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解堵技术在欠注井中的应用
欠注井治理技术对策研究

欠注井治理技术对策研究摘要:大老爷府油田属低孔低渗油田,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单井注入压力在逐年上升,经常出现注不进、欠注情况。
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地层污染、水质不合格、注水泵压力低、水井出砂、井间干扰等是其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了解堵、改善水质、提压增注等技术措施,对欠注井进行治理,解决了水井欠注及注不进的问题,确保了单井注水方案的有效落实,进而不断提高油田开发水平。
关键词:注水井欠注治理一、油田基本概况大老爷府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东南坡,华子井阶地的中南部,属构造因素控制形成的低渗透油气藏。
油田开发目的层系为高台子油层和扶余油层,是典型的低阻低渗油气藏,本身无自然产能,必须采取压裂投产,砂岩内均质性较强。
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油田经常出现注水井欠注甚至注不进现象,导致油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油井产量下降较快,严重制约了周围油井产能的有效发挥,急需形成治理欠注井的相关技术对策。
二、欠注原因分析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液量、产油量目的,进而提高整个油田的采出程度。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各注水井达到配注量,满足地质需求。
因此,围绕着水井欠注的问题,我们展开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水井欠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地层污染结垢,导致注水井欠注水井转注的初期,由于注入的浅层水与深层的地下水不配伍、与储层的岩石矿物不配伍等原因,易引起沉淀、粘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在近井地带形成一个致密带,降低地层渗透率,进而降低地层的吸水率,严重时,可导致地层不吸水。
另外,注入条件如流速、温度、压力的变化等原因也会影响注水效率的提高。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油气层中的粘士矿物可以引起水敏、速敏、碱敏、酸敏和水锁等储层损害问题。
也就是说,油气层中的粘土矿物与不配伍的外界流体接触时,可发生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堵塞渗流通道,使储层的渗透率大大降低,严重时可以堵死储层。
酸化解堵提高低渗透油层吸水能力

酸化解堵提高低渗透油层吸水能力【摘要】随着油田注水时间的延长,部分注水井由于储层污染造成水井注水压力高、不能完成配注,使地层能量不能及时补充,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
为了解除储层污染,保证欠注井完成配注,近几年我矿采取了周期洗井、酸化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降压增注效果。
【关键词】酸化增注1 注水现状目前我矿有吸水差甚至不吸水井48口,占注水井总数的18.5%,我们从静、动态资料入手,结合注水全过程对吸水差水井原因进行了详细分类,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
2 选井原则针对水井吸水差的原因,为了保证措施有效率及效果,我矿结合以往的选井原则,严格选井,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井网加密调整后建立有效驱动体系的欠注井;(2)注水井连通状况好、控制储量多,油井有生产能力的欠注井;(3)能够判断水井受到污染,具有较大的表皮系数,确定损害程度;(4)固井质量要好,以免酸化窜层,影响酸化效果;(5)没有套变或套损,以免酸化或以后注水进一步破坏套管。
3 配方及施工情况3.1 配方情况洗井液:5%盐酸+3%氢氟酸+1.0%缓蚀剂+0.5%铁离子稳定剂+1.0%破乳剂+0.3%洗油剂+0.5%黏土稳定剂+1.5%渗透剂。
前置酸:12%盐酸+3%醋酸+1.0%缓蚀剂+0.5%铁离子稳定剂+1.0%破乳剂+0.3%洗油剂+1.0%黏土稳定剂。
主体酸:12%盐酸+3%氢氟酸+3%醋酸+1.0%缓蚀剂+0.5%铁离子稳定剂+1.0%破乳剂+0.3%洗油剂+1.0%黏土稳定剂+0.2%助排剂。
后置酸:12%盐酸+3%醋酸+1.0%缓蚀剂+0.5%铁离子稳定剂+1.0%破乳剂+0.3%洗油剂+1.0%黏土稳定剂+0.2%助排剂。
顶替液:3.0%氯化铵+0.5%黏土稳定剂。
后置长效液:1.0%抑膨剂+2.0%op-10+2.0%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
