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家
俄罗斯作曲家梅特纳的钢琴作品《悲剧》奏鸣曲探析

俄罗斯作曲家梅特纳的钢琴作品《悲剧》奏鸣曲探析作者:罗霄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罗霄[1][内容提要] 梅特纳作为20 世纪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及钢琴家,在中国似乎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在俄罗斯却有着“俄罗斯的勃拉姆斯”之称,他是俄罗斯音乐值得骄傲的艺术家。
他为世界钢琴音乐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文以他的“奏鸣曲——悲剧”op39.no5 为例,试图从整首作品的音乐结构为主导,通过对钢琴演奏表现手法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探讨梅特纳钢琴音乐的表现意义。
[关键词] 梅特纳/钢琴作品/奏鸣曲/悲剧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6)01-0229-5罗霄(1967~)女,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副教授。
尼古拉·卡尔洛维奇·梅特纳(Nicolai Karlovich Medtner, 1880-1951) 作为20 世纪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及钢琴家,在前苏联有着“俄罗斯的勃拉姆斯”之称。
他是俄罗斯音乐值得骄傲的艺术家之一。
提到俄罗斯音乐家,人们会想到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梅特纳这个名字却很少提及。
事实上,尼古拉·卡洛维奇·梅特纳一直都是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钢琴家、作曲家之一,在俄罗斯可谓家喻户晓,与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一样,他们都为俄罗斯音乐留下了重要的艺术作品,对俄罗斯及世界钢琴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钢琴音乐学术研究中,有诸多关于西方钢琴音乐家及作品的研究文献,却鲜少关注梅特纳,对于梅特纳音乐的研究非常之少,就本文涉及的奏鸣曲《悲剧》的研究还尚未发现。
目前可查到的相关的资料有: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2 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亚·布加耶夫斯基著、刁蓓华译:“梅特涅尔与舒伯特的风格比较”,全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从舒伯特与梅特纳的作品中所涉及的曲式、节奏、织体、标题性、素材陈述、创作思维、旋律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叙述,这应该是国内中文文献较早的关于梅特纳其人与其作品的译文介绍。
著名指挥家:安德烈·普列文人物简介

• 他重视音乐教育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普列文的音乐活动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 他积极参与国际音乐活动,与后世音乐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 他的音乐作品和演奏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 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02
安德烈·普列文的生平与成长经历
• 他擅长处理音乐作品中的复杂和困难片段,展现出极高的音乐素养和驾驭能力
普列文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理念与实践
普列文的音乐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
• 他强调音乐教育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 他倡导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 他关注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 他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推动古典音乐事业的发展
• 他与许多著名音乐家合作,为音乐家和听众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
• 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普列文的音乐成就为音乐事业增添了光彩
• 他的音乐作品和演奏风格深受音乐家和听众喜爱
• 他的音乐成就被广泛认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 他的音乐作品被许多著名乐团和音乐家演奏,如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等
• 他的音乐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欣赏,成为古典音乐史上的经典
普列文作品的演奏与录音版本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 这些版本是对他音乐作品的忠实再现和诠释
• 这些版本为他赢得了国际音乐界的尊敬和荣誉
• 这些版本为他的音乐事业增添了光彩和影响力
普列文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
• 他曾在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世界顶级乐团担任指挥
• 他曾在卡内基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等著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
柴科夫斯基 俄罗斯音乐巨人

柴科夫斯基俄罗斯音乐巨人柴科夫斯基俄罗斯音乐巨人一、早年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生在一个矿业小城镇里,在那里,他的父亲是一位管理一个富矿的政府工程师。
虽然这个小城镇是粗劣、丑陋和荒芜的,但柴科夫斯基一家象一个王子的家,有许多仆役和最华丽的地毯、图画和家具。
可是小彼得没有音乐——只有一个古老的音乐匣子的叮咚声和他母亲的歌声。
当他八岁的时候,全家搬回大城市圣彼得堡。
由于他一人躲在家这样长久,这个性情羞涩的小男孩发现学校生活很艰苦。
几年后,他的母亲传染上可怕的流行性霍乱而去世,留给柴科夫斯基一种忧伤的心情,这在他一生的音乐中都能表现出来。
音乐成为他的唯一欢乐。
他的父亲随他高兴学多少音乐都行。
但是首先他必须答应:他的音乐只是一种娱乐,而他必须以法律为他的终身职业。
所以他也学习法律。
当他十九岁的时候,他读完了他的法律课并且获得政府里的一个小职位。
在这个时期,他曾经到处求师,尽力学习他能学的一切音乐。
那时在俄国没办法学习多少音乐,柴科夫斯基的教师中,也没有一个水平高一些的。
在二十一岁时,他对舒曼还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贝多芬写过几部交响曲。
二、鲁宾斯坦兄弟那时安东·鲁宾斯坦创始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柴科夫斯基第一次有了一个获得良好音乐教育的机会,他崇敬那伟大的安东·鲁宾斯坦。
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成了柴科夫斯基的朋友。
当尼古拉在莫斯科建立了新的音乐学院的时候,柴科夫斯基终于赢得了他的父亲的同意,接受了被授与的教师职位。
但是,鲁宾斯坦弟兄并不认为柴科夫斯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
安东不让一个好的管弦乐队演出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尼古拉则只是嘲笑他那伟大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
三、不幸的恋爱与婚姻音乐学院的日子是柴科夫斯基的不幸岁月。
柴科夫斯基那时很穷。
他的作品一个接一个地,未能给他带来金钱或名誉。
他曾爱上了一个著名的法国歌剧歌唱家,但她随意抛弃了他而爱上了一个男中音。
俄罗斯式钢琴大师

