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病例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病例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病例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病例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症病变,使胰腺腺泡组织逐渐为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严重破坏,出现食物消化明显障碍。病人多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吃油腻食物后无法入睡。

上腹部饱胀不适、腹泻,并常因饮食减少而致体重逐渐下降。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及“胁痛”的范畴。

慢性胰腺炎早期症状并不是很严重。不过早期胰腺炎症状主要也是腹痛。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胰腺炎网]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

1、腹痛。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为钝痛或隐痛。亦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疼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疼痛为持续性,轻者只有压重感或灼热感,少有痉挛样感觉。

2、腹泻。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 次,量多,

吸收障碍,粪便中的脂肪量增加。此外,粪便中尚有不消化的肌肉纤维,由于大量脂肪和蛋白质丢失,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3、其他。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

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

1、腹痛。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为钝痛或隐痛。亦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疼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疼痛为持续性,轻者只有压重感或灼热感,少有痉挛样感觉。

2、腹泻。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 次,量多,

吸收障碍,粪便中的脂肪量增加。此外,粪便中尚有不消化的肌肉纤维,由于大量脂肪和蛋白质丢失,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3、其他。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

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

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慢性胰腺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常见于暴饮暴食、过嗜厚味、酗酒过度者,也可因精神因素诱发,个别也有发病原因不明者。常是急性胰腺炎反复或持续慢性发作导致胰管梗阻,或慢性酒精中毒所致。

一、诊断要点

长期的消化不良,消瘦,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背部、两胁、肩胛等处放射,常因饮酒、饱食或劳累而诱发。血、尿淀粉酶增高,大便中有脂肪球。上述症状排除了其它消化道疾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有选择性地拍胰腺X线片、B超检查和内分泌检查,可协助确诊。

二、辨证论治

急在扶正,先予扶脾和胃法。处方:炒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20g,姜半夏9g,干姜3g,佛手12g,炒麦芽15g。上方服6剂后胃纳渐开,脾运日强,脘胁刺痛稍减,舌苔白腻前部薄,舌边瘀斑仍在,脉濡,沉取则涩。此乃血府有瘀之象,治宜健脾益气合用血府逐瘀汤,服10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随症施治月余,诸症悉平。

例2.陈某,男,35岁。2001年6月19日因暴饮暴食,于当晚约11时因急性腹痛急诊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救治后,28日要求中医会诊。该患者面色萎黄,脘胁如刀割针刺样疼痛,进少量半流质食物亦腹胀欲吐,大便3~4日一行,量少且溏臭。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而有齿印,脉沉细。B超示胰头周围较模糊,诊为慢性胆囊炎兼有泥沙样结石。此乃暴食酗酒,湿热郁结于肝胆脾胃,升降失常。治以疏肝利胆缓下法。处方:茵陈30g,炒山栀12g,制大黄6g,黄芩12g,金钱草30g,柴胡9g,川楝子9g,姜半夏12g,竹茹10g,生甘草6g。上方服至第5剂后,泻下黑绿色泥水样大便,此后数天症状迅速消失。复查B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已不明显,胰头影像渐见清晰。后继用缓下、疏肝、健脾、养胃诸法辨证施治,2周后收效出院。嘱患者不要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及酗酒过度。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四、体会

本病病机常为虚实兼杂,但有所侧重。偏实者,肝胆湿热,胃失和降,治宜清肝利胆、和胃缓下,重在通腑,但收效则在柔肝健脾益胃法;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及术式评价_杨尹默

