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病例

合集下载

中西医治疗慢性胰腺炎

中西医治疗慢性胰腺炎

中西医治疗慢性胰腺炎【概述】胰腺持续性、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或炎症所致的继发性病变,临床上有胰腺炎的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胰腺炎。

分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无痛性胰腺炎。

前者较多见,临床是虽反复发作,但组织病变永久性损害较少;后者虽无腹痛,临床上少见,但永久性损伤病变明显范围广泛,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

一般认为国内病人发病原因大多与胆道疾病有关,如胆囊炎、胆石症、胆系感染、胆石症术后等。

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60%—7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与饮酒有密切关系,慢性酒精中毒诱发的慢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男性易患倾向。

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5~45岁。

除酒精中毒外,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与慢性胰腺炎发病亦有密切关系。

蛋白质缺乏、高脂或低脂摄入者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由于儿童时期蛋白质缺乏可到胰腺损害,此类胰腺炎的典型病例见于10~20岁之间,两性的发病率相近。

约30%~4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无明显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胰腺炎,此类病人集中于15~30岁和50~70岁两组。

青年病人常表现为严重腹痛、胰腺外分泌障碍和糖尿病,而老年病人常无明显腹痛。

有研究资料提示,自身免疫可能参与此类慢性胰腺炎的发病;还可能存在慢性胰腺炎的遗传性易患体质,一些持久而并不强烈的发病因素即能使之发病。

慢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腹痛、胁痛、胃脘痛、结胸等病证范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慢性胰腺炎的认识不断充实。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慢性胰腺炎发病常与胆道系统疾病、酒精中毒、肝脏疾病、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内分泌障碍、高血脂症、高血钙症、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及血液病等有关,但不少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并非清楚。

其早期病理变化为胰管中出现蛋白质栓子和钙化与其引起的狭窄,进而闭塞胰管引起腺泡细胞萎缩。

狭窄、蛋白栓子或钙化于胰管,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同节段的管系扩张,并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水肿、灶性坏死和各类炎细胞浸润,最终导致胰腺实质发生硬化和萎缩性病变。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胰腺炎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胰腺炎
疗, 准确 辨证至关重要 。 [ 关键 词 】 慢性胰 腺炎 ; 腹痛 ;中医药疗法 [ 中图分类号 】 5 6 R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 5 0 1 2 1 ) 6 10 0 2 9 — 6 6( 0 1 1- 0 — 2
慢 性胰腺 炎是 临 床常 见的 消化 系统疾 病之 一。 由于现代 医学 尚无 特效治 疗 , 使病 情迁 延 , 缠绵 难愈 。临床 表现 为反 复 发作 性腹 痛 、 腹胀 、 腹泻 ( 肪泻 )食 欲减 退 、 脂 、 消瘦 、 部包 块 、 腹 血糖 升高等 。本病 属 中医 “ 痛… ‘ 腹 脾心痛 ” 等范 畴 , 其发病 主
B超胰尾 囊肿缩小 。继 以原 方服 1 月 , 情平稳 , 个 病 复查 血 、 尿 淀粉 酶正常 , B超检查 : 尾囊 肿亦消失 。 胰
1 气 阴 两虚 ,瘀 血 阻滞 . 3
热 利湿 , 行气 止痛 。处方 : 败酱草 3 , 0g 茵陈 1 , 5g 赤芍 1 , 5g 薏
腹 部胀痛 , 中上 腹为主 , 以 食后加 重 , 情反复发 作 , 口干 、 病 伴 口 苦, 大便或溏 或干 , 质红 , 舌 苔黄腻 , 脉滑或弦 。 病 例 1:患 者 , ,9岁 。2 0 男 2 0 5年 3月 1 2日就 诊。 平 时 喜食肥 甘 油腻 , 经常 饮酒 。 1 年前 曾 因腹 痛 、 恶心 、 呕吐 , 某 在 医院诊为急性 胰腺炎 , 院治疗后好 转 。I 院后常有上腹 部胀 住 叶 I
1 脾虚湿 阻,气滞血瘀 . 2
精 神略差 , 体瘦 弱 , 形 上腹疼 痛 , 间尤甚 , 为刺痛 , 按 , 夜 多 拒 食 欲不振 , 干 口燥 , 便数 日一行 , 咽 大 小便色 黄 , 舌质 暗红 , 少 , 苔