LOGO
移民美国
1914年 战争的爆发使得俄国动荡不安。此间拉氏一直呆在俄国南方。9月拉氏突然接到瑞 典方面的邀请,希望他到斯德哥尔摩演出,拉氏利用这次机会,携妻带女一起离开了俄国。 也就此告别了俄国;拉氏先到斯德哥尔摩,然后转到哥本哈根。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收入, 拉氏不得不增加场次,但依然入不敷出。 1918年底 拉氏收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11月,拉氏举家迁到美国纽约。在经纪人查尔 斯·艾利斯的安排下,拉氏成为“斯坦威”公司的签约艺术家。斯坦威在四个月内安排拉 氏演出40场,借以推广钢琴。 1919-1920年 拉氏又与胜利公司签定了录音合同,灌录自己的钢琴作品。 1921年 拉氏摆脱了经济危机,在美国买了房子,房子按伊凡诺夫卡老宅的样子建造,雇了 俄国仆人,一切都按拉氏在俄国的老样子摆设。 1923年 拉氏逐渐增加了在欧洲的演出。生活安定之后,拉氏将精力投入到作曲中。至此, 拉氏终于完成了《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首冗长的协奏曲题献给俄国作曲家梅特涅。拉氏 开玩笑说自己这部作品是钢琴协奏曲领域的《尼伯龙根指环》,意思是说作品的长度惊人。 1927年3月,拉氏亲自登场演奏第四钢琴协奏曲,在费城首演。随后又进行了修改,交给 TAIR出版。 1931年1月 拉氏突然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抨击苏联政府的文章。3月9日,苏联政府作 出了反映,在全苏范围禁演拉氏的作品,(两年后解禁)拉氏一下子成了“人民的敌人”。 夏天,拉氏重新修订了《第二钢琴奏鸣曲》,还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柯莱 里主题变奏曲》,并于当年10月在蒙特利尔首演。
LOGO
人物经历
音乐童年 创作成名 初遇挫折 功成名就 移民美国 晚年生活
LOGO
音乐童年
俄罗斯民族乐派

歌词 ——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养了只大跳蚤,跳蚤?哈哈!跳蚤。国王待他很周到,比亲人还 要好。国王命令一个裁缝:“你听我说,奴才!快跟我这位朋友,缝一件大龙袍!”跳蚤 的 龙袍?哈哈!跳蚤穿上了龙袍,浑身金光闪耀,宫廷内外上下跳,他威风得不得了。啊 哈!跳蚤!国王封他为宰相,还给他挂勋章,跳蚤的亲朋好友,一个个可都沾了光。啊 哈!那宫廷里的人们,从皇后到宫女,被咬得浑身痛痒,人人都受不了,哈哈!但没有人 敢动它,更不敢动手打。假如他来咬我们,就一下子捏死它!啊哈!哈哈哈!
是 作 曲 家 、 音 乐 评 论 家 , 又 是 军 事 工 程
穆索尔斯基
(Modest Musorgsky 1839-1881)
军官,辞去军职,专业作曲。出生于地主庄园的家庭,
他6岁起在母亲指导下学习钢琴,13岁时进入近卫军士官学 校,同时开始投师学习音乐。毕业后,与居伊、巴拉基列夫 等人相识,专心学习作曲。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时曾主动 放弃家产。1863年他在彼得堡进一步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 义思想的影响。同时,音乐创作的个性也完全成熟。
• 作品:组曲《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
《野蜂飞舞》
穆索尔斯基的晚年穷困潦倒,既受到官方的攻击,又得不
到友人的理解,在1881年因酗酒而身亡。
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著名的讽刺歌曲《跳蚤之歌》
交响诗《荒山之夜》。
《跳蚤之歌》 —
作曲:[俄]穆索尔斯基
作词:[德]歌德
一首著名讽刺歌曲。它以鲜明的音乐形象、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和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 格著称于世。 全曲可分为三部分: 1、叙述性的旋律音调,具有近似口语和朗诵调的特点,描述国王养了一只大跳蚤,招来 裁缝给跳蚤做官袍。 2、旋律模拟威严颂歌的风格,描写跳蚤在宫中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丑态。 3、描写跳蚤为非作歹,搅得宫廷上下不安,最后以捏死跳蚤的人民群众爽朗、痛快的笑 声结束全歌。除结尾外,全曲贯穿了嘲弄和轻蔑的笑声,大大增强了讽刺效果。
俄罗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