文章编号:1005-2208(2011)09-0788-04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及术式评价杨尹默,马永蔌,高红桥,庄岩 【摘要】慢性胰腺炎的典型临床特征为持续性不可逆的炎症过程、反复发作的疼痛症状和进行性丧失的胰腺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其病理学改变包括胰腺实质的纤维化、胰腺导管的解剖性狭窄与扩张、可并发胰腺实质的钙化或胰管结石等。酗酒是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评价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效果的标准是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术式包括引流手术(Peustow手术,Partington and Rochelle手术等)、不同范围的胰腺切除手术以及上述两种术式的联合(Beger手术,Frey手术等)。由于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及影像学表现的复杂性,治疗上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随意而为,在选择内科、内镜或外科特别是外科何种术式做为病人治疗的途径时,应对上述方式有非常清楚的理解,个体化应用,使病人最大获益。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内镜治疗;个体化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吗:A The surgical managements for chronic pancreatit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ocedures YANG Yin-mo,MA Yong-su,GAO Hong-qiao,et al.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king University The First Hospital,Beijing10003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yangyinmo@https://www.360docs.net/doc/21207547.html, Abstract Chronic pancreatitis is usually characterised by a persistent inflammtory process,recurrent painful attacks and progressive loss of pancreatic endocrine and exocrine function. Its pathological change encludes fibrosis of the parenchyma, anatomic stricture and dilatation of the pancreatic duct,with or without calcification or stone.It is most commonly caused by the abuse of alcohol.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a successful treatment is the degree of symptomatic relief.The surgical management aimed at the pancrease includes simple drainage procedures(Peustow procedure,Partington and Rochelle procedure,et al),resections of different extents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Beger procedure,Frey procedure,et al). For the complexity of the symptomatology,pathology and radiology,the managements would be diversified.Whether surgery,endotherapy or other modalities are applied, individu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 should be kept in mind. Keywords chronic pancreatitis;surgical management; endotherapy;individualization 慢性胰腺炎以胰腺不可逆的的纤维化为形态学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内外分泌功能不全所致的相应症状。西方国家70%~90%的病人为酗酒所致,此外尚有胆石、自身免疫、高能量饮食摄入、吸烟等致病因素,仍有部分病人原因不明,称之为“特发性慢性胰腺炎”。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较前虽有明显增加,但较另外两种胰腺疾患即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而言,无论在发病率或危害程度方面,慢性胰腺炎均不及前者,故而重视不足,在临床及基础研究领域较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有较大差距。此外,病人由于病因及病理机制的差异,形态学学表现各异,临床症状也是轻重不一,且与影像学表现多有不一致之处,加之病人多有酗酒等精神依赖性表现,导致临床治疗有较大的复杂性。此症病人据不同症状及形态学表现可分别经消化内科、内镜及外科医师诊治,致使目前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混乱。各种治疗手段有各自优势,但也均有缺陷,根本原因在于胰腺纤维化的不可逆,即所有治疗手段仅为对症性质。在去除病因后,理想的治疗方式在改善症状的前提下,或可会阻止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 1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指征 多数病人在去除病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后,经内科治疗多可改善症状,但也确有部分病人病理改变严重,内科治疗疗效差或无效,需要外科治疗。(1)顽固性腹痛的病人,表现为镇痛药物依赖,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酗酒者以酒精的麻醉作用缓解痛感,恶性循环。(2)因压迫或炎性反应导致的梗阻症状,如胆管下端因压迫或炎性反应狭窄,进而出现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受压可致消化道梗阻;肠系膜上静脉特别是脾静脉受压可致肝外门静脉高压症致消化道出血;胰管也可因狭窄、胰石等导致远侧胰管梗阻扩张。(3)胰腺假性囊肿内镜治疗失败或难以内镜治疗者。(4)继发于假性囊肿的内瘘或胰源性腹水。此并发症少见,约占慢性胰腺炎病人的4%。内瘘中以胰胸膜瘘较为常见,少见者有胰液腐蚀漏入纵膈或支气管等。(5)胰腺病变不排除有恶性可能者,特别是对于胰头部炎性包块病人,经术前及术中检查仍难以与胰腺癌鉴别时,亦有外科干预的指征。 关于慢性胰腺炎病人的手术时机,相关文献不多。Nealon等[1]报告,相比于保守治疗的病人,外科引流手术可减缓胰腺功能损害的进度,故提倡早期外科干预。Ihse 等[2]报告,对于梗阻性慢性胰腺炎病人,在其出现营养及代谢障碍之前手术,可使病人获益。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100034通讯作者:杨尹默,E-mail:yangyinmo@https://www.360docs.net/doc/21207547.html,

