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的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饱览河山,满眼都是美丽的风景,心中充满厚重的家国情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诗人们用他们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文字,带领我们穿越千年,去体味他们各自的人生百味。
1.漫步河边,我们可以体会“,君子好逑”“,在水一方”(《诗经》)的思慕渴求。
2.登上黄鹤楼,我们可以观看“,”(崔颢《黄鹤楼》)草木茂盛的秀美风光。
3.徜徉西湖,我们可以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盎然生趣。
4.亲临边关,我们可以感受“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国之志。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或许是松原这座城市的冬天过于长吧,绿在这座城市的门外徘徊太久,一登上松原的舞台,渐次màn(①)延起来的绿意也就如关东汉子开怀畅饮一样,豪迈得一发而不可收,好像不把整个城市都染成绿色不罢休似的。
之后没几天,绿意弥(②)漫在松原的大街小巷,把一座城市变成了绿的海洋、绿的世界。
正所谓,城中有林,林中有景,满眼绿色,草木葱茏……松花江边长堤上绿荫如盖、水韵□□,水面波光潋滟、绿意□□,给这个北方的江面增加了几分江南的娟秀与温柔。
来到镜湖岸边,虽看不到荷叶田田、芦苇荡漾,但用不了两个月,“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秀美,一定会给松原的绿带来古典的几分诗韵。
(1)给语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写拼音。
①màn()延②弥()漫(2)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盎然氤氲B.氤氲盎然(3)“绿意弥漫在松原的大街小巷”一句中“弥漫”一词的句子成分是()A.主语B.谓语C.状语D.定语(4)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2、阅读(45分)(1)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名句积累与运用(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3)______,______。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4)夕阳西下,______。
(《天净沙•秋思》)(5)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______,______。
”(6)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达了守边将士思家爱国的惆怅之情:“______,______。
”(7)热爱自然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____,______”道出了自己的情趣所在。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自己辞官后献身教育的志愿:“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综合实践下面是一些与数字有关的问题,请你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1)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等是小写,人民币上标示币值的汉字“壹、贰、伍、拾、……”等是大写。
请你在答题卡上对应汉字小写数字的田字格内,用正楷准确、工整、美观地再写出三个汉字大写数字。
(多写不加分,写对三个即得满分)(3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2)“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北宋的三位文学家,他们是:①《名二子说》的作者:______②《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______③《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作者:______(3)北宋的吕蒙正作过两朝丞相。
据说他年轻时家境贫寒,度日艰难,有一次,过年的时候,他别出心裁地写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这是一副漏字联,上下联各漏了一个字,横批也漏了两个字,漏掉的字是为了让人猜想,所以也是一副谜语联。
吉林省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初三

吉林省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初三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届(yīng)C. 锲而不舍(qiè)D. 迥然不同(jiǒng)2. 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解决问题。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D. 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的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 面对困难,他不屈不挠,真是百折不挠。
C. 他的话让人如坐春风,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D.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出类拔萃。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解释这个问题。
(厌:厌烦)B. 他总是不拘小节,给人一种随和的感觉。
(拘:拘泥)C. 他不辞辛苦地帮助我们。
(辞:推辞)D. 他不遗余力地完成这项工作。
(遗:遗留)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
B. 他勇敢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C. 他聪明伶俐,深受老师喜爱。
D. 他诚实守信,值得信赖。
7. 下列句子中,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B. 他的演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C. 春天的气息弥漫了整个校园。
D. 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和坚持。
8. 下列句子中,宾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B. 他对这个观点表示了强烈的支持。
C. 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九年级阶段性诊断练习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8分)透过密密的花枝的缝隙漏下的点点的光斑在地面闪烁着,光影变幻,古槐与紫藤就在其中甲(A演绎B演义)着一场光阴与生命的盛大欢愉。
落雨了。
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是惜春的泪伴随着泪珠洒落的,还有紫藤花瓣。
盛开是庄重的,diāo落同样也是一件圣洁的事情。
那是秋叶一样静美的回归。
回归土地的怀抱,回归根的呼唤。
纷纷扬扬的花瓣在乙(A凄风苦雨B斜风细雨)中飘落,飘落成一场盛大的花雨,谁都说花与土地的相聚是生命的另一场盛宴。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古槐( ) diāo ( ) 落2.请写出“回归土地” “盛大的花雨”的短语类型:、。
(2分)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甲处应选(填序号)乙处应选(填序号) (2分)4.把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2分)5.古诗文默写。
(7分)(1) □□□□,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 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精彩之笔描绘三峡景色,融情于景,有声有色,险峻中不乏清朗秀丽,情趣中又含肃杀凄冷。
文章最后引用的渔歌给读者以凄冷的感觉,所引的两句渔歌是: □□□□□□□, □□□□□□□。
(4)童年时光固然可贵,但亦无可挽回。
