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Revolution-Museum--Wuhan---China

合集下载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时间:2010-4-20 22:09:4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作者:郭晶丽阅读645次党课第五小组的我们,一行13人,一大早就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

旧址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

我想它更深刻的是象征着红色的革命吧。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次日他们在此组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

武昌义声赢得了全国的响应,260余年的清朝政府顿时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终。

武昌起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

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

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辛亥革命博物馆游记

辛亥革命博物馆游记

辛亥革命博物馆游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总建筑面积22142㎡,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2009年底开建的新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首义广场南侧,建筑面积为二点二万平方米,是一座三层式建筑,总投资三点三四亿元人民币。

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手法:正面高台加大屋顶的架构,传承了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侧面三块几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颂扬了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博物馆整体造型呈一个“V”字型,寓意着胜利,也预示着武汉的腾飞。

总建筑面积22142㎡,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其中地上三层的建筑面积为16076㎡,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066㎡。

辛亥革命博物馆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1个多功能展厅、1个学术报告厅等,总陈展面积近7000㎡。

按照“功能复合化、场所公共化、空间丰富化、造型多元化”的原则,该馆设计遵循了博物馆建筑的发展趋势,集辛亥革命历史展示、文物收藏、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新型博物馆博物馆石质外墙沿袭了武昌古城墙的红色,以肃穆凝重“楚国红”为主色调,与蛇山、红楼及武昌老城区相协调。

承担辛亥革命文物存储(历史人物遗迹、历史事件资料)、辛亥革命历史展览、武汉近现代史研究及学术交流和综合服务等功能,成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体现武汉精神的新的城市景观。

整个博物馆还原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全过程,前因后果都有所涉猎,馆内复原了各个重要场景和人物,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精神,以一种使游客身临其境的方式,达到展示的效果。

小型博物馆案例分析(第三组

小型博物馆案例分析(第三组

杂志楼建成于1805年,最早是一座军火库。它包括两个砖筑拱形弹药存储空间和一个较低的方 形围合柱廊。该建筑一直用作军火相关的用途,直到1963年。之后,被皇家公园用作仓储空间。杂 志楼直到最近才进入改造阶段。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建筑自身和周围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夜景
扩建部分包含一个开敞的公共空间,我们希望能够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目的地和餐饮空间。 扩建部分作为对古典石构建筑的补充,展现了一种灵动、透明的21世纪现代空间。新旧空间形 成了一种强烈对比。
Archeological Space in Daroca / Sergio Sebastián Franco
入口
会议大厅
Archeological Space in Daroca / Sergio Sebastián Franco
从外面能直接看到博物馆内部
Archeological Space in Daroca / Sergio Sebastián Franco
场地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ucedol 文化博物馆地址选在一个高差达到20米 的坡地上,与地形相契合,面向对面的多瑙河。 所有的功能排布呈阶梯状,成为一条路径联系坡 底与坡上的考古遗址平台。 大部分埋于地下,只有正立面向景观开放。蜿蜒 的屋顶做成绿色屋顶融入景观。
展览方式
1.了解其展示内容,及文物类别,大小。
2.总结出每个厅的故事线,故事线则是 这个展厅的脉络。
杨子媛 白雪玲
Archeological Space in Daroca / Sergio Sebastián Franco
Archeological Space in Daroca / Sergio Sebastián Franco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及首义南轴线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及首义南轴线

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for Xinhai Revolution Museum and South Axis Area of Wuchang Uprising 资格预审申请书Pre-Qualification Application规划设计项目名称:Project Name of Plannin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机构(盖章):Company or Joint Venture Name of Application (Stam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Legal Representative or Attorney (Signature or Stam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Addr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Date): ________________ 年_____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_ 日报名表Application FormProject 1简述项目名称和地点/所承担的设计内容Brief Description of Project and Design Assig nment合同完成情况和获奖情况Con tract Performa nee and Awards Received客户/业主情况Clie nt In formation参加人员及其分工Brief Summary of the Taskforce Dedicated to this ProjectProject 2Project 3D拟参与本项目的设计师/辅助人员Proposed Staff / Support Staff Dedicated to this Project。

