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1 前言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下简称斯坦福)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它位于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毗邻美国第二大工商业港口城市旧金山和有“高科技圣地”之称的硅谷(Silicon Val-ley)。20世纪60年代以来,斯坦福的发展尤为迅速,被誉为21世纪美国科技文明的象征。在英国《泰姆士报》发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斯坦福位列第四。截止今日,斯坦福已培养了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电器工程特别是微电子专业是斯坦福最为成功的学科,在该领域,斯坦福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医疗医药、物理等领域也是斯坦福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擅长学科。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目前硅谷集中了近万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不乏位列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包括Adobe、AMD、Apple、Cisco、eBay、Google、HP、Intel、NVIDIA、Oracle、Sun等。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顶端,且大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因而技术创新是这些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造就了它们巨大的技术创新需求。

斯坦福和硅谷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的斯坦福创建了斯坦福研究园,这是硅谷形成的早期雏形,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高校创办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1953年斯坦福成立了大学荣誉合作研究项目,为硅谷的工程师提供全职工作之余接受高等继续教育的机会,这个计划使企业的工程师得以保持技术优势,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随着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落户,同时,斯坦福也大力鼓励本校教师和毕业生在园区内创业。如HP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惠利特和戴维帕卡特就是斯坦福的毕业生,也是硅谷最早的创业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类斯坦福出身的企业成为了硅谷的中流砥柱。

另外斯坦福在硅谷成立了众多研究中心,它们是大学最新研究信息流向产业界的渠道。斯坦福集成系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中心是斯坦福与美国联邦政府和硅谷的20家企业于1981年合作建成的,是斯坦福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现代化研究和教学实验基地,从属于斯坦福工程学院,是同

硅谷企业合作的一个成功实例。中心每年承担大量的高科技前沿课题。以校企研发人员共同合作为基础,以高科技项目为纽带,加上充足的经费和国际一流的研究设备和仪器,共同探讨先进技术。因此,每年可培养30名博士和100名硕士,诞生大量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且其中70~80%的成果可用于工业制造和生产,为合作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合作企业每年按规定向中心支付一定数量的会员费,作为中心的研究资金,以支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这一合作模式,促成了斯坦福与工业界的良好互动关系。从企业来的研发人员通过在中心参与研究学习获得了更高的研究能力。而企业在中心与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依双方规定协商享有一定的对研究成果的使用权,这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中心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加速了科研能力向生产力的转化,而且企业带来的实际研发经验不仅有利于师生提高自身学术水平,而且使得校内的科学研究更具有实用性。

2 “斯坦福—硅谷”协同发展模式成功的要素

“斯坦福—硅谷”校企合作协同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校企合作的典范,这种模式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以下八个要素。

2.1 开放政策

斯坦福大学“自由之风永远吹(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的校训从精神本质上奠定了斯坦福大学追求开放的学术氛围。斯坦福大学每年从政府获得的研究经费占整个学校经费的比例较小,寻求从工业界获取研究经费是它更好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因此,必须打开校门,走出象牙塔。这种走出去不仅获得了研究经费,同时斯坦福的教授和学生在接触工业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产品设计到实现以及项目管理等领域,斯坦福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佼佼者。

在科学技术向产品转化方面,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存在着学术界与工业界脱节的现象。通过走出去,斯坦福的教师和学生在高校研究和工业界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如早期路由器的开发是一个工程性强但学

术性弱的课题,大学一般不会开展这个课题;而市场上的网络设备公司又局限于自身的思维无法在技术上得到突破。此时的斯坦福学生波萨克和勒纳却抓住这个机遇,发明了一种通用路由器,由此创办了著名的Cisco公司。

此外,斯坦福不限制教授在外办公司或在企业里担任要职,只要能按时按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其余时间可以自行安排,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完全离开学校,充分体现了开放的办学理念。

2.2 先进的技术转化支撑体系

斯坦福于1970年成立技术授权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简称OTL)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技术授权办公室。OTL负责管理斯坦福的知识产权资产,主要包括统一为学校内的各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并把这些专利授权给工业界。图1给出了OTL目前执行的技术转让规范流程,其中OTL在收到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明披露之后,会对发明的商业潜力进行评估,并在适当的时候许可给市场上的企业或者支持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成立创业公司,实现发明的商业化。为了保障企业和高校师生在技术转让过程中的权益,OTL对技术转让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规范。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促成企业和高校师生的合作,OTL更是会在企业和高校师生之间进行多次的谈判和协商。

OTL不仅有利于实现学校科技成果转移的批量化和规范化,也为学校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利润。据

OTL2009-2010会计年度报告显示,该年度OTL版权收入达到6550万美元之多。

OTL常常被誉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伯乐”。正是在OTL的努力工作下,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广阔的市场,并衍生了大批高新技术创业公司。Google公司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两名斯坦

福学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带着他们的新搜索技术来到OTL。这项技术当时并不被市场看好,可是OTL

却发现了这项技术潜在的巨大价值,并帮助这两名学生成立了如今已是互联网霸主的Google公司。

2.3 突出创业的教育特色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硅谷企业的创始人都出自斯坦福,这种有趣的现象正得益于斯坦福重视创业教育的特色。

2.3.1 课程设置支持创业教育。斯坦福的课程安排充分考虑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斯坦福注重基础课程,适度减少专业课程,加大通识教育,并增设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的需求。斯坦福开设了众多创业指导课,涵盖建设一个企业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同时开展各种非课程教育作为补充,鼓励学生参与校内科研项目以及校外合作项目。

2.3.2 学生创业活动多,人脉资源丰富。斯坦福有着良好的创业氛围,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十分活跃。

