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悬架系设计指南设计

合集下载

悬架设计指南

悬架设计指南

设计指南(弹簧、稳定杆)不管悬架的类型如何演变,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有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一 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主要作用是传递车轮或车桥与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载荷,并依靠其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缓冲的目的。

在现用的弹性元件中主要有三种;(1)钢板弹簧,(2)扭杆弹簧,(3)螺旋弹簧。

钢板弹簧设计板弹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除作为弹性元件外,还兼起导向和传递侧向、纵向力和力矩的作用;在车架或车身上两点支承,受力合理;可实现变刚度,应用广泛。

(一) 钢板弹簧布置方案1.1钢板弹簧在整车上布置(1) 横置;这种布置方式必须设置附加的导向传力装置,使结构复杂,质量加大,只在少数轻、微车上应用。

(2) 纵置;这种布置方式的钢板弹簧能传递各种力和力矩,结构简单,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1.2 纵置钢板弹簧布置(1) 对称式;钢板弹簧中部在车轴(车桥)上的固定中心至钢板弹簧两端卷耳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多数汽车上采用对称式钢板弹簧。

(2) 非对称式;由于整车布置原因,或者钢板弹簧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不动,又要改变轴距或通过变化轴荷分配的目的时,采用非对称式钢板弹簧。

(二)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确定初始条件:1G ~满载静止时汽车前轴(桥)负荷2G ~满载静止时汽车后轴(桥)负荷1U G ~前簧下部分荷重2U G ~后簧下部分荷重1W F =(G 1-G 1U )/2 ~前单个钢板弹簧载荷2W F =(G 2-G 2U )/2 ~后单个钢板弹簧载荷c f ~悬架的静挠度;d f -悬架的动挠度1L ~汽车轴距;1、 满载弧高a f满载弧高指钢板弹簧装在车轴(车桥)上,汽车满载时钢板弹簧主片上表面与两端(不包括卷耳孔半径)连线间的最大高度差。

a f 用来保证汽车具有给定的高度。

当a f =0时,钢板弹簧在对称位置上工作。

为在车架高度已确定时得到足够的动挠度,常取a f = 10~20mm 。

2、 钢板弹簧长度L 的确定L —指弹簧伸直后两卷耳中心间的距离(1)钢板弹簧长度对整车影响当L 增加时:能显著降低弹簧应力,提高使用寿命;降低弹簧刚度,改善汽车平顺性;在垂直刚度C 给定的条件下,明显增加钢板弹簧纵向角刚度;减少车轮扭转力矩所引起的弹簧变形;原则上在总布置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将钢板弹簧取长些。

悬架设计说明书

悬架设计说明书

前言本小组课程设计的课题是普通的经济型轿车。

因而,其定位为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的第一辆家庭用车。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可靠,坚固,耐用,使用成本较低,油耗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为当前主流技术水平。

所以,悬架的设计宜选用成熟技术,零部件,彻底的贯彻“三化”原则,较为合理的成本控制。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虽然并非汽车在行进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如果没有悬架,将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悬架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性能的认识更多的靠更为直接的感观感受,而非他们不太懂得的专业术语。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提升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共识。

与此关系密切的悬架系统也被不断改进,主动半主动悬架等具有反馈的电控系统在高端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无论定位高端市场,还是普通家庭的经济型轿车,没有哪个厂家敢忽视悬架系统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

这一切,都是因为悬架系统对乘员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

悬架系统的优劣,乘员在车上可以马上感受到。

“木桶理论”,很多人都知道,整车就好比是个“大木桶”,悬架是它的一片木板。

虽然,没有悬架的汽车还是可以跑动的,但是坐在上面是很不舒服的。

坐过农用车货厢的人,对此应该是颇有些体会的,即便是较好的路况,在上面也是颠来颠去的。

因为它的悬架很简单,对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考虑的很少。

只有当悬架这块木板得到足够重视,才能使整车性能得以提升。

否则,只能是句空话。

这涉及到部件与整体的关系。

一句话:整体离不开部件,部件也成不了整体。

整体可以提供部件提供不了的功能,反过来部件又对整体有着重要影响。

正因为悬架在现代汽车上的重要重要作用,应该重视汽车悬架的设计。

只有认真,严谨的设计才能确保其与整车的完美匹配。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图册,行业和国家标准。