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
总监察长室和各部稽查长室的设置则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良好的精神风范。首先我们从刘公说起,刘公是湖北襄阳人,出身于巨富之家,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组建的中国同盟会,并创办了另一个革命组织共进会。1910年回国,家里人交给他两万两银票,叫他去北京捐一个道台,也就是去买个官,但刘公将这笔巨款无偿捐给了武昌起义的指挥机关,用作购买枪械和起义的后勤保障经费。鉴于他资深革命党人的地位和为武昌起义做出的贡献,起义前在推选未来的政府成员时,刘公被推为政府总理。但最初组建的鄂军都督府中没有刘公的位置,有人就为他抱屈,刘公却不以为然,认为革命的目标已完成,应该让贤者执政,自己退居一旁进行监督就可以了。他“功成不居”的风范为大家钦佩,所以推举他为总监察长。
都督会客室和都督会议室是黎元洪在红楼活动的重要场所。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问武汉,曾在都督会客室会见过湖北军政界人士。
黎都督起居室是黎元洪任都督之初的住所。黎元洪(1864——1928) 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今天汉口有一条黎黄陂路,就是纪念黎元洪的。黎元洪原来是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为借重他的声望,武昌起义第二天,革命党人推举他作鄂军都督府都督,开始黎元洪态度强硬,不愿与革命党人合作,被安置在这间屋子里。他不吃不喝,象个“泥(黎)菩萨”。后来因为武汉三镇光复和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黎元洪转变了态度,同意出任都督。
在红楼后面,这组灰色的房子叫议员公所,是当年咨议局议员们生活起居场所。目前在复原维修之中,没有对外开放。 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心,和平统一”。
1961年,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馆已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景点和全国有名的教育基地。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导游解说词

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导游解说词

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导游词1911.10.10辛亥年-推翻2000多年封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铜像-红楼由来-匾额宋庆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清政府咨议局-展馆2主题-19世纪近代工业文明与中国半殖半封-武汉打响第一枪的经济政治基础-导火索保路运动-孙武暴露汉口总机关,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杀-提前起义-扩大影响鄂军都督府会议厅推举黎元洪-文告-革命胜利首义之区民国之门-黎黄陂路-鄂军都督府会议厅2旗-民国五色旗汉满蒙回藏-铁血九角十八星旗提起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我想各位一定不会陌生,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

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前方,广场中间这位长袍马褂左手持杖,右手持帽的就是孙中山先生。

先生身后这座红色砖木两层的建筑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因整个建筑为红色,所以我们武汉人便习惯称它为红楼。

“武昌起义军政府”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两块匾额是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所题写的。

大家会发现纪念馆的整个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不同,它采用的是西式建筑风格,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修建此楼的历史背景说起。

最初的红楼,是清朝政府为玩弄立宪骗局而设立的湖北省咨议局旧址。

在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当时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迫于外界压力,也为了应付革命,做出了立宪的姿态。

于是在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宣称在北京设立咨政院,各省设咨议局,作为中央和地方咨询、议事的机构。

湖北咨议局于1910年建成。

建筑风格于西方国家议院的风格基本一致。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到里面去看一看吧。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辛亥革命博物馆解

辛亥革命博物馆解
辛亥革命博物馆解析
1.简介 2.周边环境 3.建筑本体 4.功能分区 5.流线分析 6.小结反思
辛亥革命博物馆解析
简介: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
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南侧, 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 碑、烈士祠牌坊等串联成首义广场炫目的文化符号。 总建筑面积:22138平方米 地上面积:15984平方米 地下面积:6154平方米 完成时间:2008年设计,2011年竣工
辛亥革命博物馆



周边环境:
1.从城市及景观视线着手,形成了黄鹤楼与
蛇山炮台正三角形构图的景观视廊。正三角 形本身就被赋予向上、进取的意味,与辛亥 革命的精神相对应。 2.面对红楼的北面局部内收,与U字形的红楼 形体在空间上形成围合、在形式上产生对话关 系,体现百年前后历史的呼应与对位。

辛亥革命博物馆

地下一层、一层平面
辛亥革命博物馆

二层平面:
辛亥革命博物馆

三层平面:
辛亥革命博物馆

流线分析:
总平面体分析
辛亥革命博物馆来自内部流线辛亥革命博物馆

建筑本体
1.外形独特,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 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向上升腾 的外墙意象颂扬了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三角形的 建筑母题,赋予建筑进取、创新的意味,寓意武昌 首义胜利。 2.外墙利用自然雕琢、风化的纹理,创造出建筑 “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营造出凝重 的历史纪念氛围。与周边蛇山、红楼及武昌老城区 景观协调共存。 3.外墙采用红色,基座采用黑色,“红”与“黑” 两色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所表达的 “革命”与“黑暗”的对应,也体现了楚国建筑 “红”与“黑”的基调。红色的主基调与红楼的色 彩协调统一。

辛亥革命博物馆 Revolution Museum, Wuhan , China

辛亥革命博物馆 Revolution Museum, Wuhan , China

弘扬首义精神
运用建筑 语言体现 首义精神
建筑从整体造型上抽象地概括了辛亥革命的贡献,表达 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意味。以“破土而出”的气势, 体现了求新求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特色
粗糙的表面肌理 ,塑 中 造出建筑的沧桑感和 雕塑感。
建筑形体犹如象征胜利的旗帜 , 远 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精神 上的冲击,营造庄严肃穆的纪念 氛围。
03
规划结构
按照资源整合、空间渗透的空间处理 手法,以“一心、一轴、三区”的规 划结构,来整合首义南轴线空间序列, 构建“座拥山水、背山面水”的景观 格局,凸现首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心——以博物馆、纪念碑为核心,突 显首义主题。 一轴——直线形态的时间轴 三区——北区(仪式空间) 中区(纪念空间) 南区(休闲空间)
全功能 辛亥革命博物馆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 ],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 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4