各种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项目如创业研究中心、亚太学生创业社团、斯坦福创业学生商业协会组成了斯坦福创业网络。学生们常常组织在一起,参观硅谷的企业,并与企业家和投资家进行座谈交流。

斯坦福每年举办一次年度创业者大会,邀请世界范围内企业界的高层人士参加。这些活动帮助斯坦福学生在求学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成为他们以后创业的重要资本。

2.3.3 打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斯坦福在营造浓郁校园创业氛围的同时,也给师生提供了宽松的创业环境,为他们在硅谷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前进动力。学校允许教师在校外创办公司,允许创业失败的学生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同时还设立了各种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2.4 硅谷企业科技需求

硅谷公司一般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在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公司对内部研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这些公司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只依靠内部的研发创新虽然能够保证公司对研发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但这种研发模式所需的成本高、风险大,极有可能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后惨遭失败。因此,寻求一种既能减少研发的成本,又能保障研发的质量则为这些公司所极力追求的目标,而作为知识技术的教授者和发现者,高校无疑是这些公司最好的合作伙伴。硅谷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多为出资者和技术购买者,这就类似于市场活动中的买方,而买方需求正是维持市场交易持续的支柱。硅谷的企业公司大多是跨国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们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追求是促成合作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些公司注重对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前沿领域的探索以及先进管理模式的思考。因此,也自愿积极参与到合作中,企业对合作的需求恰恰为斯坦福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从而使得校企合作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2.5 硅谷企业资金支持

硅谷的企业则为斯坦福提供了巨额的研究经费和捐赠。HP、Cisco、Sun和Google等都是斯坦福的赞助者。仅HP2001年就向斯坦福捐赠了四亿美元的巨资,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给予教育机构最大的一笔捐赠。同时,硅谷企业也为斯坦福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实践的广阔平台,为学校科研带来了许多新鲜且具有重要应用意义的研究课题,不仅提高了学校师生对科研开发的兴趣,也促进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的发展。

斯坦福的教授被允许直接到硅谷的公司任职并从事公司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常常有斯坦福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共同为硅谷企业注入最新鲜的科研思想和技术创意。此外,斯坦福一直在为硅谷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行继续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在职人才的培养,也加强了企业员工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斯坦福提供了全世界最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将几乎所有的课程都通过有线电视向硅谷实时转播,使企业在职员工也能够进行学习。

2.6 政府的政策法律保障

从对“斯坦福—硅谷”合作模式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成熟的法律政策保障和引导是校企合作能够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保证。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层面,1980年美国政府通过法案使校企合作从政策和法律上给予了保障,通过Bayh Dole法案,允许美国高校把研究成果的专利权以独家许可或非独家许可的形式授予企业。另外,美国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校企合作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进行了规范,很好地协调保护了高校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合作产生的纠纷,保护了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斯坦福在校企合作管理政策的制定上也充分地为合作提供便利,保证合作的有序进行。在这些政策的制定上,斯坦福充分考虑企业的立场和需求,并出台了极为便利的合作流程。学校的相关网站定期发布该校最新的专利成果、学术会议和项目合作意向等信息。基于此,硅谷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而催生合作的愿望。同时,斯坦福就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一套尤为科学成熟的经验方案,极大程度上保护了学校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而又不妨害企业的合作积极性。

2.7 相依相伴的区位布局

斯坦福与硅谷的地理区位优势是两者能够顺利合作交流的首要原因。斯坦福与硅谷毗邻为广泛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可能,也提高了合作效率,方便了相互之间的信息流动。另一方面,斯坦福和硅谷所处的加利福尼亚州由于早期的淘金热,在人口构66成上呈现多样化。这里的多元文化催生了斯坦福和硅谷开放的合作文化。

2.8 信息纽带的校友网络

斯坦福与硅谷的亲密合作关系中,斯坦福校友一直是维系双方的重要纽带。除了部分硅谷企业的创始人出自斯坦福这个现实外,每年大批进入硅谷工作的斯坦福毕业生无疑对双方合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斯坦福软实力的体现。基于对斯坦福的深刻了解和浓厚的母校情感,斯坦福毕业生在企业面临研发难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通过与母校的联系寻求解决方案。他们知道哪些教师在该领域具有权威,如何取得联系,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这些都极大程度上促成了校企双方的合作。

3 启示和建议

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起步虽晚,但已形成了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研发机构、共建经济实体、共建技术创新联盟等一系列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清醒的看到,高校和企业合作还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在合作的方式、机制和效果等方面存在亟待提升和完善之处。概括的讲,目前影响校企合作成效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难以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2)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激励措施有待完善;(3)高校-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技术信息共享平台;(4)缺少善于甄别科技成果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中介机构和人才;(5)高校激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的局部环境尚待优化;(6)企业对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多的新技术需求并不迫切等等。总的来看,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企业、政府各方要准确定位,寻求合作切入点,谋求利益共同点,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3.1 高校

首先,着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特色,构筑创新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与学校的科研合作,必然要建立在对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权衡上。这就要求高校利用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领域信息灵、反应快、方法多的独特优势,突破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帮助企业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高端产品,促进企业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否则,高校对企业将失去吸引力。

其次,要在我国法律政策框架下,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完善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政策,调动合作积极性,保护校企双方的合作权益,规范合作行为,确保可持续合作。在具体操作上,斯坦福OTL的工作模式值得我国高校借鉴。高校不仅要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更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评估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转移、转化和扩散的成效。第三,加强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探索和实践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既要做好通识教育,也要重视创新实践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第四,要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对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教职员工,实行分类评价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评价等有机挂钩,确保从事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教职员工享受与从事前沿和基础研究人才相平衡的发展机会,得到尊重和认同。第五,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丰富信息来源,拓展合作途径和渠道,促进毕业生创新创业,为未来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奠定新的基础,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3.2 企业

