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诊疗指南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8,广州)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8,广州)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8(027)012
【摘要】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疾病,因症状顽固,需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大大地加重了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
近年来,慢性胰腺炎在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病因机制和诊疗方式不断更新,日本、美国和欧洲相继颁发了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牵头组织消化内科、胆胰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依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参照多部国际慢性胰腺炎指南,对我国2012年版《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了修订。
【总页数】8页(P1321-1328)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6
【相关文献】
1.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8,广州) [J],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
2.《2018年国际胰腺病学会/美国胰腺学会/日本胰腺学会/欧洲胰腺俱乐部指南:慢
性胰腺炎截面影像学诊断和严重程度评分》摘译 [J], 毛益申
3.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8年,广州) [J], 无;李兆申;廖专
4.《2018国际指南:慢性胰腺炎截面影像学诊断和严重程度评分》解读 [J], 纪晨光;赵东强
5.2018年版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 [J], 邹文斌; 廖专; 李兆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慢性胰腺炎(CP):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胰腺 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性损害,其病理特征为胰腺纤维化。
临床主要症状: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胰腺外分泌功
能不全,可合并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胰腺实质钙
化、胰管结石,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1)常见病因:酗酒与CP关系密切;胆道系统疾病可 能是其病因之一。
⑥如上述方法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
CP的内镜治疗主要用于胰管减压,缓解胰性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有胰管结石者,可切开取石;并发胰
腺假性囊肿者可作内镜下的引流术或置入胰管支架。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 急诊手术适应证:假性囊肿出现并发症时,如感染、 破裂及出血。
80%。声像图表现主要有胰实质回声增强、主胰管狭窄或不
规则扩张及分支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假性囊肿等。
影像诊断: (4) CT/MRI检查: CT显示胰腺增大或缩小、轮廓不规则、
胰腺钙化、胰管不规则扩张或胰周胰腺假性囊肿等改变。
MRI对CP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但对钙化和结石逊于CT。
(5) ERCP/MRCP检查:是诊断CP的重要依据。轻度:胰管 侧支扩张/阻塞(超过3个) ,主胰管正常;中度:主胰管狭窄 及扩张;重度CP:主胰管阻塞,狭窄,钙化,有假性囊肿形成。
②患者应限制脂肪摄入并提供高蛋白饮食。
伴糖尿病的患者的治疗: 按糖尿病处理原则处理。
疼痛的治疗: ①一般治疗:戒酒、控制饮食。
②止痛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疼痛严重者可用麻醉镇痛药。
③抑制胰酶分泌:胰酶制剂替代治疗、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H2受体拮抗剂或质 子泵抑制剂。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47页】

诊断
我国2005年慢性胰腺炎指南
1)典型的临床表现(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2)病理学检查 3)影像学上有慢性胰腺炎的胰胆改变征象 4)实验室检查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依据 第1项为诊断必需,第2项为阳性可确诊,1+3可基本确诊, 1+4为疑似患者。
前提:排除胰腺癌!
鉴别诊断
胰腺癌: 鉴别诊断甚为困难。
病因和发病机制
6)高钙血症
约8-12%甲旁亢患者发生CP; 机制:钙沉积形成胰管钙化,阻塞胰管;钙能促进无活性 的胰蛋白酶转变成活性胰蛋白酶,促发自身消化;钙可直接影 响胰腺腺泡细胞的蛋白分泌。
7)高脂血症
亚家族性高脂血症中I、IV、V型易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 可能机制:过高的乳糜微粒血症使胰腺的微血管阻塞或胰 腺中发生黄色瘤;胰腺毛细血管内高浓度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 大量分解,所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引起毛细血管栓塞或内膜 损伤。
优点:对主胰管内有局灶性狭窄的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对 CP有诊断价值。
缺点:侵入性操作;费用高。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及其相关技术: 2)内镜超声(EUS): 优点:克服了肠道气体和肠壁脂肪的干扰;显示主胰管异
常、胰石和钙化灶,对炎性假瘤的诊断亦较好;敏感性、特异 性均高于85%;可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收集胰液做功能性 检查;
需注意CP合并胰腺癌的情况!