这些是对我们这些将来要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工作的工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必须经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_现代SUV轿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_现代SUV轿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论文)现代SUV轿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绪论 (1)1.1悬架系统概述 (1)第二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4)2.1前、后悬架结构方案 (4)2.2辅助元件 (5)2.2.1 横向稳定杆 (5)2.2.2 导向机构 (6)第三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6)3.1主要技术参数 (7)3.2悬架性能参数确定 (7)3.3悬架静挠度 (8)3.4悬架动挠度 (8)3.5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8)第四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9)4.1前悬架弹簧(麦弗逊独立悬架) (9)4.1.1 弹簧中径、钢丝直径及结构形式 (9)4.1.2 弹簧圈数 (10)4.2后悬架弹簧(四连杆非独立悬架) (10)4.2.1 弹簧中径、钢丝直径及结构形式 (10)4.2.2 弹簧圈数 (11)第五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2)5.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2)5.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12)5.3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13)5.4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4)5.4.1 侧倾中心 (14)第六章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16)第七章减振器设计 (219)7.1减振器概述 (19)7.2减振器分类 (19)7.3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 (20)7.3.1 相对阻尼系数确定 (20)7.3.2 减震器阻尼系数 (20)7.4最大卸荷力 (21)7.4.1 前悬架的最大卸荷力 (21)7.4.2 后悬架的最大卸荷力 (21)7.5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 (22)7.5.1 筒式减振器工作直径 (22)7.5.2 油筒直径 (23)第八章平顺性分析 (24)8.1平顺性概念 (24)8.2汽车的等效振动分析 (24)8.3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27)8.4相对动载F D/G,对Q的幅频特性 (27)8.5影响平顺性的因素 (29)第9章结论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2)附录Ⅰ (33)外文翻译 (33)译文 (36)附录Ⅱ (38)1.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曲线程序 (38)2.相对动载的幅频特性曲线 (40)第一章 绪 论1.1悬架系统概述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汽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2doc

汽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2doc

轻型轿车悬架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轻型轿车悬架系统的设计。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可靠,坚固,耐用,使用成本较低,油耗处于国内中低等水平,为当前主流技术水平。

所以,悬架的设计宜选用成熟技术,零部件,彻底的贯彻“三化”原则,较为合理的成本控制。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有着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等众多优点,在现代轻型汽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鉴于此,此次设计,该车的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架采用钢板弹簧式整体后悬架.这样设计可以使本车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舒适角度,都可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

本毕业设计要求根据某较车总体方案要求,对其悬架进行设计计算。

为了阐述悬架的设计过程,说明书从设计计算对麦式悬架的设计过程进行了介绍。

说明书首先阐述了悬架中关键零部件如:螺旋弹簧、减振器等的设计、选型和计算;进而分析了悬架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悬架的物理模型。