中医治疗慢性胰腺炎40例体会

中医治疗慢性胰腺炎40例体会

[ 4 】 张唐法 , 张红星 , 王小丽 , 等.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 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 病的临床观察f J 】 . 广州 中医药大学学报, 2 0 0 7 , 2 4 ( 2 ) : 1 1 6 — 1 1 8 . 【 5 ] 高楠 , 任婷婷 , 金研 , 等. 针刀及整复手法 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 究f J ] . 中国骨伤 , 2 0 0 4 , 1 7 ( 6 ) : 3 6 3 — 3 6 4 .
颈型颈椎病 又称 韧带 、 关节囊 型颈椎病 , 指颈 椎间盘退 变
『 2 1 黄烈弥 , 陈筱玲 , 杨秋 萍 , 等. 中西医结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 复效
果的研究 『 J 1 . 实用疼 痛学杂 志 , 2 0 1 1 , 7 ( 6 ) : 4 1 8 — 4 2 0 . 【 3 】 王文远 . “ 凡刺之真 , 必须治神 ” 是针刺 核心[ I 1 . 中 国针灸 , 2 0 0 9 , 2 9
枕, 对原来失调 的病理状态 进行干预 , 然后 自我修 复达到一个
颈型颈椎病 3 2 6例小针刀 治 疗 临 床观 察
李卓洲 甘志远
( 南 宁市)
新 的平衡状态D 】 , 造成颈部肌 肉、 韧带等劳损 , 导致 颈肌的痉挛 。
( 2 ) : 8 7 — 8 9 .
引起椎 关节失稳 , 造成肌 肉、 韧带 、 关节囊 的损伤 , 是其他类 型 颈椎病 的前驱症状 。 患者伴有头痛、 且 以偏头痛为主 , 也可以出 现 枕部 痛 、 顶部痛及耳后痛 。x线片上有 颈椎 生理曲线的改变 及退行性改变征 ” 。是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 , 属 中医学 “ 痹证”
愈2 7 7 例, 治 愈率 8 5 . O %, 好转 4 9例 , 好 转率 1 5 %, 总有 效率 1 0 0 %。治疗 2 个月后 随访 , 有2 6 8 例临床治愈者未复发。

慢性胰腺炎20例中药治疗

慢性胰腺炎20例中药治疗

基本方 : 金钱草 1 , 5g郁金 1 , 0g 大黄 1 , 0g 枳实 1 , 5g 瞿 麦 1 , 0g 泽兰 1 , 0g桃仁 1 , Og 红花 1 , 0g 路路通 1 , 0g 金银花 2 , 0g 白术 1 , 内金 1 , 5g 鸡 5g 神曲 1 , 0g 麦芽 1 , 0g元胡 1 。 0g 1 d水 煎 2次 , 2次 口服肠 胃积热 型: 剂/ , 分 症见 口干 , 大便秘
泻使用抗 生素无济 于事 。因此 , 诊为轮 状病毒 肠炎 , 确 不必 使 用 抗 生 素 , 需 注 意 对 症 处 理 。该 病 病 程 短 , 以 自愈 。 只 可 抗生素仪适合 于侵 袭性 肠道 细菌感染 , 志贺痢疾 杆菌 、 如 空
53 氯霉素早 产儿 和新 生儿应 禁用 , 童慎用 。因为此 药 . 儿 易 引起 早产儿和新生 儿循 环 系统 衰竭 称为 “ 灰婴综 合征 ” 。 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 , 导致儿童发生 不可逆性再生 障碍性
慢性胰腺炎 2 0例 中药 治 疗
刘颖 栾 晓 杰

