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1)
最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57页 0112页 0174页 0243页 0326页 0368页 0449页 0487页 0618页
第七章 亚洲 第二节 东南亚 第四节 西亚 第八章 欧洲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九章 美洲 第二节 美国 第十章 非洲与大洋洲 第二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最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四节 西亚
最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七章 亚洲
最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亚洲概述
最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亚
最新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三节 南亚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亚洲概述东南亚【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太平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及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4.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持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名胜古迹,如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等。
二、复杂的地形重要的位置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东南亚地形图”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及主要国家。
2.学生活动,教师引导。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主要国家:共11个国家。
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越南、老挝、缅甸;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
3.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思考下列问题:(1)找一找东南亚主要有哪些河流?(2)大部分河流的流向与山脉的走向有什么关系?(3)填写课本表格,思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4.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大部分受山脉走向的影响自北向南流向海洋,河流和山脉呈现“南北纵列,山河相间”的分布特点。
(3)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平原和河口的三角洲平原地区。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巴西》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巴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巴西》教材从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巴西与中国的交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
此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旨在让学生在已有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南美洲的重要国家——巴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与中国的交往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与中国的交往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了解,增强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与中国的交往情况。
2.难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对人文地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
2.案例分析法:以巴西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对人文地理的影响。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好PPT,以便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巴西的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本信息。
提问:你们对巴西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详细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数据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巴西的风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巴西的自然环境对其人文地理的影响。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让地理走进生活一、教材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到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即地理科学的价值,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好地理的动机。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理。
在知识方面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目标,只要初步了解、知道、认识即可,地理知识的形成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多次的认识和提高,故本节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启发、引导、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
四、教法建议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1.依托课本的图像和问题展开思考活动。
2.增加开放性,在课本图像和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联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深化认识。
3.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启发,让学生在参与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及地理科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动机。
五、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六、教学案例:[引入]老师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并可巧妙的导入主题:大家知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什么课吗?有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学什么? 1、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活动1:知识抢答暑假是学生们的快乐节日,今年的暑假,小明和爸爸妈妈计划去滑雪,他们准备去哪里?:A.巴西B.阿根廷C.欧洲D.美国雪王国长年冰雪覆盖,六月时也在不断的下雪,而且整天都是黑夜……”请问雪王国在哪个大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 C.欧洲下列哪种语言不是联合国语言?:A.俄语B.日语C.西班牙语D.阿拉伯语我们站在海边看远来的船只,最先看到的应该是:1A.船帆B.船舷C.船头D.船尾安安圣诞节要去美国,以下哪件东西是她的必备物品: A.厚重的衣物 B.防暑的药品Kate对伙伴们说:“我的家乡在世界领土面积第五大的国家。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欧洲西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欧洲西部》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主要旅游资源等。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特点,掌握其自然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欧洲西部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掌握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特征。
2.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主要旅游资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欧洲西部的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以欧洲西部的具体国家为例,分析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欧洲西部旅游资源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欧洲西部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案例分析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准备板书提纲,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欧洲西部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欧洲西部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
接着,通过PPT呈现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城市、旅游资源等。
3.操练(10分钟)针对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就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了解和看法。
讨论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进行汇报,总结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特点。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亚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亚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整体认识较为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地理位置的记忆。
2.亚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案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讨论话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思考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区别。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亚洲的风景、文化和民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加深对亚洲地理位置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亚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基本了解,为后续亚洲各国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地理的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亚洲地理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点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地图:亚洲地图、世界地图3.图片:亚洲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图片4.资料: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地理特点介绍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形状,引发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亚洲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1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分区。
2.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其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歌谣的方式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
2.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并提问:同学们,在听了这首歌之后,大家心中有没有一种骄傲或自豪的感情?找一名同学与大家分享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我们既是中国人,同时也是亚洲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知识点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自主完成)读图6.1和图6.2,思考: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答案: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西南分别与欧洲、非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北部纬度约达北纬81°,南部纬度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2.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亚洲共跨了哪几个温度带?其中哪个温度带所占的面积最大?答案:亚洲跨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其中北温带的面积最大。
(教师点拨)【合作探究】(探究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讨论交流)1.结合教材图6.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南亚 1、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 元�被称为“南亚次大陆”�也称“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 2、南亚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半岛�。斯里兰卡 岛是一个岛国。
1
3、南亚的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发展中国家�核技术较发达�是世界软件大国�掌握发射卫星技术。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恒河平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 河”。
第五节 日本——樱花之国 1、日本四大岛屿�北海道岛、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岛�最大�、四国岛、九州岛。 2、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很不稳定�也有“火山国”之称。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3、日本大部分矿产资源都需要进口�经济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 4、为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减少运费�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被 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
第四节 西来——世界石油宝库 1、西亚有“五海三洲”之称�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周边濒临阿拉 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霍尔木兹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冲。 2、西亚石油生产国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波斯湾及其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 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沙特阿拉伯是世界储油量最丰富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 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是重要的产油国。西亚所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北美、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第二节 1、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 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 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5、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 物。 6、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 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 要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7、华人、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东南 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 2000 万人以上。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1、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 90 度�经度约 164 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 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 440 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 4.8 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 950 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 米��死海�海拔-400 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 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第一节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 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 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 P3活动一 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 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