急性胰腺炎诊疗规范

急性胰腺炎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1.腹痛:注意部位、性质、发展速度及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 2.诱因:注意酗酒、暴饮暴食、高脂餐、药物及急性传染病;3.有无胆道病史及腹部手术、外伤史。 【体格检查】 1.腹部压痛及范围,有无肌紧张、反跳痛。2.腹胀、肠鸣音减弱及移动性浊音。 3 ?有无Gray?Turner征(腰胁部皮下紫兰色瘀斑)及Cullen征(脐周紫兰着色)。 4.血压、脉搏、体温及神志变化,注意有无休克及意识障碍。 【辅助检查】 1.血(尿、腹水)淀粉酶、血脂肪酶检查。 2.B 超或/和CT 检查。 3.腹部X 线平片检查。 4.血常规,红细胞压积、血糖、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5.肝肾功能检查,注意SGOT、LDH 升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急性胰腺炎诊断多无因难,但需注意其类型。 轻型(水肿型)预后良好,重型(出血坏死型)治疗难度大。Ransons 11 项指标可帮助分型及判断预后,其中前 5 项为入院时查,后 6 项为住院48 小时内查,阳性结果3项以内为轻型,》3项为重型。 附:Ranson 指标: 1.年龄在55 岁以上。 2 .血糖(BS)11卩mol/L以上。 3.白细胞(WBC)16 109/L 以上。 4. 乳酸脱氢酶(LDH)700U/dl 以上。 5. 谷草转氨酶(SGOT)250U(FranKel 法)以上。 6 .红细胞压积(Ht)下降10%。 7 .血清钙(Ca++ )小于2mmo1/L。 8 .碱储备(BE)小于一4mmo1/L。 9 .尿素氮(BUN )上升1.8mmo1/L以上。 10 .氧分压(PaOz)小于8kPa。 11 .体液丢失大于6L。 鉴别诊断的疾病主要有急性胆管炎、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绞窄性肠梗阻等。 【治疗原则】 1 .非手术治疗: ( 1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 2 )解痉镇痛,使用杜冷丁应与阿托品同时用。 (3)抑制胰腺分泌,应用 5 - FU 、H2 受体拮抗剂、善得定或施他宁。 (4)抗感染、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代谢紊乱。 ( 5 )营养支持。 2 ?手术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病例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病例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症病变,使胰腺腺泡组织逐渐为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严重破坏,出现食物消化明显障碍。病人多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吃油腻食物后无法入睡。 上腹部饱胀不适、腹泻,并常因饮食减少而致体重逐渐下降。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及“胁痛”的范畴。 慢性胰腺炎早期症状并不是很严重。不过早期胰腺炎症状主要也是腹痛。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胰腺炎网]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 1、腹痛。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为钝痛或隐痛。亦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疼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疼痛为持续性,轻者只有压重感或灼热感,少有痉挛样感觉。 2、腹泻。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 次,量多,

吸收障碍,粪便中的脂肪量增加。此外,粪便中尚有不消化的肌肉纤维,由于大量脂肪和蛋白质丢失,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3、其他。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 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 1、腹痛。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为钝痛或隐痛。亦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疼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疼痛为持续性,轻者只有压重感或灼热感,少有痉挛样感觉。 2、腹泻。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 次,量多,

急性胰腺炎诊疗规范

急性胰腺炎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腹痛:注意部位、性质、发展速度及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 2.诱因:注意酗酒、暴饮暴食、高脂餐、药物及急性传染病; 3.有无胆道病史及腹部手术、外伤史。 【体格检查】 1.腹部压痛及范围,有无肌紧张、反跳痛。 2.腹胀、肠鸣音减弱及移动性浊音。 3.有无Gray~Turner征(腰胁部皮下紫兰色瘀斑)及Cullen征(脐周紫兰着色)。 4.血压、脉搏、体温及神志变化,注意有无休克及意识障碍。 【辅助检查】 1.血(尿、腹水)淀粉酶、血脂肪酶检查。 2.B超或/和CT检查。 3.腹部X线平片检查。 4.血常规,红细胞压积、血糖、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5.肝肾功能检查,注意SGOT、LDH升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急性胰腺炎诊断多无因难,但需注意其类型。轻型(水肿型)预后良好,重型(出血坏死型)治疗难度大。Ransons 11项指标可帮助分型及判断预后,其中前5项为入院时查,后6项为住院48小时内查,阳性结果3项以内为轻型,≥3项为重型。 附:Ranson指标: 1.年龄在55岁以上。 2.血糖(BS)11μmol/L以上。 3.白细胞(WBC)16 109/L以上。 4.乳酸脱氢酶(LDH)700U/dl以上。 5.谷草转氨酶(SGOT)250U(FranKel法)以上。 6.红细胞压积(Ht)下降10%。 7.血清钙(Ca++)小于2mmo1/L。 8.碱储备(BE)小于—4mmo1/L。 9.尿素氮(BUN)上升1.8mmo1/L以上。 10.氧分压(PaOz)小于8kPa。 11.体液丢失大于6L。 鉴别诊断的疾病主要有急性胆管炎、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绞窄性肠梗阻等。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2)解痉镇痛,使用杜冷丁应与阿托品同时用。 (3)抑制胰腺分泌,应用5 - FU、H2受体拮抗剂、善得定或施他宁。 (4)抗感染、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代谢紊乱。 (5)营养支持。

慢性胰腺炎诊疗指南

慢性胰腺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腹痛是慢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60%~100%病人有腹痛,多呈间歇性发作,少数呈持续性; 2.胰腺外分泌不足的表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不耐油腻食物等,大便次数频繁、量多,色淡,有恶臭,此系蛋白酶、脂肪酶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长期腹泻致患者消瘦、营养不良及维生素A、D、E、K缺芝等症状; 3.胰腺内分泌不足的表现10-2026患者有显著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约5026患者发生隐性糖尿病,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异常; (二)体格检查:消瘦、腹部包块;腹水及胸水体征;其他: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梗阻、梗阻性黄疸和门静脉高压等。典型病例可出现五联征:上腹痛、胰腺钙化、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和脂肪泻。但临床上常以某一或某些症状为主要特征。