俄罗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作者:陈果来源:《艺海》2013年第08期德·鲍·卡巴列夫斯基(Д. Б. Кабалевский)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者。
他于1929年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1932年开始在音乐学院任教(1939年,获得教授职称),在作曲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他能够将作曲家的工作与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完美结合到一起:他经常给年轻人做音乐方面的讲座。
1970年,卡巴列夫斯基的关于儿童音乐普及教育体系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他的体系成为了艺术教育学的重要突破口,也成为了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他的体系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最优模式。
为了将自己的体系付诸实践,他放弃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待遇丰厚的工作,而投身到普通中小学教育工作,成为了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之久。
卡巴列夫斯基的课由电视播放,这位教育家学者由此吸引了全国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于是,他成为了教育分支中音乐教育课程计划的领导者。
卡巴列夫斯基在青年美学教育领域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并且受到了国外音乐教育界的好评,他被推选为国际音乐教育协会的副会长,继而成为受人尊重的协会会长。
他所创造的教育体系为俄罗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变革奠定了基础。
感谢这位集教师、教学法教师、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为一身的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界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他的课程在电视里播放,他的乐谱集、音乐碟、教科书以及教学论书籍不断上市。
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界受到了震撼:音乐师范教育领域迎来了革新的思想转变。
为了理解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体系,必须要先了解世界上其他音乐教育体系。
到20世纪止,国外大众音乐教育有以下几种著名体系:1)瑞士教育家、作曲家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的音乐韵律教育体系。
2)匈牙利教育家、作曲家佐尔坦柯达伊(Zoltan Kodaly)创立在在合唱传统基础上的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家介绍

贝多芬
作品欣赏:
《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返回
柴可夫斯基
作品欣赏:
《天鹅湖》
返回
肖邦
作品欣赏:
《船歌》
返回
莫扎特
作品欣赏:
《土耳其进行曲》
返回
音乐家介绍
贝多芬 肖邦 柴可夫斯基 莫扎特
贝多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 表。一生作有9部交响曲、多部歌剧、钢 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及大 量钢琴鸣奏曲等。
柴可夫斯基
作品欣赏
返回
著名的俄国音乐家。作品有《四季》、 《罗密欧与朱丽 叶》、《胡桃夹子》、 舞剧《天鹅湖》、《忧郁小夜曲》等。 他的作品在浪漫的风格中富含了俄罗斯 的地方色彩。
肖邦
作品欣赏
返回
波兰作曲家。他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 独 创性的艺术家之一,在19世纪的编年 史中,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 肖邦 一生的作品很多,包括著名的《摇篮 曲》、 《船歌》等等。
莫扎特
作品欣赏
返回
奥地利作曲家,从小就是音乐神童,旅 游各地巡回演奏钢琴,25岁时来到维也 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他 的一生有着许 多优秀的歌剧作品,如 《费加罗的婚礼》、《唐· 璜》等。
外国现代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人物简介

• 成为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
《奥菲斯》
• 1927年创作的一部歌剧
• 以希腊神话为背景,讲述了奥菲斯与尤里迪斯的爱情故事
• 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对古典主义的探索
02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斯特拉文斯基与俄罗斯音乐传统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深受俄罗斯音乐传统影响
• 善于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
• 重视音乐与舞蹈、戏剧的结合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体现了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改编
• 如《火鸟》中的童话故事元素
• 如《春之祭》中对原始文化的再现
斯特拉文斯基的现代主义音乐风格
斯特拉文斯基是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 善于运用新的音乐手法和形式
• 对传统音乐形式进行了突破和挑战
• 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宗教和古典
• 受法国音乐风格影响,开始创作
对传统音乐形式的突破
主义的探索
现代主义音乐
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音乐作品与影响
《火鸟》
• 1910年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
• 融合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和法国印象派音乐元素
• 成为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春之祭》
• 1913年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
• 如音乐会、研讨会等纪念活动
• 这些纪念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精神
05
结论: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遗产与历史地位
斯特拉文斯基对音乐史的影响与贡献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遗产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他的作品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借鉴和灵感
• 他的音乐思想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理论指导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成就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