首先,企业要敢于投入、勇于投入、善于投入高校的研发活动,只有早参与、早介入,才能低投入、高回报,才能取得信息、人才、成果等多方面收益。其次,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使合作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提升企业研发人才的持续创新能力,使高校的研究人员进驻企业,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使科研更贴进市场需求,缩短产品周期。同时,促进高校开展新一轮的知识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第三,主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素质企业后备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员工的知识更新,提高在职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四,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的机遇,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按照市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科研攻坚合力,构筑企业发展的新竞争优势,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政府

斯坦福-硅谷校企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美国政府通过立法、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等多种措施来不遗余力的推动产学研用的结合。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结合落实国家科技、教育和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抢抓机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第一,要以重大科研任务为载体,推动建立以核心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各方共同投入、分工协作、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及运行机制。第二,要探索和完善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培养机制,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第三,要积极促进技术中介机构发展,健全技术市场,加速创新成果的技术交易、转移和扩散。第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营造激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第五,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依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障各方合作权益。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 形成原因 苏南是指江苏南部的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是中国商品粮的苏南模式 主要基地;人口稠密,耕地有限,农业劳动力的过剩高达一半以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构成苏南农村较早兴办乡镇企业的内在动因;该地区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地区,农村素有家庭手工业传统,加之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苏南农村的商品经济意识较强,这些是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基础;苏南地处集镇密集地区,受城市经济的辐射较强,交通运输便利,文化发达,对辐射有较强的接收能力;文革期间大城市知青、干部的下放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知识,同时城市工业因动乱受挫,生产和生活资料供不应求,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依靠农民,自力更生发展商品经济。具体表现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六自”即:资金自筹、劳力自招、原料自找、产品自销、决策自主、风险自担;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注意从市场需要出发,优化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一方面通过小而专拾遗补缺,另一方面又通过上规模上水平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发挥地理优势,依托城市,充分接收城市经济的辐射,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农村发展中的工业与农业关系,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编辑本段存在问题 问题概述 A、党政企合一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B、市场发育不够完善,流通环节薄弱,外贸出口渠道亟待拓展; C、乡镇企业负担重,其自我积累能力有弱化趋势; D、如何上技术、上质量、上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在苏南,由乡村集体支配资源,它们同时也是财富积累的主体。而在温州,由个人积累财富和支配资源。苏南模式 有人认为苏南模式是资源共享,但如何保证在资源分享前提下的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分享到资源,那就是少数人独享资源。 消极方面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有学者把苏南村乡镇政权对乡镇企业的实际干预和控制看作是一

探索政、校、企协同发展新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3224853.html, 探索政、校、企协同发展新模式 作者:翟媛媛万姝殊高黎 来源:《年轻人·中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纷织产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升级,纺织行业对人才的极度需求与人才就业期待过高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西安工程大学赴石狮研究院及行业企业实践调研团一行34人前往亚洲最大的纺织服装城石狮,通过企业走访、座谈交流、生产一线实践、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展开调研,探索石狮市纷织印染行业现状、企业转型升级中所面临的问题、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素养的要求及标准,从企业视角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路径。 关键词:纷织产业;政府;学校;企业;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20-0036-01 1 政府积极响应改革创新号召 2016年以来,石狮市政府提出了“转型升级、实业强市”的战略,同时围绕“建设新型染整园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技术工艺水平、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等五个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印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m印染行业要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纺织印染企业退出机制;鼓励本地优势印染企业强强联合,实现资源互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石狮政府十分重视纺织染整专业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管理。政府鼓励并协助企业到纺织类高校引进优秀人才,集中建立石狮染整人才库、与各大高校联合建立研发与成果转化的研究院、教育培训基地等。大力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有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政策。这一系列的举措促使纺织印染企业做大做强,又促进了企业做专做精。 2 企业积极应对转型 此次的转型升级为许多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其中,华宝集团副总经理吴灶生提到传统行业高科技化的创新思路。他表示纺织行业要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华宝集团在应对环保问题方面作出以下举措: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优化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水资源使用、联合其他企业集中建立完整的污水系统、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研发新型环保染色技术等。传统行业要追求发展就需要以转型升级为方向,提质增效为手段,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行业运行能力。 3 高校提升行业人才素养

四种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四种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 地吸收和利用其它几种企业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 样讲呢?全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 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 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 和方式,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有:企业资源计划、制造 资源计划、准时生产、精良生产、按类个别生产、优化生产技术、 供应链管理、企业过程重组、敏捷虚拟企业等等。先进企业管理模 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企业管理模式有 哪些呢? 一、金字塔型管理模式 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创立。金字塔型组 织是立体的三角锥体,等级森严,高层、中层、基层是逐层分级管理,这是一种在传统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在计划经 济时代,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信息 相对闭塞的时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组织形态,它机构简单、权责 分明、组织稳定,并且决策迅速、命令统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则由于缺乏组织弹性, 缺乏民主意识,过于依赖高层决策,高层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而突显出刻板生硬、不懂得应变的机械弊端。 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