(三)辅助检查 1.血尿淀粉酶急性发作时可升高。 2.粪苏丹III染色查中性脂肪进食正常膳食(脂肪含量>80g/日),每低倍显微镜视野超过10个脂肪球有意义。轻度脂肪痢(粪脂肪<15g/24h)时阴性,中度脂肪痢时阳性。 3.粪脂肪和肌纤维检查可见中性脂肪、肌纤维。进固定脂肪膳食(脂肪含量100g/日),收集72小时粪进行脂肪定量,脂肪排出量>6g/24h有意义。 4.胰功肽试验(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苯甲酸,简称BT-PABA试验)BT- PABA是一种 人工合成肽,口服后经胰液的作用可分解成PABA,自小肠吸收而从尿中排泄。根据尿中PABA排除率可反映胰腺腺泡功能。口服BT-PABA 0.5g,收集6小时内全部尿液,正常人回收率>60%,若<55%有意义。 5.血浆胰岛素浓度测定CP病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大多正常,口服葡萄糖或D860、静脉注入胰高血糖素后,血浆胰岛素不升高者,提示胰腙内胰岛素储备减少。

慢性胰腺炎诊疗指南

慢性胰腺炎 【定义】 胰腺实质节段性或弥漫性渐进性炎症与纤维化病变,常伴有胰管狭窄及扩张,胰管结石、胰腺钙化,其病理特征为胰腺纤维化,伴有程度不同的胰腺外分泌与内分泌功能减退,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主要病因是胆道疾病和慢性酒精中毒,有一部分病人是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为最主要症状之一,平时为隐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呈持续性,但无阵发性加剧,疼痛位于剑突下或稍偏左,向腰背部放射,呈束腰带状,随着发作次数增加,间歇期逐渐缩短,以致疼痛持续不止,常有特殊体位,称为“胰腺体位”。 2、腹胀、恶心、呕吐 3、消瘦 4、不耐油腻和脂肪泻

5、糖尿病 6、黄疸:约20%病人出现该症状。 二、专科体检:中上腹轻压痛,并发巨大假性囊肿时可扪及包块,当胰头显著纤维化或假性囊肿压迫胆总管下段,可出现黄疸。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早期病例在急性发作期可以增高,后期病例,可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 (2)粪便脂肪球检查:可在显微镜下找到脂肪球,也可定量分析测定粪便中脂肪的含量。 (3)胰泌素试验:呈现胰液分泌减少,碳酸氢盐浓度下降,淀粉酶值低于正常。 (4)糖耐量试验:约70%的病人糖耐量试验异常,其中50%呈糖尿病曲线。 2、影像学检查: (1)B超:胰腺外形有局限性肿大或缩小,纤维组织增

生呈线状强回声,胰腺内钙化点和结石则有强光团后伴声影。 (2)CT:能显示胰腺形态的改变,有无钙化,胰管有无扩张、狭窄、结石,胰腺假性囊肿改变。 (3)MRI:能更清楚地显示胰腺内囊肿和胆胰管的形态和结构。 (4)ERCP:可以看到胰管有无阻塞、狭窄或囊性扩张,最典型的表现为胰管呈不规则的串珠样扩张 四、诊断标准 参考日本胰腺学会制订的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1)B超:胰腺实质内有强反射回声,其后伴声影,胰石形成。 (2)CT:胰腺实质钙化,胰石形成。 (3)ERCP:分支胰管不规则扩张,程度不一。主胰管和近端胰管不规则扩张,完全或不完全梗阻。管腔内蛋白栓或胰石 (4)分泌试验:碳酸氢盐浓度和量、胰酶的量降低。

胰腺癌诊疗规范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胰腺癌(cancer of pancreas)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胰腺癌半数以上位于胰头,约90%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管腺癌。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老年,有吸烟史,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暴露于β-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发病率增加。 (二)临床表现。 1.多数胰腺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为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为晚期表现。 %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 3.常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岁以上患者有下列任何表现的患者需高度怀疑胰腺癌的

可能性,如果患者是嗜烟者更应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2)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 (3)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4)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 (5)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 (6)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7)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三)体格检查。 1.胰腺癌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2.黄疸。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3.腹部肿块。胰腺癌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多为晚期,极少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四)影像检查。 型超声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病史采集】 1.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 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 (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1)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2)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及难以控制反复出血者,采用外科手术或食管扩张术。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2. 好转标准 (1)症状减轻。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病变有所改善。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标准,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第二节食管癌 【病史采集】 1.食管癌易患因素:食物粗糙、过硬及霉变食物、进食过烫、过快、饮用浓茶、烈酒及其