怎样的建筑
1911 Revolution Museum
01
起义 门 楚望 台军 械库
空间布局 ——突出首义轴线的生态性
首义南轴线中轴对称布局,空间序列自 北向南依次为蛇山、红楼、首义文化 园、景观水池、纪念广场及纪念碑、 博物馆(新馆)、纪念公园、紫阳湖。 充分利用蛇山、紫阳湖良好的自然山 水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 步恢复山水景观的自然生态特征。同 时,打开视线通廊,实现绿化景观向 城区渗透,形成了 “轴线——黄鹤 楼”、“轴线——蛇山炮台”两条景 观视廊,使整条首义南轴线更为突出。
1911 Revolution Museum, Wuhan , China 辛亥革命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外墙采用湖北产的红色砂岩,既暗示着革命的流血牺牲,又与红楼的建 筑色彩相得益彰,在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与首义文化区和武昌老 城区的整体景观相和谐。
弘扬首义精神
运用建筑 语言体现 首义精神
建筑从整体造型上抽象地概括了辛亥革命的贡献,表达 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意味。以“破土而出”的气势, 体现了求新求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规划结构
按照资源整合、空间渗透的空间处理 手法,以“一心、一轴、三区”的规 划结构,来整合首义南轴线空间序列,
03 构建“座拥山水、背山面水”的景观
格局,凸现首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心——以博物馆、纪念碑为核心,突 显首义主题。
北区(纪念广场区) 中区(博物馆新馆区)
一轴——直线形态的时间轴 三区——北区(仪式空间)
祠 工程
能。

起义 门
楚望 台军 械库

空间布局 ——突出首义轴线的生态性
首义南轴线中轴对称布局,空间序列自 北向南依次为蛇山、红楼、首义文化 园、景观水池、纪念广场及纪念碑、 博物馆(新馆)、纪念公园、紫阳湖。 充分利用蛇山、紫阳湖良好的自然山
03 水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
步恢复山水景观的自然生态特征。同 时,打开视线通廊,实现绿化景观向 城区渗透,形成了 “轴线——黄鹤 楼”、“轴线——蛇山炮台”两条景 观视廊,使整条首义南轴线更为突出。
按照《首义文化区规划设计方案》, 辛亥革命博物馆与首义南轴线规划用
01 地位于文化区首义板块内,为区域城
市轴线“首义人文主轴线”的中心。
空间布局
红楼
——突出首义轴线的纪念性
十八 星广 场
充分依托首义文化区周边相对集中的
首义历史遗迹和纪念物,深入挖掘首
义文化内涵,突出展现武昌首义的历
烈士
02 史必然性,强化首义文化区的纪念功
建给筑人形们体带犹来如视象觉征上胜的利震的撼远旗和帜精神,
上的冲击,营造庄严肃穆的纪念 氛围。
特色
空间层 次
粗中糙的表面肌理,塑
造出建筑的沧桑感和 雕塑感。

建筑缓坡以黑色为基 调,以浮雕、石刻为 细节表达,增强建筑 的表现层次,创造出 步移景异的观感效果。
参观流线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01
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南侧,
02
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
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
坊等串联成首义广场炫目的文化符号。
辛亥革命博物馆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复 杂程度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研究创新,
03
克服系列困难,完整的实现建筑创意。
3
1911 Revolution Museum
1911 Revolution Museum, Wuhan , China
辛亥革命博物馆
Du AnG
1911 Revolution Museum, Wuhan , China
2
1911 Revolution Museum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 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
全功能 辛亥革命博物馆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 ],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 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4
? 怎样的建筑
1911 Revolution Museum
中区(纪念空间) 南区(休闲空间)
南区(纪念公园区)
设计之初
构思立意
建筑外观汇聚“旗帜”、“自由”、“飞翔”“人”、“V”(胜利)、“闪 电”、“历史峡谷”等造型元素交相呼应,塑造出步移景异的视觉盛宴。总之, 建筑造型体现了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北广场的主入口两边的墙面如同自由的旗帜引领觉醒的民众冲破封建专制的 桎梏。中间的折面造型象征着历史的峡谷,地面的折行天窗则象征则划破黑夜 的革命闪电。 南面广场高高翘起的部分形成“人”字的造型,揭示了辛亥革命成功后,人民 成为了历史的主人及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