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研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注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注释


年。虚:空。设:摆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便:纵使,即使。千种:多的意思。 风情:男女恋爱的情怀。更:又。 与:向,和,跟。说:诉说,倾诉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
东:向东。去:前往,向……去,表 动作趋向。淘:冲洗。千古:古代。 风流:杰出
故垒西边
故垒:古代的营垒。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不要。
何妨:不妨。啸:拉长声音叫。且:
何妨吟啸且徐行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徐:慢步
走,徐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轻:轻快,轻松。胜:胜过。马:骑 马。谁怕:怕什么的意思
一蓑烟雨任平身
一:满。蓑:蓑衣,。烟雨:风雨。 任:任凭。平身: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微寒。
为曹操的水军
故国:旧地,指三国时的古战场(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
壁)。神游:忘形的神魂之游。多 情:多愁善感。应:该。笑:笑话。 早:过早。华:同“花”。华发:花
白头发
如:像。尊:同“樽”,酒杯。还: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还是。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
凭吊。江月:倒映在江中的月亮
定风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帝时,大将军霍去病追匈奴至狼居胥
仓皇北顾
山,封山而还。。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仓促慌张的样子。北:向北
。顾:回头看,引申为逃跑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州路
四十三年:作者南归已四十三年。 望:眺望。犹:还。烽火:烽烟战火 。路:行政区划名称
可堪:怎堪,哪里受得了。回首:回
天堑无涯
壕沟,指钱塘江。无:没有。涯: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课下注释第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3)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5)氾( 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8)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问题探究——以《离骚》为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问题探究——以《离骚》为例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大,理解文章含义是阻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课文下面都会给出部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即使在考试中也会存在注释,可见注释对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屈原所著的《离骚》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将爱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围绕这篇文章谈论注释文言文注释方面的问题。

一、注释注音方面在人教版教材中存在个别注释标注的读音有误的现象,在学习时通常将这些字默认成常见的读音,即使教师都有误读的情况。

以教材17页的注释为例,其中“虽”字未明确标明注音,学生在阅读时默认为“sui ”(一声)这个读音,但这个字实际却不是这样。

经查询资料得知这个字实则应是“wei ”(二声)这个读音,其与唯字读音相同,而且属于借用它词意思,意为仅仅、只有的意思。

可见其与默认的意思相差甚远,如果不查阅权威资料可能就会对文章部分语句产生误解。

此外,王念孙曾在一本杂志中说”虽与唯同“,其中唯字又同为虽的本意。

这样的例子还有“言女唯湛乐之从也”,“唯”和“虽”经常出现借意的现象,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要想清晰分辨还比较困难,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这两字的读音进行标注,直接帮助学生区分,便于其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二、注释含义表述方面教材中对这篇文章部分词汇的注解过于笼统,并没有精确指出一些关键字的含义,学生只能通过记忆整个词组理解文章,一旦拆分词组就不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以《离骚》中的首句为例,其中“太息”这个词汇在文章下面明确注出是叹息的意思,这篇文章前半部分表达的情感非常明确,句句情真意切,叹息报国无门,叹息世俗,反映出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不深究这个“太”字的意思不会影响其理解这篇文章,但对其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情感可能有些许差异。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这里的“太”相当于形容词或副词,起到修饰作用,意为极大的能够深刻表达作者对当时现状的强烈情感。

如单纯以叹息做理解容易丧失诗文原本的感情色彩,阅读时难免影响学生对诗人情感抒发的理解。

关于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几处注释的存疑探讨

关于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几处注释的存疑探讨

关于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几处注释的存疑探讨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也是高考的必考之处。

文言文翻译不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以及在教学中的逻辑推敲能力,但是在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很多的纰漏,这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让学生在高考的道路上无法立足。

下面我就把此类相关问题用实例说明一下。

关键词: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解析存疑探讨一、释义偏差《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1.“愿足下更虑之”教材中的“更虑之”注释为再想想别的办法。

更,改变。

此文此处的释义,我认为发生了偏差。

此句中的“更”应当做“虑”的状语,应该是副词,应当与白居易著的《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这句中的“更”释义相同,都需翻译成“再”“另外”的意思,这样的释义才是表达精确的,而教材中的译文与解释在上下文中的解析显然是前后不一致的。

