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试论钱钟书《围城》中女性 (1)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围城》中女性形象论文作者:黄梦婷准考证号:012111100049****:***报考学校:江西师范大学时间:2014年5月1日目录中文摘要 (1)中文关键词 (1)正文 (2)一《围城》中女性的共同特点 (2)(一)魅力 (2)(二)有学问 (2)(三)思想先进,敢于主动追求爱情 (2)(四)有强烈的女权思想 (3)(五)对男人的依附 (4)二、作品中女性的个性特征 (4)(一)苏文纨 (4)(二)唐晓芙 (5)(三)孙小姐 (6)(四)鲍小姐 (7)结语 (9)参考文献 (10)【摘要】:钱钟书是以为多能行文者,他博学多才,兼痛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文化昆仑。
而他的作品《围城》则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
小说中描写的是主人公方鸿渐与他身边的一些文人小姐们的情感纠葛,借此代表当时受过西方先进思想的中国青年,展示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异化、高等学府的虚假、国人们崇洋媚外的心态。
暴露并鞭挞了知识分子中庸俗、虚假、虚荣、斗争、无聊等劣根性。
【关键词】:女性思想形象婚姻在《围城》中,作者把婚姻比作围城。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通过描写以鲍小姐、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等各种女性人物形象来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身为女性的你不论如何有能力、如何争取女性解放都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
这些社会现象,作者并没有明确表露出来,贰拾一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悲剧结局来说明这个社会现象,现在本人来分析一下《围城》中女性人物形象。
一、《围城》中女性的共同特征(一)美丽《围城》中与方鸿渐有直接情感纠葛的四位女性:鲍小姐、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都拥有漂亮的面容。
鲍小姐性感妖艳;苏小姐斯文讲究,眉清目秀;唐小姐“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孙小姐有着被睡眠洗濯得明净滋润的面容。
围城之中的知识女性

围城之中的知识女性‚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这是我对《围城》这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出自留洋学生,一个孤高清傲的女子——苏文纨口中说出:她是在感慨爱情与婚姻,同时也在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生意义……《围城》这本书是以主人公方鸿渐的感情生活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在事业和感情生活中的失败者的故事。
文章是以方鸿渐追求鲍小姐开始,最后以方鸿渐与妻子孙柔嘉的婚姻失败而结束。
《围城》中方鸿渐身边的女性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的,像苏小姐还出洋留过学,接受西方现代文化的洗礼。
就算没出过洋的,如孙小姐、唐小姐之辈也都或多或少受到西方现代文化风气的影响。
她们也想像西方女性那样,能够自由得选择自己事业,能够自由地恋爱,可以自主自己的婚姻。
她们已不安于传统女性的角色。
而可悲的是,这些知识女性无一例外的进入了这‚围城‛之中。
作者钱钟书先生深谙女性心理,对女性世界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
他能把处于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中的女性的隐秘心理、内心独白揭示得极其到位,极为精彩。
《围城》中首先粉墨登场的是一位戴着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
她的穿着体面,皮肤偏白,眉目清秀,身段瘦削,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而且定是一为学问高深的女强人,当然,这外表难免给人以冷艳、孤傲,甚至于刻薄之感。
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位寒碜的孙太太‛,但是听了孙太太几句奉承的话后,厌恶鄙夷之形立刻收敛起来,转而变得温柔和气,甚至原本对小孩子的讨厌也变成了喜爱。
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十分势利,嫌贫爱富,却又喜欢被人拍马屁,爱慕虚荣的女人。
在大学时,苏小姐眼光极高,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不肯随便施与,嫌几个追求者没有前途,自然也未必会看上方鸿渐。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向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她猛然发现自己已如过了时的衣服,不禁自怅自悔,因此只能降低择偶标准,希望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服地求爱‛。
《围城》论文