【 关键词 】 慢性胰腺炎 ; 中药治疗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复发作 性或持续性 炎症 病变 , 使 胰腺腺泡组织逐渐为纤维 组织代替 , 造成胰腺 功能 的严 重破
坏 的 一 种 慢 性 病 。 主要 临 床 表 现 为 , 复 发 作 的 上 腹 痛 , 反 上
贫血 。
肠弯曲菌 、 门菌 等。对于大 便 中混有黏 液血便 , 沙 大便 镜检
白细胞 明显增 多 , 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 抗生素 。轻型 患儿 可选用黄连素 、 大霉素 口服 , 庆 重症 者选用 氨苄青 霉素 静脉点滴 。一旦 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 真菌性肠炎 时 , 应 停用抗生 素, 给以微生 态制剂 如双歧 杆菌 活菌制剂 、 酸杆 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38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38例临床观察

慢性胰腺炎是 由于胆 道疾 病或 酒精 中毒等囚素导致 的胰 腺实质 进行性 损 害 和纤维化 , 主要表现为腹痛 、 消瘦 、 营养不
良 、 泻 或 脂 肪 痢 , 期 可 出 现腹 部包 块 、 腹 后
皮下 注射 奥 曲肽 0 1 g 3次/日; .m , 急性 发
黄疸和糖尿病等。可用中西医药物治疗 。 胰腺炎是指胰腺 实质 的坏死 、 出血 、 脂肪 坏死等引起 的局 部及 全身 多器官一 系列
试验 『性 ; j ③胰 腺钙 化 ; 组织 学检 查显 } ] ④ 示慢性 胰 腺炎 特 征 ; 内镜 超 声柃 查 异 ⑤
常 。 临床 表 现 : 有 反 复 发 作 的 上 腹 疼 均 痫 , 的偏 右 , 的 偏 左 。 疼 痛 性 质 为 上 有 有
治疗 结 果 : 显 效 ( 痛 、 痛 、 ① 腹 胁 腹
状旁腺机能亢进 , 总管囊 肿 , 发性硬 胆 原
化性胆管炎及 家族性 。根据胰 管 的粗细
( R P测 定 ) 性 胰 腺 炎 简 单 分 为 胰 管 EC 慢 扩张性胰腺炎 ( 称为 大胰管 性胰 腺炎 , 又 胰 管 直 径 > m 和 非 胰 管 扩 张 性 胰 腺 炎 7 m)
结 节 状 改 变 , 例 胰 尾 有 4×6 m 的 囊 性 1 e
药 的化学实体是 活性物质群 , 作用于多靶 点, 呈现多效性 , 整是其 重要 的作用 机 调 制 。中药 复方可 以通过 多个 作 用环 节和 机制作用 , 中药 具有药效 的活性物质群构 成; 药效活性物质群按中医中药的基本理 论要求配伍组合 , 调理是中药的一种主要 基本作用 。根 据上述 基础性 概念 和 中医 的基 础 理 论 采 用 清 胰 汤 加 减 治 疗 慢 性 胰

『经方集』慢性胰腺炎经方案例

『经方集』慢性胰腺炎经方案例

『经方集』慢性胰腺炎经方案例
贾某,男,69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胰腺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左脘腹疼痛,不思饮食,喜热怕冷,倦怠乏力,口腻不渴,舌质红边夹瘀紫,苔黄腻,脉沉弱;辨为痰热证与脾胃虚寒证,治当清热化痰,温中散寒,给予理中丸与小陷胸汤合方加味,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姜半夏12g,黄连3g,全瓜蒌30g,生山楂24g,五灵脂10g,蒲黄10g,炙甘草10g。

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脘腹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口腻及苔黄腻基本消退,以前方6剂;五诊:饮食正常,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治疗80余剂,诸证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脘腹疼痛、喜热怕凉辨为寒,再根据口腻、苔黄腻辨为痰热,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舌质红边夹瘀紫辨为夹瘀,以此辨为痰热证与脾胃虚寒证;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以小陷胸汤清涤痰热,加生山楂消食和胃,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大柴胡汤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胰腺炎验案分析