另外,此句中的“之”是一个代词,相当于“这”,在此句中是代“得樊将军首”的意思。

全句应当译为:希望您再考虑一下这件事。

2.“给贡职如郡县”教材中注解为“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

此句教材把“给”释义为动词“贡纳”的意思,而把“贡职”释义为“赋税”的意思,在我看来是不妥的。

实际上“给”应当是“供”的意思,是动词。

而“贡职”做“给”的宾语,“贡”是指向朝廷提供物品;而“职”则可译为“赋”或者“税”的意思,就是向朝廷缴纳的税收。

全句应当译为“像秦国的郡县一样向朝廷提供物品,税物”。

二、错译漏译《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1.“邻之厚;君之薄也。

”教材中此处注解为“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薄弱了”。

可见教材中把“邻之厚,君之薄也”看作了假设关系复句。

可我觉得实际上它应该是一个判断句的句式,“邻之厚”是主谓短语作主语,“之”则取消了句子独立性。

“也”表示判断,而“君之薄”是主谓短语作谓语,“之”也是取消了句子独立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有关衣食住行方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有关衣食住行方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有关衣食住行方面《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重要性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重要性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重要性的研究作者:霍帅安丽荣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12期【摘要】文言文注释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但是,现在有些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注释存在意义和内容与古代不相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

文章希望通过研究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注釋的现状,指出文言文注释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重要性几千年来,文言文凝聚了中国人的人文智慧,学会理解“敏而好学”等优秀传统文化肯定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承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高中语文五本必修教材中,每本教材各有两个单元的文言文,而且在高考中文言文试题的分数占语文总分数的比例很高[1]。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文言文注释不规则、不清晰等问题,对于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是有一定影响的。

一、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重要性的具体体现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注释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自主学习。

文言文是高中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丰富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在与古人的对话与交流中获得生活中的哲理和精神愉悦。

从受众群体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教育教学已经进入初级教育阶段,并且随着对文言文语言的掌握,学生从所选文章的数量中获得的文言文文本的数量正在增加,所选文本的长度逐渐增加。

从所选文章的内容来看,文言文描写的都是古代的故事。

从语文教科书的角度看,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大大提高了,达到了文章总数的26.7%。

这表明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从原先的14篇增加到72篇,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的《论语》《孟子》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外,还增加了《史记》等其他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的各种古诗文已经涵盖了先秦时期到清末,并且明确规定“课堂阅读,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问题探究——以《离骚》为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问题探究——以《离骚》为例
周刊
������������������������������������������������������������������������������������������������������������������������������������������������������������������������������������������������������������������������������������������������������������������������������������������������������������������
研究
教材第17页课下注 释 ④ 中 “谇 ”字 解 释 为 “谏 诤 ”,注 释 是为了起到让学生更简单快速地理解文 意 的 作 用,但 是 学 生 一眼看过去并不能清楚明白“谏诤”是 什 么 意 思,还 需 要 再 查 阅工具书才能真正明白.课下注释给出的这条解释反而增 加了学生的理解难 度. 其 实 这 个 字 是 楚 方 言,赵 逵 夫 的 «楚 辞语言词 典 »中 给 出 的 解 释 笔 者 认 为 作 课 下 注 释 更 合 适: “谇:直言进谏.楚方言.王 逸 注:‘谇.谏 也.’”这 样 简 单 明 了,不仅有利于学生 理 解 文 意,而 且 突 出 了 屈 原 的 耿 直 的 性 格特点.因 此,笔 者 建 议 该 条 注 释 的 释 义 内 容 应 为:直 言 进谏.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问题探究
———以«离骚»为例
程菲菲

摘 要: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注释在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以及深入学 习 的 过 程 中 扮 演 着 重 要 的 角 色. 文 言 文 的 注释不仅起到辅助学生理解全文大意的作用,它更能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兴 趣,是 叩 开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典 籍 大 门 的 重 要 环 节 . 因 此 ,教 材 中 文 言 文 注 释 的 准 确 、简 明 、规 范 和 系 统 化 对 文 言 文 的 学 习 十 分 重 要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原文、注释大全及部分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原文、注释大全及部分译文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àn)南(5)。

