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

合集下载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而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列表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前的ZL 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 一 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 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 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 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 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 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 开始。

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伴随1994年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 ),1995年4月开始公布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为此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新变化。

第三阶段:1993年后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9位数字组成。

专利文献的类型-(讲)

专利文献的类型-(讲)

(1)扉页
扉页是由各工业产权局在出版专利说明书时 增加的,有统一的编排体例,它的基本结构 大致相同。
类似书籍的标题页,相当于专利说明书的一 览表,成为了解整篇文献非常有用的一页。
阅读说明书扉页可使读者在几分钟内就了解 一项发明的大致内容,比直接读全文节省很 多时间。
(1)扉页
主要包括发明名称、申请人(专利 权人)、申请号(专利号)、专利 代理情况及发明内容的摘要、一幅 主要附图(机械图、电路图等)或 化学结构式这3部分内容,如图下图 所示。
(2)说明书正文
说明书是专利文献的核心文件(技术文件)。 它将发明创造的内容完整、清楚地表达出来, 从而使本专业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后能够实 施该发明创造。
说明书具有法定的文体结构。每项内容都有 具体的撰写要求和固定的顺序,并严格限定 已有技术与发明内容之间的界线。
(3)说明书正文
各国对说明书中发明描述规定大体相同,以中 国发明专利说明书为例,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发明名称 2、所属技术领域 3、背景技术 4、发明目的 5、技术方案 6、发明的效果 7、附图说明 8、具体实施方式
是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表 达请求保护的范围。当发明创造授予 专利权后,权利要求书就是确定该发 明创造专利权范围的根据,也是判断 他人是否侵权的依据,权利要求书具 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对于发明创造取得 有效保护至关重要。
如果撰写不好,一项有价值的专利申请 会由于权利要求没有覆盖所有新的实质 性特征或表述不当而得不到保护。
X代表专利局内部使用的文献。
有些国家曾用D表示工业品外观设计文献,如中国、 美国、拉脱维亚等。但这不是标准16规定的字 母代码,而是英文design的第一个字母。

7第七章 专利信息检索

7第七章 专利信息检索

617 7000 47000 54000 1980. 1. 1~1984. 12. 31
第四版 8 20 118 618
第五版 8 20 第六版 8 20 第七版 8 20 118 118 120 620 624 628
58545 1985. 1. 1~1989. 12. 31
64684 1990. 1. 1~1994. 12. 31 66691 1995.1. 1~1999. 12. 31 69000 2000.1. 1~2004. 12. 31
国际专利分类号由五级号组成,五级以下的各级分组, 类号顺序制编号,其类目的级别用类名前的圆点“·” 表示。下面,是一个完整的IPC分类号: F 04 D 29/00 ↑ ↑ ↑ ↑ 部 类 小类 主组 (至主组级)
F 04 D 29 / 30(至分组级) ↑ ↑ ↑ ↑ ↑ 部 类 小类 主组 分组
五、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及其变化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变化与专利法修改和管理方 面的需求,以及程序上的需要有关。
我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分别作 过修改,因而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88 第二阶段:1989-1992 第三阶段:1993-
(1)1985-1988年的编号体系 这一阶段的编号体系有以下特点: a. 申请号、专利号、公开(公告)号、审定号共用 一套号码。 b. 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 别编号,其申请号都由八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 申请年份;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种类,其中“1”代 表发明,“2”代表实用新型,“3”代表外观设计; 后五位数字是序号。 c. 编号每年自1号开始,专利号与申请号相同。 d. 公开号、审定号、公告号是在申请号前冠以字母 CN,后面标注文献种类代码,如CN88100001B。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是怎样的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是怎样的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是怎样的答: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包括六种,即:申请号——在提交专利申请时给出的编号;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出的编号;公开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的编号;审定号——对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的编号;公告号——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编号授权公告号——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或公告的外观设计专利的编号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 年和1993 年的两次调整,以及2003 年的申请号调整,而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5 ~1988 年的编号特点:(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 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的流水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均沿用申请号。

2.第二阶段1989 ~1992 年的编号特点:(1)自1989 年开始,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 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他含义不变。

(2)自1989 年开始,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 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排,逐年累计,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的种类。

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30001A。

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CN2030001U始。

3.第三阶段1993 ~2003 年9 月30 日的编号特点:(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9 位组成,如94190001.0。