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一、庸俗、堕落的鲍小姐 (1)二、虚荣、刻薄的苏文纨 (1)三、天真、率性、独立的唐晓芙 (3)四、独立自主、工于心计的孙柔嘉 (3)注释 (6)参考文献 (6)【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著作,本书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初期人们对婚姻、爱情以及整个人生的看法。
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是围绕主人公方鸿渐而塑造的。
每一位女性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本文对小说中主要的四位知识女性独特的个性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以及存在于她们身上的一些共性特征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女性形象分析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陈娟《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作者钱钟书先生以主人翁留学生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在中国失败的历史画卷。
那么什么是围城呢?用钱先生的话解释:就是指人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己婚的是处于城中,一心想要冲出来。
但小说更有其深刻的含义,它不单单是婚姻家庭隐喻,更是隐喻旧中国的社会,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各的外貌形象!性格特征。
但笔者认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的有其特色,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刻分析。
一、庸俗、堕落的鲍小姐鲍小姐是作品中第一个受作者批判的角色。
是方鸿渐爱情生活的开端。
对于鲍小姐的形象,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她只穿绯红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又叫她‘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鲍小姐毕竟是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自己有未婚夫却不忘在留学时寻找快乐,在回国的船上与方鸿渐调情,纠缠在一起。
她曾和方鸿渐说过:“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e,你相貌和他像极了。
”“她自信很能引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
”①在船即将到达目的地之前,鲍小姐对方鸿渐的态度突然转变,因为方鸿渐叫她“黑甜”、“朱古力小姐”而对方大加讽刺、挖苦;因为饭菜不合口味而大发脾气,性情大变;冷落方鸿渐,又和苏小姐异常亲热,表露出性格的古怪,喜怒无常。
论钱钟书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地方 , 她们为用 自己的感情 和身体作为武器 赢 得 了局部 、短 暂 的胜 利而窃 喜不 已的时 候, 她们并没有意识到她们被整个男权社会 玩弄 于股掌 。 4 .试 图自己驾驭命运 钱 钟书 笔下 的女性获 取知识 都是 为 了 摆脱男人 附庸 的命运 , 在男权社会 占有 自己 的一席之地 。 她们在婚姻中不再注重 门第观 念 ,自己设立爱情游戏 的规则 , 为 了爱情而 主动出击 。 苏小姐从挑选丈夫到走单帮都体 现了她希望掌握 自己命运。苏文纨挑选丈夫 的条件不是 “ 乘龙快婿 ”而是 “ 易 于控制” , 在这个标准之下 ,她对赵辛楣 、 方鸿渐 、曹 元朗进行 了挑选 , 赵辛楣家世显赫、事业如 意。 不能够让苏小姐体会到 自己的优越 , 而
文史 艺术 2 0 1 4年 3月 ( 上)
论钱钟 书小说 中的知识女性形 象
种琳 (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 1 0 0 4 6)
摘要 :对于钱钟 书的 小说研究 中主要 有两种倾 向,一种是侧重 于 《 围城 》的研 究,一种是侧 重于男性人物的研 究,本文针对这两种倾 向提 出了从女性人物入手 分析钱钟 书小说的观 点。梳理 了小说 中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 的形 象,揭示 了四十年代 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的状态。
一
、
小说 中知 识女 性 的共性分 析
1 . 知 识 女 性
钱钟 书笔 下的女性 都是受 到 “ 五 四思 想”洗礼 的中上层社会的知识女性 ,这些女 性心 中的女性意识 已经开始萌芽 , 她们不再 甘心扮演 “ 贤妻 良母” 、“ 才子佳人 ” 的角色 , 会 由于将男人玩弄于股掌而窃喜、沉醉。 鲍 小姐就 是这类 女性形 象 中最 突 出的 代表 ,光是从她的衣着就看 出了她心 中的反 叛意识 。鲍小姐从说方鸿渐像她的 f i a n c e 让 方鸿 渐 心神不定 到借着 大浪倒 在方鸿 渐的 怀里让方鸿渐完全找不 到北 ,最后鲍小姐漫 不经心 的一句 “ 咱们俩今晚都是一个人睡” 就注定 了一夜情。当方鸿渐还沉醉在这短暂 的情缘 中不愿醒来时 , 鲍小姐 已经投入到她 未婚夫 的怀抱 中了 , 方鸿渐这时才意识到 自 己被鲍小姐摆布了。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贾玉红 河套学院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篇长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有“新儒林外史”之称。
