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概念和分类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那么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1、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 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
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
2) 诱发或加重感染。
主要原因为激素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3)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5)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6)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7)抑制儿童生长发育。
8)其他:负氮平衡,食欲增加,低血钙,高血糖倾向,消化性溃烂,欣快。
9)股骨头坏死(在非典治疗中,北京登记在案的有300名患者,因在非典治疗中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而从此丧失劳动能力)。
2、停药反应1)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
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
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
2) 反跳现象与停药症状。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
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其长短在多数情况下与血浆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下降一半的时间。
一般讲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关关系。
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与盐皮质激素一,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该激素分泌受ATCH调节。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侧链以及糖皮质激素独有的17α-OH和11β-OH目前糖皮质激素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具有上述特征和活性的内源性物质,还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目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根据其血浆半衰期分短、中、长效三类。
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其长短在多数情况下与血浆浓度无关,它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的速度。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下降一半的时间。
一般讲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关关系。
短效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
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药。
对糖代谢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
对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
分泌过多时,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中蛋白质减少。
对脂肪代谢主要是促进四肢部位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向心性分布。
GCS在剂量和浓度不同时产生的作用不同;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差别。
小剂量或生理水平时,主要产生生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超生理水平时,则产生药理作用。
生理作用1、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和糖原合成,抑制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而使血糖来路增加,去路减少,升高血糖。
2、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分解,抑制其合成,形成负氮平衡。
GCS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促进多种组织(淋巴、肌肉、皮肤、骨、结缔组织等)中蛋白质分解,并使滞留在肝中的氨基酸转化为糖和糖原而减少蛋白质合成。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 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 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 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减退症,并于各种应 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3. 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2 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 3 其他注意事项
1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6.骨折
7.创伤修复期
8.寻常型银屑病
9.严重高血压
10.严重糖尿病
11.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 12.活动性肺结核; 染)
• 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 药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光化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
•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疱病 • 血管炎性疾病 :血管炎、脂膜炎 • 与免疫相关的疾病 :白癜风、红皮病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中国药师,2012,15(7):1009-1011
糖皮质激素 的合理使用及护理
1. 糖皮质激素概念及作用 2. 发展及使用现状
1.1 糖皮质激素概念
糖皮质激素(Gc)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 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还具有抑制 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作用。因 为其调节糖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所以称其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缺乏时则发生低血糖。
糖皮质激素

GCSGLUCOCORTICOID
科室:xxx 姓名:xxx
目录
GCSGLUCOCORTICOID
前世今生
基本概念
糖皮质激素的来源及分类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选用
7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8 激素不良反质激素
GCSGLUCOCORTICOID
8-12
泼尼松
0.05
0.8
4.0
3.5
5.00
60
12-36
中 泼尼松龙
2.20
0.8
4.0
4.0
5.00
200
12-36
效 甲泼尼龙 11.90
0.5
5.0
5.0
4.00
180
12-36
曲安西龙
1.90
0
5.0
5.0
4.00
>200
12-36
长 地塞米松
7.10
0
20.0-30.0 30.0
0.75 100-300 36-54
糖皮质激素的来源分类
GCSGLUCOCORTICOID
下丘脑
A
调
B
节
垂体
C
肾上腺轴
(HPA轴)
D
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促皮质素(ACTH)
03
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糖皮质激素的来源分类
GCSGLUCOCORTICOID
来源
①内源性糖皮质激素:体内自行分泌,包括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 ②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体外合成,包括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 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甲基泼尼松龙,甲强 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儿科疾病中的糖皮质激素

二 我院常用糖皮质激素
糖
皮
地塞米松片/甲
片剂
0.75mg*10 袋
质