前2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3位数字表示国际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第4位数字8 或9 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后4位数字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顺序编号,小数点后第9位数字或字母是计算机校验码。

这一组成用于表示1994 ~1997 年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国际申请的申请号。

自1998 年开始,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国际申请的申请号再次发生改变,仍由9 位数字组成,其中第3位数字为8 时,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发明专利的国际申请,第三位数字为9 时,则表示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国际申请。

2 专利文献检索方法与步骤

2 专利文献检索方法与步骤

1 IPC分类语言
专利分类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分类表:
• 国际专利分类表(10版):发明专利 、实用 新型专利 • 国际外观分类表:
• 国际外观设计分类表
13
1 IPC分类语言
/sipo2008/wxfw/bzyfl/
提示:因专利文献行文的特殊性,描述技术的名称往往与 一般说法不同,因此,我们要查找某一技术或工艺的专利, 最好学会使用IPC分类表。
AND *
逻辑与: 表示命中结 果为同时满 足条件A和B
OR +
逻辑或: 表示命中结 果为满足条 件A或B
33
逻辑非
假设有两个检索项A和B NOT 检索式表示为:A NOT B
A NOT B
A-B
A
NOT
B
——逻辑“非”检索:缩小检索范围,增强检索 的准确性。
34
逻辑非
逻辑非
36
逻辑非
37
逻辑与
三、常用检索运算符号
例如:检索关于“中药治疗艾滋病方面的研究” 的专利文献
摘要= (中%药+草药)*(艾滋病+aids)
29
检索提问式
检索提问式:是检索策略的具体表达,是
用检索系统规定的各种算符将各个检索条
件连接而形成的一种逻辑表达式。
摘要= (中%药+草药)*(艾滋病+aids)
30
检索运算符号概念
一、专利信息检索概念
信息汇集是指对杂乱无章的各类专利文献加以 组织和控制,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对收集的专利文献进行外部特征(专利名称、 发明人、公司/机构、申请日期、专利申请号等) 和内容特征(主题、关键词)分析 。
按照检索语言(主要是主题词表和IPC分类表)

公告书之中国专利公告查询

公告书之中国专利公告查询

中国专利公告查询【篇一:专利文献类型及识别代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标准st.16推荐各专利局使用下列字母代码:a——专利程序中的第一级公布,比如尚未审查的发明专利申请b——专利程序中的第二级公布,比如实质审查后的发明专利说明书 c——专利程序中的第三级公布,一般是修改后的发明专利说明书 u——实用新型的第一次公布y——实用新型的第二次公布,比如日本经过审查的实用新型说明书 p——植物专利文件s——外观设计专利文件r——单独公布的检索报告的公布h——其他各类公布中国 sipo(一)对于2004年7月1日之前发表的专利:a——发明专利申请公布c——发明专利授权公告y——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d——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二)对于2004年7月1日之后发表的专利:a——发明专利申请公布b——发明专利授权公告c——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u——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y——实用新型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s——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或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欧专局(epo)a1——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附有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a2——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未附有检索报告的欧洲专利申请说明书;a3——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单独出版的检索报告; a4——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对国际申请检索报告所做的补充检索报告;a8——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说明书的更正扉页;a9——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说明书的全文再版;b1——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欧洲专利说明书;b2——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异议后再次公告出版的欧洲专利说明书;b3——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经限制性修改程序修改后再次公告出版的欧洲专利说明书;b8——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的更正扉页; b9——经过实质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的全文再版。

专利文献类型号

专利文献类型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种类1985-1992年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A,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B,经实质性审查、但尚未授予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U,初步(形式)审查合格、但尚未授予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专利公报),文献种类代码为S,初步(形式)审查合格、但尚未授予专利权。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种类1993年以后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C,经实质性审查、并授予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Y,初步(形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种类代码为D,初步(形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

•(一)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

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审查合格,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见图1)。

1985年出版至今•(二)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C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发明专利说明书(见图2),从而取代了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B)的出版。

•(三)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见图3),从而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U)的出版。

•(四)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种类标识代码D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外观设计公报中公告,外观设计申请公告(S)也随之取消。