3.2 现场施工工艺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冲洗干线和洗井返排→清水试压→正注洗油管液→关井24h适当返排→注前置酸→注主体酸→注后置酸→注顶替液→关井24h适当返排→注后置长效液→关井24h后开井注水。
注水井解堵新技术应用

注水井解堵新技术应用作者:孙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3期摘要:目前油田注水区块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欠注井有21口,日欠注量为1850方。
欠注井主要是由于污染造成了近井地带堵塞,原因主要有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修井液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产生乳化堵塞、砂岩中某些粘土矿物膨胀、细菌群落、硫化物与原油中重质组分的混合物等原因,在采用常规酸化解堵效果不理想情况下,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的基础上,引进解堵新技术。
该解堵剂可以有效地解除高分子聚合物、细菌、硫化亚铁等造成的堵塞,从而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水井注入量。
关键词:注水井;欠注;解堵1前言目前锦州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前期向地层回注污水,以及某些增产、增注措施的影响,注水井井下状况变差,地层污染堵塞类型呈现复杂化、多样化,不仅存在碳酸盐垢、粘土颗粒无机物堵塞以及胶质、沥青质有机物堵塞,而且还会存在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的污染堵塞[1]。
欠注井逐年增加,影响区块产量。
常规酸化仅能解除绝大部分无机物对地层造成的渗透性损害,但对高分子聚合物、生物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地层的堵塞,效果较差。
在具体分析油层堵塞原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解堵工艺技术,引进新型解堵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地层堵塞原因分析目前锦州油田稀油注水区块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欠注井有21口,日欠注量为1850m3,个别区块水井普遍存在欠注现象,主要由油层堵塞所致,堵塞原因复杂多样。
两个区块大部分水井都直接表现为井压高,注入量达不到配注要求,因此切实有效地解堵技术是恢复地层吸水能力的关键。
造成地层堵塞的原因主要有:1)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造成的孔隙机械堵塞;2)修井液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产生乳化堵塞;3)砂岩中某些粘土矿物(蒙脱石膨胀性最大、伊利石/绿泥石次之、高岭石几乎不膨胀)水化(地层水、外来水)膨胀、水化分散、运移堵塞油层孔隙[2];4)油井注水过程中,注入水中细菌群落、硫化物与原油中重质组分的混合物会造成地层堵塞[3];5)压井、水力压裂、酸化、高聚物驱油和调剖堵水等措施处理过程中,进入地层的可交联、可膨胀的高聚物也容易堵塞地层3解堵机理新型解堵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广泛消除聚合物、铁硫化物、微生物对井底的堵塞。
欠注水井成因分析与解堵增注技术研究

1欠 注水井 成 因分 析 ( 1 ) 油藏 注采 井网不 合适 注 采井距 过大 , 由于渗 流 阻力大 , 注水 井的 能量 扩散 不出去 , 在注水 井附近蹩 成高压 区 , 使得 注水量很 快降低 ; 而生产井 因注水 井太远 , 难 以见到效果 , 产量迅 速降低 。 所 以, 井 网不合理 , 注采井距 偏大 是造成 注 水压力 过高 的一个 重要 原 因。 ( 2 ) 污 水井 水质不 达标 。 采 油厂 回注污 水 , 注入 水 中悬浮 固体含 量 、 S R B 和平 均腐蚀 率等 指标严 重超 标 , 是造 成油 田欠注 的主 要原 因之一 , 由于 连续 回注 不合格污 水 , 地层 注水压力 上升 , 吸水指数 下降等 现 象 日益 突出 。 ( 3 ) 储 层敏 感 陡强 在 注水 开发过 程 中, 由于存 在着 各种敏 感 陛而 造 成油藏 伤害 , 势必 会影响到地 层有 效吸水 。 如注水 过程 中由于水敏 、 速敏 等均