由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个人学习特别是团 队学习,形成的一种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够能动的作 用于环境的有效组织。也可以说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 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 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 织为扁平化的圆锥型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的棱角和等级没有了,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权力分层和等级差别的弱化,使个人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这种企业管理模 式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因而学习型组织使企业面对 市场的变化,不再是机械的和僵化的,而是“动”了起来。不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趋势化,扁平化组织也会遇到越 来越多的问题,在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习型 组织“学习”的本质对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三、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 也称为C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的理论价值:许多初读《C 管理模式》的专家和学者则认为,C管理模式立足道、儒、法的中 国传统文化,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与中国国学及中医智慧融于一体,其理论结合人的身体机能,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C管理模式》的政治价值: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持续蔓延,一大批欧美企业纷纷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愈加感受到全球性经济萧条带来的股股寒意。在此轮国际经济危机中,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顶礼膜拜的全球 知名企业,在一夜之间如巨人般轰然倒下,在剧烈的震撼中,国内 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纷纷对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刻 的反思。C管理模式研究的课题,将引发对资本主义完全的自由市 场经济的反思,对现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反思,并将重新聚焦世界对

浅谈中国企业发展模式

浅谈中国企业发展模式,以里手网为例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看似感觉已经成为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人们都说现在是创业的黄金时代,的确,相比以前,互联网的发展为创业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一个发展方向,则很难走下去。 就像前两年以众筹为噱头的西少爷肉夹馍,就是因为对发展模式没有准确的定位,合伙人的意见不合,最终走向了失败的结果。因此,在创业初期,如何规划好企业的发展道路探索好企业发展的模式,为重中之重。 企业现状: 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主要部分,中国大约将近5000多万户中小企业,成为市场中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仍然异常艰难。比如融资问题,技术问题,以及在各个部门的周旋问题。 1 障碍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1.1 企业的自身问题。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人人皆可创业,但是,创业者的素质以及技术因素也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难题。企业发展范围以及自身的社会影响导致社会的信任度较低。经济效益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 1.2 创业者的错误定位。不少企业总是盲目的为自己定位,在发展过程中,盲目的想让自己扩大,向一些大企业看齐,这种决心虽然好,但是盲目的搭架子而不想着如何做强,导致自己外强中干忽视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 1.3 中小企业招人难,人才难留固然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弊端,但是这并不是阻碍发展的根本问题,其实小企业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边是小而精。不能跟大企业比规模,但是却可以往精上边发展。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善于利用、开发、整合资源,盲目跟进,企业缺乏从战略角度长远规划发展的思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者观念落后。 例如里手网,在开始创办的初期,定位非常的明确,就是为企业做好服务,定制发展的方案。从工商服务到财税服务再到知识产权的申请,为企业进行一站式服务便是里手网的企业定位。一个企业的定位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2 改进途径 2.1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先进技术,做后起之秀。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我们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学习、引进,帮助我们尽快发展,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差距越大,快速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在我们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过长期的磨练,相对比较成熟,这些企业就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楷模,学习成本低。 2.2 企业定位最重要。中小企业其自身规模小,小而全的经营战略将使企业误入歧途。中小

中国企业大学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趋势_秦敏

114 《商场现代化》2007年2月(中旬刊)总第494期 一、企业大学产生的背景和定义 企业大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27年通用汽车成立GM学院,但被学术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只是近十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信息技术及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竞争环境的压力;二是企业内部“人才过时”的问题。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具备有多方面的才能、能够自主且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员工。企业大学的观念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倍受重视,是企业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商务环境,加强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 企业大学的定义,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说,未达共识。李察?迪积(Richard Dealtry)在2000年定义为“一个组织性的专业管理流程,在演变的商务环境中,不断注入一种尊重知识,以才领导的企业文化。” 另一位企业大学专家麦克?艾伦(Mark Allen)在2002年提出“一所企业大学是一个教育的实体,是作为一个战略工具,借着不同活动来启发及培养个人和组织的学习、知识及智慧,以协助公司达成任务。”前者的定义侧重于营造一个学习型文化的氛围,把企业塑造为“学习型组织”。后者的定义融合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新管理观念。尽管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企业大学与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理念相关。从深层次上讲,三者之间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Prince 和Stewart在2002年他们发表的论文中也提出了企业大学是有知识管理、组织性学习及学习型组织结合而成的观点。 二、企业大学与传统培训部门的区别 企业大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也不是传统培训部门的升级,而是一种战略层次下的全新组织形态。企业大学与一般高校的不同之处就是“企业”二字,企业大学中的教学、培训都要围绕企业这个核心展开。企业大学在许多层面上与传统的培训部门有很大的差异。 1.企业大学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企业的学习需求,针对企业战略建立学习战略方案。企业大学不仅关注改善员工工作绩效,更重视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传统培训部门只提供行政服务,一般根据主管和员工的培训要求被动式做出反应。 2.企业大学属于战略层次,独立经营,确定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及贯彻性,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和目标。这对于跨国公司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大学能够集中资源和管理,避免培训资源的重复及分裂,确保战略、目标和文化的统一。而传统培训部门属于战 术层次,通常依附人力资源部,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分公司培训资源分散。 3.企业大学提倡“终身学习”的持续流程,提供全方位的“硬性技能”和“软性技能”课程,如领导能力、创意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课程。培训部门的课程形式固定、单一,通常课程设计的对象为一般员工,内容深度有限,培训局限于提高工作岗位技能。 4.企业大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CEO、高层经理、商业单位及员工全面支持与认同,相反,培训部门几乎不进行内部行销,直接指定员工来接受培训,认同和配合程度较低。 5.企业大学关注企业的整体性,即整个企业工作绩效和核心胜任力的提升,而传统培训部门以提升个人技能为主。 总而言之,企业大学是积极性、专业性及长期性的独立个体,用企业品牌和大学的称号,显示企业对投资人才资本的长远承诺。 三、中外企业大学发展的现状 目前,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已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按照新企业大学研讨研究报告,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企业大学以每两年400所的速度增加,至今有2000多所的企业大学。2002年美国公司花费在企业培训费用每年大约560亿美元,英国160亿英磅。在中国企业大学也在蓬勃发展,除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可口可乐、惠普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国内企业大学,海尔、联想、伊利集团、TCL、泰康人寿保险、华为、康佳、金蝶、实德、力诺、金大地、UT斯达康、吉利、蒙牛、武汉小蓝鲸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企业大学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专家预测,5年之内,国内的企业大学还会有相当大的增长。 一般跨国企业平均花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是总薪金的10%。根据2005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41.30%的国内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以下;39.13%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5%;15.22%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5%至10%;4.35%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0%以上。调查显示企业基层员工每年接受的培训次数整体高于中层和高层,基本技能培训是基层员工首选培训内容(占85.11%),管理技能培训是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培训课程(分别为78.72%和74.47%)。由此而得,国内多数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培训的必要性,但在对员 中国企业大学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趋势 秦 敏 项国雄 江西师范大学 [摘 要] 企业大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日益成为企业用来整合战略资源的工具。本文从企业大学的概念、与传统培训的区别来论述,针对目前国内外企业大学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企业大学的经营模式以及企业大学面临的挑战,并就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企业大学 定义 经营模式 发展趋势

