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浙科版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神经胶质细胞
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 间,数量约为神经元 的10-50倍,对神经 元起辅助作用。
具有支持、保护、 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等多种功能。
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参 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
髓鞘。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思考 • 1.效应器? • 2.反射要想完成,需要什么条件? • 3.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区别和联系
四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
概念
反射
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
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 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
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 终生性;数量有限
断增加
意义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 环境
消退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 学习、“望梅止渴”、“画饼 实例
C 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 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 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思考:
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最高级神经中枢、低级中枢) 4.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瞬,外时周记神经忆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 的重要通路,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 中枢。 3.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分为支配躯体运 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4.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 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5.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7.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效应 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8.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9.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10.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强化,否则会消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2章 神经调节-【必背知识】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二章 神经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1)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包含:传入神经: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运动神经)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 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举例归类: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③谈虎色变、④眨眼反射、⑤吮吸反射、⑥吃食物时分泌唾液、⑦望(谈)梅止渴、⑧排尿反射、⑨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联系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①神经元:a.结构模式图 b.结构示意图(画图并标注文字)★传入、传出神经的判断: a.有神经节的是。
b.小入大出:与较小一边相连的是,与较大一边相连的是。
②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名称组成功能结构被破坏 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无感觉无效应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 由传入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对内外刺激做出规律性反应相互联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注:神经细胞膜内、膜外K +、Na +浓度不一样,膜内浓度高,膜外浓度高系 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适宜强度的刺激;反射弧结构和功能保持完整性。
第2章 神经调节(答案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清单

第二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下图为脑结构示意图,完成下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脑①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③下丘脑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④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外周神经系统:控制四肢运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组成:按位置分: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按功能分: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①脑神经和脊神经a.脑神经:与脑相连,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b.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②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前者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和处理,发出指令信息,再由后者将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的活动受意识的支配;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3)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神经调节知识点复习总结

5、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的末
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6、神经系统(或神经元细胞)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在动物和人体内,只有感受器能
10、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Na+浓度比膜外低。
11、动作电位:指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后表现出来的膜电位外负内正的变化。
12、突触类型:
轴突——轴突;轴突——树突;轴突——胞体;树突——树突。
13、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15、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大脑的皮层,有140亿神经元,组成众多神经中枢,是神经系统最高级部位。具有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的分设活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考等高级功能。
16、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直接接受刺激,是兴奋的“发源地”。
7、兴奋:简单地说,兴奋就是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
沿着“树突→胞体→轴突”方向传导;
而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9、膜离子通道:是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当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时,通道打开,Na+快速内流,K+快速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自主预习·新知导 学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结构名称 大脑
功能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 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3.传出神经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这两者在机体调节上有 何差异?
提示:前者受意识的支配,后者不受意识的支配。 4.运动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与哪类神经的兴奋有关?这类神经兴奋时, 机体还有什么表现? 提示: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有关。瞳孔扩张、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弱等。
【归纳提升】
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 脊髓组成。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都对躯体运动发挥调节作用,二 者彼此联系,低级中枢要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 神经系统。
2.当人遇到突发状况时,心跳加快、瞳孔扩张,神经调控情况应该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B.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减缓空气的刺激 C.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增强以促进营养吸收而应对紧张状况 D.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答案:D 解析:交感神经兴奋后,机体会出现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 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弱等现象;副交感神经兴奋后,机体会出现瞳孔收缩、 支气管收缩、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增强等现象。
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
小脑
中枢 脑 脑干
神经 系统
下丘脑
脊髓
外周神 脑神经 经系统 脊神经
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具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等的基本活动中枢 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 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 级中枢 传导神经冲动 传导神经冲动
【新教材】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脑干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等,植物人有呼吸、有心跳,说明脑干没有受损。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植物人 的脊髓没有受损。
脑神经有12对, 主要分布在头 面部,脊神经 有31对,主要 分布在躯干、 四肢。它们共 同负责躯体的 感觉和运动。
传出神经 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
(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分类
内脏运动神经
思考·讨论
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 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 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 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 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 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 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 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 恢复。
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
讨论 1.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 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这 是为什么呢? 2.如果你的呼吸或者心跳都必 须在你的意识支配下完成,将 会出现什么结果? 3.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率 和胃肠蠕动 是怎样变化的?