在这篇作品中的描绘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十分突出。
本文对《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解放作者简介:贾玉红(1968.12-),女,蒙古族,河北人,本科,河套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内蒙古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54-01前言: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
故事围绕着1920到1940年代展开,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一批面对国难自私、迷惘的知识分子,包含了深刻的思想。
在这篇作品中包含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嘉柔四位女性,揭示了方鸿渐的性格特征。
这篇作品解释了在当时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背景下,中国女性想要寻求解放却又失败的尴尬处境。
一、女性命名暗含失败宿命《围城》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四位知识分子女性,作者在为她们命名时已经将她们的命运隐含其中,暗示了她们想要追求理想生活却又会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第一,鲍小姐与方鸿渐相识于一艘归国的轮船上,她是一位行为放荡、打扮妖艳的女子。
在旅途中,她难耐寂寞,对方鸿渐进行勾引,在下船之后又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去寻找她的未婚夫。
这位女性形象完全没有道德尺度,她的行为是很令人不齿的[1]。
杨绛先生说过:“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
”第二位是苏文纨,她的家世显赫,性格清高,而且有着很高的学历,是当时社会的新潮女性。
但是她比较有心计,喜欢被男人簇拥的感觉,男人因她而吃错,她才会得到心中的满足感。
苏文纨是虚伪的,她彰显自身价值的方式是男人的臣服,她所追求的生活也是媚俗的。
第三位是唐晓芙,她名字的三个字连起来表示的是清晨池塘中的荷花,她的外貌天生妩媚端正,性格纯真天然,是方鸿渐最喜欢的类型。
性别视角下钱钟书《围城》的女性形象解读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性别视角下钱钟书《围城》的女性形象解读唐成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
主要讲述了“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
在《围城》创作的过程中,主要以男性视角对婚姻和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从男性视角出发对女性形象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结合了性别视域下的《围城》女性形象开展研究。
关键词:性别视角;钱钟书;《围城》;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42-01前言:钱钟书的《围城》主要是阐释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呈现出的各种社会现象。
通过对人物的详细描写,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人物的行为和思想特征,对当时社会背景进行全面的剖析。
从性别视角下对钱钟书《围城》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对于读者深度理解文章有了一定的帮助。
所以,下文从性别视角下层面出发,分析了《围城》中的具体女性形象特点。
一、男性偏见下的《围城》女性形象(一)男性偏见使得女性的才学变成附属品在男性统治的背景下,女性并没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在《围城》中是这样阐述的:丈夫是女性的职业。
女性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就和失业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应该紧紧地抓住丈夫这个职业。
在《围城》中,女性接受西方教育,然而一些女性依然不能逃脱宗法制度的规范。
女性解放思想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就是要过着浪荡的生活,女性以男性为中心,难以对事情进行合理的分析[1]。
所以在传统的背景下,女性步入婚姻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生活,但这仅仅能做到暂时的解脱。
(二)男性偏见使得女性变得丑陋在《围城》作品中,向我们诠释了很多知识女性。
这些女性展现出了美貌,同时也拥有很多的智慧,在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懂得追求自己。
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很多男性都会对这种女性所痴迷,也是男性追求的重要对象。
但是,在男性主义社会背景下,男性依旧存在一定的偏见,拥有智慧和知识的女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压制。