【关键词】:麦弗逊式悬架;钢板弹簧整体悬架;设计计算;选型The design of Light passenger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Chen xiang(grade06,class01, Heat Energy and Dynamical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723000,Shaanxi ,Tutor:shi shao ning)AbstractTim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problem is that the light saloon hangs to put up systematic design. As a result, Must satisfy several the following call for: Reliable , sturdy and durable, use cost comparatively low, the low grade is horizontal in oil being consumed being in in the homeland , the technology is horizontal for current main current. The design putting up therefore, hanging ought to select and use the mature technology , component and part , put "three into effect completely spending " principle , comparatively rational cost controls.Maifuxun style has had structure simple , compact independent dangerous rack , has occupied space waiting for a lot of merit for a short time , in modern light automobile to apply broadly. Because of this , this time, going forward designing that , that vehicle hangs to adopt the dyadic independent dangerous Maifuxun rack , rear overhang puts up adopt the dyadic overall of band spring rear overhang rack. Such designs that the angle still is from comfortable angle from economy being able to make this vehicle regardless of , can reach a comparatively ideal result.Graduation practice requires that comparatively, the vehicle overall plan demands , the design being in progress to whose dangerous rack secretly schemes against according to some. For the design setting forth the dangerous rack, process , specifications introduce that from designing that the process calculating the design to dyadic dangerous wheat rack has been in progress. Specifications has set forth dangerous rack middle key component and part first such as: Spiral spring , the design that the shock absorber waits for, choose a type and secretly scheme against; Have analysed the dangerous rac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hysics model moving a characteristic, and being that the basis has built the dangerous rack on this account then.Key words: McPherson suspension;The whole steel spring suspension; design and selection;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6)1.悬架的功用 (6)2.悬架系统的组成 (7)3.悬架的类型及其特点 (8)3.1非独立悬架的类型及特点 (9)3.2独立悬架的类型及特点 (10)4悬架形式的选择 (13)4.1总评 (13)4.2前后悬架的确定 (14)第二章悬架的设计计算 (14)1.悬架设计要求 (15)2.前悬架的设计计算 (16)2.1弹簧形式的选择 (16)2.2材料的选择 (16)3.弹簧参数的计算 (17)3.1圆柱螺旋弹簧直径d的计算 (17)3.2求有效圈数 (17)3.3其它参数 (18)4.弹簧的校验 (19)5.后悬架的设计计算 (20)5.1弹性元件的选择 (20)5.1.1加工要求 (20)5.2.2材料的参数 (20)6.钢板弹簧参数的设计计算 (21)6.1挠度的确定 (21)6.2各片长度的确定 (22)6.3断面高度及片数的确定 (22)6.4厚度的确定 (23)6.5板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得弧高及其曲率半径 (23)7.钢板弹簧的强度校验 (24)第三章减振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功用 (25)1.减震器的作用 (26)2.减震器的结构 (27)3.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27)第四章横向稳定器的作用 (28)第五章麦佛逊式悬架导向机构 (30)1独立悬架导向机构 (38)2麦弗逊式悬架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40)结论 (42)参考文献 (42)致谢 (43)引言此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轻型轿车的悬架系统。

(完整版)SUV轿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完整版)SUV轿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和减振器行业的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行,乘客对汽车的运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市场需求下一种兼具城市行走、野外运动,极其符合现代年轻人追求强烈个性的心态的SUV轿车应运以而生。

SUV能适应各种路况,而且对于悬架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这次设计的SUV轿车悬架系统也是为了适应发展当前的这种实际的需要而设计。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SUV轿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结构设计。

前悬架采用目前较流行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系统,后悬架采用舒适性较好的二连杆式非独立悬架。

前、后悬架的减振器均采用双向作用式筒式减振器。

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

在此次设计中还进行了悬架参数的确定、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导向机构和横向稳定杆的结构计算及强度校核。

而且,采用Matlab软件对悬架系统的平顺性性进行了编程分析,论证了该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正确性,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本设计对于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的实际意义。

此外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悬架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汽车减振器;平顺性;ABSTRACTAs the auto industry and the shock absorb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people in the car such a market demand of both urban walking, field sports, in line with modern young people to pursue an extremely strong personality of the mentality of SUV cars to be shipped and Health. SUV can adapt to all kinds of traffic, but also for suspension of comfort and of the SUV car suspension system is also in order to mee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needs of such a design.The design of major research SUV c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structural design. Before the current suspension of the more popular Maifuxunshi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rear suspension better use of comfort-two-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improved comfort and driving stability. Also in the design of a suspension parameters of the flexibility of the design elements, the orient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alculation and strength checking. Moreover, the use of Matlab software on the ride suspension system of a programming analysis, demonstration of the system design of reasonable accuracy,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The design for improving the car on ride comfort, addition to auto enterprises suspension design, with some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 independent suspension; dependent suspension;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 ride comfort;目录第1章绪论 (1)1.1悬架系统概述 (1)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4)2.1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4)2.2非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6)2.3前后悬架结构方案 (7)2.4辅助元件 (10)2.4.1横向稳定器 (10)2.4.2弹性元件 (10)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11)3.1自振频率 (11)3.2悬架刚度 (11)3.3悬架静挠度 (11)3.4悬架动挠度 (12)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13)4.1前悬架弹簧(麦弗逊悬架) (13)4.1.1螺旋弹簧的端部形状 (13)4.1.2螺旋弹簧的参数计算 (13)4.1.3弹簧圈数 (14)4.2后悬架弹簧(二连杆悬架) (14)4.2.1螺旋弹簧的参数计算 (14)4.2.2弹簧圈数 (15)第5章减振器设计 (16)5.1减振器概述 (16)5.2减振器分类 (16)5.3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 (17)5.5.1相对阻尼系数 (17)5.5.2减振器阻尼系数 (18)5.4最大卸荷力 (18)5.5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 (18)5.5.1筒式减振器工作直径 (18)5.5.2油筒直径 (19)第6章横向稳定器设计 (19)第7章平顺性分析 (21)7.1平顺性概念 (21)7.2汽车平顺性的研究方法 (21)7.3汽车振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22)7.4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24)7.5影响平顺性的因素 (25)第8章结论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附录Ⅰ (29)附录Ⅱ (41)第1章绪论1.1悬架系统概述近年来,舒适性问题对于汽车企业的要求逐年提高,影响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有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等因素。