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图4),2006年以后出版。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1993年来的编号体系1994年我国参加了《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 2003年10月1日申请号升位2007年7~8月文献号升位我国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中字母的含义(2004年7月1日之前)A(表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B(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C(发明专利说明书);U(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说明书或公告说明书);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专利说明书);S(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

PCT编号说明

PCT编号说明

国际申请公布,不
为 WO+4 位年
2008.12.31
A2
2004/000003A2 带国际检索报告
布号按年连续编排, 代/6 位阿拉伯
2003-12-31
文献类型按 A1,
数字号码+文献
国际检索报告在 WO
A2,A3 进行区分。 种类标识代码
A3
后公布,带有修订 2004/000003A3
(A1,A2,A3)
文献动态与服务专利文献研究表1国际局公布的国际申请说明书文献编号情况出版年代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119781019200207a3a2文献类型国际申请公布带有国际检索报告国际申请公布不带国际检索报告国际检索报告在后公布带有修订的扉页a120027420031230a3a2国际申请公布带有国际检索报告国际申请公布不带国际检索报告国际检索报告在后公布带有修订的扉页国际申请公布带有国际检索报告表现形式wo8603580a119860619wo0122902a220010405wo0122902a320011025wo02051231a120020704wo02067564a220020829wo02067564a320021010wo2008136029a120081113wo2004000003a220031231wo2004000003a320050106wo2009124327a120091015wo2009064654a220090522wo2009064654a320090813wo2009064654a420091015文献号的标准形式及说明woyynnnnnkn为wo2位年代5位阿拉伯数字号码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1a2a3woyynnnnnnkn为wo2位年代6位阿拉伯数字号码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1a2a3woyyyynnnnnnkn为wo4位年代6位阿拉伯数字号码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1a2a3woyyyynnnnnnkn为wo4位年代6位阿拉伯数字号码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1a2a3a4a8a9每件申请给予一个国际申请公布号公布号按年连续编排文献类型按a1a2a3a4a8a9进行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专利文献部汤才祥熟悉专利知识的人们都知道专利文献的重要性,因此,了解中国专利文献号的编号体系,对识别中国专利文献和查阅中国专利文献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处所称的“专利文献号”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法定程序,在专利申请公布、专利申请审定公告(在1993年1月1日前)和专利授权公告时给予的文献标识号码。

自中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由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度增加和专利法的两次修改,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已经经历了三个编号阶段以及正在和即将经历第四个编号阶段。

在中国专利文献的查阅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包括六种专利文献号,即:申请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识号码;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予该专利的一个标识号码;公开号——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审定号——在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公告时给予公告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公告号在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发明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授权公告号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以及正在和将要进行的调整而分为四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2004年6月30日为第三阶段;2004年7月1日以后为第四阶段。

现说明如下。

一、以“一号制”为特征的第一阶段1985年4月1日我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付诸实施。

1985年9月开始出版各类专利文献。

1985年~1988年的专利文献编号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号制”。

即:各种标识号码均以申请号作为主体号码,然后,以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识各种文献标号。

具体编号如表一所示。

表一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1)三种专利申请号均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例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申请的年份,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其中: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的前面冠以字母串“ZL”,ZL为“专利”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组合,表明该专利申请已经获得了专利权。

公开号、公告号、审定号前面的字母“CN”为中国的国别代码,表示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或中国专利局)出版。

公开号、公告号、审定号后面的字母是文献种类标识代码,其含义为:A—发明公开、B—发明审定、U—实用新型公告、S—外观设计公告。

(3)由于专利局刚开始受理专利申请时的几年(大约是1985、1986、1987年)没有使用校验位,所以,那时的专利申请号不带圆点(.)和圆点后面的校验位。

由于当时的公开号、公告号、审定号、和专利号均沿用申请号,所以当时的这些专利文献号均不带圆点(.)和圆点后面的校验位。

第一阶段的编号体系的特点是一个专利申请在不同的时期(如:申请、公开、公告、授权等)共用一套号码,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的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专利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于是,自1989年起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进入了下述的第二阶段。

二、以“三号制”为特征的第一阶段为了克服“一号制”的出版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便于专利文献的查找和专利文献的收藏和管理,从1989年起,采用“三号制”的编号体系。

即:申请号、公开号(发明)、审定号(发明)、公告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各用一套编码,专利号沿用申请号。