大柴胡汤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胰腺炎验案分析

乳 头 钙 质 沉 积 ;双 侧 胸 膜 增 厚 ,右 侧 少 量 胸 腔 积 液 .
西 医 诊 断 :慢 性 胰 腺 炎 ,胰 腺 假 性 囊 肿 . 中 医 诊 断 :
胰 瘅 ,少 阳 阳 明 合 病 . 治 疗 措 施 :① 低 脂 饮 食 . ② 胰
酶肠 溶 胶 囊 (
So
l
vay Ar
zne
8 月 10 日 于 我 院 行 上 腹 CT 平 扫 检 查 示 :胰 腺 及 周
围 改 变 ,考 虑 慢 性 胰 腺 炎 急 性 发 作 ,伴 双 侧 前 筋 膜 、
左 肾前 方 囊 性 病 变 ,考 虑
假 性 囊 肿 ;肝 S8 段 低 密 度 结 节 ;胆 囊 显 示 不 清 ;双 肾
疗 . 刻 诊 :无 明 显 腹 胀 、腹 痛 ,纳 食 尚 可 ,眠 可 ,二 便
史:
2019 年 1 月 14 日 因 呕 血 、排 黑 便 在 我 科 住 院 ,诊
. 个人史:
All Rights
Reserved.
有吸烟史;
有间断多量饮酒史,已戒酒 2 年余.
感,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辅 助 检 查:
验总结[
J]
中国针灸,
2019,
39(
6):
645

648

疼痛及胰腺内、外 分 泌 功 能 不 全 为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该
师是达州市中西 医 结 合 医 院 副 院 长,国 家 重 点 专 科 脾
4 批四川省 拔 尖 中 医 师,四 川 省 名 老 中 医 药 专 家 学 术
经验继承工作指 导 老 师,擅 长 运 用 经 方 治 疗 消 化 系 统
J]
上海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30例临床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30例临床报道
6 6
法 , 正残余 移位。在应用时要 防止压伤皮肤 。 矫 5 3 正 确 掌 握 牵 引 进 针 方 向 和 调 整 牵 引 力 线 : 引 针 的进 针 . 牵 位 置 和 角 度 对 骨 折 的 侧 方 移 位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牵 引 力 线 与
股 骨 轴 线 不 重 合 而 产 生 的 力 矩 , 当运 用 可 维 持 复 位 后 的 正 常 适 位 置 。例 如 骨 折 线 是 从 内 上 到 外 下 , 可将 牵 引 力 线 向 内 稍 作 则 偏 移 , 生 的力 矩 可 使 骨 折 面 靠 紧 ; 之 同 理 。但 在 使 用 时 必 产 反 须 谨 慎 , 为 力 矩 过 大 可 能造 成 骨 折 的 成 角 畸 形 。 牵 引 力 线 在 因 必 要 时 还 可做 上 下 调 整 。股 骨 干 骨 折 的 远 端 一 般 向 后 移 位 的 比较 多 , 轴 线 牵 引 不 易 复位 。 用 54 加 强 功 能 锻 炼 : 折 复 位 后 , 须 立 刻 进 行 功 能 锻 炼 。 主 . 骨 必 要 动 作 是 收 缩 股 四 头 肌 、 脚 后 跟 。 其 意 义 : 是 活 动 膝 关 节 抬 一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者 20 . 作 0 0年 至 2 0 0 9年 收 治 慢 性 胰 腺 炎 3 O例 , 男 2 0例 , 1 女 0例 ; 大 7 最 O岁 , 小 2 最 0岁 。 临 床 表 现 : 有 反 复 均 发 作 的 上 腹 疼 痛 , 现 为 剑 突 下 脐 上 偏 左 , 隐 痛 , 腰 部 放 表 呈 向 射 , 的不 时有 阵 发 性 加 剧 、 胀 、 秘 。查 体 : 组 有 5例 左 有 腹 便 本
12 临 床 症 状 : 侧 面 部 额 纹 消 失 , 能 皱 眉 , 闭 合 受 限 。 . 患 不 眼 试 闭 眼 时 , 痪 侧 眼 球 向上 外 方 转 动 , 出 白 色 巩 膜 , 为 贝 耳 瘫 露 称 现 象 。患 侧 鼻 唇 沟 变 浅 , 齿 时 口角 歪 向 健 侧 , 口 角 流 涎 、 露 伴 言 语 不 清 、 泪 等 , 无 半 身 不 遂 和 神 志 障碍 等 表现 。 流 而 13 治 疗 方 法 : 性 期 给予 西 药 给 予 激 素 ( 的 松 短 期 冲 击 疗 . 急 强 法 ) 维 生 素 ( 生 素 c B 、 1) 神 经 营 养 药 ( 、 维 、1B2 、 甲钴 胺 ) 中 药 可 ; 口服 莲 花 清 瘟 胶 囊 或 清 开 灵 等 清 热 解 毒 药 物 ; 灸 : 性 期 ( 针 急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病例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症病变,使胰腺腺泡组织逐渐为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严重破坏,出现食物消化明显障碍。