在《围城》中,方鸿渐和很多女性交往,这些女性往往是为了获得他的心而运用很多手段。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才,著述丰富,他的“钱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围城》更是家喻户晓,仅这一部书就可以奠定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近年来,大家普遍关注围城中的男权主义研究,但其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更应引起大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唐晓芙是作者用笔墨较少的人物形象,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取这个名字也是有着深刻寓意的,“晓”是早晨,“芙”是荷花,也就是说她像早晨池塘里刚出水的荷花那样纯洁美好,也确实是这样,刚出场便给人一种清纯之美,书中这样描述“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颜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正是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唐晓芙是活泼开朗,美丽善良而又大方聪明的,她直言直语,不矫揉造作,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男人都愿意追求并希望得到的理想中的女孩子,可这种美好却是稍纵即逝的,当方鸿渐终于和苏文纨划清界限时,他和唐晓芙的爱情也结束了,唐晓芙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物,她的家庭,她的交际圈都是平静而美好的,她缺少压力和打击,一旦苏文纨把方鸿渐的一切都告诉她时,她便完全相信表姐,而变得束手无策。
她本想给方鸿渐一个解释的机会,却迟迟开不了口,“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忍痛至于生病。
”这也看出她倔强的一面。
杨绛先生曾说“《围城》中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11],而这也成了方鸿渐一生的遗憾。
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摘要】《围城》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小说,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文化昆仑”。
然而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作品中,作家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从对他们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于不同女性人物的态度。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知识分子女性《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大学者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
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十分推崇这部小说,盛誉“《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此书博大精深,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其中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示了文中性格分明的女性知识分子独像;也通过以点带面,夹叙夹议的手法,展示了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女性群像。
本文拟从先分析文章中知识分子的女性独像,后分析作者在此书中的女性观为脉络,试图从这个角度出发,帮助我们对钱钟书的思想进行更客观更全面理解。
一、女性独像《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女性知识分子的起名用典,钱钟书一方面“网罗理董,律求全征献”,另一方面又达至“意解圆足而免于偏枯”,煞费苦心地隐含了她们的吉凶祸福,一如《红楼梦》之中的“十二钗判词”。
苏文纵之名可引谢惠连的《雪赋》:“凭云升降,从风飘零,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此诗正注释苏文纵在小说中的际遇,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理想破碎,容颜渐老时草草下嫁,及至为人妇时,又诱惑赵辛嵋与之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
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爱情的满足。
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
唐晓芙之名,大约来自《楚辞·九歌》。
诗中“湘君”一节唱道:“采薛荔兮水中,攀芙蓉兮木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钱钟书小说研究中存在的侧重于《围城》研究,侧重于男性人物形象研究的两种倾向,从女性人物入手,对小说中的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从而对钱钟书的小说创作及其女性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钱钟书小说评论知识女性女性形象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能,著述颇丰,但其小说创作却有限,仅有《围城》和《猫》、《纪念》这一部长篇和两个短篇。
然而就凭这几部作品,钱先生就已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家地位。
