苗族:上刀梯、下火海:苗族:胃八。
侗族赶坳、工艺、玉屏箫笛,印江纸伞。
沿河藤器民族风味:糍粑、绵菜粑、锅巴粉、斗篷豆腐干、社饭。
古迹:石阡万寿宫、思南文庙、铜仁东山、万山矿遗址、梵净山敕赐碑。
关于文化定义较多。
本书采用的文化是从关系的角度上的。
其来源是铜仁职院专门从事文化研究、教学的候长林教授提出的。
祥见他的著作,文化笔记。
本章讲的文化、风情是从传统演化、民俗的意义上讲的。
据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专家喻邦林说,铜仁的文化现象很多是从民俗、习惯红白事或民间口头文学中整理出来的,有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
比如哭嫁歌、舞狮、薅草锣鼓、沿河县的摆手舞:都是大家熟知的。
第四章中,两节内容大家必须重视。
一是黔东傩戏,二是文物古迹。
傩戏:文学艺术界称之:戏剧艺术这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分布在铜仁、德江、思南、沿河、松桃、石阡等地。
傩戏起源:傩戏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巫。
驱鬼逐疫仪式称之傩:并由此产生祀神娱神的傩仪、傩舞。
傩舞者头带鬼神假面,手执干戚、表演追傩内容,经长期演变,宗教内容,祀神形式被世俗娱乐成分所取代,傩戏变成反映历史传说,世俗生活的歌舞戏节目。
据说唱傩戏者最长可演三天三夜。
傩戏道具、服饰都很古朴,主要有裙子法衣、牛角、司刀、牌带、马鞭、卦、令牌令旗等。
傩戏面具有傩戏的重要特征:一般有全堂面具和半堂面具之分。
傩戏传承方法,口耳相授、家传、师传。
第四节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以自学为主。
关于苗族:上刀梯、下火海。
是真实可信的。
本人曾亲眼所见表演者赤脚踩刀口由下而上爬,演毕查看其脚只留痕迹无血印。
下火海估计有此功夫在其内。
风味小吃铜仁很多:最具特色算社饭铜仁独有。
斗篷豆腐于是江口特色。
绵菜粑、锅巴粉也名气在外。
折耳根是名小吃六龙山的野山笋也是人们追求的美味。
文物古迹是算七节的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是历史古迹、古建筑。
二是红色革命资源。
一、石阡万寿宫建于一五八八年。
面积三仟八佰米。
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势而建山门,戏楼、前殿、正殿。
万寿宫最有价值部分是戏楼,富丽高大的戏楼坐西向东与雄伟壮观的前殿相衬,华丽的藻井、奇特屋脊,形象逼真的人物浮雕、别具一格的斗拱,把戏打扮得金碧辉煌。
戏楼左右两厢长廊花窗,绣花雕花朱漆放彩,生动华丽。
思南文庙建于明永乐十一年(一四一三年)其位于城东北隅高坡半腰,气势恢宏,面对雄伟大山脉断崖,庙下是层层阶梯直达波涛汹涌的乌江,它的大度大气是通江入洋,独树一帜,志存高远。
文庙最富有内涵是:歇山屋顶上各条屋脊端均以熬鱼为吻,戗脊中各雕一狮子,殿前卷拱封檐,明次间四根廊柱各雕一木狮倒挂在桃柱之间,廊柱均以镂雕挂落装饰其修饰之法国内鲜见。
值得一得的是铜仁川主宫、布局、建筑形式,戏楼镂空雕花、造型与石阡万寿宫在艺技上等同,在地理位置上优于后者。
然而0六年一场大大令其化为灰土、珍宝失去永不复返。
红色资源铜仁有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周逸群纪念馆,故址铜仁市中心。
红军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
上世纪七九年建,占地四百米,碑高十四.二米花岗石贴面,正面有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亲笔提《题》写:中国土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十九个大字。
二·六军团会师真正地点离纪念碑约一里左右。
会师旧址会师旧址在木黄镇内水府宫。
内有戏楼、前厅、天井、后厅及闺房。
二·六军团会师舍曾在此召开重要军事会议,行动纲领。
任弼时、肖克、王震、李达曾在在此。
一九八五年定省级文物单位。
O七年定国家级文物单位。
思考题:傩戏起源·特色铜仁红色旧址起因……第五章民族历史和民族政策一、明确以下内容铜仁的历史就是一部少数民族的发展史。
铜仁少数民族历史是铜仁发展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向。
历史上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开发,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管理与稳定。
现代民族政策主要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
二、方法接受式学习、提问、讨论。
引导学生阅读,结合本民族变化讨论在情感上、态度上认同民族政策是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有处于少数民族管理自己的事务。
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的利益愿望相一致。
三、制度历史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是以制度管理方式进行的。
这种制度带地方地域的倾向,地方意志较明显。
铜仁在春秋、秦、汉、唐、宋先后实行过郡县制、羁摩制度和土司制度。
元朝强盛,海内划一,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明永乐十一年贵州建省,内辖铜仁等。
一九一三年即民国初期铜仁废府、厅制,改为县制。
现有九县市一特区。
四、民族铜仁境内有二十四个少数民族。
即土家、苗、侗、仡佬、羌、蒙古、瑶、回、壮、布依、彝、满、傣、朝鲜、僳僳、普米族,总人口为贰佰贰拾伍万又八仟玖九佰人。
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占人口绝大多数。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沿河、德江、思南、印江、江口、铜仁等地。
苗族主要分布松桃、思南、江口、印江、石阡等县。
侗族主要分布玉屏、万山、铜仁、江口、石阡。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县。
民族传统经济封建时代经济特征,封建地主占绝大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
民族地区是封建领主经济,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土司、土官手里少地的农民和少数民族贫农要交五至七成的租子。
民国时期,大部分土地集中到官僚、地主富农手中,农民破产,失地极多。
百姓度日如处。
民族斗争主要有:明嘉靖年间的龙西波、吴黑苗起义,持之十六年。
乾嘉苗民起义。
数十万人卷入,波入川、黔、湘三省边区。
咸同年间红号、黄号、白号军起义对本地区影响很大。
参加沿海杭倭、邪片战争和平息、新疆张格尔叛乱。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苗族将领欧百川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神兵参加贺龙领导的二·六军团。
抗美援朝龙世昌血战上甘岭,对越反击战吴忠臣流雷都是值得歌颂的。
五、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最有历史价值、最值得学习的是党的民族政策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才有的。
远在贺龙领导的沿河、松桃、印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时就制定了《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提出八条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和参加革命的权利。
这铜仁史上算一个解放少数民族的政治纲领,也是第一次明确少数民族有各种权利的文件。
新中国成立后,铜仁地方政府政令取消各种少数民族歧视称谓、批示、碑碣匾联等。
五六年成立松桃苗族县、八四年成立玉屏侗族县、八六年成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此外,铜仁境内有五十六个民族乡,民族乡占自治县乡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点九。
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点四零。
铜仁是民族政策落实好,民族团结稳定,民族经济发展顺利的地区之一。
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融洽。
无民族隔阂。
语言相通,习惯较一致。
无严重的民族间矛盾和冲突各民族都能和谐相处,同心同德,共建家园。
第六章地方经济这章的总的指导思想:指出铜仁经济属于西部经济,是西部经济的一部分。
西部经济又是什么呢?教材没有解释,但西部经济可以讲在拥有雄厚国家资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强大的技术装备的同时,生产力水平不平衡。
在高技术为发展方向的条件下还存在较普遍的半机械化、手工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