成HF, 因而在 酸液耗 尽之 前可 深人地层 内部较大 范围 , 达 到深部 处理 的效果 , 此外 , 氟 硼酸还 可使 任何 不溶解 的粘 土微粒 产生 化学溶 化 , 溶化 后的微 粒在 原 地胶 结 , 使得 处理 后因流 量加大 而 引起的微 粒运 移受 到限 制 , 并且通 过不 相溶 流体 的接 触 , 用 氟硼酸 处理过 的粘土敏 感性 下降 , 不易 膨胀 或分 散 。 这类增 注工 艺在 油 田应 用6 9次。 2 . 4 盐酸 除垢 工艺— —解 除结 垢堵 塞 近年来 随着 注水 油田的不 断开发 , 由于注 入水 与地层水矿 化度的 差异 以及 地 层颗粒 运移 及矿物 中钙 、 镁 离子 成分等 的影 响 , 导 致部分 水井 炮 眼附近 及近 井地带结垢严重, 堵塞了渗流通道 , 造成水井欠注 ,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采取以 盐酸 为主 的增 注工 艺 , 即用常规 盐酸辅 以添加剂 解 除近井地带 结垢及 井筒结垢 ( 酸溶性 垢 ) 、 碳 酸盐 岩地层 酸 化解堵 ; 盐 酸可 溶物 大于2 0 %的砂岩 地层 酸化 等 。 这 类增 注工 艺应 用讲 次 3转注 并酸 化 工艺应 用 3 . 1 转注 井酸化 改造 原因 油井 转注前 , 地层 由于物 性差 、 多次改 造措施造 成的地层 伤害 、 地层 本身结
水井酸化解堵技术

注水井酸化解堵工艺技术二00九年十一月一、概况随着油田注水开发不断深入进行,大量注水井都实施了多次作业,部分井由于作业时入井液污染或酸化后返排不彻底,对地层造成二次污染,近井地带岩石骨架受到一定的损害,随着注入水推进,堵塞污染也越来越深入地层,造成地层深部污染。
对这类储层的污染,单纯采用常规酸化由于酸液反应速度快,在近井地带很快消耗,难以有效进入地层深部实施解堵,使降压效果不明显,绝大部分井措施有效期短,严重影响了地层能量的补充,制约了油田的正常开发。
我公司在多年试验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逐步形成了综合酸化解堵技术,在中原油田、吉林油田、吐哈油田、长庆油田等大中油田累计推广实施200余井次,取得了较好的现场效果。
二、主要酸化技术在对砂岩应用土酸酸化,对碳酸盐应用常规盐酸酸化技术的前提下,研究推广了低伤害缓速深部酸化技术、泡沫酸酸化技术、缩膨降压增注技术、CLO2复合解堵技术等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堵技术。
根据不同油田地质、地层、水质、污染状况,研制了缓速酸、稠化酸、低伤害酸、高效缓蚀剂、预处理液、转向暂堵等酸化体系,复配使用可优势互补、相互增效,解堵效果明显。
(一)、砂岩低伤害缓速深部酸化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应用依靠水解作用在地下缓慢生成HF体系的氟硼酸体系或通过使酸液中活性离子逐渐释放及在地层表面产生吸附阻碍H+与砂岩接触等措施,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实现深部酸化。
通过对该酸液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其综合性能评价结果显示,该酸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缓速性能,较高的溶蚀能力和防二次伤害能力,且与地层配伍性好。
低伤害缓速酸配方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反应速度是常规盐酸的1/2-1/4。
2、可有效的控制酸化沉淀的发生,沉淀控制率在80%以上。
3、酸液活性好,是常规土酸活性的6-8倍。
4、自身粘土防膨效果好,防膨率可达80%以上(对比注水井)。
5、新型增效活性添加剂,可使酸液表面张力降至21×10-3N/m。
6、新型螯合剂1%的浓度可在残酸PH为6时螯合9.0g/L的Fe3+。
油水井高效堵水堵漏技术、作用机理和应用

封 堵 高 压 盐 水
1 口
封 窜 堵 漏
5 口
修 复 套 损 井
23 口
挽 救 废 弃 井
7 口
其 它 堵 漏 井
112 口
合计145口井
现场应用示例
文33-107井
(油井堵套漏、封层)
井况
该井经堵漏后解,决又问焕题发了青春, 1措98施4年前4,月产投油产,的含一水口9老9%井,,
措施后产完油自钻8由井-1段深3套3t/3漏d00,含、米水。30%, 该井变经2形注00破水0年裂见4段效月套后大漏,修。 S220下产020,量年4,稳75月到米换3的0封挤t/未堵d成,封。层
水泥 形成
0
超细 无封堵层 水泥 形成
0
0
全部穿过 模拟漏失
层
0
全部穿过 模拟漏失
层
表3 化学堵剂YLD-Ⅰ施工性能研究
编号
表观 粘度
mPa.s
塑性 粘度
mPa.s
动切 力
Pa
初切/ 初凝/
终切 终凝
Pa
h
1 15.5 15.0 0.5 2.5/5.0 15/17.4
2
27.5 25.0 2.5 2.8/5.5 12/13.5
该挽井救投了入这了口三近濒个2于难00报题万废。元的大油修井费。。
胡侧2-36井
(油井封窜堵漏)
该井于2000年4月投产, 因固井质量差而造成套管外窜,
含水达99%,无产油量。 实施新型的化堵技术后, 成功地进行了封窜,堵住了水层, 措施前产油0t/d,含水100%, 措施后,产油16t/d,含水20%。
主要研究内容
高强度微膨胀化学堵剂 引入的材料
主要主调要节功堵能剂主是的要功能是使化学
注水井解堵措施综合评判技术与应用

[ 1“ ,3“ , , 8 一 “ , 2“ , 4… U ]
[ 质 含量 , 泥 渗透 率 , 隙度 , 效厚 度 , 孔 有 注入 水悬 浮 物含 量 , 油含 量 , 浮 措施 层 位 , 施 类 型 ] 措 . ( )评价论 域 的确定 2
注水井 解堵 措施 应用 选择 决 策 的评 价论 域 为
维普资讯
14 5
广 西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3 卷 1
1 2 构 造一级 评判 矩阵 .
