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
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
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
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
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
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
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
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
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
以故陈和尚系狱。
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奏上,久不能决。
未几,斜烈卒。
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
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
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
”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
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
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
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
六年,有卫州之胜。
八年,有倒回谷之胜。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
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
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
”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
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
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注释】①北兵:蒙古兵。
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
1234年金朝灭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B.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C.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D.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
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
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纠里中壮士为守御________ ②没葬而岁祀之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责C.使……折服D.证明②全活甚众()A. 全、都B.保全C.成全D.整个(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 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翻译以下句子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二)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二)11、晏殊不隐私情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於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
”执政莫谕所因。
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仁宗朝,卒至大用。
(沈括《梦溪笔谈》)【译文】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
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
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
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
”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
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12、阎应元杀贼护家室应元起椽史,官京仓大使。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D(2)B(3)A(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
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
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
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
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纠里中壮士为守御________ ②没葬而岁祀之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君一言折之()A.使……屈服B.指责C.使……折服D.证明②全活甚众()A. 全、都B.保全C.成全D.整个(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 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翻译以下句子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外阅读大全 2、吴起列传素材

2、吴起列传(原文)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於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於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於是魏文候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文案大全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 ②辄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文姬曰:“明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诣 ②徒③厩 ④虎士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3.炳烛而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二【益思精析】一、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把握大意,由后做起,句子翻译,重点词语。
?实词解释,注意迁移。
?若有不会,随它而去。
?第一句是说在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时,首先要对全文的内容大体上有所了解掌握,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章。
答题时由最后一道题答起。
高考文言考题的最后一道题是结合文意进行判断,此题有助于考生理解文意。
?第二句是说在做句子翻译题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直、准、补。
“直”是说在翻译句子时尽量要“直译”;“准”是说对重点的词语翻译要“准确”;“补”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简练,有很多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
例如:“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此句应译为“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这首先是直译,重点考察的词语是“垂”“荣名”“下”“而”括号里的内容为补充的。
?第三句是说课外文言文的加点实词解释和虚词的比较判断,来自于平时对课文中的实、虚词的积累。
所以,对课文中的词语、虚词的积累尤为重要。
做此题时,要注意把课内的所学灵活运用到课外。
?第四句“若有不会”是指文中不会或不明大意翻译不准的地方,而考题中也并没有涉及到的部分,不用去管它。
?在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总结、运用方法、技巧,考试必将取得好的成绩!二、几个具体的实用方法1.通过合理的组词来推断举例: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2.通过类似的成语来推断?举例: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3.通过已经读懂的前文或后文来推断举例: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退着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益思精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熟知生意反愚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韪:正确答案:A解题方法:如果一个实词的解释竟然是它最常见(连你都知道)的组词或意思,那么它十之八九是翻译错误。
2:这儿的造,现代常用义便是“建造”,错误率很大很大。
3:回归原文,“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建造房屋的是“孟祥”;而“相从而学问者甚夥”,“缙绅之交于孟祥者”提示我们有很多人前来问孟祥学术上的事,缙绅(古代高官)与孟祥有交往,故而此处“造”应为“拜访”之义。
考点解析:1:古今异义词如:济2:实词的不常意义如:尚、造3:熟语:冒天下之大不韪;可知“韪”翻译为“正确”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B。
则为所C.以乎之D.且于所答案:C解题方法:1:试图结合前后文翻译句子,由前文可知“二者”为“巢于木”“处于穴”,“患”为“危害”,故而翻译为“圣人建造房子来居住,只是希望避免在树上、在洞穴居住的危害而已。
”2:由翻译反推,第一空应填表目的的虚词,排除B、C、D3:“乎”翻译为“于”。
“免于……”为正确,“二者之患”翻译为“二者的危害”,为正确,故而确定答案C。
考点解析:1:虚词用法。
“而”“以”“乎”“则”……,都是我们在新东方课堂上有详细讲解的虚词,比如我们说“而“有“既而”、“然而”、“而且”以及“……地”四种意义与用法,从未提及目的,故而帮助大家排除A。
2:文意理解,这是解题的前提也是关键。
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答案:D.解题方法:1:句子对称性,“如”与“又如”相对称呼应,前都应断句,故而排除A 、B;2:(1).“孟祥之匿于深山”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不应与“而不为世用”拆开。
(2).“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无从翻译。
考点解析:断句1:古文特点,对称八股。
2:虚词用法3:古汉语语法这些都是我们在新东方课堂有详细分专题讲解的知识点。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学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答案:B解题方法:由原文“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生意弭灾”指雪有焕发生机,避免灾害的功效,而不是“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故而选B。
考点解析:文章内容的理解。
考点很细,要求考生在阅读全文时,全面准确,不放过任何细节。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4分)译文:(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分)译文:(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分)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考点解析:1:“缙绅之交于孟祥者”考到文言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这是新东方语文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句式。
2:文言实词:“适”、“既”等。
3:词类活用“以"雪屋"名之”中的“名”参考译文:吴地有个叫徐梦祥的儒生,读书写文章,志向品行高洁,在光福山中安家(居住)。
(因为)互相跟从着(前来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十分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国家郡地(之间)。
(所以)士大夫在西山游玩(的时候),一定会去他家拜访。
孟祥之前用很多(简单的)树杆建造房子,用白色的茅草覆盖(作为屋顶),用白色的土粉刷内墙,(房屋的样子就)好像雪屋一样。
房屋建成以后,天上刚好下起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范阳的卢舍人用古隶(指秦朝时的隶书)给雪屋作了匾额,与孟祥交往的士大夫,用诗来歌咏它,让我为它作一篇记。
冬神掌管时令,草木消褪凋零,在深冬的时候,天地(之间)积聚冷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再遇寒冷就会下雪,(雪)缓缓地落下,千(万)里(之间的大地)都(变成)一片白色,雪把山林和大地遍地覆盖,万物都被埋没(肉眼再也)看不见,(这样大地之间)的生机不是几乎都停止了(吗)谁知道生机反而寄寓在(雪的埋没)中。
所以冬至的时节,是在小雪(下下来)之后,大雪(下下来)之前,(在)很多次雨雪天之后天气才放晴一次。
因为这个(原因,如果)腊月中旬有下雪,那么来年春天才会有收成,人们(也就)不会担忧生(疹子之类的小)病。
这(种时候的)雪,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大概(还因为它有)孕育(新的)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在。
远古的人们,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安家,有的人在洞穴里居住,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圣明的人(建造)房屋(用来)居住,(是为了)避免(树居和洞居)这两种情况的忧患罢了,(房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没有后代华丽奢侈的装饰。
孟祥学习古人读书,用白色的茅草建造房屋,不用华丽的装饰,(难道)孟祥(是)古代的人吗现在又加上下雪,这也是在表扬他高洁的志向品行啊。
难道仅仅是这个(原因)吗孟祥在深山中隐匿而无法被当朝者所启用,穷苦卑下就像冰雪非常寒冷的冬天,等到他用善行推及旁人并且有成全事物的心性,这不是(之前的事情)的结果,就像是雪有孕育生物消弭灾害的功效(是本身就存在的)。
用屋来给雪命名,歌颂(它)不对吗至于进入雪屋观雪的态度,(能)在各个作者的诗歌中看到详细的形容、(表述),我来不及详细记录。
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
帆山子,其别号也。
性逋宕不羁。
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
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
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
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
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
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
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几上罗列图书、佩环。
椭狡零星,手自摹拭。
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
”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