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朗读技巧之一曹操
短歌行朗读指导

短歌行朗读指导
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朗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 语调:在朗诵时要注意语调的升降,全诗的语调以平调为主,但在表达情感转折或强调某些词语时,可以使用升调或降调。
例如在诗的第四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处,就可以使用升调以表达曹操的雄心壮志和招揽人才的渴望。
2. 语气:全诗的语气应当沉着有力,尤其在表达曹操的忧思和慷慨时,应加重语气,使听众感受到曹操的内心情怀。
但在表达一些柔和情感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时,语气应适当舒缓。
3. 节奏:在朗诵时要注意节奏感,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在诗的前半段情感低沉,节奏可以稍慢,而在后半段曹操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节奏可以稍微加快。
4. 重音:在朗诵时要注意重音的处理,重音可以突出某些词语或情感,使听众更好地理解诗歌。
例如在诗的第二段“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处,可以将“忧”字重读以突出曹操的忧虑之情。
5. 停顿:在朗诵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这不仅可以使朗诵更有节奏感,也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例如在诗的第四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处,可以在“乌鹊南飞”后稍作停顿,以突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和招揽。
6. 感情:最重要的是要投入感情,全情投入角色的思想感情中,
使自己的喜怒哀乐与诗中人物的情感相一致。
这样才能真正传达出诗歌的精神内涵。
评说曹操开场白

评说曹操开场白汉朝末年,有一个叫做许子将的人见到曹操后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这个人如果生在太平的时代,可能成为能干之重臣,但如果你生在乱世,你竟会成为奸诈的英雄。
从此以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为了评价曹操最经典的一句话。
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我们都能看出曹操是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
曹操有血有肉,有理性也有野性,即会耍诈又会耍狠,同时也诚实厚道,他既能容人,又心胸狭窄,既豪情万丈,又滥杀无渡,既挟天子以令诸侯,又终生不肯废汉帝自己取而代之。
曹操在军事、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文采泱泱,武略滔滔,足智多谋,这使得他在战乱纷飞的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军事:兵行诡道《三国志》中写道曹操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大概有30多次,其中大部分是胜利的。
战场上的曹操将兵行诡道演绎得淋漓尽致:战吕布,曹操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令老幼妇孺充任疑兵,最终是吕布命丧白门楼。
破袁绍,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绍的援军到达之前将乌巢给烧了。
日后对付袁谭、袁尚的时候,采取了郭嘉的计谋,耐心等待,最终等来了二袁的分裂。
不费一兵一卒,等到了公孙康送来的二袁人头。
通过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兵之道确实很了得,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狼狈。
长坂坡一战,为了突出了赵云和张飞万人莫敌,就把曹操当个陪衬来写,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曹操是大获全胜,而刘备只是没有全军覆没而已。
曹操为数不多的败仗中,最出名的是赤壁之战。
但凭良心说,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前半段是占据了上风,而且是绝对性的,对于最后的失败,可能是曹操一生胜仗太多,使得他过分的相信自己。
总体来说,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文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不得不说,他是建安七子之首,有很高的成就。
曹操的诗特别出名,大多数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贫苦生活。
如《篙里行》中的“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
白甘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真实地反映出了汉朝末年的社会状况,被誉为“汉末实录”。
百家讲坛:易中天评曹操

皇
都
帝
尉
孙坚
孙策
所以曹操只能仰仗自己乱世英豪的 非凡才能,自创江山,自铸伟词。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曹操的 过人之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三国时代针对曹 操最著名的一句评语。
这句评语对曹操的负面影响也是无比深重的,它成 了一根不可摆脱的耻辱柱,从此如影随形地追逐曹 操一生。
笑
这句评语其实是曹操 自找的,敏捷的史官 记录下了曹操初闻这 十个字时的表情:"大 笑。"──这一笑诡不 可言。
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 淮拒蜀国于阳平,徐晃 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 众,分方面忧。
操无敌于建安之时, 非幸也。"
夏 侯 渊
贾 诩
许攸投降曹操,受到曹操重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
袁绍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 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挟天子以令诸侯,一 边高举正义旗帜,一 边使出横手,扫清敌 对势力。
杨修 崔琰 许攸
华佗
娄圭 毛玠
对曹操人品极为不屑的汉代史学家 洪迈先生,也不得不承认,若论“知 人善任”,曹操“实后世之所难及”。
求 贤 天 下
洪迈对曹操作出这样一番总结:
“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
恐关中诸将为害,则属司隶校尉钟繇以西事,而马 腾、韩遂遣子入侍。
诸军乏食,则以枣祗、任峻建立屯田。欲复监官之 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
放关羽归山
那本是一个杀死关羽的大 好机缘:临阵叛逃,投靠 强敌,即按现今的战争逻 辑,也是一个在军事法庭 上必将受到严惩的行为。 当时关羽旧主刘备,正以 贵客身份,坐在劲敌袁绍 的府上。不可猜度的曹操, 竟嘱咐下人先去通报"云 长慢行",再亲率百官, 备上丰厚的礼品,亲自为
诗词朗诵技巧大全

