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地理下册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新版)湘教版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成功地运用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次,我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动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5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包括极点、极圈、极地酷寒、多狂风等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内容时,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认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案 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教学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能够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及目前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及名称;4.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上辨别方向;2.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大家见到过这些景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极地区。
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纬度位置特点;能指出两极所濒临的大洲和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
2.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能分析其成因。
3.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
三、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1.北极地区是指?包括?濒临的大洲?2.了解北极地区蕴藏哪些自然资源(P61阅读)3.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是?4.南极地区是指?濒临的大洋?5.南极洲的海拔、矿产资源、定居人口?(P62阅读)6.极地的气候特征?7.两极特有的野生动物?8.在地图上找出长城站、黄河站、昆仑站的位置;注意: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一)自学(8分钟):学生进行自学。
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小组讨论(6分钟):小组成员讨论自学内容。
(二)检测:过渡语:通过自学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我们来规范下答案1.提问: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点拨答疑,重点强调:师:北极地区的位置?生:北极地区,一般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情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本,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地区的独特之处,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环境的独特性,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情况,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情况。
2.难点:人类活动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情况,通过地图和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重要性和现状。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新版)湘教版

目标: 引起学生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两个地区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综合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情况,形成全面的认知。
5. 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培养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这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独特性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重要地位。
-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两个地区的科考活动将更加重要,需要更多国际合作。
④ 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
-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
- 近年来,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也日益增多,建设了多个科考站,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4)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涉及到的国家较多,学生难以记忆,需要通过地图、时间线等形式进行讲解,并强调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重要地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讲授:用于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代表性的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的历史进程,理解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极地的科学考察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极地科考实例,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两极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
从视频中我们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生活着独特的野生动物,除此之外,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理风貌也吸引了无数探险者和科学考察队。
早在15-16世纪,就有航海家开始了北极探险之旅,南极大陆发现后,前往南极的探险者也络绎不绝。
两极地区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吸引着众多人前往呢?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极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和极地考察、探险。
二、新课学习(二)独特的野生动物活动1:1.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动物?(学生回答)明确: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豹、海象等;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有企鹅、海豹、磷虾、鲸等。
介绍: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冰原地带,善于在冰面上奔跑。
海象,身躯肥大,常常聚集在北极冰原上。
海豹,广泛生活在南、北极地区,擅长游泳和潜水。
企鹅,属游禽,不会飞,为南极洲的代表动物。
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
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呢?(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极地动物一般都能耐严寒;它们依靠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来抵御严寒。
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学生发言)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和南极地区教案1(新版)湘教版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极地冰盖的演变》、《极地生物的适应性》、《极地石油勘探对环境的影响》等文章,深入理解极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
- 视频资源:推荐观看《极地探险家》、《极地生态圈》、《极地气候变化》等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直观感受极地的壮丽景观和生态环境。
1. 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使抽象的极地知识更加直观生动。
2. 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讨论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小组讨论不够充分。
2. 在教学方法方面,对难点知识的解释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极地气候变化机制理解不够透彻。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收集学生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至少一篇阅读材料进行深入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
- 观看视频资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极地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准备课堂分享。
- 完成GIS练习的学生,需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展示其分析过程和结论。
- 阅读科普书籍的学生,可以自愿在课堂上分享书中的有趣故事或知识点。
- 搜集极地科考视频资料,展示科考队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极地保护的相关内容。
- 制作极地地理位置的PPT,标注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极点、冰架等。
3. 实验器材:
- 准备模拟极地环境的实验器材,如小型冰山模型、温度计、湿度计等,用于模拟极地气候特点。
- 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操作性,提前进行安全指导。
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极和南极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极地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极地地区的知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让学生分组,准备讨论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极和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湘教版七下地理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

《北极地域与南极地域》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南极洲独到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严寒、干燥、烈风的冰原天气;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从地图上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本上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观察,认识我国在南极洲成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观察的现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研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要点、难点1、教课要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识方向。
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观察。
2、教课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识方向。
创建情形,导入新课展现图片:极光、憨态可掬的企鹅等图片问:这些美丽的情形在哪儿能够看到呢?生:南极地域和北极地域师:这么美的地方我想去看看口述:关于这个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地方,我需要大家给我充任导游。
给大家5分钟来达成一份两极地域的导教案。
板书:南极地域与北极地域师:第一你们要告诉我两极地域在哪里吧,接下来我们一同看下两极地域的地点和范围。
图片展现:北极地域问:这是?答:北极地域师:哪位同学知道北极地域的范围吗?生:北极地域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师:我们找到北极圈,请你找找北极地域包含了哪些大洲与大洋?指引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北冰洋、格陵兰岛、北美洲、欧洲、亚洲。
出示北极地域空白图,让学生填图。
师:南极地域的范围则有所不一样,它主要包含南极洲以及四周的岛屿和大海,则已经打破了南极圈的范围。
那么如何认识南极地域四周的大洲和大洋呢?有些部分播放微课出示南极地域空白图,看完微课以后你此刻能不可以说出南极洲四周的大洲和大洋了呢?师:去两极地域,我要注意什么呢,下边的物件我应当带上哪件?生:保暖服板书:天气特点师:看来大家对两极地域的天气仍是有所认识的,我们经过三个资料来总结下南极洲天气拥有如何的特点。
学生读资料并总结南极洲的天气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题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学重点 1.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方法启发讨论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手段多媒体
达标检测必做题幻灯片内的练习
选做题南方新课堂P47-49
教学过程
课堂模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标
展示目标
1、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
洋、长城站和中山站昆仑站的位置及名称。
3、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
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
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
导学
一、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
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
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二、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
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
美洲、亚洲、欧洲。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
忆,并回答问题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
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
(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
哪几个大洋?)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构成较大的威胁?
并且举例说明。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2、矿产资源(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风、干燥。
.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5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5页,活动题。
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6页,《南极探险》。
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图,让学
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
置。
)
教师引导:2004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
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六、小结这节课的内容我国在南极建立的哪几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
谈谈这一节你的收获
检测
1、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
洲
2、最有资格代表南极的动物是---------,---------是北
极的象征()
A、企鹅海豹
B、海豹企鹅
C、企鹅北极熊
D、北极熊海豹
3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A、北极地区
B、南极地区
C、蒙古、西伯利亚
D、青藏高原
4、南极洲气候严寒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高纬地区
B、海洋水温低
C、有巨厚冰层
D、高原地形.
5、如果到南极考察,下列哪段时间最适宜?
()
完成新课堂P48-50
.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A、3—11月
B、11月—次年3月
C、2—10月
D、6—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