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 进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企业主体自身发展需求,又是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该文结合笔者多年乡镇经济管理的工作实践及所在辖区乡镇企业发展的 实际情况,通过入驻企业等多种形式,调查乡镇企业分布、产业结构及发展过程等情况,分析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乡镇企业科学发展提出相关 建议。 [关键词] 乡镇企业发展问题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带动了区域农民致富,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涌现一 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地方特色产业效应逐渐显现。然而,随着外部经济环 境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内在制约因素,也出现了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竞争力不足、 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发展瓶颈,地方政府经济管理也随之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此, 政府应积极引导,把加快乡镇企业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1 辖区内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辖区内共有 12 个乡镇(街道),其中沿海乡镇(街道)7 个,山区乡镇 5 个,区域内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750 家,从业人员5.2 万余,创造增加值122.7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8.3%。特色产业明显,“一镇一产业”、“一村一产品”的特色 专业镇、村有 20 多个,如蔬菜种植镇、枇杷镇、海蛏养殖镇、电子加工镇、家具生产村、鞋面加工村、渔网村、米粉村、粮行米市村以及豆腐村等。特别是手织鱼网,占 据全省同类鱼网销售市场的优势;特色枇杷吸引省内外客户前来洽谈交易;粮行米市 一直是闽中规模较大的民营粮食加工中心;特色海蛏干畅销省内外。可见,乡镇企业 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产业类别多、产品多样化,特别是一些地方特色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潜力较大。 2 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2.1 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区域内乡镇企业多数是“宗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主要由有血缘关 系的亲戚组成,管理过程中兼顾亲情关系,公私不分;企业负责人既抓生产、销售, 又管招聘人才、财务,未能充分利用外来人才、信息等优势,没有形成一套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的健全的管理机构;企业管理不注重“以人为本”的宗旨,奖惩制度不完善、“五险一金”保障不健全,企业员工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调研中有多数企业经营管理

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1 前言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下简称斯坦福)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它位于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毗邻美国第二大工商业港口城市旧金山和有“高科技圣地”之称的硅谷(Silicon Val-ley)。20世纪60年代以来,斯坦福的发展尤为迅速,被誉为21世纪美国科技文明的象征。在英国《泰姆士报》发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斯坦福位列第四。截止今日,斯坦福已培养了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电器工程特别是微电子专业是斯坦福最为成功的学科,在该领域,斯坦福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医疗医药、物理等领域也是斯坦福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擅长学科。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目前硅谷集中了近万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不乏位列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包括Adobe、AMD、Apple、Cisco、eBay、Google、HP、Intel、NVIDIA、Oracle、Sun等。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顶端,且大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因而技术创新是这些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造就了它们巨大的技术创新需求。 斯坦福和硅谷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的斯坦福创建了斯坦福研究园,这是硅谷形成的早期雏形,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高校创办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1953年斯坦福成立了大学荣誉合作研究项目,为硅谷的工程师提供全职工作之余接受高等继续教育的机会,这个计划使企业的工程师得以保持技术优势,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随着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落户,同时,斯坦福也大力鼓励本校教师和毕业生在园区内创业。如HP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惠利特和戴维帕卡特就是斯坦福的毕业生,也是硅谷最早的创业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类斯坦福出身的企业成为了硅谷的中流砥柱。 另外斯坦福在硅谷成立了众多研究中心,它们是大学最新研究信息流向产业界的渠道。斯坦福集成系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中心是斯坦福与美国联邦政府和硅谷的20家企业于1981年合作建成的,是斯坦福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现代化研究和教学实验基地,从属于斯坦福工程学院,是同

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分析

项目工作成果之六: 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报告版本:定稿 完成时间: 报告执笔:*** 督导:*** 发送:北京xxxx公司刘玉奇先生及相关人员

北京xxxx公司 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及竞争态势 1.1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 1.2机械式停车设备市场分析 1.3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 1.4机械式停车设备业竞争态势 1.5 加入世贸后影响分析 二、xxxx公司现状分析 2.1 公司市场营销 2.2 公司生产管理 2.3 公司知识资产 三、 xxxx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分析

3.1战略目标及战略选择 3.2xxxx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 3.3以虚拟制造为基本模式 3.4以客户增值扩展市场 3.5 以知识资产为核心能力 3.6 借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增长 3.7 三年中重点工作列表 一、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及竞争态势 1.1 机械式停车设备特点 目前,我国城市的停车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平面停车库、自行式立体停车库、机械式全自动立体停车库。比较而言机