汽车悬架设计方案

汽车悬架设计方案

第二节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
四、弹性元件分析 四.弹性元件结构分析
形式 特点
钢板弹簧 多片 变厚少片
螺旋 扭杆 弹簧 弹簧
单位质量贮 能量 质量 簧下质量 悬架弹性特 性 悬架结构 维修与保养 寿命④ 制造要求
最小
大 大 线性
简单 方便③ 短 不高
←—
较小① 较小 ←—
←— ←—③ ←— ←—
较小 ←—
第二节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
五、辅助元件分析
2. 缓冲块
仅用来限制悬架最大行程的缓冲块,用半个椭圆 形橡胶硫化到钢板上制成。 兼有辅助弹性元件作用的缓冲块,用多孔聚氨脂 制作。它的特点是强度高、耐磨。
第三节 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一、悬架第静三节挠悬 度架fc主要参数的确定
1. 定 一、fc
1.fc定义:
2. 三种匹配方式
3)前、后轮独立——橡胶衬套
因橡胶衬套横截面方向上,按对角线方向开有楔形孔。 结果在不同方向衬套的刚度不一样。即:在汽车纵轴 线方向衬套的刚度小;衬套的纵向刚度大;衬套的总 扭转刚度大 b、c两项大的原因是:
转向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作用有侧向力FY1、 FY2 →简化作用到衬套上的力F1、F2和力矩M1、 M2→在F1和F2作用下衬套内、外侧相对移动,同 时处于橡胶衬套内径处的金属隔套突肩压紧橡胶 衬套,使之纵向刚度↑,扭转刚度↑。→减轻轴转 向效应,操纵稳定性好。
单横臂式 单 纵 臂 单 斜 臂 麦弗逊式 扭 转 梁 随 动