佚(yì )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27)秦,将焉取之?阙(jué)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 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辑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研究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中的文言文课
文都是精选的内容,是经过时间的检验而被选出的经典。

文言文注释是通过多年
不断完善而保留的,内容详尽便于学生的理解,但是在一些文言文课文中,注释
还存在一定问题,有的释义太过简单,有的释义又太复杂,有的术语有误,这些
都是十分常见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的研究,综
合运用文字学、注释学等多种方法探讨其中的内容。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的继承与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教学是整体语文
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非常关键。

普通高
中课程标准教科书里面精选的文言文内容经历了长期以来时间的考验,留下了很
多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课文内容,这些篇名的注释也经历了长期以来的完善,很多
名篇的注释都是来自于学术界的优异成果。

在传统文言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课本注释
的内容解释为“阙(quē)秦,使秦国土地减少。

阙,侵损,消减。

”在04 版则解
释为“阙(quē)”音,但是之前的很多版本都把“阙”音注释为“阙(jüé)”,出现很多这种常见的错误。

同样地,也有一些课文是刚刚选入教材的内容,编者在进行
注释时就更需要细心,不仅需要准确地表达注释的意思,还要有效把握语言的通
俗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关系,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即使是这样,教材中还是有个
别注释出现错误,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人的研究与发现,我们可以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一些人教版高中
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文言文课文内容作出具体的探讨,主
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释意义不够妥当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的课文注释为“贰于
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贰,从属贰主。

”而文中注释的从属贰主并不妥当,没有解读出依附于楚的含义,对古人所讲的内容解释不当。

同样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之“执事”的课文注释为:“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而该词本来的含义应该是动词词组,表示为担任工作,这
里出现了词性活用的情况,而文中“执事”的含义应该是指办事人员,也就是说秦
伯自己。

2.注释内容存在错误
在《氓》一文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之“蚩蚩”的注释内容为忠厚的样子。

通“嗤”,笑嘻嘻的样子。

而在《诗经·注释商兑》中说指出“氓”在妻子色衰之后,
即将其抛弃,当非忠厚之人”。

这就体现了两篇文章注释内容严重不符,也就是
说“蚩蚩”应该是指厚颜无耻之笑,而不是忠厚的意思,教材注释中存在错误,很
容易误导学生。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课文中
的注释为“大人故嫌迟”婆婆总是嫌我织的慢。

故,总是、老是。

但是这里的解释
存在错误,总是的解释不当,“故”还可以被解释为“仍然”,而这个含义用在此处
更加恰当。

3.注释意义过于简单
注释意义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受到现代语文的学
习影响,学习文言文会相对来说比较吃力,简单的注释意义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
解很难深入。

在《鸿门宴》一文中,“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之“左司马”课文注释为官名,但却没有指出官职大小和具体的职责范围,其实司马的职位十分重要,属于军中管理事务、执行军法、参与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人员。

课文
中需要明确指出官职的大小与责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深入了
解文章。

4.注释术语存在错误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注释中,把通假字判定为古今字的很少,但
是多数都将古今字误译为通假字。

在《鸿门宴》一文中,“拒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课文注释内容为“‘内’通‘纳’”。

然而该词应该被判定为古今词更加准确,表示接受、接纳的含义,也更加突显了该词的表义功能,因此,“内”和“纳”判定
为古今词则更加准确。

总结:
从本文的分析内容来看,文言文注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注释的解释意
义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因此,教材中的注释内容必须根据特定的环
境来解释,以具体的语言环境、构词原则作为依据,按照语言的文字规律和逻辑
事理进行解释。

按照客观规律解读文言文注释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掌握基本的规
律才能够准确地为文言文注释,从而实现教科书文言文注释的辅助学习功能,加
强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陈思远. 陆、港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与教学设计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
学,2016.
[2]雷丹. 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曹燕. 中考文言文字词考查特点及与教科书注释比较——以2005~2008年22
个地区中考试卷及人教、苏教、语文版教科书为例[J]. 语文建设,2009,(05):78-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