械式立体停车库具有如下的优点: ●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占地面积 机械式停车设备可以向空中和地下发展,占地面积仅是平面车场的1/2—1/25,比建筑自行式停车楼节省空间达75%以上,也比建筑自行式地下车库用地面积少50%以上,这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造价低 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投资约2—12万元,而建筑自行式停车楼每个泊位在20—40万元,平面停车场在某些地段仅土地使用费就要4万元/泊位。 ●使用方便 机械式停车设备操作十分简单,存取车辆所用的时间也不长。按照机械式停车设备设计要求,每次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一般不能出现存取车排队的现象。 ●增加汽车防盗性和保护性 目前,我国每天有300辆汽车被盗,轮胎、反光镜等配件经常丢失,挡风玻璃被砸碎、车体被划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机械式停车设备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机械式停车场(库)也存在如下不利因素: ●一次性投入仍然很高,同时投资回收时间比较长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机械式停车设备每个泊位至少也要几万元,一般人暂时是不会购买机械式停车泊位的; 同时,租用一个泊位每月也至少需要几百到几千元,而在城市的非中心地带租用一个平面式停车位的费用要低于机械式停车设备。

中国企业发展的八大战略

中国企业发展八大战略 为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发展信托基金于近期共同主办了第一期中国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及中远集团等15户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剑桥大学为主的著名教授和近40位世界商界领袖围绕全球商业革命对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挑战、全球化与公司治理、并购重组与产业发展新趋势、科技进步与企业研发、企业管理新趋势、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环境和平以及全球化与风险管理、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学员们在进行了50多次认真研讨后,初步形成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战略思考。 树立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当前全球化已渗透到各个方面,不仅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更加全球化,而且制度、规则、环境和观念等也越来越全球化。与戴克、西门子、BP、英美资源、米其林、西班牙电信等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相比,我们的企业在战略规划、经营规模、公司治理、开发创新、企业管理、社会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都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现在世界非常关注“中国因

素”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的作用,再加上印度、巴西、俄罗斯几个国家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格局和发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但矛盾冲突会不断,欧美模式不断遇到挑战,国际社会将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国改革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对于中国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以廉价劳动力保持长久竞争优势,中国更不例外。以西班牙的发展为例,25年前它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达国家实行了产业转移,但随着加入欧盟和全球化日益深入,这种优势逐渐失去,迫使他们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中国发展进程中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今天繁荣明天就可能是衰落。 面对这种新形势,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差距,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学会并善于用世界眼光观察现实,用全球意识思考问题,用战略思维谋划未来。 加快国内产业升级 当今全球化源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转型国家的改革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通过集中产业优势,发展核心业务,扩展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逐步在全球形成了寡头垄断,即“系统集成者”,这些大公司分别控制着全球50%~90%的市场份额。这些系统集成者还产生了“瀑布效应”,并使得一些国家的产业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演变成了大公司政策。因此,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应对:

论日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论日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标准成本管理等旧成本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不适应现代发展时,西方成本管理界各种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兴起:其中形成了两种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实践中运用的成本管理模式--日本成本管理和欧美成本管理。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在80年代成为举世瞩目的成功典范,虽然在今天仍需我们注意学习,独特的管理模式,因为他们仍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今天谈谈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当中最重要的环节--成本管理。(公司与系统--打好企业管理系统基本功) 当然有人会认为日本的"成本经验"已然过时,但殊不知,人家过去的经验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 成本管理是日企成功之本 以下我分析为几个方面(以下是本人观点): 日本企业成本管理独特之处主要有: 1.产品设计前-目标成本 A.目标成本的稳定性 日本公司制定成本的顺序是:市场销售目标价格-产品设计-成本预算-计划成本。在新产品设计前制定目标成本,是日本公司成本管理的特点之一。 以汽车制造商为例,汽车的每一项功能都被视为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汽车的挡风玻璃、引擎滑轮到引擎箱都事先制定一个目标成本。制定目标成本,"这只是成本核算战役的开始",这一"战役"的过程就是公司同外部供应商之间,以及负责产品不同方面的各部门之间的紧张谈判过程。最初的成本预算结果也许高出目标成本的20%左右,或是一个更高的比例,但通过成本计划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营销专家之间妥协和利益权衡后,最终产生出与最初制定的目标成本最为接近的计划成本。 定位目标价格以后,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他们是不会更改目标价格。 B.目标成本未来性 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一定会把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并非今天的市场。日本一位专家安雄其伊:"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日本企业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同类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钢贸企业发展模式分类

钢贸企业发展模式分类 一、钢厂代理模式 二、绑定终端模式 三、期现配合模式 四、操作行情模式 五、市场搬货模式 六、佣金代理模式 七、产融结合模式 钢贸企业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钢厂代理模式 钢厂代理是传统的钢贸企业发展之路,从钢材行业供不应求开始,取得钢厂代理商不但是取得利润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是从做钢厂代理开始发展壮大。比如,华冶,巨盈、均和、宝闽、舜业、山兴、宝旺、闽兴大、闽路润等公司。这种方式的 优点是:资源稳定,可以保证连续性供货,对于开拓下游客户和影响市场有利,围绕公司较大规模库存资源,终端客户和小贸易公