【探究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 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探究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 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脊髓:(位于椎管内)
下丘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 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 最高级中枢。
【探究2】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在紧急的 情况或压力大的情况下 最为活跃,这时候心率 和呼吸频率都会增加。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人体 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最 为活跃。
【判断】 1. 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2. 内脏运动系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3. 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蠕动加快。 4. 安静时,脑发出的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 5.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 6.心脏,心跳和呼吸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 7.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8.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9.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第二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它能 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 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 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 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P20
神经元小结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的形态和类型 神经元的功能
作业讲解--试卷易错疑难集训
过易错T5 过疑难T1-T3 过易错T5-T6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产生收缩
电刺激
问题1:信号如何从刺激点向腓肠肌一侧的神经末梢传播? 问题2:信号如何从神经末梢向腓肠肌传播?
静息时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能在受到刺激后迅速产生反应。p20
神经元的结构
树突
一般多而短
突 起
神经元接收 信息的结构
轴突
一般少而长
神经元传出 信息的结构
胞体 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一根神经纤维 一束神经纤维
一条神经
一条神经
神经元的形态
神经元的类型
神经元的类型
P20 ① ② ③ 或下一个神经元
7.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入
神经和传出神经。(×) 8.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9.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
动减弱。(×)
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胶质细胞的 细胞核
神经元
神经元
◎对神经元具有辅助作用: 支持 营养 保护 修复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2章神经调节 精品教学课件(共122页)

一
二
预习反馈 1.判断 (1)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 ) (2)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 ) (3)脊髓和脊髓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 ) (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 (5)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 × ) (6)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 √ )
2.植物人有呼吸、有心跳,但却不能活动,请分析他的中枢神经系统 哪些部位受到损伤。 答案: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正常情况下能 够自主活动,如果不能自主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小脑的主 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植物人不能活动,说 明小脑也受损;脑干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 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有呼吸、有心跳,说明脑干没有 受损;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 能,植物人的脊髓没有受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误区警示中枢神经系统不等同于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 于颅腔内的脑。神经中枢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 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对机体的某一特定的生理机能具有调 节和控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 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能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神经中 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与调控。
是( )
A.脑干 B.大脑 C.小脑 D.脊髓
解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脑干的灰质中
具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
等)。因此某人因头部受伤而导致心跳和呼吸突然停止,受伤的部
位可能是脑干,A项符合题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标内容核心素养1.人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1.生命观念——①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的分析,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形成结构与功能观;②通过对突触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认同突触结构特点与功能的适应。
2.科学思维——①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总结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并比较分析神经元的种类与功能;②通过构建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的概念图,建立对神经系统的整体认识,从而形成整体性的观点;③基于对蛙坐骨神经腓肠肌兴奋的研究,提炼动作电位的传播过程,认同动作电位的传播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④通过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的分析,明晰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的原因及刺激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⑤基于模型与建模,构建动作电位产生的模型,形成对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性认知,分析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与特点。
3.社会责任——通过了解兴奋剂和毒品的作用机理,认识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提升社会责任感。
2.神经元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3.环境刺激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5.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种类、特性1.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2)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神经元的结构、种类及特性(1)神经元的结构、种类及特性①结构模型②神经元的种类—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别称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功能通过特化的神经末梢,接受来自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信息传递给脑或脊髓连接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将信息由脑或脊髓传向肌肉或腺体联系③基本特性: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动作电位的传播与电流表指针偏转图示:①静息时,电表上没有电位差(图1),说明坐骨神经纤维上的两个电极是相等电位。
②当在坐骨神经一端(a)给予刺激时(图2),靠近刺激端电极处(b)先变为负电位(图3),接着恢复到等电位。
(图4)。
③传至另一端电极处(c)又变为负电位(图5),接着又恢复到等电位(图6)。
由此可见,动作电位就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一个动作电位的传播。
1.判断(1)周围神经神经系统可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2)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的。
(× )(3)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皮层和脊髓组成。
(× )(4)传入神经一般用于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 )(5)神经元的大小、形态差异不明显。
(× )(6)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7)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直接构成的。