钱钟书小说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40年代旧中国的图景,聚焦的是这一图景中的一个卑微的群体——知识分子。
虽然钱先生小说中人物众多,千姿百态,但始终活动在前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
描写知识分子,这从钱先生的经历、学识、性情、兴趣、环境等因素来分析都是合理而必然的。
反映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并以此折射出当下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凋敝的生存状态,这也许就是包括钱钟书先生在内的所谓“第三阵线”中的作家们欲达到的目的。
在许多分析钱钟书小说人物的文章中,论者的兴趣点和重点有两个主要倾向:一是集中在《围城》,极少论及《猫》、《纪念》及其中的人物;二是集中在男性人物,较少论及女性人物,论及时也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这两种倾向造成了钱钟书小说研究的不完整性,也影响了我们对钱钟书小说的释读,并从中获取更深刻的人生感悟。
本文拟从钱钟书的三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入手,去分析、体验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一、共性分析:钱钟书小说中的女性大都美丽、智慧、多情、善感,这很符合中国男人低俗而陈旧的审美趣味。
而她们的柔弱、哀怨、狭隘、无助,又可满足男人的优越感和征服欲。
当然,这些并不是钱先生笔下女性形象的全部。
在我看来,这些女性还具备了以下一些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征。
1、知识女性钱钟书先生极擅长对知识分子命运进行揭示,其小说的笔触都置于知识阶层,小说中的女性也多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
《围城》中留洋回来的苏小姐、鲍小姐、孙姑妈自不必说;孙柔嘉也是大学毕业后去三闾大学谋职的;此间的范懿、刘小姐,一个是讲师,一个是助教,自然是有知识的;即使是因“病”赋闲在家的汪太太也是带着“中国画”和“钢琴”两份中西合璧的文化嫁妆来到汪家的知识女性。
此外,《猫》中的爱默,毕业于美国人办的时髦女学,也算是受过良好(而且是西式)的教育。
而曼倩(《纪念》)则是在没有情人的状态下完成了她的大学教育……。
钱钟书的目光和注意力都放在知识女性的形象上,即便是小说中偶有出现的其他阶层的女性形象,如《围城》中方鸿渐的两个浅陋、粗俗、无聊的弟媳,与李梅亭眉来眼去的苏州寡妇,“欧亚大旅社”奶孩子的胖女人,妓女王美玉,《纪念》中的“航空母舰”等,也都是为更突出、鲜明地塑造知识女性形象而设置的,她们只不过是知识女性形象的铺垫和陪衬而已。
2、处于《围城》之中“围城”于读者而言是一个具有很大解读空间的词语,钱钟书先生借西方“金色鸟笼”和“城堡”的典故所暗示的寓意,将“鸟笼”、“城堡”置换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围城”意象,益发强调了人们出入其中的艰难,于是也反衬了人们冲决这“围城”的欲望的强烈。
钱钟书笔下的女性是处于多重围城之中的知识女性,因为她们有知识,她们挑战男权社会、改变现状的自觉要求就更为迫切,因此她们的悲剧色彩也就更加强烈。
苏文纨曾一心想将方鸿渐围捕进自己构筑的“围城”,但未获成功,遂转身投入所谓“新古典主义”诗人曹元朗的“围城”。
孙柔嘉算是一个成功赢得爱情的女子,从“城”外挤入了“城”里,可又怎么样呢?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于“围城”内外。
[1]心气极高的美人汪太太,却嫁给了比她大20岁,脸色铁青,又对她处处提防的庸人汪处厚。
“自从搬到这个小村子里”,汪太太“寂寞得常跟丈夫吵”。
这个“围城”中的女人焦灼、烦闷且爱生病,只能借助“相亲”作一次突围的演练,把一个不自由的女人的有限自由用到极限。
而她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突围,却在她自己认定的盟军(赵辛楣)退避三舍、她丈夫及高松年等人的合围之下,遭到了势在必胜的惨败。
风光、美丽、长久享受男人众星拱月般恭维的爱默,对丈夫的感觉只是:“这个丈夫少不得,仿佛阿拉伯数码的零号,虽然本身毫无价值,但是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正是这个毫无价值的“零号”,最后竟把爱默惨淡经营起来的“围城”击溃了。
丈夫带着小情人绝尘而去,面对这圮毁的围城,爱默的心理天平突然间失去了平衡。
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由毫无价值的人来证明她的毫无价值,由“零号”的人来证明她也是“零号”,而且是可以划掉的“零号”。
“她的时髦、能干一下子都褪掉了,露出一个软弱可怜女人的本相。
”于是,她急切地想重建围城,以抚慰自己遭受重创的心灵。
而她身边那个小秘书,她期待中唯一能与他共建围城的小男人颐谷,却更残酷地证明了她的毫无价值。
相比之下,《纪念》中的曼倩似乎要幸运得多。
曼倩在情人逝去后还能努力维持着她的“围城”,她与天健“两个人的秘密”是她身心的一次秘密突围后留给她的非物质的精神遗产。
如今,这份精神遗产也只能永久地尘封于她的心底,变成了一个值得保存的、今后还可时时暗中回味的私人纪念。
在丈夫含着无限温柔和关切的目光中,凭着还未失去苗条轮廓的资本,等待着再一次的突围。
3、玩男人于股掌之中钱钟书笔下的女性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上层知识社会中的女性,她们深受“五四”新思想的洗礼,一些人物还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沐浴,内心萌动着女性主义意识,她们不甘心接受男权社会给她们分配的贤妻良母、才女佳人的角色。
有时她们也因能玩男人于股掌之中而神采奕奕,风姿潇洒,自我感觉良好。