面对这似水年华的悄然流逝,或有无奈的叹息,或有无限的怀念。
当我们想用文字来记录这份怀旧之情时,可以选用晏殊《浣溪沙》中的诗句来表达: □□□□□□□,□□□□□□□。
二、阅读(45 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
(7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023年吉林省长春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普通用卷(含解析)

2023年吉林省长春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一直很喜欢木心先生的一句话,他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儿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和天文知识等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诗歌、音乐和艺术聊以慰.藉。
前者便利了人的生存,而后者才真正让人活()更像人。
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金钱、权势和地位,那么他活着其实是很可怜的,因为他的内心,并没有花的芳香,诗的飘yì(逸/易),音乐的柔软。
他只是一个看似强大的外壳,里面空无一物。
而如果一个人,jí(即/既)便面临疾风骤.雨,也能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觉知,也能感受到贝多芬交响曲里,那最强烈也最温柔的曲调,也能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看懂人性里那最深情也最绝情的一面,那么他自始至终,都会活()饱满有趣。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除了要生存,更需要生活。
也许生存显得狼狈、寒酸,甚至是可怜,但生活却是那般美好,让人无比动容。
(1) 下面为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聊以慰藉.疾风骤.雨A.jízhòuB.jièzhòuC.jièjùD.jíjù(2) 请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写在横线上。
①飘yì(逸/易)______②jí(即/既)______ 便(3) 选文括号里关于“的”“地”“得”的填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的得B.地的C.得得D.的的(4) 下面的人物及其作品,不适合作为选文画横线句子的例证的一项是______A.曹操《观沧海》B.陶渊明《饮酒(其五)》C.刘禹锡《陋室铭》D.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 下面的诗歌都体现出诗人高于柴米油盐的生活品相,请你按要求将其补充完整。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 ,______ 。
(《蒹葭》)②______ 。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③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比喻表明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己的远大理想终将实现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5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摘抄法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法。
即把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摘抄下来。
小文有摘抄优美语段的好习惯,下面是他摘抄的有关“美学”的语段,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美学或艺术学,都离不开对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
美是无形的,是抽象的,它不是具体的实相,而是感觉对于外物的体验,心灵对于世界的映现,是心物相结合的结果。
由于心物不是恒定的,无论是心或是物都是变化着的,这就决定了美的yìng现并不是恒定的,而需要恰当时机和必要条件。
美()在心,()在物,()是心物感应的结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句诗中体现的是生命的倏忽易逝以及那不可挽回的时光,作为承载.心灵的生命也不可能恒常不变。
而恰恰在无常和多变中,心灵和外物在某一时刻的遭遇和互鉴,显现出了永恒的美。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承载.yìng现2.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但而且并且B.因为而且所以C.既不也不而D.一边一边一边3.在语段中方框内填入标点符号,错误的一处是()A“江畔何人初见月B,江月何年初照人C?”A.“”B.,C.?4.下列对于语段中画横线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学或艺术学,都离不开“美是什么”这一问题。
B.美学或艺术学,都离不开关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
C.美学或艺术学,都离不开对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
D.美学或艺术学,都离不开对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探讨。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3)不是任何事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
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
”(4)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名句已经超越了其原有的意义,被赋予一种新的生命,成为后人表达自己情感、思想的媒介。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6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与运用(15分)得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或许是长春这座城市的冬天过于长吧,绿在这座城市的门外徘huái①()太久,一登上长春的舞台,渐次蔓延起来的绿意也就如关东汉子开怀畅饮一样,豪迈豪放得一发而不可收,好像不把整个城市都染成绿色不罢休似.②()的。
之后没几天,绿意弥漫在长春大街小巷,把一座城市变成了绿的海洋、绿的世界。
正所谓城中有林,林中有景,满眼绿色,草木葱茏……湖岸边长堤上绿荫如盖、水韵□,水面波光潋滟、绿意□,给这个北方的湖面增添了几分江南的娟秀与温柔。
荷叶田田、蒹葭苍苍,给长春的绿带来了几分古典的诗韵。
(摘编自《长春日报》)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盎然氤氲B.氤氲盎然3.下列语句中与“把一座城市变成了绿的海洋、绿的世界”一句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陈毅《梅岭三章》)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卞之琳《断章》)C.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D.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聂鲁达《统一》)4.语段中“蒹葭苍苍”的出处是。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3)李白《行路难》中“,”两句,以姜子牙、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业。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突破时间局限,打通空间阻隔,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
阅卷人二、阅读(45分)得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7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与运用(15分)得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地上,一层落花如雪()枝上,千树万树,仍旧如雪,不过有些稀疏。