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5-09-07T17:11:54.28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锦成 [导读] 省平邑县中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静脉注射0.1mg。 刘锦成省平邑县中医院山东平邑 273300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 年9 月至2013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行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胰腺水肿、腹痛腹胀、病死率等各项指标。结果经过分析后的地址,研究组各项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曲肽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白细胞与血尿定粉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改善胰腺水肿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奥曲肽注射液;基础治疗【中图分类号】R58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01-0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选取我院2012 年9 月至2013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研究组男性276例,女性24 例,年龄19~73 岁,平均4 2.9 岁,发病时间为5h~70h。 病理类型:胆囊炎19 例、胆源性胰腺炎23 例、酒精性胰腺炎18 例、特发性胰腺炎9 例。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年龄21~75岁,平均44.2 岁,3h~72h 的发病时间。病理类型:胆囊炎17 例,胆源性胰腺炎19 例、酒精性胰腺炎21 例、特发性胰腺炎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剧烈、持续腹胀、呕吐、上腹部疼痛、上腹部压痛、恶心、发热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不伴尿、伴有尿的淀粉酶有所升高,18×10/L。 1.3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行卧床休息,给予常规的SAP 治疗:其一,胃肠减压和禁食水;其二,选择各种抑酸剂,例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西咪替丁、迷走神经阿托品等;其三,止痛和镇静;其四,保持电解质、水解质的平衡;其五,使用抗生素;其六,给予营养治疗支持。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静脉注射0.1mg,之后每天按照0.6mg 的对静脉进行持续泵入,待血尿淀粉酶正常恢复、腹胀与腹疼有所缓解之后,3~4 天内停止用药,4~15 天的疗程。 1.4 疗效观察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腹痛腹胀、住院天数、病死率、并发症、胰腺水肿等指标。 显效:腹疼在3d 内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恢复。 有效:腹疼5d 内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恢复。 无效:腹疼在5d 后无改善,甚至加重,血尿淀粉酶没有正常恢复。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对比: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为腹胀腹疼消失时间为3.2±0.9d,对照组为4.8±1.0d,研究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为3.9±1.5d,对照组为6.6±1.9d,研究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为4.2±1.7d,对照组为6.8±1.4d,研究组胰腺水肿改善时间为6.2±1.8d,对照组为8.2±1.9d,研究组白细胞恢复时间为5.4±1.4h,对照组为8.8±1.5h,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9.9±6.8d,对照组为 29.9±7.0d,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显效20 例、有效13 例、无效17 例,总有效33 例,总有效率为65.6%。研究组显效37 例、有效7例、无效6 例,总有效44 例,总有效率为88.3%。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在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2 例假性囊肿,2 例肾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出现假性囊肿5 例,肾功能不全4 例,胰腺脓肿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要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慢性胰腺炎是由于胆道疾病或酒精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胰腺实质进行性损害和纤维化,常伴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 慢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性、多发性的腹症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衰竭、休克等,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难以进行预后,死亡率极高[1]。慢性胰腺炎通常指病程较长、发病较为缓慢的患者,通常伴有胰腺脓肿、脏器功能障碍、胰腺坏死等并发症,发病主要由于长期饮酒、外伤性原因、胆道梗阻所致,使得胰酶活动较为异常,对胰泡细胞造成破坏作用。奥曲肽属于一种生长抑制素,主要由人工合成所得,可有效抑制胰腺分泌[2]。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88.3%,各项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表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给予曲肽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白细胞与血尿定粉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改善胰腺水肿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83.[2]谭文莉,汤如勇,吴元佐,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 及MRI 诊断[J].同济大学学报,2007:28(6)65-68.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版)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版)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疾病,因症状顽固,需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大大加重了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近年来,CP在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病因机制和诊疗方式不断更新,日本、美国和欧洲相继颁发了临床诊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牵头组织消化内科、胆胰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依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参照多部国际CP指南,对我国《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2,上海)》[1]进行了修订。 一、定义及术语 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进行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腺腺泡萎缩、破坏和间质纤维化[2]。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胰管结石、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狭窄、胰管不规则扩张、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 酒精性慢性胰腺炎(alcoholic chronic pancreatitis,ACP):CP患者平均乙醇摄入量男性>80 g/d、女性>60 g/d,持续2年或以上,且排除其他病因[3]。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患者至少有2次急性胰腺炎发作史,缓解期无胰腺组织或功能异常改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4]。

