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的地域结构

2005.08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一)概念: 概念: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它是指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它是指 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形式。
(二)两种类型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类型举例(图2.11和图2.12) 2.11和图 和图2.12)
思考: 思考:
⑴为什么历史因素对我国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作用更明显? 为什么历史因素对我国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作用更明显? 我国城市发展背景复杂,经历了封建社会时期、半殖 我国城市发展背景复杂,经历了封建社会时期、 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时期、 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 经济时期的发展过程,历史因素对于城市功能分的作用 经济时期的发展过程, 更明显。 更明显。 ⑵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但是 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 却看不到摩天大厦,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却看不到摩天大厦,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等都是具有悠 久历史的古都建筑,如果在广场周围建起高楼大厦, 久历史的古都建筑,如果在广场周围建起高楼大厦,必 然会破坏故宫这一古建筑的风格, 然会破坏故宫这一古建筑的风格,与保留历史这一原则 不符。此外,北京还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不符。此外,北京还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天安门广场是 中国的象征,为了保证政治心脏的安全,也不宜建高层 中国的象征,为了保证政治心脏的安全, 建筑。 建筑。
2、城市功能分区的变化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成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变的,原有的功能分区也可能完全改变。 不变的,原有的功能分区也可能完全改变。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城市的地域结构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城市的地域结构一. 本周教学内容:城市的地域结构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1.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3. 城市的合理规划。
(二)难点1.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的判读。
2. 城市的合理规划。
三. 复习要点:(一)城市的作用与形态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核心、主导(1)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各级政权机构所在地(2)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科技、教育、文化活动等中心(3)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第二、三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城市有等级差别,大城市的职能多。
2. 城市的服务范围(1)范围:城市本身及其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2)关联性: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3. 城市的地域形态(1)影响因素:自然——地形地貌、水文人文——整治、经济、文化(2)类型: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式集中式:设施集中、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但规模会过大组团式:用地分散、不便管理、投资较高条带式或放射式:沿交通干道、运距很长、接近郊区随交通发展和社会的生活的改善,社会形态也随之变化。
(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A. 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B. 功能区成因:因城市地块的通达性和地价不同,经济活动之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C. 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1. 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1)特点: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发展趋势:大城市建卫星城2. 商业区(1)特点:形态:占地面积小,点状或带状区位:便捷的交通和消费人口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2)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水平、垂直)3. 工业区(1)工业集聚的意义:能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宽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共同分享集聚利益(2)特点: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量大)一个城市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1.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1)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2)影响因素城市性质、发展历史、自然环境2.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与外滩一致昔日土地的利用,到现在也可能改变例如:西方国家的城市以前的高级住宅区已被低层住宅区所取代(2)经济因素① 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②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心远近:付租能力商业最强,住宅其次,工业最弱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③ 土地价格和租金有高低起伏,不是呈直线变化(3)社会因素——对住宅分化的影响最明显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对于住宅的选择有很大影响种族或宗教团体常会形成聚居区,以扩大其影响和势力范围,在欧洲和北美尤其明显(4)社会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计划3. 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历史及趋势:封建社会:西方—教堂为中心;东方—皇宫、衙门为中心工业社会: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资本、市场)未来城市:以花园为中心(以人为中心)(四)城市的合理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城市规划的意义: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是城市发展的总计划和综合部署城市规划的工作程序:1. 城市的布局形式确定城市的布局形式:(1)集中紧凑式——中小城市应采用(2)分散疏松式——受某些因素限制(地形、矿产、河流、交通干道)2. 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地之间的关系是要注意:(1)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有方便联系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居住区(劳动密集型)(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污染:基本无污染工业:居民区内污染较大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风向、河流(与高一第二章、第六章结合)有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一、城市外部形态二、城市地域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2.城市功能区课本P18: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课本P19: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中心商务区的特征1.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白天多,夜晚少)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课本P2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4.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1)地租课本P22: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5.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三、城市的区位因素河流的一般功能:①供水②运输:河流入海口,eg:广州、上海两河交汇处,eg:宜宾、重庆、武汉河运的起点和终点,eg:赣州过河点,eg:伦敦、兰州③军事防卫,eg:巴黎影响城市的等级服务范围的因素描述城市等级特点:城市等级高,职能多,服务范围大,城市数目少,彼此距离远,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形成城市等级体系。
①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本身,还包括其周围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②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并非有明确的界限(行政机构除外);③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
先把人口和财富等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使之成为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
大都市便成为周边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即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
大都市以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商务以及高科技为主,部分工业则转移到周边地区(大都市工业主要为高端制造业),以带动后者发展各有特色的产业,从而形成梯度分工合理、战略合作、各展所长的经济格局。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
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
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
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城市的相关知识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城市的相关学问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城市的相关学问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文化、历史等)。
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为组团状。
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
4、住宅区: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
5、商业区:须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
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强;不断向外缘移动;分布于交通便利地区(靠近马路、铁路、河流等)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凹凸(主要取决于交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实力等。
8、图中A表示工业,B表示住宅,C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是商业,①-③中适合发展住宅区的是②,适合发展工业区的是③,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需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例如: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协调好相互的位置关系,以削减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护带;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没有明显界线。
一般城市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四周的小城镇以及广阔农村地区;省会城市服务范围覆盖四周各县乃至全省;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服务范围则可扩展至全国。
2、城市规模和等级与其地理位置相关,位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城市等级的提高。
高中地理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共63张 PPT)