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____,梨花如海,俨然..一片____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纯洁而安静。
扒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小雨,我____地走进树林。
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
越往深处,枝与花越浓蜜..,时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幽香。
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悬坠欲滴。
丛丛梨花,在风雨中互相依偎,绽放..,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色,让人..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不忍去触摸他们,惟恐惊动了一个个漂亮的梦。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俨.然(yǎn)B.晶.莹(jìng)C.绽.放(zhàn)D.笑靥.(yè)2.语段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稀疏B.浓蜜C.花瓣D.触摸3.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浑然一体银装素裹小心翼翼B.浑然天成色彩缤纷如履薄冰C.浑然一体色彩缤纷如履薄冰D.浑然天成银装素裹小心翼翼4.下面关于语段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写梨花美景。
B.“梨花”“一片”“触摸”“美丽”等词语的词性都不相同。
C.“拂面擦身”“散珠碎玉”“颗颗粒粒”“悬坠欲滴”等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D.语段中第①句括号处应该用分号。
5.古诗文默写(1)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2),。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一诗中借落花表明心志,即使辞官也关心国事的句子是:,。
(4)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
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诗所表达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月高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8分)冬奥赛场就像是一个浓缩的人生舞台,每天都有激动人心的故事上演。
运动员们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中,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实现对自我的不断超越。
这正是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
奋斗过,努力过,虽有憾,终无悔,哪怕是空手而归,他们的坚守更值得尊重。
奥林匹克的感人故事,不只在金牌闪耀的时刻。
奖牌可以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但拼搏精神、体育力量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奖牌的范畴.①。
闪光奥运赛场的,不只有奖牌,不是“只有赢”。
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成功,更在于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奋斗,在于追求梦想、超越自我的精神。
冰雪运动的魅力,在于勇于超越、无所畏惧。
而这种特质,所能激发的挑战斗志以及胜利渴望,无疑会转为一种精神感染力,激励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人生的每一个赛场,bào②守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念,去拼搏,去突破,即便跌落摔倒也要站起重来。
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好的自己。
1.把“迎难而上”四个字,用楷书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格内容。
(2分)2.在语段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权衡磨炼B.衡量淬炼3.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读音和汉字(2分)①范畴.()②bào守()4.下面是文中划线句子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样标点的合理性。
(2分)这,正是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
5.古诗文默写填空。
(7分)(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
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4)《桃花源记》中“,”蕴含着《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思想,呈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
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10题。
(7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我们已学的“记”这种文体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小石潭记》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7.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C.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8.下面链接材料也写到了水,试与本文对水的描写作比较,二者有什么异同之处?(3分)【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
(8分)余性疏脱,不耐羁锁①,不幸犯东坡、半山②之癖,每杜门③一日,举身如坐热炉。
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
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
因呼小舟,载儿子开④与俱行。
茶铛⑤未热,已至山下。
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
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选自袁宏道《游惠山记》,有删改)[注释]①羁锁:羁绊,束缚。
②半山:王安石。
③杜门:闭门。
④开:袁宏道之子。
⑤茶铛:温茶的器具。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书为事。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2分)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11.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表现作者爱好到极点的字,在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个字的,联系文章内容作答。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7分)走进“非遗”: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抵达①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传统文化传播频现高潮。
看哈利·波特、哆啦A梦,也看孙悟空、水浒英雄长大的一代年轻人,开始主动走向“非遗”,走向传统文化,实现着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抵达。
②“非遗”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盒,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③在各种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种新媒体形式的结合层出叠见。