遗传性CP:CP患者家族中,在两代或以上的亲属中,存在至少2个一级亲属或至少3个二级亲属患CP或RAP[5]。 特发性CP:排除任何已知病因的CP患者。 脂肪泻:患者粪便内排出过多的脂肪,又称油花样腹泻,72 h粪便脂肪收集试验测定粪便脂肪含量>7 g/d[6,7]。 3c型糖尿病:一种继发于胰腺疾病的糖尿病,又称胰源性糖尿病,常发生于CP患者。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 在全球范围内,CP的发病率为9.62/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CP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其数量约为女性的2倍[8]。美国成人CP发病率为24.7/10万,患病率为91.9/10万[9];日本CP发病率为14/10万,患病率为52.4/10万[10];印度CP的患病率最高,达到125/10万[11];我国2003年CP患病率约为13/10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2]。 CP致病因素多样,由遗传、环境和(或)其他致病因素共同引起。酗酒是CP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在西方国家和日本占50%~60%[10,13],在我国约占20%[14]。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在C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常见易感基因包括阳离子胰蛋白酶原(cationic trypsinogen, PRSS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Kazal 1型(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type 1,SPINK1)、人糜蛋白酶C(chymotrypsin C, CTRC)和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等[15,16,17]。遗传性CP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为80%,主要突变位于PRSS1基因。我国特发性CP主要致病基因突变为SPINK1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慢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规范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制定的《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讨论稿)》进行修订。在原版本基础上,参照国际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基础研究结果,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慢性胰腺炎诊治领域的进展,经学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审阅,并通过指南解读巡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最终定稿完成。希望本指南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欢迎各位同道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我国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 一、定义 慢性胰腺炎是各种病因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基本病理特征包括胰腺实质慢性炎症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等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国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二、致病因素 慢性胰腺炎致病因素较多,酗酒是主要因素,其他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胰腺先天性异常、胰腺外伤或手术、急性胰腺炎导

致胰管狭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遗传性胰腺炎中阳离子胰蛋白酶原(PRSS1)基因突变多见,散发性胰腺炎中SPINK1基因和CFTR基因为常见突变基因;吸烟能显著增加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性。其他致病因素不明确者称为特发性慢性胰腺炎。 三、诊断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检测可以作为诊断的补充。病理学诊断是慢性胰腺炎诊断的确定性标准。 (一)临床表现 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常因高脂饮食或饮酒诱发。随着胰腺外分泌功能不断下降,疼痛程度会减轻,甚至消失。外分泌功能不全早期无特殊症状,后期可出现脂肪泻、消瘦及营养不良表现。内分泌功能不全早期可出现糖耐量异常,后期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合并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胰腺假性囊肿、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及胰源性胸腹水等并发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胰腺区域可见钙化灶或结石影。 2.超声与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超声检查通常作为慢性胰腺炎的初筛检查,可显示胰腺形态改变,胰管狭窄、

-胰腺炎治疗常用药药品

胰腺炎治疗常用药药品 醋酸奥曲肽注射液 消化系统用药。食道胃底静脉出血、消化性溃疡及应急性溃疡、急性胰腺炎、预防胰腺术后并发症、胃肠胰内分泌肿瘤、肢端肥大症。 [生产厂商]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规格: 1ml:0.1毫克 2家药店有售清胰利胆颗粒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舒肝利胆,解毒通便,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等症。 [生产厂商] 抚松县中药有限责任公司

剂型:颗粒剂 规格: 每袋重4g 1家药店有售清胰利胆颗粒 行气解郁,活血上痛。舒肝利胆,解毒通便。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等症。 [生产厂商] 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 剂型:颗粒剂 规格: 每袋装10g 5家药店有售天普洛安(注射用乌司他丁) 用于:①急性胰腺炎;②慢性复发性胰腺炎;③急性循环衰

竭的抢救辅助用药 [生产厂商]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 5万单位 5家药店有售泰胃美(西咪替丁片) 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用于急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样纤维变、返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等。 [生产厂商]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 0.2g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

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K 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生产厂商] 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 剂型:片剂 规格: 4毫克 1家药店有售百普力(肠内营养混悬液(SP))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吃足够数量的常规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一胰腺

胰腺疾病诊疗指南

胰腺疾病诊疗指南 胰腺癌 【病史采集】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2.腰背疼痛进行性加重,影响睡眠。3.消化吸收不良、脂痢。 4.黄疸,多呈进行性。 【体格检查】 1.腹部肿块,注意是否伴血管杂音。2.腹胀、腹水。 3.胆囊胀大。 4.黄疸。 【辅助检查】 1.肝肾功能、血糖、淀粉酶检测。2.癌胚抗原(CEA)测定。 3.大便常规注意脂滴及隐血试验。4.B超检查。 5.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