地塞米松注射剂/甲
激
醋酸泼尼松片/甲
注射剂 5mg
片剂
5mg*10
袋
素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乙
注射剂 40/50mg 支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甲
注射剂 100mg
支
#
三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
吸入激素 气雾剂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 干粉吸入剂 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 雾化溶液 布地奈德雾化液
• 因服用后有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使患者更易感染, 或掩盖感染,故应特别注意
#
四 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该注意的问题
• 采用短效或中效制剂,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 松)
• 双硫仑反应( 氢化可的松 ) • 如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防
止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压、体重、血糖、血电解质、
糖皮质激素
临床药学
孙显亮
糖皮质激素
一 糖皮质激素概况 二 我院常用糖皮质激素 三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四 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该注意的问题
#
一 糖皮质激素概况
一 糖皮质激素概况
(一)分泌调节:
昼夜节律性,午夜12时 血中浓度最低上午 8~10时最高(药理学 第六版)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版 建议每天早晨8点一次 给药为最佳时机
#
三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其他适应症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 幼年皮肌炎 • 风湿热 • 肾病综合症
#
三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征(SARS),作为辅助治疗
• 避免滥用: 感染性疾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时,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 1、糖皮质激素会改变原有的热型的临床表现——延误诊断和疗效判断。 2、长期应用还将加重原有的感染性疾病或诱发二重感染并发症——延误必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糖皮质激素与排斥反应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合增加基线免疫抑制治 疗是治疗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准疗法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糖皮质激素与排斥反应
• 糖皮质激素在抑制排斥反应过程中作用位点与他克莫 司为主的CNI作用位点不重叠。因此,在他克莫司为 基础的时代,免疫抑制通常是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冲击治疗,其起效速度快,效果很好
2023/12/14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12
GCs 副 作 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与剂量的关系
英国的两个临床资料:
• 2006年,观察33例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两年 中服用了10g以上的甲强龙。5例(15.5%)发生 了骨坏死,对照组未服用GC 27例MS患者无一例 发生骨坏死。
• 重症药眼病物性皮炎、药物热、皮炎、湿疹等多种皮 肤疾患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肾脏疾病
•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异体器官移植
肝硬化
肝癌
切除的肝脏
植入的新肝脏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移植受者术后长期生存现状如何?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
糖皮质激素 (1)

分 泌 03 调 节
一、分泌
• 基础分泌和应激分泌两种情况 。 • 基础分泌是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分泌 • 应激分泌是在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的分泌 • 两者均受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二、调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下丘脑室旁核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
四、抗炎症和抗过敏反应
抗炎症和抗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具有快速、强大且非特异性的抗炎 症作用。 ①在炎症早期,抑制炎症的水肿、渗出、炎细胞浸润等反应。 ②在炎症中期,促进已形成的炎症反应消退。 ③在炎症晚期,抑制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延缓肉芽组织的生 成,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浆细 胞抗体的生成和组胺的生成,因此还有抑制免疫反应和抗过敏的作用。
• 2)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两个维持
• ①提高心肌 、 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类激素的敏感 性(允许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紧张 度,以维持正常血压。
• ②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血浆滤过,有利于维持循环血量。
• 因此, GC 分泌不足的患者,在发生应激反应时易 出现低血压性休克 。
A.减少组织对糖的利用。 a.抑制 NADH的氧化,从而减少葡萄糖酵解(直接) b.降低外周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间接)
B.加速肝糖异生。 • 临床联系:GC 缺乏:低血糖
GC 过多:肾上腺糖尿病 (adrenal diabetes)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糖尿病。
1) 对血细胞的影响 :两升一降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 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9未氟化 -HPA轴抑制弱 肌肉毒性少
C11羟基化 -使其无需肝脏转化, 减轻肝脏负担
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特点
短效 (8-12h)
激素 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对受体的 亲和力 0.01
1
半衰期 (分)
90
90
半效期 (h) 8-12
8-12
抗炎强度 (比值)
0.8
1
等效剂量 (mg)
25
20
中效 泼尼松
0.05 >200 12-36
3.5
5
(12-36h) 泼尼松龙
2.2
>200 12-36
4
5
甲泼尼龙
11.9 >200 12-36
5
4
曲安西龙
1.9
>200 12-36
5
4
(去炎松)
长效 地塞米松 (36-54h) 倍他米松
1.1
>300 36-54
30
0.75
5.4
>300 36-54 25-35
倍他米松 地塞米松
盐皮质激素活性
2 2 1
0
0 0
糖代谢(比值)
1 3.5 4
5
30~35 30
• 糖皮质激素的概念和分类 •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 糖皮质激素在肾病中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原则
糖皮质激素的细胞作用机理
基因性调控
经典作用途径 由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 通过调节靶基因转录发挥作用 发挥效应相对较慢
糖皮质激素的概念和分类
• 糖皮质激素的概念和分类 •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 糖皮质激素在肾病中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原则
糖皮质激素的概念和分类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 种,是临床最为常用的类固醇激素。
6
地塞米松
3
O
HO
11
CH3
9
19
2 CH2OH
1
20 C=O CH3
OH
17 16
6
CH3
甲基强的松龙
甲强龙/美卓乐分子结构的 特点和优势
3
O
HO
11
CH3 9 19 F
6
CH3
21 CH2OH
C1=C2双键-增加抗炎活性
20 C=O
盐皮质激素活性减弱
CH3
OH
17 16
C6甲基化 -迅速起效, 糖皮质激素活性增加
0.75
糖皮质激素的蛋白结合率比较
• 美卓乐为线性蛋白结合,其游离部分是与剂量成正比的。
• 强的松龙为非线性蛋白结合,其游离部分与蛋白结合率有关 并受其影响,尤其在剂量低于10mg...