臂式
特性 侧轻中心高度①、 车轮相对车身跳 动时,车轮定位 参数的变化②
轮距③
悬架侧倾角刚度

横向刚度⑤ 占用空间尺寸⑥
结构 成本 轴距

乘用车悬架标准建设指南

乘用车悬架标准建设指南

乘用车悬架标准建设指南英文回答:Guidelin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assenger Car Suspension Standards.Introduction.Passenger car suspension system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ensuring vehicle stability, handling, and ride comfort.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performance of passenger cars,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suspension systems. This guideline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standards.Scope.These guidelines app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spension standards for passenger cars with a gross vehicle weightrating (GVWR) of less than 10,000 pounds. The guidelines cov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suspension systems:Design requirement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Testing procedures.Design Requirements.Suspension systems shall be designed to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Strength and Durability: The suspension system shall be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the loads and stresses encountered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including extreme loading conditions.Stability: The suspension system shall maintain vehicle stability during cornering, braking, and acceleration.Handling: The suspension system shall provide responsive and predictabl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Ride Comfort: The suspension system shall provide a comfortable ride for passengers over a variety of road surface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Suspension systems shall meet the follow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Ride Comfort: The suspension system shall limit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experienced by passengers to acceptable levels.Handling: The suspension system shall maintain vehicle stability during cornering and provide predictable steering response.Durability: The suspension system shall maintain its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expected life of the vehicle.Testing Procedures.The following testing procedures shall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uspension systems:Ride Comfort Testing: Ride comfort shall be evaluated using standardized test procedures that measure thevertical acceleration experienced by passengers.Handling Testing: Handling shall be evaluated using standardized test procedures that measure vehicle stability and steering response.Durability Testing: Durability shall be evaluated using standardized test procedures that simulate the loads and stresses encountered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and extreme loading conditions.Compliance.Manufacturers of passenger cars shall ensure that their vehicl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se guidelines. Compliance shall be demonstrated through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Updates and Revisions.These guidelines shall be reviewed and updated periodically to ensure that they remain current with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suspension technology.中文回答:乘用车悬架标准建设指南。

轿车悬架系设计指南2.

轿车悬架系设计指南2.

3.悬架系统与整车的匹配1.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要求:1.车轮跳动时,轮距变化不超过±4mm以防止轮胎早期磨损。

2.车轮跳动时,前轮定位角变化特性合理。

3.转弯时,车身在0.4g侧向加速度作用下,车身侧倾角不大于3—4°,并保证车轮与车身倾斜同向,以增加不足转向效应。

4.制动及加速时,车身应有“抗点头”及“抗后坐”效应。

5.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可靠地承受及传递除垂直力以外的力和力矩。

2.侧倾中心与侧倾轴侧倾中心是指在横向垂直平面内,汽车在横向力(例如转弯离心力)作用下,车身在前、后轴处侧倾的瞬时迴转中心。

前后、轴的侧倾中心距地面的高度,被称之为侧倾中心高度hg,如图1所示。

图 1前悬架侧倾中心高度hg可按图1中各参数计算获得。

在前面计算悬架偏频时已知:m=150δ=5.36°P=2428B=740求hg在△EOW中,OW=PSinδ=2428Sin5.36°=226.8EW=PCosδ=2428Cos5.36°=2417.4OQ=OW+m=226.8+150=376.8QT=EW+m tgβ=2417.4+150 tg11°=2446.56∵OQ/hg=QT/B, P/QT=k/B∴hg=376.8×740/2446.56=114 mmk=PB/QT=2428×740/2446.56=734.7mm而后悬架采用纵置摆臂式非独立悬架,如图2所示。

图2此类纵置摆臂式非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一般都大约在车轴中心处。

如图3示。

图3侧倾轴:将前、后轴侧倾中心连接成一条轴线,此轴线位于汽车横向对称中心面上,并与汽车重心在同一平面内。

如图3所示。

车身在侧向力(侧风、转弯离心力等)作用下围绕侧倾轴线的转角φ称为车身侧倾角。

侧倾角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稳态转向效应。

侧倾角过大,乘客感到不安全、不舒服;侧倾角过小,则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过大,单轮遇到障碍物时,车身会受到强烈冲击,平顺性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轿车悬架系设计指南(华福林编写)1.概言一辆性能优良的轿车,几乎所有的整车性能,譬如:动力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舒适性、经济性、通过性及安全性,都与底盘设计的优劣息息相关。

所谓汽车底盘,一般指车身(含内外饰件)以外的所有零部件总成装配成的平台而言,而汽车设计业内人士则还需将发动机、车架及它们相配套的零部件总成排除在外。

因此,汽车设计部门往往将《底盘》定义在两大系统之内,即:1.传动系统:含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传动轴、前后驱动桥(包括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

2.行路系统:含前轴(包括车轮及轮毂)系、转向系、制动系、悬架系等。

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在对一辆新车试车后,除对其动力性、经济性评价外,该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诸如车辆高速行驶下“发不发飘”、“摆不摆头”、“跑不跑偏”等等。

以下仅就个人近50年汽车设计的经验,围绕轿车悬架结构因素对性能影响的简明讨论,供缺乏悬架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参考。