6.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7.黄疸病人可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8.有条件可作CT、ECT、MRI及超声内镜检查。 9.必要时作细针穿刺抽吸胰腺细胞学检查。 10.电视腹腔镜或剖腹探查病理活检。 【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多数可获明确诊断。应注意肿瘤位于胰腺头部、体部、尾 部或全胰,癌肿有无腹腔淋巴结及肝脏的转移,癌肿块与肠系膜上血管、脾血管及腹主动脉关系。 【鉴别诊断】 需要与之鉴别诊断的疾病为: 1.慢性胰腺炎。 2.胰岛肿瘤。 3.胆管下段癌或嵌顿性结石。 4.十二指肠降部及乳头肿瘤。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无确切疗效,可作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综合治疗的措施。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2)应用维生素K,改善凝血机制; (3)支持、对症治疗; (4)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5)化疗药物敏感性差; (6)放疗:可在术中进行。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全身情况尚好、无远处转移、诊断明确的病例。诊断不能确定者,术中可 行肿瘤活检,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2)手术方式: 1)胰体尾切除术,适用左半胰肿瘤,多需同时切除脾脏。对肿瘤小、病期早、无淋巴转 移、不合并慢性胰腺炎的病例,可考虑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胆道疾病或乙醇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胰腺实质进行性损害和纤维化,常伴有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慢性胰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多见,男性远较女性多见。本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后期并发症多,很难根治,预后一般不良。 主诉 患者常以慢性腹痛、纳差为主诉,可伴有消瘦、脂肪泻等。 诊断 1.临床表现腹痛占90%左右,多呈间歇性发作,少数呈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双侧季肋部、前胸、肩胛等处放散,饭后或饱餐后可诱发,仰卧位时加重,前倾、坐位减轻。发作时可伴有发热或黄疸。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患者以隐袭慢性炎症方式进行,临床上可不发生腹痛。 2.辅助检查 (1)胰泌素试验:用胰泌素刺激胰腺后,观察胰液分泌量、碳酸氢钠和胰酶的含量。如碳酸氢钠排出小于10mmol/20min,或胰液量小于80ml/20min,则提示分泌功能受损。 (2)胰功肽试验(简称BTPABA试验):是一种人工合成肽,口服后经胰液的作用可分解成PABA,自小肠吸收而从尿中排泄。当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糜蛋白酶分泌不足时,可致尿PABA含量减少,约为正常量的60%。此方法简便易行,近来多用此法。

(3)ERCP:可见胆、胰管结石,胰管管腔可因扩张和缩窄相交替而显示“串珠状影像。 (4)B超、CT和MRI检查:可见胰腺增大或缩小,部分病例可发现有钙化灶、结石或囊肿等异常现象。 治疗要点 1.内科治疗 (1)病因治疗:有胆囊炎、胆石症者应处理胆道疾病;酒精性胰腺炎者应戒酒;有人应用缩胆囊素八肽治疗慢性胰腺炎,发现胰分泌功能明显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2)控制症状:主要是止痛,可采用下列措施:止痛剂的应用;胰酶制剂的应用;H2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腹腔神经丛阻滞;内镜下胰管排除蛋白栓子。 (3)治疗并发症:胰腺钙化可口服枸橼酸治疗,胰外分泌功能不全时,应采用高蛋白、高糖、低脂肪饮食。常规应用胰酶制剂,如多酶片。此外,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均应补充。发生糖尿病者按糖尿病治疗,常需应用胰岛素。 2.外科治疗凡慢性胰腺炎患者经内科治疗3~6个月疗效不显着者,应考虑早期手术。 (1)手术适应证: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腹痛,并合并营养不良者;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或出现脓肿者;可能合并胰腺癌肿者;瘘管形成者;胰腺肿大压迫胆总管发生阻塞性黄疸者;有脾静脉血栓形成和肝门静脉高压症引起出血者。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 为了规范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在2008年制定了《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讨论稿)》。近年来随着慢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及其基础及临床领域研究日益增多,2008版指南已不能适应临床诊治的需求。胰腺外科学组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际相关指南,对现有指南进行修订,经学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审阅,通过小组讨论、解读巡讲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于2014年底《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以下简称为“指南”)最终定稿。现对“指南”主要内容,特别是更新部分进行解读,欢迎各位同道指正。 “指南”以2008版指南框架为基础,在致病因素、影像学检查、胰腺功能检查、组织活检、内科治疗等方面更新了相关内容,特别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及流程、外科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订。 一、流行病学及致病因素 国内外慢性胰腺炎发病率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文献报道为(10~25)/10万,但国内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酗酒仍然是主要因素,吸烟亦能显著增加发病的危险。近年来,遗传因素在慢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遗传性胰腺炎中阳离子胰蛋白酶原(PRSS1)基因突变多见,散发性胰腺炎中常见突变基因包括SPINK1基因和CFTR基因。 二、临床诊断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补充,而病理学诊断是确定标准。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但需注意随着胰腺萎缩,外分泌功能不断减退,疼痛程度会减轻甚至消失。典型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仅在功能明显受损情况下才会出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主要依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其中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除显示形态特征外,还可以辅助穿刺活检,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目前多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替代。“指南”介绍了胰泌素增强MRCP技术,该技术能间接地反映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胰管镜对慢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及胰腺癌鉴别诊断有意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开展。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包括直接外分泌功能试验和间接外分泌功能试验,包括的方法很多,但实际操作复杂,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有限,不常规开展,因此“指南”中仅简单介绍。继发于慢性胰腺炎的糖尿病被美国糖尿病协会归类为ⅢC型,诊断标准为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7 mmol/L。 组织活检是慢性胰腺炎诊断的确定性标准,尤其对形态改变不明显的早期病变更有价值。但在国内其临床应用受条件限制,“指南”中不推荐常规使用,主要用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检查方法包括CT或超声引导下