司给予较多关注。在过去较长年份里,钢材价格保持了震荡但是总体上涨的趋势,严格做钢厂代理,长期来看,创造了高额利润。 缺点是订货政策由钢厂单方面指定,代理商没有发言权,处于被动地位。钢厂在制定销售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在价格上涨时期可能会对代理商让利;在价格波动及下跌时期,钢厂强制性要求代理商按照其订货政策满足自己订货要求,将市场变动风险转嫁代理商。其对于代理商的补贴及反馈措施往往无法弥补代理商的损失。这种情况从06年开始明显表现出来。2003年---2005年是钢铁行业的产能极具扩张时期,这也成为2005年价格出现暴跌的根源之一。但是由此钢厂进入强势时期,其对代理商的政策也越来越严格,导致代理商从2007年开始出现较大变化。部分大公司从钢厂协议户中退出,进入到现货领域与短期期货资源争夺,由此加剧了行业竞争程度。市场也越来越活跃。 二、绑定终端模式 钢贸行业企业众多,有部分企业专门服务大型终端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保持连续性业务操作。这种模式往往在资金和业务上有多种捆绑式合作条件。比如湖北汇通之于奇瑞汽车,湖北联义之于中油天宝、杭州新泰之于浙江东南等。每一家的客户为该公司创造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比重比较高,月供货量至少一万吨。同时

中国企业发展八大战略

为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发展信托基金于近期共同主办了第一期中国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及中远集团等15户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剑桥大学为主的着名教授和近40位世界商界领袖围绕全球商业革命对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挑战、全球化与公司治理、并购重组与产业发展新趋势、科技进步与企业研发、企业管理新趋势、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环境和平以及全球化与风险管理、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学员们在进行了50多次认真研讨后,初步形成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战略思考。 树立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当前全球化已渗透到各个方面,不仅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更加全球化,而且制度、规则、环境和观念等也越来越全球化。与戴克、西门子、BP、英美资源、米其林、西班牙电信等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相比,我们的企业在战略规划、经营规模、公司治理、开发创新、企业管理、社会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都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现在世界非常关注“中国因素”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的作用,再加上印度、巴西、俄罗斯几个国家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格局和发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但矛盾冲突会不断,欧美模式不断遇到挑战,国际社会将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国改革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对于中国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以廉价劳动力保持长久竞争优势,中国更不例外。以西班牙的发展为例,25年前它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达国家实行了产业转移,但随着加入欧盟和全球化日益深入,这种优势逐渐失去,迫使他们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中国发展进程中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今天繁荣明天就可能是衰落。 面对这种新形势,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差距,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学会并善于用世界眼光观察现实,用全球意识思考问题,用战略思维谋划未来。 加快国内产业升级 当今全球化源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转型国家的改革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通过集中产业优势,发展核心业务,扩展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逐步在全球形成了寡头垄断,即“系统集成者”,这些大公司分别控制着全球50%~90%的市场份额。这些系统集成者还产生了“瀑布效应”,并使得一些国家的产业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演变成了大公司政策。因此,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应对: 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整合与聚集,特别是“系统集成者”和“瀑布效应”的

宁波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经济学 宁波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外研究动态 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乡镇企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它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被其他各国所关注。 美国:霍兰德在《中小企业的未来》一书中得出的中小企业存在结论是:(1)整个经济的发展、企业数和国民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国民总生产得到发展,企业数就增加,因而中小企业也增加。随着景气的循环,观察企业人口的增减。整个经济的发展,能增加经济的幅度、深度和富裕程度,能决定市场,给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机会。整个经济的发展,能提高收入的水平,增加个人储蓄,能供应中小企业的开业资金。(2)技术的发展越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机会越多。中小企业对技术发明有很大的作用。技术的发展呈波浪式的形式,扩大着中小企业的范围和数量。在新产品或新产业的初期阶段,中小企业能制造零部件,在成熟阶段,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化生产的机会。在销售和服务业中,由于受规模利益的限制,因而中小企业的销售、服务的机会是很多的。(3)在融资方面虽然中小企业有困难,但如果有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帮助,中小企业就可以通过投资公司、银行等部门的关心来融通资金。(4)联邦税的影响,也对中小企业不利。因此在税收上的改善,中小企业的地位会得到加强。(5)对中小企业的保护,表现在政府的一连串的反垄断政策里。(6)政府对中小企业产品的购买量的增加,也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7)城市化的进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越来越吸引更大市场要求的工厂离开原料供应地,引起了许多差别化或极端专门化的商品生产的中小规模工厂的出现。 日本:日本经济学家、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末松玄六在他的《中小企业经营战略》一书序言中对中小企业给予了不同的评价。许多人信奉“大量生产原则”、“大规模经济效益”的说教,而他却认为规模越小的企业,利润率、投资效益等生产率越高。由于大企业控制市场和系列化,有人主张中小企业应该资本集约化、设备现代化、大量生产化,并寻求经济联合才能生存下去。而他则认为,中小企业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劳动、知识熟练集约化、服务差别化上下功夫,才是确保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他认为中小企业是独立自主的企业,在经济发展上起到巨大作用,是大企业的支柱,完全可以自主经营。

基于成本控制的协同发展合作模式研究来自H企业的案例分析DOC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本论文的研究是在H企业积极开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强化成本控制以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宏观背景与防弹材料行业发展背景的双重指导下进行。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将促使我国制造业酝酿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不断推进相关的改革创新政策,鼓励国内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战略的转变[1]。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下,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行业特征和发展特点:一方面,一些国营企业正在推进企业自身体系变革,注重成本控制与管理,促进企业由传统生产制造商向现代国际化工业运营商发展,管理的重点转为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关注运用科技进步加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和提高市场竞争力[2] [3];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动荡形势,充分认识到了利用战略联盟等手段开展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从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携手打造新型的合作生产与营销体系[4]。 国营H企业从事的高科技纤维UD防弹材料是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上出现的、主要用于高级防弹领域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也称为UD防弹布、防弹无纬布(以下简称:防弹材料),是当今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新型高科技防护产品。 目前高科技纤维防弹材料在满足原有军用与警用装备市场的同时,国际新市场(如:世界反恐市场、军民飞机与高级轿车的防弹装备、大型公众场所的防范设施,地下防护工程装备等等)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需求规模亦越来越大[13]。 现实中的防弹材料制造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理论和协同联盟理论实际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主要鉴于以下原因: (1)纤维防弹材料制造业的主要产品系列化明显,配套产品品种较多,导致相关产业链较长,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2)纤维防弹材料属于高科技产品,企业研发投入资金较大,投资风险较高; (3)主要原料较为昂贵,一般每吨货物需要数十万元,资金占用成本高; (4)行业处于成长时期,各家企业一般使用非标设备进行生产与加工,设备加工周期长而且改进成本较高,固定资产投入较大; (5)目前国际市场多品种、小批量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紧急订单的插入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企业资本运作模式.doc