(× )(8)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神经中枢B.树突C.神经元D.轴突解析:选C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3.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下面选项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①脑②脑神经③脊髓④脊神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4.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图中胞体的结构标号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选B 分析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胞体的结构标号是②。
1.神经元的形态是否都相同,通过查阅资料,列举常见神经元类型?提示:不同神经元形态差异比较大。
如下图所示,主要有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2.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试根据神经元的结构,分析两个神经元的支配关系。
提示: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其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因此可判断,神经元B的神经末梢(或轴突末梢)支配神经元A。
基于图形变化的动作电位分析(以电流表电极均置于膜外为例,假设电位计指针左偏为正峰)(1)模式化图形(2)图形解读①未受刺激,电位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此时不存在电位变化(图1所示)。
②当刺激到达左侧电极时,刺激部位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此时两电极之间出现电位差,电位计指针向左偏转,出现正峰(图2所示)。
③刺激传导至两电极之间,此时两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电位计指针不偏转,波峰消失(图3所示)。
④刺激传导至右侧电极,刺激部位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此时两电极之间出现电位差,电位计指针向右偏转,出现负峰(图4所示)。
⑤刺激传导离开右侧电极,右侧电极电位恢复内负外正,电位计指针不偏转,波峰消失(图5所示)。
考向1 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下面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B.长的树突和轴突都可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即为神经C.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D.神经元比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少解析:选B 神经元的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正确;轴突和它表面的髓鞘共同构成神经纤维,B错误;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并对其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C正确;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D正确。
考向2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可兴奋细胞B.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C.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D.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解析:选B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A正确;神经元的长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称为神经纤维,B错误;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C正确;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D正确。
3.如图为神经元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轴突,丙是细胞体,戊是树突B.丁结构能把信息从细胞体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C.图示神经元轴突外面还有神经胶质细胞D.该结构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析:选A 甲是树突,戊是神经末梢,A错误;丁结构是轴突,能把信息从细胞体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B正确;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C正确;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考向易错]有关神经元结构与功能认识的3点易错(1)神经元一般由树突、轴突、胞体三部分构成,但神经元在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
(2)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数量众多,但支持细胞数量更多。
(3)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但不只是神经元具有这种能力,肌肉细胞也可以兴奋产生电信号。
考向3 灵敏电位计指针偏转与电位变化4.若在图甲所示的神经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图乙灵敏电位计的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 B.②→③→②→①C.③→②→①→② D.③→②→①解析:选A 当刺激还未传至b点时,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位计指针偏转情况为图②;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位计指针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时,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电位计指针偏转情况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
5.将一灵敏电位计的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1),在①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
若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 )解析:选B 电刺激①处,电位计的左侧接点先兴奋,与右侧接点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电位计的指针偏向左。
兴奋继续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之后电位计的右侧的接点产生兴奋,电位发生改变,与左侧接点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电位计的指针偏向右,电流两次经过灵敏电位计,电位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如图2。
若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电位计的右侧接点先兴奋,与左侧接点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电位计的指针偏向右。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之后电位计的左侧的接点产生兴奋,电位发生改变,与右侧接点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电位计的指针偏向左。
因此在②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电位与图2相反。
知识点(二)|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动作电位的概念与产生(1)动作电位的概念:指经历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膜外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2)具体过程2.膜电位的变化与离子浓度(1)膜内外离子浓度与膜的通透性①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不同,膜外钠离子浓度大,膜内钾离子浓度大。
②神经细胞对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造成膜内、外电位差异。
(2)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①细胞内的有机负离子如蛋白质为大分子,这些大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到细胞外;②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逆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泵出3个钠离子,从膜外泵进2个钾离子;③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膜内的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扩散到细胞外,但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膜外的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3)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1.判断(1)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2)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不同时开放。
(√)(3)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Na+通透性高。
(× )(4)复极化时,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内负外正。
(√)(5)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易化扩散运输Na+和K+。
(× )(6)神经细胞膜会出现极化状态的原因是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不同。
(√) 2.未受到任何刺激时,神经细胞膜电位为( )A.外正内正B.外正内负C.外负内正D.外负内负解析:选B 神经元未受刺激时,即为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纤维膜两侧存在的电势差,膜内的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即静息膜电位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3.Na+通道打开引起Na+内流是产生神经冲动的原因。
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是( ) A.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胞吞解析:选B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通过通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流动,不消耗能量,所以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属于易化扩散。
4.下列哪项检测方法可以测定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 )解析:选C 要测静息电位,将电位计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