异议程序以后的授权公告不再另行出版专利文献。

具体编号如表二所示。

表二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1个圆点(.)和1个校验位组成,按年编排。

如89103229.2。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开始。

其中的字母(或字母串),例如:CN、A、B、U、S,与第一阶段的含义相同。

字母串CN后面的第一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第二位数字到第七位数字为流水号,逐年累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了新的变化,即自1993年1月1日起,进入了第三阶段。

三、以取消“审定公告”为特征的第三阶段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

于是,从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一次修改的专利法。

由于第一次修改的专利法取消了三种专利授权前的异议程序,因此,取消了发明专利申请的审定公告,取消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的公告,并且,均用授权公告代替之。

第三阶段的具体编号如表三所示。

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1)由于1992年修改的专利法取消了“异议期”,取消了“审定公告”(发明)和“公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因此,自1993年1月1日起出版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含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含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时授予的编号都称为授权公告号,分别沿用原审定号(发明)或原公告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序列,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相应改为C—发明、Y—实用新型、D—外观设计。

(2)自1994年4月1日起,中国专利局开始受理PCT国际申请。

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经历了下面几个历程:A)在开始受理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时,为了把PCT 国际申请和国家申请加以区分,因此,指定中国的发明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第四位用数字9表示,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第四位也用数字9表示,例如:941 90001.0或者942 90001.4。

B)由于指定中国的发明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数量的急剧增长,容量仅为一万件的流水号很快就不能够满足需求。

于是,1996年和1997年的发明的PCT 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除了第四位用数字9表示以外还用数字8表示,例如97180001.6。

C)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容量不足问题,于是,从1998年开始,就把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当作新的专利申请类型看待。

因此,自1998年起,指定中国的发明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第三位用数字8表示,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第三位用数字9表示,例如:98800001.6或者98900001.X。

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容量不足问题。

(3)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公开号、授权公告号、专利号不另行编号。

即: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编号方法一致。

PCT国际申请无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4)对确定为保密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后解密的,出版解密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同时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告。

关于解密专利文献的编号为:在一般的授权公告号的前面冠以“解密”二字,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的表示如:解密CN1××××××C;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号的表示如:解密CN2××××××Y。

四、以专利文献号全面升位为特征的的第四阶段为了满足专利申请量的急剧增长的需要和适应专利申请号升位的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从2004年7月1日起启用新标准的专利文献号。

第四阶段的具体编号如表四所示。

表四第四阶段:2004年7月1日以后的编号体系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由于中国专利申请量的急剧增长,原来申请号中的当年申请的顺序号部分只有5位数字,最多只能表示99999件专利申请,在申请量超过十万件时,就无法满足要求。

于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不得不自2003年10月1日起,开始启用包括校验位在内的共有13位(其中的当年申请的顺序号部分有7位数字)的新的专利申请号及其专利号。

事实上,2003年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年申请量均超过了十万件大关。

为了满足专利申请量的急剧增长的需要和适应专利申请号升位的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新的专利文献号标准,并且,将从2004年7月1日起启用新标准的专利文献号。

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如下:(1)三种专利的申请号由12位数字和1个圆点(.)以及1个校验位组成,按年编排,如200310102344.5。

其前四位表示申请年代,第五位数字表示要求保护的专利申请类型: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8――指定中国的发明专利的PCT国际申请、9――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的PCT国际申请,第六位至十二位数字(共7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的顺序号,然后用一个圆点(.)分隔专利申请号和校验位,最后一位是校验位。

(2)自2004年7月1日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表示中国国别代码的字母串CN和9位数字以及1个字母或1个字母加1个数字组成。

其中,字母串CN以后的第一位数字表示要求保护的专利申请类型: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在此应该指出的是“指定中国的发明专利的PCT国际申请”和“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的PCT国际申请”的文献号不再另行编排,而是分别归入发明或实用新型一起编排;第二位至第九位为流水号,三种专利按各自的流水号序列顺排,逐年累计;最后一个字母或1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三种专利的文献种类标识代码如下所示:发明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A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扉页再版)A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全文再版)B 发明专利说明书B8 发明专利说明书(扉页再版)B9 发明专利说明书(全文再版)C1-C7 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U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U8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扉页再版)U9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全文再版)Y1-Y7 实用新型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S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S9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全部再版)S1-S7 外观设计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S8 预留给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单行本的扉页再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