病人多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吃油腻食物后无法入睡。

上腹部饱胀不适、腹泻,并常因饮食减少而致体重逐渐下降。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及“胁痛”的范畴。

慢性胰腺炎早期症状并不是很严重。

不过早期胰腺炎症状主要也是腹痛。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胰腺炎网]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
1、腹痛。

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

多位于中上腹部,为钝痛或隐痛。

亦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

疼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

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

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

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

疼痛为持续性,轻者只有压重感或灼热感,少有痉挛样感觉。

2、腹泻。

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

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 次,量多,
吸收障碍,粪便中的脂肪量增加。

此外,粪便中尚有不消化的肌肉纤维,由于大量脂肪和蛋白质丢失,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3、其他。

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

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

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

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

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

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
1、腹痛。

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

多位于中上腹部,为钝痛或隐痛。

亦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

疼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

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

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

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

疼痛为持续性,轻者只有压重感或灼热感,少有痉挛样感觉。

2、腹泻。

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

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 次,量多,
吸收障碍,粪便中的脂肪量增加。

此外,粪便中尚有不消化的肌肉纤维,由于大量脂肪和蛋白质丢失,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3、其他。

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
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

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

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

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

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

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慢性胰腺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常见于暴饮暴食、过嗜厚味、酗酒过度者,也可因精神因素诱发,个别也有发病原因不明者。

常是急性胰腺炎反复或持续慢性发作导致胰管梗阻,或慢性酒精中毒所致。

一、诊断要点
长期的消化不良,消瘦,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背部、两胁、肩胛等处放射,常因饮酒、饱食或劳累而诱发。

血、尿淀粉酶增高,大便中有脂肪球。

上述症状排除了其它消化道疾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有选择性地拍胰腺X线片、B超检查和内分泌检查,可协助确诊。

二、辨证论治
急在扶正,先予扶脾和胃法。

处方:炒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20g,姜半夏9g,干姜3g,佛手12g,炒麦芽15g。

上方服6剂后胃纳渐开,脾运日强,脘胁刺痛稍减,舌苔白腻前部薄,舌边瘀斑仍在,脉濡,沉取则涩。

此乃血府有瘀之象,治宜健脾益气合用血府逐瘀汤,服10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随症施治月余,诸症悉平。

例2.陈某,男,35岁。

2001年6月19日因暴饮暴食,于当晚约11时因急性腹痛急诊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经救治后,28日要求中医会诊。

该患者面色萎黄,脘胁如刀割针刺样疼痛,进少量半流质食物亦腹胀欲吐,大便3~4日一行,量少且溏臭。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而有齿印,脉沉细。

B超示胰头周围较模糊,诊为慢性胆囊炎兼有泥沙样结石。

此乃暴食酗酒,湿热郁结于肝胆脾胃,升降失常。

治以疏肝利胆缓下法。

处方:茵陈30g,炒山栀12g,制大黄6g,黄芩12g,金钱草30g,柴胡9g,川楝子9g,姜半夏12g,竹茹10g,生甘草6g。

上方服至第5剂后,泻下黑绿色泥水样大便,此后数天症状迅速消失。

复查B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已不明显,胰头影像渐见清晰。

后继用缓下、疏肝、健脾、养胃诸法辨证施治,2周后收效出院。

嘱患者不要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及酗酒过度。

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四、体会
本病病机常为虚实兼杂,但有所侧重。

偏实者,肝胆湿热,胃失和降,治宜清肝利胆、和胃缓下,重在通腑,但收效则在柔肝健脾益胃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