10 01
100%
90%
80%
美卓乐 fi
70%
强的松龙
60%
50%
40%
30%
20%
10%
5
0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41 45 49 53 57 61 65 69 73 77
非基因性调控
可能有多种受体、激酶、信号分子参与 效应发生时间短,往往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发生作用
糖皮质激素基因性调控机制
糖皮质激素受体(GCR)
广泛分布于各类细胞的胞浆内
通过激素-受体复合物影响靶基因转录
现已知10-100个基因启动子中具有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C response elements, GRE) 位点 直接上调或下调靶基因转录 间接通过核转录因子(如NF-B)影响相关基因表达
糖皮质激素的血浆清除率比较
• 美卓乐的血浆清除率稳定,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 对强的松龙而言,血浆清除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
Shashank R,et al J Clin Pharmacol: 1997;916-925
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特点
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
泼尼松龙
甲强龙/美卓乐
加强抗炎活性
3
O
11
CH3 9 19 F
6
C6甲基化:
CH3
- 亲脂性,快速到达作用靶位
- 组织渗透, 靶器官浓度高
迅速起效、增加抗炎活性
21 CH2OH
20 C=O
CH3
OH
17 16
C9位氟化: - 抗炎活性 - 对HPA轴的抑制 - 肌肉毒性 同时增加疗效和副作用
HO
11
CH3
影响转录后过程
mRNA翻译、蛋白质合成及蛋白质分泌
NF-B调节的基因
•细胞因子: TNF、IL-1、IL-6、IL-8、GM-CSF •免疫受体: Ig 链、TCR、IL-2R、MHC I、II •粘附分子: ELAM-1、VCAM-1、ICAM-1 •其它: NOS, 金属蛋白酶
• 糖皮质激素的概念和分类 •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 糖皮质激素在肾病中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原则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理
抑制促炎症因子
IL-1~ IL-6, IL-13, GM-CSF, TNF
减少炎症部位白细胞聚集 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NK-B抑制黏附因子
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短效
• 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
• 泼尼松、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曲安西龙(去炎松)
长效
•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糖皮质激素
C11位羟基化:
- 才具有抗炎作用
- 若为酮基则需在肝脏内转化
- 肝功能不全时则不能转化
无需经肝脏转化直接起效
HO
C1=C2双键结构: - 糖皮质激素作用 - 盐皮质激素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早期: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 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 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
免疫抑制作用
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均有抑制作用
抗休克
多用于严重休克,超大剂量时有效,尚有争论
其他作用
刺激造血 兴奋中枢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
9
2 CH2OH
1
20 C=O
CH3
OH
17 16
19
3
O
6
3
O
氢化可的松
O
11
CH3
9
19
6
强的松
2 CH2OH
1
20 C=O CH3
OH
17 16
3
O
HO
11
CH3
9
19
2 CH2OH
1
20 C=O
CH3
OH
17 16
6
强的松龙
3
O
HO
11
CH3
9
19
F
2 CH2OH
1
20 C=O
Hale Waihona Puke CH3OH17 16
Shashank R,et al J Clin Pharmacol: 1997;916-925
糖皮质激素的蛋白结合率比较
• 美卓乐为线性蛋白结合,其游离部分是与剂量成正比的。 • 强的松龙为非线性蛋白结合,其游离部分与蛋白结合率有关
并受其影响,尤其在剂量低于10mg...
Shashank R,et al J Clin Pharmacol: 1997;91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