要 构造评 判矩 阵 尽, 首先 要 对 因素 论域 中的各 因 素 与评 价 论 域 中各 评 价 结果 指 标 间 的 关 系进 行 数 学 描述 , 使之量 化 , 将 量化结果 转 化为 相应 的隶属 度 r 由此 构 造评 判矩 阵 . 并 本 研究采 用现 场资 料统计 分析 的方 法 确定隶 属度 .
1 模 糊 综 合 评 判 模 型
注水 井解 堵措 施 应用选 择模 糊 综合 评判 技术 是应 用 模糊 变 换 原理 和最 大隶 属度 原 则 L , 注水 井 1 对 ] 解 堵措 施 了 与解 堵措 施 效 果相 关 的各 个 主 要 因 素及 其 与效 果 指 标 间的 数学 关 系 , 用 现场 资料 统 计分 析 的方 法 , 造 一级 评 判矩 阵 , 用 专 家 打 分 法 确定 评 判 的权 利 构 利
V一 [1口 ,3 4T] 优 , , , 般 , ] u,2 , ,5一[ 良 中 一 2 差 .
收 稿 日期 : 0 6 O — 7 修 订 日期 :0 6— 4 2 20 一 3 1 ; 20 0 — 5
作 者 简 介 : 红 霞 (9 8 ) 女 , 盂 16 一 , 山东 邹 平 人 , 国石 油 大 学 ( 东 ) 师 中 华 讲
大井段水泥挤堵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大井段水泥挤堵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窦 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井下作业大队) 摘 要: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油水井在开采和注水过程中,由于开发方案的不断调整,在不同时期将对不同层位、不同井段进行开采和注水。
在开采过程中一般要采取一次或多次注灰上返、打桥塞、打丢手等手段来实现不同时期对不同油层的开采。
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在原井中求新的开发层和注水层时就必须选择封堵或全部封堵原开发层和注水层。
油层跨度小的井段(小于100m)挤堵,施工简单,成功率较高,对于油层跨度大的井段(大于100m)挤堵,施工复杂,风险较大,费用高,成功率低,一个层往往挤堵三至五次,才能达到施工目的。
特别是油层跨度大于300m的大井段挤堵,风险更大,费用更高,成功率更低。
近年来,通过多次套管堵漏和小层段挤堵施工,证明水泥封堵是一种费用低、效果好的工艺措施。
今年1-10月份,成功地设计、施工三口水井大井段(大于300m)油层水泥挤堵作业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
关键词:水泥浆;挤堵;关井侯凝;钻塞1 水泥挤堵机理1.1 水泥的物理化学性质1.1.1 性质:油井水泥是一种凝固很快,且在短时间有相当高机械强度的水泥,是硅酸盐水泥中的特殊水泥。
1.1.2 油井水泥所含的成分:氧化钙60%~67%;二氧化硅21%~24%;铝钒土4%~7%;氧化铁2%~7%。
把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上述生料煅烧后即得熟料。
而熟料中包括: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 e2O3)或铝酸四钙(4CaO・Al2O3)。
前两种是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约占75%),含氧化铝化合物约占25%。
1.2 水泥凝固及影响因素水泥与水混合后发生的变化非常复杂。
当水泥与适量的水混合成水泥浆时,先发生一系列的水泥颗粒和水泥矿物的化合及水化现象。
其中最快的是水解作用,其变化过程为放热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井解堵技术在欠注井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欢西油田注水区块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欠注井有35口,日欠注量为2060方。
采用常规酸化解堵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的基础上,引进二氧化氯解堵技术。
在严格的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的情况下,证明了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性可以有效地解除高分子聚合物、细菌、硫化亚铁等造成的堵塞,从而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水井注入量。
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欢西油田水井欠注二氧化氯解堵
前言
目前欢西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前期向地层回注污水,以及某些增产、增注措施的影响,注水井井下状况变差,地层污染堵塞类型呈现复杂化、多样化,不仅存在碳酸盐垢、粘土颗粒无机物堵塞以及胶质、沥青质有机物堵塞,而且还会存在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的污染堵塞[1]。