2.汽车的悬架系2-1 悬架系是汽车的重要部分。

它是将车身(含车架)与车桥(轴)弹性联结的部件,主要功能是:2-1-1 缓解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和冲击,保证良好的平顺性。

2-1-2 衰减车身和车桥(或车轮)的振动。

2-1-3 传递车轮和车身(含车架)之间的各种力(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和力矩(制动力矩和反作用力矩)。

2-1-3 保证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2-2 汽车悬架通常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和减震器组成。

2-2-1弹性元件(含各类弹簧)用来传递垂直力和缓解冲击;当汽车横向角刚度较小时,还需装横向稳定器(横向稳定杆)以减小车身的横向滚动角(侧倾角)。

2-2-2导向机构用来控制车轮相对于车身的运动特性,以保证必要的稳定性,同时传递除垂直力以外的力和力矩。

2-2-3减震器仅用来衰减车身和车桥(或车轮)的振动振幅,它并不能改变悬架的“硬软”程度。

2-3 悬架结构一般分为两大类:独立悬架和整体桥悬架(非独立悬架)。

2-3-1独立悬架分为3个类型,如图4所示1)麦克菲尔逊支柱型:亦称滑柱式或简称柱式,如图1所示。

结构简单,质量轻,占有空间小,适合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

2) 双摆臂型,如图2所示。

为了获取最佳的前轮定位及其运动几何学,通常上、下摆臂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安装角。

该结构经常被中型以上的轿车、皮卡及轻型越野车上采用。

3) 斜三角单摆臂(A型斜摆臂)如图3所示。

长适用于轿车后独立悬架,以获取较理想的外倾及轮距变化。

例如在丰田、奔驰轿车系列上采用。

2-3-2独立悬架的特点:1) 左右车轮在不平路面作上下跳动时,是互相独立的,它们彼此之间不产生耦合关系。

因此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轮胎抓地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2) 降低了簧下质量(非悬架质量),使簧下质量(悬架质量)的固有频率提高(所谓悬架振动的高频部分),远离簧上质量的固有频率(所谓悬架振动的低频部分),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利于降噪及舒适性。

图1图2图3图42-3-3整体桥悬架(非独立悬架)结构简单、可靠,坚固耐用,适合较大的轿车后悬架上采用。

左右车轮在不平路面作上下跳动时,会产生互相牵连的,它们彼此之间将产生振动耦合,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这将会降低乘坐的舒适性如图5所示。

