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ppt
合集下载
必修三第一章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对点训练2:组织液和淋巴与血浆不同点
(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淋巴 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中错 误的是( D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 浓度
对点训练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图中虚线内 物质总称为 细胞外液 , 其中A代表 血浆 , B代表 组织液 , C代表 淋巴 。 (2)填写图中D、 E系统的名称:D 消化系统 ;E 泌尿系统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消化 、 循环 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 经过 循环、 泌尿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循环、 呼吸 系统。
三、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 酸碱度和温度等)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1)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体温、PH与血糖的调节
⑴体温调节方式是 神经—体液 ,人的正常体温是 370C左右 。
体液调节 ⑵PH调节方式是 ,正常人的血浆的PH为 2 7.35—7.45 ,与 HCO3-、HPO4 - 等离子有关,如何调节?
⑶血糖的调节方式是 神经—体液 ,血糖的正常水平是0.8—1.2g/l 。
必修3一单元复习PPT课件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两者构成宋明儒学主流,在政治、教育、社会 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积极:
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 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 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
儒学的批判和继承 ——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
时期:明清之际 背景: 具体表现:关键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评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对“百家争鸣”的评价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影响: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 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儒学成为主流 ——董仲舒新儒学
时期:西汉 关键人物:董仲舒和汉武帝 背景: 具体表现: 评价:
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 盛
荀子 民本:仁政、法治并重,“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
道家 老子 法家 韩非
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以法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墨家 墨子 小生产者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表二:孔子、孟子、荀子观点异同点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仁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学的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百家争鸣
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阶段特征:大变革时代 背景: 具体表现:关键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评价:性质;影响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经济(物质条件 ): 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孝道。 2、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的具体表现
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 ③对思想文化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 ④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君主权力,有利于君主实行仁政。 • (2)消极: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思
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杀了学 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其负面作用在中国古代后期日益明显,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 近代科技的落后。
B.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概念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创立——北宋五子(研究天人关系)
创立与
发展——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 体系
发展 成熟——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①他们批判君主专制,而并不批判整个的封建制度。
局限性 ②没有超越儒学的范畴,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正统地
位。
1、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
思想的关系是( )
A. 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 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创立——北宋五子(研究天人关系)
创立与
发展——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 体系
发展 成熟——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宋 实质 以儒家的伦理道德维护专制统治的儒学
明 特点 理
以儒家思想为正宗,同时,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内容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角度,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形成了庞大而严谨的理学体系,儒学发展到新的高峰
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杀了学 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其负面作用在中国古代后期日益明显,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 近代科技的落后。
B.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概念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创立——北宋五子(研究天人关系)
创立与
发展——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 体系
发展 成熟——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①他们批判君主专制,而并不批判整个的封建制度。
局限性 ②没有超越儒学的范畴,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正统地
位。