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 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从而扩大总 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城市发展初期的老工业区:是以市场、资本、劳 动力、交通网等优越条件吸引工业,自然团聚而成。 布局较乱,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 市土地日益紧张,大多数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 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 纷纷被迫向市区边缘外移,甚至在市区外围形成一 个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2011年3月11日 13:46
日本本州岛附近海 域发生9.0级地震, 引发海啸
图为地震前后的城 市
思考:
地震后城市建设 时应该怎么样进 行区位选择?
避开地质灾 害频繁的地 区
1.城市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 (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的地区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0
2009年上学期
2、气候
世界城市分布图
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
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东亚日本、朝鲜半岛及我 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干旱、高寒、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 中低纬度沿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
3、水源(临水而居)
为什么城市大多临近河流、湖泊、海洋? 能提供水源、航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哪些地点容易形成城市?
一、城市概述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中心。 2.城市的分类 (1)按照城市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2)按照城市职能:
「备考2024高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复习城市的地域结构」

「备考2024高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复习城市的地域结构」一、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城市地域结构的定义: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空间中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关系和特点。
1.2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1)层次性:城市地域结构通常呈现多层次结构,不同层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2)中心性:城市地域结构通常呈现中心向外辐射的格局,核心区域的功能和规模通常比较强大。
3)差异性:城市地域结构的不同地区在规模、功能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
4)协调性:城市地域结构的不同地区之间通常是相互协调、互补、分工合作的关系。
二、掌握城市地域结构的分类方法2.1按空间层次划分:一般可分为中心城区、外围城区和远郊区。
1)中心城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有最高的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率,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中心。
2)外围城区:是中心城区的环绕区域,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功能相对单一3)远郊区:位于城市的外围,通常是农田、山区等。
2.2按功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居住等功能区。
1)政治功能区:通常是城市的中心区域,包括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
2)经济功能区:通常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工业区,集中了多种经济活动。
3)文化功能区:包括教育机构、博物馆、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4)居住功能区:主要是城市的居民区,一般分为高密度住宅区和低密度住宅区。
三、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3.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结构产生影响。
3.2经济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受到经济力量的驱动,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等。
3.3政治因素:政策、规划、行政区划等政治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产生影响。
3.4社会因素: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社会需求等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产生影响。
四、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4.1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地域结构的优化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4.2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来实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高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梳理一、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带型——兰州;放射型——武汉;星座型——上海;散点型——大庆。
2、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高低历史文化(北京市);社会因素:种族宗教(黑人区、唐人街)、知名度、行政因素(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等)。
3、功能区合理布局应注意:1.要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环境角度);3.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四、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大多数城市分布的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
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少有城市分布。
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小于具有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环境优美
付
租
商业
能
力
住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业
市中心
O AB C D
E
F
距中心的距离
看图描述,三个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变化情况。
地 租
A B
市中心 O
距中心的距离
仅考虑距中心的距离,地租曲线的形态如何? 有的城市周边的地租线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
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 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