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1)控制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2)慢性酒精中毒---最主要病因
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目前占34.58-35.4% 机制:酒精和(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和低蛋白血症,造成 胰腺实质进行性损伤和纤维化;酒精刺激胰腺分泌,增加胰腺 对CCK刺激的敏感性,使胰液中胰酶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Ca2+浓度增高,形成形成小蛋白栓阻塞小胰管。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5方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5方
中医治疗慢性胰腺炎,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分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1.气滞食积证:患者胁腹胀痛,嗳气频作,或干呕,甚则大便秘结,舌苔腻,脉弦。
治法:理气疏肝,清热消食。
处方:柴胡、黄芩、川厚朴、元胡、山楂各10克,胡黄连3克,白芍15克,木香9克,神曲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脾胃实热证:患者脘腹满痛拒按,痞塞不通,大便燥结,口干,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里攻下,清热止痛。
处方:白芍15克,大黄(后下)8克,芒硝、川厚朴、枳实、柴胡、黄芩、木香各9克,元胡10克,胡黄连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瘀热互结证:患者壮热寒战,腹痛如刀割,持续不解,拒按,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口干烦燥,或见腹部及腰部背部有瘀斑,舌质紫暗,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通腑。
处方:桃仁、当归、赤芍、生地、大黄(后下)、芒硝、枳实、川厚朴各8克,红花、川芎各7克,败酱草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4.肝胆湿热证:患者胁脘疼痛,发热,黄疸,身重倦怠,恶心呕吐,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肝胆利湿热。
处方:柴胡、龙月旦草、山栀、大黄(后下)各8克,黄连3克,黄芩9克,元胡、白芍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5.脾胃虚弱证:患者大便烂,不思食,四肢乏力,舌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
处方:党参、茯苓、山楂各12克,白术、半夏、神曲各10克,陈皮6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胰腺炎的药物治疗指南

胰腺炎的药物治疗指南
背景
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的炎症,通常由饮食、酗酒或胰腺结石引起。
该疾病常常导致慢性胰腺炎,症状包括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和肠道功能紊乱。
在药物治疗中,以下药物被广泛用于管理胰腺炎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指南
1. 止痛药物:使用非处方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
如布洛芬(ibuprofen)和阿司匹林(aspirin)。
然而,对于重度疼痛,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处方强效止痛药。
2. 消化酶替代治疗:在慢性胰腺炎中,胰腺的分泌功能可能降低。
为了帮助消化食物,可以使用口服的消化酶替代剂,如胰酶。
这些替代剂可以补充胰腺分泌缺乏的物质,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3. 质子泵抑制剂:由于消化酶替代剂可能会被胃酸破坏,可以考虑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降低胃酸分泌。
这些药物包括奥美拉唑
(omeprazole)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
可以保护消化酶替代剂在胃中的稳定性。
4. 治疗并发症:若患者出现胆固醇结石或胆总管堵塞等并发症,可能需要额外的治疗。
这可能包括胆汁酸制剂、抗生素或胆囊切除
手术等。
结论
胰腺炎的药物治疗指南主要包括止痛药物、消化酶替代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和治疗并发症。
然而,对于具体的药物选择和剂量,
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个体差异和病情多样性可能需要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腺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以及导致胰腺分泌功能的障碍。
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一、病因1. 酗酒和吸烟酒精和烟草是慢性胰腺炎的两个重要因素。
酗酒和吸烟会对胰腺造成直接损害,引起胰腺组织的炎症和慢性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异常。
此外,长期酗酒和吸烟还可能诱发胰腺癌等恶性疾病。
2. 胆石症胆石症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胆管和胰管长期受胆石的刺激和压迫时,胰腺分泌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慢性胰腺炎。
因此,胆石症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 遗传因素慢性胰腺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胰腺炎是由多基因遗传所致,家族中有胰腺炎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该病。
因此,患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体质锻炼和健康管理,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诱发慢性胰腺炎。