诗词朗诵技巧大全诗词朗诵技巧大全第一,深刻理解诗歌,确定感情基调。
拿到一篇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比如,磅礴大气的《沁园春.雪》、岳飞的《满江红》;悲伤惆怅的如李煜的《虞美人》、《相见欢》。
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基调之后才能确定用哪一种感情去朗诵比较合适。
第二,使用标准普通话,吐齿清晰。
普通话在诗歌朗诵中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发音准确,分清楚“f”和“h”、“b”和“p”、“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等的区别,不然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一口带着陕北口音、椒盐口音的普通话一出来就直接毁了。
第三,适当停顿。
好的朗诵是要适当停顿的,朗诵不是要求一口气不喘的背诵下来,在每个句子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是需要适当的停顿的,不是仅仅只在标点处停顿,如曹操的《观沧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但是,一定不要乱停顿,如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停顿错误,而应该是“断肠人/在天涯”。
第四,适时重音。
重音也是非常重要的,适时的重音给人以强调之感,比如在一些人物、地点、动词、语气词等地方适时的重音,例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在“明星现”、“点”、“街灯”处加重音。
第五,语速时缓时急。
一般来说,朗诵不是一直保持一种速度的,而是根据心情、境况等时缓时急,例如在表达兴奋、激动、欢快的词句时宜用快一点的声音,而在表达哀伤、痛苦、怀念等词句时宜用慢一点的语速,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适合慢一点的语速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第六,把握住语气语调。
诗歌朗诵中一定要有语气语调的变化,要有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表达词句的意思,如“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用疑问的语气;戴望舒的“像我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用迷茫的语气。
第七,仪表仪态及动作。
如果是登台朗诵需要注意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目光及手势动作。
上台下台要从容不迫,站立时有良好站姿,目光要与观众席有接触,可以添加适当的手势但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2023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

2023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2023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背景,掌握基础知识,背诵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人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__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理解__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__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读辨体1、播放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
2、正如歌中所唱,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曹操,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是一位指点江山的英雄;他“内兴文学”,开启建安风骨,是一位畅抒胸怀的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雄诗人”曹操的诗歌作品《短歌行》。
3、解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而“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
一般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
那曹操想借《短歌行》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通过诵读来进行把握。
2023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曹操诗歌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掌握诗中用典修辞手法及豪放风格。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而发奋、慷慨激昂的情绪;学会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诗人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难点:鉴赏诗中用典、比兴及引用等具有特色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不知不觉又是冬季,让人想起毛泽东的《沁园春o雪》中的句子(师生共同背诵)自信之感由此可见,但是他似乎忘记了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也是能文能武的,他就是曹操。
二、知识交流(学生完成)曹操文才武略: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年三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二册第十二章《建安文学》,详细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解读,让学生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体会诗人曹操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背景知识,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短歌行》中曹操表达的情感,体会建安文学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曹操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短歌行》,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诗义:对诗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短歌行》中曹操表达的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6. 例题讲解:结合诗句分析曹操的豪情壮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内容:a. 作者:曹操b. 背景:建安文学c. 生僻字词: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d.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意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曹操形象,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了解建安文学的其他诗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生僻字词解释。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曹操豪情壮志的体会。
百家讲坛易中天评价曹操的搞笑语录

百家讲坛易中天评价曹操的搞笑语录
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
(说的是曹操劝老婆回家)
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
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曹操从中央到地方,又从地方到中央,给朝廷写了无数的建议,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当曹操满身征尘、满身鲜血的回到盟军大本营里的时候,这些诸侯都在干什么呢?依然是喝酒饮宴、不务正业就是在那开PARTY、泡酒吧、打电子游戏。
曹操的所谓屯田,屯,就是生活方式军事化;田,就是生产方式集团化。
这是相当高明的政策呀!就相当于曹操建立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喏!
曹操他吃不讲究,穿不讲究,住也不讲究,常年在外行军打仗,估计他女人也不讲究,只能将就。
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这个时候的曹操因为刚刚出道,二十岁还不太懂得官场,是个生
瓜蛋子。
以为他当了一个就怎么了不起了,他放出话来谁敢违令格杀勿论,结果蹇图这个大尾巴狼撞上来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好硬着头皮把他打死。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短歌行》朗读技巧指导