欠注井逐年增加,影响区块产量。
常规酸化仅能解除绝大部分无机物对地层造成的渗透性损害,但对高分子聚合物、生物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地层的堵塞,效果较差。
在具体分析油层堵塞原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解堵工艺技术,引进二氧化氯解堵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欠注区块概况
目前锦州油田稀油注水区块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欠注井有35口,日欠注量为2060m3。
中-低渗区块锦98(杜)、锦2-6-9(杜)的水井普遍存在欠注现象,主要由油层堵塞所致,堵塞原因复杂多样。
两个区块大部分水井都直接表现为井压高,注入量达不到配注要求。
因此切实有效地解堵技术是恢复地层吸水能力的关键。
二、地层堵塞原因分析
造成地层堵塞的原因主要有:
1.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造成的孔隙机械堵塞;
2.修井液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产生乳化堵塞;
3.砂岩中某些粘土矿物(蒙脱石膨胀性最大、伊利石/绿泥石次之、高岭石几乎不膨胀)水化(地层水、外来水)膨胀、水化分散、运移堵塞油层孔隙[2];
4.油井注水过程中,注入水中细菌群落、硫化物与原油中重质组分的混合物
会造成地层堵塞[3];
5.压井、水力压裂、酸化、高聚物驱油和调剖堵水等措施处理过程中,进入地层的可交联、可膨胀的高聚物也容易堵塞地层
6.地层和井柱设备、管线常被腐蚀垢堵塞;
7.因注入速度,转抽时压差的突然增大等导致速敏矿物剥蚀、运移产生的沉淀堵塞油层。
三、解堵机理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
1987年M.McGlathery首次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作用消除聚丙烯酰胺(HPAM)对井底的堵塞。
1989年D.Brost广泛利用二氧化氯与酸的协同关系消除聚合物、铁硫化物、微生物对井底的堵塞。
1995年四川磨溪气田对二氧化氯与酸结合清除腐蚀垢、聚合物造成的气层堵塞进行了可行性探索[4]。
1.物性[5]
二氧化氯的分子式为ClO2,结构式为O-Cl-O,键角116.5°,Cl-O键长0.149 nm,分子外层含有19个电子。
具有强氧化性。
标准状态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气体,有氯的刺激性气味,熔点-59℃,沸点11℃,密度1.64 g·m-3(0℃)。
二氧化氯易溶于水,溶解度相当于氯气的5倍,二氧化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不易发生水解。
水溶液呈淡黄色,在碱性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酸性条件下处于非稳定状态,通常采用酸(HCl、HF)作活化剂。
2.解除细菌堵塞
细菌代谢作用会将Fe2(SO4)3还原为FeS和H2S,H2S使井柱设备和管线腐蚀加剧,FeS则导致地层和设备堵塞,二氧化氯分子的外层键域有一个未成对的自由电子,对细菌的细胞壁有强烈的吸附能力与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壁内的酶,分解细胞质的氨基酸,导致肽键(即氨基酸键)断裂,从而杀灭地层水和注水系统中存在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铁细菌(IB)、藻类,解除细菌代谢作用导致的原油与硫化物堵塞[6]。
3.解除高聚物堵塞
二氧化氯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高分子的聚丙烯酰胺降解,粘度大幅度降低。
进入地层的纤维素、瓜胶、田菁和聚丙烯酰胺等高聚物都能被二氧化氯降解成小分子,被注入水溶解而携带走,解除高聚物对井眼和近井地带的堵塞。
4.二氧化氯解除硫化亚铁堵塞[7]
二氧化氯是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的选择性强氧化剂,氧化能力是氯气的2.63倍,能在很宽的PH值范围(2~10)内与FeS、H2S迅速反应:
5FeS+9ClO2+2H2O→5Fe3++5 SO42-+4H++9Cl-
5H2S+8ClO2+4H2O→5SO42-+8Cl-+18H+
二氧化氯与FeS反应后,S2-生成SO42-,反应生成的H+会减缓酸液的pH 值上升速度,防止形成Fe(OH)2和Fe(OH)3胶体;还可以将Fe2+氧化成Fe3+,与Fe2+相比,Fe3+沉淀需要更高的pH值,在酸液中添加铁离子螯合剂将Fe3+螯合,可以避免产生二次沉淀,因此,二氧化氯在杀灭细菌的同时,能彻底解除生产井和注水井近井地带的FeS堵塞,并氧化H2S,减轻诱导腐蚀。
5.解除垢物堵塞
细菌垢物成分主要为二硫化铁和硫化亚铁,并含有少量氯化铁,单纯用酸处理难以清除,用二氧化氯与酸液复合处理,可理想地清除腐蚀垢物对井下管柱系统的堵塞。
四、室内试验
1.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实验