比如,长期服用一些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抗生素等药物,会对胰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胰腺炎症和纤维化等病变,从而引起慢性胰腺炎。
因此,患有胰腺炎的患者在用药时应该谨慎,避免使用不当的药物。
二、治疗方法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酗酒和吸烟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所以患者应该尽量戒烟戒酒。
此外,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胰腺分泌的过度刺激。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胰腺炎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开具一些胰酶替代剂、抗生素和抗炎药等药物,以缓解症状和改善胰腺分泌功能。
3. 胰腺外分泌替代治疗胰腺外分泌替代治疗是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补充人工合成的胰酶,来代替患者体内胰腺分泌的胰酶,从而保证患者正常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4.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慢性胰腺炎病例中,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长期发炎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是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纤维化和功能损害。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药物可以缓解炎症、控制疼痛、改善胰腺功能。
常见的药物治疗药物包括:1. 镇痛药:如非处方的阿司匹林、布洛芬以及处方的吗啡、氢化可待因等,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2. 抗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或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防止酸液反流到胰腺,减轻炎症刺激。
3. 酶替代治疗:由于胰腺炎症导致胰腺酶的分泌减少,可以通过口服酶替代剂来改善胰腺消化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4. 抗生素:应用抗生素治疗胰腺炎通常是在感染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可通过静脉或口服给药。
5. 扭曲血管解除剂:扭曲和压迫胰腺血管是导致胰腺缺血的一个原因,使用扭曲血管解除剂可以缓解缺血状况。
6. 其他药物:如利福昔明可改善排空障碍,蛋氨酸、异半胱氨酸或S-腺草胺酸可改善生物酚A合成和释放,抗氧化剂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胰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手术治疗是对慢性胰腺炎的严重病例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在出现严重并发症、胰腺坏死或胆道梗阻等情况下采取。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1. 手术切除:对于胰腺坏死或癌变的病例,常采用胰腺切除术,包括胰头切除、胰体切除、胰尾切除等。
2. 长肠引流术:对于慢性胰腺炎伴有严重胃纳差、疼痛等症状的病例,可以采取长肠引流术,将胰液引流到远端肠道,减少对胃的刺激。
3. 胆囊切除术:对于胰腺炎伴有胆囊结石或胆道梗阻的病例,常需要行胆囊切除术,以改善胆道排空和减轻胰腺分泌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也是慢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减轻疾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合理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饮酒和吸烟。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多吃粥类、蔬菜和水果。
慢性胰腺炎疼痛的非外科治疗2024(全文)

慢性胰腺炎疼痛的非外科治疗2024(全文)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不可逆的纤维炎症性疾病,疼痛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社会公共医疗负担。
CP 疼痛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胰腺形态改变、神经源性、基因相关的心身交互作用等,其治疗除戒烟、戒酒、控制饮食外,还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本文就不同病因引起CP疼痛的非外科治疗进行综述。
一、胰腺形态学改变l.胰管结石:胰管结石的治疗需要依据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及性质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当结石<5mm时,可直接通过经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 ERCP)进行取石,当结石>5mm时,ERCP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 y, ESWL)为首选,ESWL 适用千位千胰腺头体部的结石。
胰管结石根据X射线可否透过分为阳性结石与阴性结石,对千阴性结石,先经ERCP放置鼻胰管来协助定位,再通过ESWL粉碎成<3mm的结石,若胰管扩张,可自行排出;若合并不全狭窄,碎石后ERCP可联合括约肌切开、网篮或气袭取石。
胰管结石患者应每3个月进行1次复查。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重复ESWL、E R CP直到胰管内结石完全清除。
数字胰管镜联合电液碎石术(erele ctroh ydrau lic lithot ripsy, EHL)或激光碎石术(laser lithotripsy, LL)是治疗胰管结石的一种新兴技术,有文献报道,E H L或LL和E S WL之间的导管结石成功清除率(43%~100%比59%~80%)和不良事件具有可比性。