“上戏416女团”凭借京剧唱腔获赞超过2000万;国乐大师方锦龙和虚拟偶像洛天依合作的经典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实现了破次元合作;北京“面人郎”传承人、95后的郎佳子彧为钟南山、屠呦呦等人制作了生动的面人形象;自得琴社在真人表演的“古画”里奏起《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非遗”相关元素在现代传播介质上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④根据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人们通过对媒介的使用,来满足自身特定的需求。
在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中,需要一种情感归属;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汇中,更需要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文化基底。
而“非遗”这种缘自民族记忆深处的文化基底,可以让年轻人找到情感归属。
就如同当国人吟诵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然会想起李白月下举杯的身影;说起童年心中的英雄,孙悟空总会占到浓墨重彩的一笔。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精湛技艺的不懈追求,对千年烟波历史浮沉的追溯,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皈依。
⑤如今“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古老的传承成为今天的时尚,朴素的匠人成为更多年轻人的偶像,绽放出文化新生的活力。
这种活力,不仅来自技艺和记忆的传承,也来自面向年轻人的叙事。
“非遗”创造了一条联结“历史”与“当下”的新路径,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⑥每项“非遗”技艺背后,都有其值得传唱的历史文化故事,有其独有的内核气质。
就如一幅苏绣,它不仅是自古传承的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精致的一针一线背后,有千百年前人声鼎沸车马如流的街巷,有窗边刺绣少女的美好情思。
它像一条线索,能够引出一个历史时期的风貌习俗,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一对有情人的携手终老。
“非遗”的每项技艺,不管是宏大叙事,还是细腻情感铺陈,都能激发年轻人心中的共情。
⑦基于此基础,年轻人提炼热门话题,进行具有互动体验效果的二次创作。
这些创作不仅形态丰富,还能与各种文化产品相结合,和不同消费阶层、文化圈层相融合。
“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由此一步步地浸透到大众日常生活之中。
⑧我们通过“非遗”回看历史,也创造当下。
而要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成为“非遗泛传承人”,在如何讲好“非遗”故事上,还需要“非遗”传承者、艺术加工者、技术研发者等各个领域专业人士的持续共同探索。
(有删改)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2分)A.走进“非遗”: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抵达。
B.非遗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其传承和传播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C.要让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需要“非遗”各个领域专业人士的持续共同探索。
1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4.阅读第⑥段,理清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3分)提出观点:(1)论证过程:(2)得出结论:(3)(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15分)父亲的字据童庆炳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
小时候,我整天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嬉戏,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可今天回想起来,那可是一种至高的、不可寻找回来的享受了。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
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
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茏,一年四季的颜色虽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
我大概从6岁开始进山挑柴,就跟山交上了朋友。
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
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美妙的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③在山里,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有自己寻觅到的秘密。
在远山深谷的某处,有一棵或两棵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杨梅树。
我们算定它结的果子成熟的时候,就起个大早,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属于自己的杨梅树边,望着那满树的或红或白的果实,大叫大笑,然后一直吃到牙齿酸倒了,才想起父母交给我们的任务。
至于各种蘑菇、鸟蛋等,更是大山常见的恩赐,那种美味不是城里人能享用到的。
④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
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缓缓流动,平静得出奇,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
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水中的身姿都清晰可见。
⑤我小时候最愉快的时刻,是用自制的捕鱼器捕鱼。
捕鱼器是一个用蚊帐布做的圆形的“乌龟壳”,在“乌龟壳”上挖一个手掌大的圆洞,鱼饵是豆腐拌酒糟,那味道很香。
我把“乌龟壳”沉到鱼儿出没的河水中,用石头压住,然后就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瞭望我设下的“圈套”。
这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小鱼经不起香味的诱惑,在“乌龟壳”的洞口转来转去。
一般的情况是,有一小鱼先进去,然后就会有别的大一些的鱼也跟进去。
对我来说,把握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一定要在鱼儿进去最多,但还未吃饱,对那豆腐拌酒糟恋恋不舍之际,我突然来到“乌龟壳”旁,用一块瓦片,迅速将洞口封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乌龟壳”端起来。
这时,我能感到小鱼在里面跳动。
那时,我们一家终年难得见到荤腥,饭桌上能有几条小鱼,那是何等的快活,而我获得的则是双份的快活。
这么说吧,游水抓鱼的河潭是我儿时的极乐世界。
⑥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
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
因为那样,我们一家就会天天有米下锅了。
这是从我的好几辈祖宗起直到我父母的最大愿望。
可真惨,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
后来,家里虽然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可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了。
⑦在我几乎绝望之际,听说离我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
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四周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