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31T11:06:35.6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作者:吕芙蓉郑晓红董鹏飞孙志宏 [导读] 结论: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相较于非老年慢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特点,其病因中以胆系疾病居首位,腹胀的发生率增加,其诊断应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安全的、诊断率高的影像学方法。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 2018年1月诊治为慢性胰腺炎的64例老年患者,对其病因构成、性别构成、临床表现、合并症以及影像学诊断的差异。结果:64例慢性胰腺炎老年人中,男性:女性=1.72∶1,平均年龄65岁。老年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分析中,胆道系统疾病占47.28%,其次为乙醇中毒21.70%。老年人慢性胰腺炎虽仍以腹痛和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老年组的影像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逆行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磁共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同影像检测方法在老年组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同影像方法的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相较于非老年慢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特点,其病因中以胆系疾病居首位,腹胀的发生率增加,其诊断应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安全的、诊断率高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病因学分析 Analysis of et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in the elderly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t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in the elderly.Methods:Sixty-fou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to January 2018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ces in etiology,gender composi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s,comorbidities and imaging diagnosis.RESULTS:Of the 6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male:female = 1.72:1,with an average age of 65 years.In the etiology analysis of elderly chronic pancreatitis,biliary system diseases accounted for 47.28%,followed by ethanol poisoning 21.70%.Although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still have abdominal pain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e positive rate of imaging detection in the elderly group from high to low is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different image detect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metho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elderly group,but the difference in the same imaging method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Chronic pancreatitis in the elderly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non-elderly chronic pancreatitis.The cause of biliary disease is the first cause,and the incidence of bloating is increased.The diagnosi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elderly patients.High rate imaging method. Keywords:elderly;chronic pancreatitis;etiology analysis 慢性胰腺炎在我国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该病主要是因为致病因素长期对胰腺组织造成了进展性炎性反应而导致的伴有持续性胰腺结构改变和/或功能损害的胰腺慢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复杂,可由胆源性、乙醇性、自身免疫性、先天性等多种原因引起,前两者为主要致病原因,且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乙醇性CP的增长速度超过胆源性CP,成为中国CP的第一位病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老年组进行分析,对其病因构成、性别构成、临床表现、合并症以及影像学诊断的差异。 1.2方法 对6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不同的病因分布;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等合并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影像检查结果。对比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差异。 1.3诊断标准 老年CP患者入组标准为:(1)年龄≥60岁;2)初次诊断CP的年龄≥60岁;(3)CP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亚太消化疾病周制定的CP 诊断共识,符合下列至少一项确诊:①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CP;②X线、B超或CT检查发现胰腺钙化或结石;③有典型CP的症状体征,外分泌功能检查异常④超声内镜下有CP的特征性改变。老年组排除标准为:(1)年龄< 60岁;(2)初次诊断慢性胰腺炎的年龄<60岁;(3)疑诊病例;(4)确诊时已合并胰腺癌或壶腹癌、胰管内乳头状瘤、胰岛细胞癌等胰胆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4例老年CP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男性∶女性=1.72:1,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岁。统计学分析显示老年慢性胰腺炎之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乙醇导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饮酒史为4-49年,平均为25年,老年CP中胆道系统疾病是第一位病因,其次是乙醇。胆囊结石均是最主要的导致慢性胰腺炎的胆道系统疾病。 3.讨论 老年人群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基础,具有多脏器功能衰退,多屏障功能减弱的临床特征,很多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与中青年人也往往不同。明确老年人CP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临床特点,对提高其诊治水平具有重大指导作用。CP的病因学研究对其病理生理的发生发展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