非独立悬架的型式具有钢板弹簧式、带横向拉臂、螺旋弹簧的纵向拖臂式(简称纵向拖臂式)、四连杆式以及扭梁式。

图52-4轿车的行驶平顺性汽车行驶中,不平路面的冲击传给车身后引起三维振动;加、减速、制动、转向等操作都将会引起车身的垂直、纵向及横向振动。

有时这种强烈的车身振动将迫使司机降低车速,同时也会加大动载荷,进一步引起零部件的磨损。

因此,轿车在一般使用速度范围内行驶时,保证乘客不会因振动而导致不舒适感觉的性能,称之为轿车行驶平顺性。

轿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方法,通常根据振动对人体的生理反应来确定的。

轿车是一个多质量的复杂的振动系统,车身通过悬架的弹性元件与车桥相连接,又通过具有弹性的轮胎与地面相接触,而发动机也通过橡胶悬置与车身相连。

当它们承受外激力作用时,轿车将产生极为复杂的振动。

为便于了解及分析轿车的基本振动规律,人们常将此复杂振动系统简化为两个质量的振动系统,即悬架质量(簧上质量)M与非悬架质量(簧下质量)m两部分组成。

如图6所示。

图6悬架质量(簧上质量)M是指由弹性元件所支撑的质量。

例如车身及其内外饰件质量、乘员、燃料及辅料质量、动力总成及其附件质量、安装在车身上的底盘件质量等。

非悬架质量(簧下质量)m是指不通过弹性元件所传递的那些质量。

例如车轮及轮胎的质量、制动器总成质量、后轴质量等。

然而,相连于M及m之间的元件质量,如弹性元件、导向机构杆件、减震器、转向横拉杆及传动轴等。

通常要将它们重量的一半计入悬架质量,另一半计入非悬架质量中去。

就悬架质量M而言,其振动具有六个自由度;即沿X、Y、Z轴作线性振动及绕此三个轴作角振动。

如图7所示。

图7根据经验,影响平顺性最大的振动是悬架质量M沿Z轴向的垂直振动和绕Y轴的纵向角振动。

为了便于分析,进一步将系统简化为如图6所示4个自由度的平面模型。

在此模型中,忽略轮胎的阻尼,同时将悬架质量M分解为在前、后轴上的悬架质量M1及M2以及重心C上的联系质量M3,这3个集中质量由无质量的刚性杆连接,它们之间应满足3个条件:1)总质量保持不变M1 + M2 + M3 =M2)重心位置不变M1a - M2b =03)转动惯量值保持不变I y =Mρy2 = M1a2 + M2b2解此3个方程后得出:M1 = Mρy2 / aLM2= Mρy2 / bLM3= M(1-ρy2 / ab)式中ρy 绕横轴Y的回转半径a,b 车身重心至前、后轴的距离L 轴距使ε=ρy2/ ab ε的物理意义是悬架质量分配系数,当它等于1时,联系质量M3=0,大部分现代轿车ε=0.8-1.2,即接近1。

在ε=1的情况下,前、后轴上悬架质量M1、M2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

换句话说,当轿车行驶在不平的道路上而引起振动时,质量M1运动而质量M2不运动;反之亦然。

因此,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分别讨论前、后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如图8所示。

图82 –5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是分析轿车振动的最基本的手段。

它是由悬架质量M、弹簧刚度C、减震器阻尼系数K组成。

q是输入路面的不平度函数。

该系统的自由振动可由以下齐次方程来描述:Mz’’+δz‘+ Cz= 0令2n =δ/M,ω02 =C/M 后可以置代为下式z’’+2nz‘+ ω02z = 0该微分方程的解为:z = Ae-n t Sin〔(ω02–n2)1/2 t +a〕将上式绘制成A-t(振幅—时间)曲线,如图9所示。

曲线指出:有阻尼自由振动时,质量M以圆频率(ω02–n2)1/2振动,其振幅按e-nt 衰减。

有阻尼自由振动时的固有频率ωd=(ω02–n2)1/2,若改写为ωd=(ω02–n2)1/2 =ω0(1-ψ2)1/2---------------- (1)式中ψ=n /ω0起名为相对阻尼系数ω0 称之为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图9由式1可知,当相对阻尼系数ψ值增大时,有阻尼固有频率ωd下降。

当ψ=1时,则ωd=0,振动消失。

由于轿车悬架系统的相对阻尼系数较小,通常ψ≈0.25-0.50,ωd比ω0仅下降了3%,所以在分析悬架系统时,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可按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ω0来考虑。

根据上述分析的结论非常重要,在设计轿车悬架系统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固有频率ω0=√C/M 弧度/秒或固有频率f0=ω0/2π=1/ 2π(C/M)1/2Hz2-6 簧上质量固有频率n0和悬架挠度f的选择轿车悬架系统的固有频率n0的选择,特别是前悬架簧上质量的偏频(即固有频率)n01和后悬架簧上质量质量的偏频(即固有频率)n02的选择,对轿车的平顺性及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大脑能承受振动的频率范围,其最佳值应是与人们步行时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接近。

当人们散步时,以步行速度按1.2-2.4 km/h 、步距按0.33M计算,大脑上下起伏的频率约在60-120次/分的范围内。

因此,汽车悬架质量的固有频率应控制在此范围内为最佳。

对于现代轿车而言,f0推荐为75-85次/分,而载重车由于受空载到满载悬架挠度变化大的限制,一般选择n0在100-120次/分范围内。

如果轿车悬架质量频率n0低于60次/分时,有些乘客将会患“航海症”产生头晕呕吐症状,反之,如果选择n0大于95次/分以上,乘客就会感觉乘车如同骑野马,颠簸振动剧烈不堪忍受。

