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学案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2. 分析并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通过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

4. 学会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词汇的复习: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的用法和变化。

2. 文言句式的复习: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

3.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段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注意词义、句式和语境的转换。

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典型文言文句式和词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文言文段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问题。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他们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正确性和书写规范性。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交流能力。

4. 翻译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或复习资料:提供系统的文言文学习材料,包括课文和练习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文言文文本、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参考译文:提供标准译文,供学生参考和对照。

4. 练习纸和笔:用于学生做练习和记录重点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重点词汇。

2.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段落,理解文意。

3. 翻译练习: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文中的疑难问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重庆开县中学廖凌云教学设想:文言文复习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往多采用教师梳理知识,学生识记的老办法,花费的时间多效率低。

鉴于此,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1、熟悉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

2、尝试自主总结复习方法,学会归类整理。

3、尝试探索常见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复习方向。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策之言。

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人生的真谛。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只不过,我们今天是要从中考的角度来看,为了取得中考的最终胜利,我们的确要打好文言文阅读这场小战役。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熟悉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就显得很重要了。

二、分析题型明确考点请同学们拿出印有04、0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资料。

(课前让学生完成并给出答案),各学习小组讨论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有哪几类题型?明确:四类题型:(1)词语理解辨析(2)翻译句子(3)文意分析(4)开放题型三、找准方向把握技巧1、我有金钥匙:分组讨论,针对四种题型提出相应的复习方向、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

(此过程重在学生自主尝试、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分组汇报交流。

(此过程较灵活,教师视学生情况随机点拨。

)附相关知识:(1)实词:通假字如: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一词多义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古今异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德恶劣)词类活用如: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其它重要实词(详见课本注释)翻译句子:原则:信——忠于原文达——语意流畅雅——文辞优美方法:留: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书名、国号、年代和朝代等专有名词增:单音节词增补成双音节词或者短语补出省略成分删:无实义的虚词调:调整特殊语序换:现代汉语已用其他词替(3)文意分析复习方向:课后练习答题技巧:看清题目,明确指向整体把握,上下推导斟词酌句,语意完整(4)开放题型主要形式:欣赏型、比较型、评价型、感悟型、献策型、联系实际型答题技巧:根据材料,阐释生发;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多向思维,言之成理;四、实际运用迁移拓展1、根据中考题型就《马说》出一套题附: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1 设计背景: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意义: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3 教学时长:本章节预计用时1课时。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词句翻译等。

2.2 文言文阅读的策略:快速浏览、细读理解、对照注释、揣摩文意等。

2.3 文言文阅读的实践: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感。

三、教学内容3.1 经典文言文篇目:选取中考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

3.2 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实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词推断、虚词辨析等阅读技巧。

3.3 学生自主阅读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篇目,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阅读简单的文言文。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感。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重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5.2 难点:对经典文言文篇目的理解和翻译,以及对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供您参考。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文言文阅读材料、黑板、粉笔等。

6.2 学具:学生笔记本、文具、文言文阅读材料、参考书籍等。

6.3 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PPT,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单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阅读的学习状态。

7.2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中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四教案

中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四教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文言文专题复习四教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出师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培养迁移能力。

三、复习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设计: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之殊.遇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作奸犯科.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悉以咨.之裨补..阙漏行阵..和睦亲.贤臣远.小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愿.陛下亲之信之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后值.倾覆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以彰.其咎.咨诹善.道临表涕.零2.辨析词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先帝不以.臣卑鄙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临.表涕零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深追先帝遗.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深入不毛.兵甲已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不求闻.达于诸侯3.划分停顿。

今天下三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盖追先帝之殊遇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三、课堂迁移训练。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分析与练习。

3. 选取适合初中生程度的文言文进行阅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分析。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事例引出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如划分句子结构、查找词语含义、翻译句子等。

3. 示范:选取一篇简单的文言文,示范分析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练习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词语含义、句子翻译,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分析一篇给定的文言文,划分行句结构,查找词语含义,翻译句子。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言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

3. 利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测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教材和辅导书,用于提供教学内容和练习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文言文实例和教学PPT。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文言文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

5.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7. 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文言文阅读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步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内容。

2. 参考书籍:文言文阅读指南、语法解析等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文言文学习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2.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步骤4.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5. 经典文言文篇目的解析和欣赏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包括断句、理解实虚词、推断句意等。