《短歌行》朗读技巧指导《《短歌行》朗读技巧指导》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教学目标: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该诗的朗读技巧指导,能让同学们更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进而把握古诗文的朗读技巧。
通过教师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由能读、能背进而达到读好、背好的目标。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短歌行》课文原文,做节奏划分使用;《短歌行》朗读竞赛评分表;《短歌行》诵读竞赛评分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解读了曹操《短歌行》的诗歌内容,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位身处动乱时代的政治家的人生感受和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全诗豪迈大气。
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这首诗的朗读技巧做进一步的探究,希望通过今天的探究学习,同学们能够更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进而把握古诗文的朗读技巧。
二:检查预习:我想检查一下昨天的学习效果,有哪位同学主动上台来背诵一下这首诗歌吗?某同学主动上台背诵,教师板书:第——组的————同学,(背完之后),教师:感谢你的表演,掌声送给你!三:朗读技巧指导:我们能读,甚至我们很多同学像刚才——同学一样,已经能够背诵,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背诵有没有将曹操的内心感受,、人生大志、求贤若渴的心情完美的呈现出来呢?(没有),所以,通过今天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意在引导学生对诗歌朗读技巧的重视与探究,从而达到读好、背好的教学目标。
如何读好诗歌,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一要关注重音。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诗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诗歌第一自然段,以每四句为单元,让学生体会哪些字词需要重读,教师补充订正。
结合PPT课件展示。
二要注意停顿,即诗歌的节奏。
停顿分为标点符号停顿、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即不读破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朗读技巧之一:停顿一、什么是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一)一致关系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点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
如: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阶段,便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了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二)不一致关系有时,书面语的标点同朗读中的停顿也常常有并一致的地方。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没有标点却要停顿。
三、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一)顺应语法的停顿。
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
(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二)显示层次的停顿。
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
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体现呼应的停顿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
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
如:1.在建设工作中,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是难免的。
问题在/于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
(吴晗《论谦虚》)2.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郑振铎《海燕》)课堂练习:①中国共产党干了五十八年的革命。
五十八年里,新情况,新任务/层出不穷。
②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③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四)指向强调的停顿为了突出句中某些重要词语,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这便是强调性的停顿。
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朗读最后一句时,如果在“爆发”和“灭亡”的前面作一停顿,就可以使听众充分感受到这里发出了“不爆发即灭亡”的呼告及对读者投入斗争的召唤。
再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课堂练习:(1)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鲁迅《药》)(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五)表达音节的停顿朗读诗词时,必须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节奏感。
如: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二三式)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二三式)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帷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课堂练习:朗读以上例句(六)区别语意的停顿书面语中的某些歧义短语和句子,可以用朗读的停顿来揭示其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1.A、改正/错误的意见(动宾短语)B、改正错误的/意见(偏正短语)2.A、通知到了(补充短语)B、通知/到了(主谓短语)3.A、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不是坏人)B、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是坏人)4.他的老朋友公证人觉得,徜使查理葛朗台不回来,这个有钱的独养女儿稳是“嫁给”/他当所长的侄儿了。
(巴尔扎克《守财奴》)5.我看到儿子提着/爸爸从北京买来的礼物,高高兴兴地走进屋来。
(七)避免误读的停顿朗读中,停顿还有一种区别意义的作用。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
(鲁迅《祝福》)朗读技巧之二:语速一、什么是语速?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
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
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例如: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提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鲁迅《故乡》)(提问:以上两种语速怎么体现?)师:以上是两种不同的动态。
这不同的动态在我们心里引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朗读时必须体现出前者“将身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之快和后者“你便提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之慢。
二、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一)不同的场面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听录音)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一般。
又象是情人的密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象微风拂过琴弦;象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象要睡了。
许久许久,我俩也象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象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就象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
海自己醒了。
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
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溅在我们的身上。
分析:这段描写是怎样实现速度的转换的。
(二)不同的心情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
前者如:(师读)……她猛然喊了一声。
脖子上的钻石项链没有了。
她丈夫已经脱了一半衣服,就问:“什么事情?” 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 他惊惶失措地直起身子,说:“什么!……怎么啦?……哪儿会有这样的事!” 他们在长衣裙褶里,大衣褶里寻找,在所有口袋里寻找,竟没有找到。
他问:“你确实相信离开舞会的时候它还在吗?” “是的,在教育部走廊上我还摸过它呢。
” “但是,如果是在街上丢的,我们总得听见声响。
一定是丢在车里了。
” “是的,很可能。
你记得车的号码吗?” “不记得。
你呢,你没注意吗?” “没有。
” 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 (莫泊桑《项链》)后者如:(师读)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我沉重地感到我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三)不同的谈话方式辩论、争吵、急呼,宜用快读;闲谈、絮语,宜用慢读。
前者如:(分角色朗读)周朴园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周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周冲愤然由中门下)鲁大海好,好。
(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
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鲁侍萍(至大海说)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仆人们(拉大海)走!走!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帐东西!(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鲁大海(向周萍)你!(仆人们一齐打大海。
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曹禺《雷雨》)第二课时(四)不同的叙述方式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用慢读。
前者如:(听录音)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人了。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后者如:(生读)在延安人的记忆里,毛主席永远穿着干净的旧灰布制服,布鞋,戴着灰布八角帽。
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和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
主席生活在发群众中间,生活中同志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