中国企业资本运作模式 中国企业资本运作模式可以具体分为扩张型资本运作与收缩型资本运作两种模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传统的中国企业增长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今的发展要求法。中国企业只有以资本形式﹑优化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法。 一﹑扩张型资本运作模式 扩张型资本运作,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法。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横向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法。 横向型资本扩张可以减少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也可以解决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力不断扩大的矛盾法。 例:青岛啤酒集团的扩张就是横向型资本扩张的典型例子。近年来,青啤集团公司抓住国内啤酒行业竞争加剧,一批地方啤酒生产企业效益下滑,地方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大树”求生的有利时机,按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和规划布局,以开发潜在和区域市场为目标,实施了以兼并收购为主要方式的低成本扩张。几年来,青啤集团依靠自身的品牌资本优势,先后斥资6.6亿元,收购资产12.3亿元,兼并收购了省内外14家啤酒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壮大了青啤的实力,而且带动了一批国企脱困。2003年,青啤产销量达260万吨,跻身世界啤酒十强,利税总额也上升到全国行业首位,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二)纵向扩张资本运作,是指交易双方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是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产权交易法。 例:格林柯尔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无氟制冷剂供应商,处于制冷行业的上游。收购下游的冰箱企业,既有利于发挥其制冷技术优势,同时也能直接面对更广大的消费群体。从2002年开始,格林柯尔先后收购了包括科龙、美菱等冰箱巨头在内的五家企业及生产线。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格林柯尔已拥有 900万台的冰箱产能,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具备了打造国际制冷家电航母的基础。格林柯尔集团纵向产业链的构筑,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混合型扩张资本运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间所进行的产权交易法。混合资本扩张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力法。 例:拥有105亿资产的美的集团一直是我国白色家电业的巨头,2003年的销售额达175亿元。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的从来没有偏离过家电这一主线。专业化的路线使美的风扇做到了全国最大,使空调、压缩机、电饭锅等产品做到了全国前三名,巨大的规模造就了明显的规模优势。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军其它行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美的集团的现实选择。与此同时,美的在资本、品牌、市场渠道、管理和人才优势等方面也积累到了具备多元化经营、资本化运作的能力。审时度势之后,美的毅然作出了从相对单一的专业化经营转向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2003年8月和10月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和湖南三湘客车,正式进入汽车业。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安徽天润集团,进军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美的将以家电制造为基础平台,以美的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使美的最终发展成为多产品、跨行业、拥有不同领域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大型国际性综合制造企业。

_斯坦福_硅谷_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_董美玲

2011年第18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1No.18 收稿日期:2011-07-20,修回日期:2011-08-1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课题“美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与分析”(2010B070300044)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1.18.018 “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董美玲 (中山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通过对斯坦福大学与硅谷校企合作协同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研究,在详细考究这种协同发展模式的背景与 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斯坦福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要素,启示我们从斯坦福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中汲取经验,洋为中用,为我国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并提出中国高校企业合作的建议。关键词:斯坦福大学;硅谷;校企合作;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1)18-0064-05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of the Cooperation and Synergy Development between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Silicon Valley Enterprises DONG Meiling (Science &Technology Office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provides a profoun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of the cooperation and synergy development between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Silicon Valley enterprises.By studying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nergy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paper analyses and generalizes the factors of succes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Such synergy development pattern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to develop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cooperation pattern and adapt it for Chinese use. Key words :Stanford University ;Silicon Valley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synergy development 1前言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以下简称斯坦福)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它位于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毗邻美国第二大工商业港口城市旧金山和有“高科技圣地”之称的硅谷(Silicon Val-ley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斯坦福的发展尤为迅速,被誉为21世纪美国科技文明的象征。在英国《泰姆士报》发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斯坦 福位列第四[1] 。截止今日,斯坦福已培养了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电器工程特别是微电子专业是斯坦福最为成功的学科,在该领域,斯坦福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医疗医药、物理等领域也是斯坦福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擅 长学科[2] 。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目前硅谷集中了近万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不乏位列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包括Adobe 、AMD 、Apple 、Cisco 、eBay 、Google 、HP 、Intel 、NVIDIA 、Oracle 、Sun 等。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顶端,且大多 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因而技术创新是这些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造就了它们巨大的技术创新需求。 斯坦福和硅谷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的斯坦福创建了斯坦福研究园,这是硅谷形成的早期雏形,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高校创办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1953年斯坦福成立了大学荣誉合作研究项目,为硅谷的工程师提供全职工作之余接受高等继续教育的机会,这个计划使企业的工程师得以保持技术优势,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随着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落户,同时,斯坦福也大力鼓励本校教师和毕业生在园区内创业。如HP 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惠利特和戴维帕卡特就是斯坦福的毕业生,也是硅谷最早的创业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类斯坦福出身的企业成为了硅谷的中流砥柱。 另外斯坦福在硅谷成立了众多研究中心,它们是大学最新研究信息流向产业界的渠道。斯坦福集 成系统中心 [3] (以下简称中心)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中心是斯坦福与美国联邦政府和硅谷的20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