前后悬架的固有频率(偏频)的匹配对平顺性影响也很大,通常应使二者接近,以免车身产生较大的纵向角振动。

当汽车高速通过单个路障时,n01<n02引起的车身角振动小于n01>n02的,故推荐n01/n02的取值范围为0.55-0.95 (满载时取大值) ,对于一些经济型轿车,设计成n01>n02以改善后座舒适性。

对于悬架刚度C为常数,已知其静挠度f S,则可按下式计算偏频:n0≈300 / √f Sn0 偏频次/分f S静挠度cm2-7悬架的动挠度f d悬架除了有静挠度外,还应有足够的动挠度。

如果没有较合适的动挠度,这就意味着悬架被“击穿”的机率增加。

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面上时,由于动行程不够,缓冲块经常被撞死发出巨大的“咚咚”撞击声。

动挠度取值范围与悬架的静挠度f S有关。

货车f S =50-110 mm f d =(0.7-1.0) f S轿车f S =100-300mm f d =(0.5-0.7) f S2-8 悬架的刚度C千万不要将悬架刚度C与弹簧刚度C S混淆起来。

由于存在悬架导向机构的关系,悬架刚度C与弹簧刚度C S是不相等的,其区别在于悬架刚度C是指车轮处单位挠度所需的力;而弹簧刚度C S仅指弹簧本身单位挠度所需的力。

例如双摆臂型独立悬架的悬架刚度C的计算方法:如图10所示。

C=(ml cosθ/n p)2C S图10θ弹簧轴线与下摆臂垂线的夹角m 弹簧轴线与下摆臂的交点到下摆臂轴轴线的距离n 转向节下球销中心到下摆臂轴轴线的距离l、p 分别为转向节下球销中心和轮胎接地中心到导向机构摆动瞬心O'的距离。

以下将就某款轿车前悬架系统进行悬架刚度C、悬架静挠度f及偏频n的验算,其前悬架属于典型的麦克弗逊式独立悬架。

2-9 前悬架偏频计算实例已知:β=11°n=364 m=150 B=740 AN=697 P=2428 HK=34 计算:1.求δ:在△EHK中,Sinδ=HK/n=34/364 δ=5.36°在△AEN中,∠AEN=90°-β=90°-11°=79°在△AEO中,∠AEO=∠AEN -δ=79°-5.36°=73.64°2.求θ:在△AOE中,θ=90°-∠AEO =90°-73.64°=16.36°v = AN/Cosβ=697/Cos11°=684.2在△AEN中,u=AE/tgθ=684.2/tg16.36°=2331设C S弹簧刚度kg/mmC 悬架刚度kg/mmG 满载时前单轮悬架质量kgG0 空载时前单轮悬架质量kg3.求弹簧上作用力T及下摆臂球头RT=GCosβR=GCosδ4.悬架刚度C设在E点的挠度为fa时,,则A点弹簧压缩挠度应为fb则T u=RPP/u = fa /fbfb=fa u/P ————————————(1)由于质量G、挠度f、刚度C之间存在下述关系,即:C=G/f,则:fb= GCosβ/Cs ———————————(2)fa= GCosδ/C ——————————(3)将(2)(3)式代入(1)式得GCosβ/Cs = uGCosδ/CP整理后得悬架弹簧钢度C与螺旋弹簧刚度C S的关系式如下:C=(uCos δ/PCos β)Cs ——————(4)5.求前悬架空载偏频n 0及满载偏频n已知:空载前单轮悬架质量 G 0=2714N 满载前单轮悬架质量 G=3018N Cs=22.68 N/mm 将有关数据代入(4)式后得: C=(2331Cos5.36°/2428 Cos 11°)Cs 前悬架刚度C 为: C=0.9737Cs=0.9737×22.68=22.08N/mm 计算: 前悬架单轮空载静挠度f 0=G 0/C=2714/22.08=123mm=12.3cm 前悬架空载偏频 n 0=300/√f 0 =300 / √12.3=85.5次/分前悬架单轮满载静挠度f=G 0/C=3018/22.08=137mm=13.7cm 前悬架满载偏频 分次/817.13300300===f n6.螺旋弹簧的计算根据悬架结构布置和弹簧特性,分别计算出前(后)轴,空载和满载时单个车轮上的悬架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