法国邮轮白拉日隆子爵号上的鲍小姐便是突出的代表:“它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段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了涂红的指甲”,外部衣着就充分体现了其反叛意识,而且构成了对男人生理上的强力冲击波:“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
鲍小姐的一句“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e,你的长相和他像极了!”让方鸿渐心旌摇荡(后来方知道,说自己像那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真是侮辱!)。
在大浪之中,鲍小姐借船身的摇晃倒在了方鸿渐的怀里,方已找不着北。
“咱们俩今晚都是一个人睡”鲍小姐说得漫不经心——却已注定了一夜情的不可避免。
当方鸿渐还沉睡在“露水情缘”中不肯醒来的时候,鲍小姐已扑到黑胖子未婚夫的怀里。
方鸿渐才知道,自己由她摆布玩弄了,是要给她暗笑的。
苏文纨是个大家闺秀,游学欧洲,带回了一顶货真价实的博士帽,其智慧自有高人之处。
她十分看重自己的爱情,不肯轻易把“她”交付与人。
于是她要激发起方鸿渐、赵辛楣、曹元朗三个男人的嫉妒之心,看他们为自己互相争斗,而且还不愿意过早分出胜负,以免“自己身边不热闹了”。
猫一样的爱默,则是一个习惯与操纵丈夫,操纵丈夫的朋友,操纵友谊的女人[2]。
然而,悲剧也正在于此。
当女性以自己的感情甚至身体作为武器时,她们赢得的胜利,只能是个体的、局部的、短暂的。
当她们将自己身边的男人玩于股掌之中,且为偶获成功而窃喜、沉醉时,她们正被整个男权社会玩于股掌之中。
4、努力驾驭自己的命运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女性获取知识的原动力就是希望能摆脱在男权社会中作为男人附庸的命运,她们希望通过求学,获得知识、技能,能自主谋事,从而在男人的主流社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婚姻问题上,他们淡薄门当户对观念,在爱情游戏中自己设立游戏规则,主动出击。
苏小姐从选丈夫到“走单帮”都体现了她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努力。
苏文纨选丈夫,不是选“乘龙快婿”,而是要选一个易于控制的,比较庸碌无用的男人。
照此择偶标准,她不能选赵辛楣,因为赵拥有显赫的家世,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事业如意,苏文纨无法在他那里获得优越感。
而方鸿渐只是一个小乡绅的儿子,虽有“博士”之名,但苏小姐深知其底细。
且方是她大学时代中国文学系的同学,这也可满足其“女诗人”的浪漫想法。
[3]当苏文纨在方鸿渐处受挫,转而嫁给能写几句歪诗的曹元朗做了官太太之后,却又走起了单帮。
“走单帮”单纯是为了钱吗?不一定,苏文纨应该不缺钱的。
在笔者看来,她是不甘心于在家做一个平庸的家庭妇女,一个在丈夫阴影下的女人。
她要做点什么,以验证自己的独立意识及驾驭命运的能力,即使是“走单帮”也行。
三闾大学时期那个一脸幽怨的汪太太也是一个不甘受命运摆布的人,她受困于大她20岁的丈夫筑造的“围城”中,试图冲突出来。
她与赵辛楣散步被“捉住”,本无什么见不得天的事情,但汪太太偏偏往自己身上“抹黑”,刻意要把“偷情”的事做大,并讽刺赵的胆子“只有芥菜子这么大”。
这种异常的行为提示我们:这个女人婚姻生活并不如意。
她的举动甚至可以理解为她有意识地放弃她的婚姻之城,是一次“突围”行动。
此外,把婚姻当事业经营,努力去争取自己喜爱的事物的孙柔嘉、在家苦心经营女性王国,接受各界名流膜拜的爱默及不满足于寂寞、平庸生活,红杏出墙的曼倩,其实都是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了希望驾驭自己命运的积极态度。
二、个性分析钱钟书先生深谙女性心理,对女性世界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
他能把处于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中的女性的隐秘心理、内心独白揭示得极其到位,极为精彩。
就连女性读者都不得不暗自佩服。
在他的小说中,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常常能用寥寥数笔或一个绝妙的譬喻,就使一个个极其醒目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过目不忘,而且回味无穷。
如《围城》中坦露着坦而不白的胸脯奶孩子的胖女人,《纪念》中的那个只走了一个过场的“航空母舰”,仅这两例,就可感受到钱钟书内力之深。
1、“沙龙”主持人——苏文纨、汪太太、爱默沙龙是上流人物的派对,是美酒溢彩、风情发酵的所在,自然是少不得美丽女性的。
而当这沙龙的主持人本身就是一个丽人,那这里一定是风光旖旎、莺歌燕舞、美目流盼、风情万种了。
苏小姐的沙龙像是“围猎”方鸿渐的战场。
雍容华贵、矜持自负、说话漂亮的苏文纨在这里调度各色人物为其爱情攻坚战服务。
在这个完全排除了外界干扰的“真空”中,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施展各自爱情本领:热情大方、来去潇洒的公子哥儿赵辛楣;新鲜得使人忘记了口渴又觉着嘴馋,仿佛是水果的摩登文明社会的罕物唐晓芙;寄宿在岳丈家,兴趣很广,心得全无的方鸿渐;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会写几句歪诗的曹元朗……[4]这个沙龙是个“封闭式爱情实验室”,苏小姐是策划、主持,方鸿渐是目标。
实验的结果却不如人意:老练的苏文纨输给了天真的唐晓芙,骄傲的赵辛楣输给了迂腐庸俗的曹元朗。
在闭塞的三闾大学,那位被孙柔嘉扼要为“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5]的汪太太主持的沙龙是设在餐厅的,沙龙围绕“相亲”展开,集合了赵辛楣、方鸿渐、汪处厚、高松年、范小姐、刘小姐等人物,没有到场的刘东方夫妇、孙小姐也有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