1、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
思想的关系是( )
A. 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 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创立——北宋五子(研究天人关系)
创立与
发展——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 体系
发展 成熟——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宋 实质 以儒家的伦理道德维护专制统治的儒学
明 特点 理
以儒家思想为正宗,同时,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内容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角度,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形成了庞大而严谨的理学体系,儒学发展到新的高峰
必修三unit1 reading and writing_知识点复习过程共34页PPT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必修三uni过程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必修三uni过程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必修三第一章复习

课本相关题目
• 1、课本P13例题6(两种形式) • 2、课本P15例题7 • 3、课本P20习题1.1 A2;A3 • 4、课本P35引例;P36例题1 • 5、课本P37引例;P38例题2 • 6、课本P41例题3;课本P43例题5 • 7、课本P45练习 • 8、课本P48习题1.3 A1;A2;A3 • 9、课本P50复习参考题 A1;A3;
相关习题
• 1、自主学习丛书P4例题3 • 2、自主学习丛书P5巩固练习 • 3、自主学习丛书P15例题1;例题2 • 4、自主学习丛书P16巩固练习 • 5、自主学习丛书P17本周练习1;6;9;10;
11;12;15 • 6、自主学习丛书P21单元练习1;3;4;6;
7;8;10;11;13;14、15;16;17;20;
必修三 第一章复习
请同学们总结本章的学习要点
• 1、条件结构及其框图(两种形式) • 2、循环结构及其框图(两种形式) • 3、认识简单的算法程序(不要求编写程序) • 4、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两种方法) (辗转相除法、更项减损术)
5、秦九韶算法(求一元多项式的值) 6、进位制(将10进制数化为K进制数、将K 进制数化为10进制数)
相关考题
• 1、(2010海南文科数学)
• 如果执行右面
• 的框图,
• 输• (A)5(B)
4
4 5
• (C) (6 D) 5
5
6
解析1
• 当N=5 ,k的取值分别为1、2、3、4、5 求 S= 1 + 1 + 1 + 1 + 1 = 5
1 2 23 3 4 45 5 6 6
识,考查了同学们的试图能力。
• 【温馨提示】涉及循环语句的问题通常可 以采用一次执行循环体的方式解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优质PPT】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 的影响。(4分)
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
不合时宜„„他们把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
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D
C.墨家
D.法家
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 白相用,干湿 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 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 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C
继承——仁政、民本 发展——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神化皇权,维护专制集权
(2014江苏)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
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
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形成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 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 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 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 负。(6分)
高中-英语-人教版-人教版英语高一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Module 3 Unit 1
词形变化之 动词-名词
Module 3 Unit 1
1.祝贺 v ._c_o_n_g_r_a_t_u_la_t_e_ n._c_o_n_g_r_a_t_u_l_a_ti_o_n_ 2.装饰 v. __d_e_c_o_r_a_t_e__ n.__d_e_c_o_r_a_ti_o_n 3.反映 反射v. _r_e_fl_e_c_t_ n._r_e_f_le_c_t_io_n 4.代表v. __r_e_p_r_e_s_e_n_t n._r_e_p_r_e_s_e_n_t_a_t_io__n
高一年级 英语学科
课题:模块三第一单元复习
词形变化之 动词-名词
1.祝贺 v ._c_o_n_g_r_a_t_u_la_t_e_ n._c_o_n_g__ra_t_u_l_a_ti_o_n_ 2.装饰 v. _d_e_c_o_r_a_t_e___ n._d_e__co__ra_t_i_o_n 3.反映 反射v. _re_f_l_e_c_t_ n._r_e_fl_e_c_t_io_n 4.代表v. _r_e_p_r_e_s_e_n_t_ n._r_e_p_r_e_s_e_n_t_a_t_io_n_ 5. 相信v.__b_e_l_ie_v_e__ n.__b_e_li_e_f__
名词后缀 -sion
express-expression discuss-discussion impress-impression
invade-invasion decide-decision
词形变化之 动词-名词
1.祝贺 v ._c_o_n_g_r_a_t_u_la_t_e_.装饰 v. _d_e_c_o_r_a_t_e___ n._d_e__co__ra_t_i_o_n 3.反映 反射v. _re_f_l_e_c_t_ n._r_e_fl_e_c_t_io_n 4.代表v. _r_e_p_r_e_s_e_n_t_ n._r_e_p_r_e_s_e_n_t_a_t_io_n_ 5. 相信v.__b_e_l_ie_v_e__ n.__b_e_li_e_f__
高一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单元总复习 PPT课件 图文

Ⅲ. 短文语法填空,然后背诵短文,熟记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An Interesting Festival
The Agricultural Feast takes place after the Independence Day. It is not a worldwide __1__(celebrate).Only Christians in Mexico look forward to its arrival for its __2__ (religion) origin: Long ago,humans' ancestors __3__(be) bad.They fooled and played tricks __4__ each other and never kept their word. So God turned up and drowned all their crops. Humans starved day and night, weeping. In order to gain God's forgiveness,__5__ woman poet set off to see God. She admired God and kept __6__(apologize).God was moved. With his permission,humans finally had good harvests again. So,__7__(wipe) sadness and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belief in God,people began the festival.