实验室中通过对包括二氧化氯的四种药品进行对体膨颗粒溶解性性能测试,发现含有10%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在3小时候把体膨颗粒全部溶解为粉末,由此证明二氧化氯的溶解能力最强。
通过对二氧化氯对体膨颗
粒的定量试验最终的出该药剂的最佳使用浓度(见表4-1)。
实验条件:60℃,6h
实验结论:二氧化氯对膨体聚丙烯酰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且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溶解能力加大,需要通过试样确定一个使用安全,经济效益高的使用浓度。
2.岩芯流动实验
岩芯流动实验的目的在于认识ClO2对模拟堵塞物的处理效果,为ClO2在现场应用提供依据。
实验程序:
取天然岩芯两块,制成φ25.4mm×64.8mm和φ25.4mm×69.9mm的圆柱,两端磨平,分别放入岩芯夹持器中,加热到实验温度。
2.1用KCl溶液测定岩芯原始渗透率。
2.2用硫化亚铁、菌体、聚合物溶液配制混合物作为人工合成的堵塞物。
用大于
3.1MPa的压力挤入岩芯,其量为孔隙体积的7倍,使岩芯受到伤害。
2.3在第一支岩芯内注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以除去酸溶物;在第二支岩芯内注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和胶束溶液混合物,除去酸溶物和部分有机质。
2.4将一定浓度ClO2溶于KCl溶液中,注入第一支岩芯,将一定浓度ClO2溶于酸性的(pH=2)KCl溶液中,注入第二支岩芯,使其与人工合成的堵塞物的组分反应,清除合成样品对岩芯的堵塞。
2.5接着泵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和几种酸的混合液,再次活化ClO2,清除注ClO2阶段被分解的堵塞物。
2.6最后用KCl溶液冲洗。
2.7测定最终渗透率恢复值。
实验结果看出:第一块岩芯原始渗透率为130×10-3μm2,经伤害,解堵后渗透率最后恢复到64×10-3μm2,恢复率为49%。
第二块岩芯原始渗透率为314×10-3μm2,恢复后为343×10-3μm2,恢复率为109%。
第一块岩芯的渗透率仅恢复49%,可能与原始渗透率低及硫化亚铁氧化分解生成的Fe3+在低pH值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铁胶状沉淀,而对岩芯造成二次堵塞有关。
第二块实验中在酸中加入胶束溶液,渗透率出现波动,这可能是岩芯润湿性变化及部分有机垢被清除的结果。
第二次注入混合酸,再次激活ClO2,ClO2氧化分解的产物被冲洗出来,加之有酸化作用,岩芯渗透率得到迅速恢复。
五、现场试验
先后在欢西油田试验二氧化氯解堵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措施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注27m3,平均有效期5个月,阶段增注21384m3,对应油井增油1847t。
5口措施井解堵前均因为注水压力高注不进,欠注极其严重,措施后基本达到配注要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结论
1.二氧化氯可以解除高分子聚合物、细菌群落等造成的有机堵塞,对铁硫化物等造成的无机堵塞也有较好的解堵效果。
2.在欠注水井解堵前,对堵塞类型分析研究。
对油层近井地带复杂多样的污染堵塞类型,可以采用将二氧化氯与酸化处理液相结合的方式,能起到显著的解堵效果。
3.二氧化氯解堵工艺成本低廉,施工简单,适应性强,是水井解堵增注的新型工艺技术,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Glathery MS. Method for removing polymer plugging in well boreholes [Z]. US 4871 022,1988.
[2]杨兴华.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粘土矿物的变化及作用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8.
[3]王亚娟. 砂岩储层的伤害诊断技术与伤害解除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
[4]田兴国,吴彦川,山其坤,等. 二氧化氯在油田增产增注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1999,19(4):384-389.
[5] 余海棠,郝世彦,赵晨虹,等.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J]. 断块油气田,2009,16(4):112-114.
[6]覃忠校,黎石松,张兴建,等.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工艺的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2,30(3):63-64.
[7] 樊世忠,王彬. 二氧化氯解堵技术[J]. 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22(S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