欧洲胃肠内窥镜学会(European S ociety o f G astrointestinal E ndoscopy, ESGE)建议,当ES W L碎石失败时,可以考虑胰腺镜引导下的碎石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胰腺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腹痛是慢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60%~100%病人有腹痛,多呈间歇性发作,少数呈持续性;
2.胰腺外分泌不足的表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不耐油腻食物等,大便次数频繁、量多,色淡,有恶臭,此系蛋白酶、脂肪酶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
长期腹泻致患者消瘦、营养不良及维生素A、D、E、K缺芝等症状;
3.胰腺内分泌不足的表现10-2026患者有显著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
约5026患者发生隐性糖尿病,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异常;
(二)体格检查:消瘦、腹部包块;腹水及胸水体征;其他: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梗阻、梗阻性黄疸和门静脉高压等。
典型病例可出现五联征:上腹痛、胰腺钙化、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和脂肪泻。
但临床上常以某一或某些症状为主要特征。
(三)辅助检查
1.血尿淀粉酶急性发作时可升高。
2.粪苏丹III染色查中性脂肪进食正常膳食(脂肪含量>80g/日),每低倍显微镜视野超过10个脂肪球有意义。
轻度脂肪痢(粪脂肪<15g/24h)时阴性,中度脂肪痢时阳性。
3.粪脂肪和肌纤维检查可见中性脂肪、肌纤维。
进固定脂肪膳食(脂肪含量100g/日),收集72小时粪进行脂肪定量,脂肪排出量>6g/24h有意义。
4.胰功肽试验(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苯甲酸,简称BT-PABA试验)BT- PABA是一种
人工合成肽,口服后经胰液的作用可分解成PABA,自小肠吸收而从尿中排泄。
根据尿中PABA排除率可反映胰腺腺泡功能。
口服BT-PABA 0.5g,收集6小时内全部尿液,正常人回收率>60%,若<55%有意义。
5.血浆胰岛素浓度测定CP病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大多正常,口服葡萄糖或D860、静脉注入胰高血糖素后,血浆胰岛素不升高者,提示胰腙内胰岛素储备减少。
6.腹平片观察有无胰腺钙化或胰管结石。
胰腺钙化是CP特征性的征象,对诊断有肯定价值。
7.B型超声可见胰腺增大或缩小,部分病例可发现有钙化灶,结石或囊肿等异常现象。
B超的敏感性为60%—70%,特异性为80%~90%。
8.CT胰腺体积增大或萎缩,边缘不整,质地不均;胰管扩张或粗细不匀,部分病例可发现有钙化灶,结石或囊肿等异常现象。
CT诊断的敏感性为75%~90%,特异性为49%~100%。
9.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可见结石,囊肿、胰管管腔可因扩张和缩窄相交替而显示“串珠状”影像。
其敏感性为91.4%,假阴性约10%左右。
10.MRCP所见征象与ERCP相似,两者诊断的符合率为85%。
可先选作腹平片,胰腺B超,与胰腺癌难以鉴别时可进行CT检查、磁共振成像、ERCP、超声内镜、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
11.活组织检查与胰腺癌难以鉴别时,可经超声内镜引导
作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作活组织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主要应与下列几种病变相鉴别:
1.胰腺癌两者鉴别甚为困难,可通过查血清学标志物及影像学裣查鉴别。
2.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反复上腹痛与溃疡病的鉴别有赖于病史,胃肠钡透与胃镜检查等。
3.原发性胰腺萎缩B超和CT等可以鉴别。
四、诊断标准
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有赖于慢性上腹痛与脂肪泻等病史,粪便检查可发现脂肪滴和不消化的肌肉纤维,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减退,有时出现尿糖,腹部X线平片显示胰腺部位钙化影,超声波检查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慢性胰腺炎的图像或影像改变等,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①有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CP者;②有明确的胰腺钙化或胰腺结石;③有典型CP临床表现,外分泌功能明显异常,ERCP等影像学检查有典型CP特征,并
能除外胰腺癌者。
有以上任何一条表现者可诊断为CP。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戒酒和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2.饮食宜进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勿暴饮暴食。
营养不良者给予足够的热量,补充维生素,必要时补充中链或短链脂肪酸,有条件者可用要素饮食或全胃肠外营养(TPN)。
3.止痛①止痛剂:尽量使用小剂量非成瘾性止痛剂,吗啡可使肝胰壶腹部括约肌痉挛,应避免使用。
曲马多50~100mg/次,口服或肌注,24小时不超过400mg,连用不超过48小时。
芬太尼贴片每次1片(25mg,片)贴在皮肤上,72小时更换1次;②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及奥美拉唑等;③胰酶的替代,常用的有达吉、得酶通及康彼身等;④顽固腹痛可行腹腔神经丛麻醉。
4.胰酶不足的替代治疗要给足量的胰酶制剂,多酶片口服后,其活性可被破坏90%作用,疗效不佳。
目前推荐的
有得酶通,康彼身等。
5.糖尿病的治疗控制饮食,根据血糖、尿糖情况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6.外科手术
手术适应证为:①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腹痛,发生营养不良者;②合并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者;③不能排除胰腺癌者;
④瘘管形成者;⑤胰腺肿大压迫胆总管引起阻塞性黄疸者;
⑥有脾静脉血栓形成和门静脉高压症引起出血者。
【疗效标准】
一、治愈症状消失,异常指标恢复正常。
二、好转症状减轻,异常指标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
三、未愈症状及异常指标均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