3. 实践:让学生翻译一段简短的文言文,指导并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4. 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举例讲解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5. 欣赏: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篇目,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理解文意并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在翻译练习中的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或辅导书2. 经典文言文篇目及其注释3. 翻译练习题库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翻译一篇较长的文言文,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

2. 角色扮演:选取一篇含有对话的文言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朗读和表演,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作文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进行写作,可以是简短的日记或故事,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2. 逐步引导: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逐渐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课堂讨论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学案一、 练习与积累近五年泰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二)阅读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有删节),完成13—16题。

(12分)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

”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

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

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

③莫后光:人名。

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

④机变:机敏灵活。

⑤鸣:扬声名。

⑥句:同“勾”,勾画。

⑦欢咍(h āi):欢快。

嗢(w ā)噱(ju é):大笑。

⑧缙绅:指官绅阶层。

⑨旅会:大聚会。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2)可使以.其技鸣( ) (3)句性情,习.方俗( ) (4)期月..而诣莫生(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文:16.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答:(二)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11—15题。

(23分)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

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

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

②籧篨(q úch 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

③刍藳(g ǎo ):草把。

④漉:捞取。

⑤汱(qu ǎn ):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 ) (2)久欲为.长堤 ( ) 6丈 3尺 3尺 堤 渠泽国长堤剖面示意图(3)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4)每三四里则.为一桥()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

译文:(2)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译文:1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

(2分)(二)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一文,完成8 一11题。

(14 分)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

②曾:竟然。

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因:依靠。

⑤就舍:回到馆舍。

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选自《战国策》)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三日乃得.见乎王()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③愿闻.其说()④今令臣食.玉炊桂()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苏秦之楚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 分)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判论战》)译文:11.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2 分)(二)阅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8—11题。

(14分)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

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

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

②即:如果。

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

③御庶子:家臣。

公孙鞅:即商鞅。

④为:如果。

⑤竞:同“境”。

⑥悖:糊涂、昏聩。

⑦固:原来。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公叔痤对.曰 ( ) 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③秦果日.以强 ( ) ④悖者之患.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出而谓左右曰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此非公叔之悖也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译文:(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1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明末高邮①。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

②旬:十天。

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笑不止. ( ) ②子宜.急归 ( )③其人至.镇江( ) ④何以书示.其人(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惧之以死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蛱》) B.皆以美于徐公(《邻忌讽齐王纳谏》)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2分)译文:(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2分)译文:11.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

(2分)二、整理与归纳1.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2.实词考点:3.常考虚词:4.节奏停顿的划分:5.文言特殊句式:6.理解感悟题注意点:三、运用与提升练习一阅读《景清借书》一文,完成8—11题。

(14分)景清倜傥..③,清求而不与。

固请,约明日还书。

..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

时同舍生有秘书生旦往索。

清曰:“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④。

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彻卷。

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

祭酒叱生退。

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注释]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

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

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清求而不与. ( ) ②约明日..还书( )③即诵彻.卷( ) ④特以此相熙.耳(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A.(《》) B.(《》) C. (《》) D.(《》)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译文:⑵ (《》)译文:11.问题: (2分)答案:练习二、阅读《董遇“三余”读书》一文,完成8—11题。

(14分)(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二)(12分)13.(4分)(1)给(2)凭借(3)熟悉(4)过了一个月(每处l分)14.(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每处l分)15.(4分)(1)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2)人们争着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而且没有人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表演得好。

(每句2分,意对即可)16.(2分)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每点l分,意对即可)(二)11.(1)总共,一共(2)修筑,建造(3)充实,充满,填实(4)就(每小题1分)12.以水车/ 汱去 / 两墙之间 /旧水(在“去”后划斜线得1分,在“车”或“间”后划斜线可得1分)13.(1)“在距离墙六丈的地方,也用同样的方法再筑一道墙。

”或者“在距离墙六丈的地方再筑一道墙,也用同样的方法”(“去”、“此”译句时须落实)(2)保留它(河床)的一半作为堤基(脚),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身)。

(也可表达为:保留它的一半,把它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土,用挖出的图筑堤。

“其”、“以为”译句时须落实)14.运用了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答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综合考虑、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意思皆可得分)(2分)8.(1)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

(4分)(2)B(2分)9.寡人/ 闻先生/ 若闻古人(2分)10.(1)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

(2分,"食""于"译句时须落实)(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