2.in memory of 纪念;追念
A film will be made in memory of those brave firefighters. 为了纪念那些勇敢的消防战士,一部电影即将开 拍。 [快速闪记] in honour of 为纪念…… in terms of 就……而言 in need of 需要 in case of 万一 in charge of 负责掌管 in search of 寻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统治地位彻
中国共产党: 底动摇;
改革开放后---儒学焕发新春。
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 溃;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科技文化事业有一定发展。 军事上: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政治上 从分裂走向统一;一是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1.政治思想:
核 心
“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实施方法
“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
仁的实质: a.民本思想(抑制暴政,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奴隶主贵族)
核 心
“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实施方法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 人感应” ---加强君权;
。
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徭役--缓和阶级矛盾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 治秩序
2.新儒学思想体系
b.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具有神学色彩。 c.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专 制统治。
帝教;建立政权后又将儒家经典贬斥为“妖”。
资产阶级 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 (维新派): 《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
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
(革命派): 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资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 (激进派): 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④学习方法:反复温习;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4.地位及影响
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 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 民族性格影响深远; 对于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类 重要的文化遗产;
1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B.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主张: ①政治思想——治国要以礼教为主,礼法并用和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②伦理观——“人性本恶” ③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对孟子和荀子的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程朱理学(宋:客观唯心论)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 了社会秩序,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 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儒学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
单元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 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5、掌握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基本史实。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地主阶级: 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农民阶级:
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 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的改造与独尊---西汉
1.背景:
a.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中央集权需要巩固; b.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c.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2.新儒学思想体系 a.内容
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 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 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 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B.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张: 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观——“人性本善” 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 义
1.背景:
①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政治分裂, 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 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 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③思想文化方面: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 现,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④宋代环境: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这些为文化的发展提 供了人才和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
“礼”:周礼 实施方法
“克已复礼” “正名”
礼的实质: 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 周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奴隶主利益。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2.哲学思想: a.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b.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人本 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 底动摇;
改革开放后---儒学焕发新春。
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 溃;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科技文化事业有一定发展。 军事上: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政治上 从分裂走向统一;一是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1.政治思想:
核 心
“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实施方法
“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
仁的实质: a.民本思想(抑制暴政,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奴隶主贵族)
核 心
“仁”: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实施方法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 人感应” ---加强君权;
。
仁政:限民名田、薄赋敛、省徭役--缓和阶级矛盾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 治秩序
2.新儒学思想体系
b.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具有神学色彩。 c.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专 制统治。
帝教;建立政权后又将儒家经典贬斥为“妖”。
资产阶级 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 (维新派): 《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
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
(革命派): 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资产阶级 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 (激进派): 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④学习方法:反复温习;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4.地位及影响
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 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 民族性格影响深远; 对于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类 重要的文化遗产;
1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B.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主张: ①政治思想——治国要以礼教为主,礼法并用和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②伦理观——“人性本恶” ③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对孟子和荀子的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程朱理学(宋:客观唯心论)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 了社会秩序,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 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儒学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
单元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 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5、掌握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基本史实。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地主阶级: 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农民阶级:
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 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的改造与独尊---西汉
1.背景:
a.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中央集权需要巩固; b.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c.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2.新儒学思想体系 a.内容
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 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 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 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B.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主张: 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观——“人性本善” 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 义
1.背景:
①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政治分裂, 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 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 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③思想文化方面: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 现,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④宋代环境: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这些为文化的发展提 供了人才和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
“礼”:周礼 实施方法
“克已复礼” “正名”
礼的实质: 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 周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奴隶主利益。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
2.哲学思想: a.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b.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人本 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