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性质实验报告单

磁铁性质实验报告单
磁铁性质实验报告单

磁铁性质实验报告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磁铁性质实验报告单

材料:条形磁铁,小磁针,

步骤:

1、组装好小磁针。

2、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分别去靠近小磁针的两个磁极,观察并记录现象。

3、用条形磁铁的另一个磁极分别去靠近小磁针的两个磁极,观察并记录现象。

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当两个磁极接触时,同极()异极()

物体导电性实验报告单

材料: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电实验材料等。

步骤:

1、将电池盒、导线、开关,小灯泡等,组成完整的闭合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断开电路,将要实验的材料加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看小灯泡是否能够发亮。

结论;

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

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实验报告单 ……………………………………………………………………………………………………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实验记录: 我的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就越远,说明空气越被压缩,产生的力量越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冷热空气对流。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向上流动,到冷瓶)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没有向下流动) 我的结论:(冷热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热上升,冷下降)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份。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蜡烛慢慢熄灭,瓶内水上升一部分)说明:(瓶内帮助燃烧的气体用尽了)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火柴迅速熄灭)说明:(有一种气体阻止燃烧)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第一种支持燃烧,第二种不支持燃烧)。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支持燃烧的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另外空气中还含有(氮气、水蒸气等) …………………………………………………………………………………………………… 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 实验器材: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围-20℃——110℃)2、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围在-20℃——110℃) 实验步骤: 1.了解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容。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4.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他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实验结论: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 实验步骤: 1.严格按照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别测量4杯水的温度。 2.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讨论温度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并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连续测量10分钟水温变化并记录。 5.分析记录表的数据并交流:这些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实验名称: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目的: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2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块 实验步骤: 1.把冰块放入烧杯,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名称: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目的: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器材:烧杯一只(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

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定滑轮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 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动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动滑轮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动滑轮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 上,通过动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学校香花岭完小年(班)级五年级班实验者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时间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滑轮组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我的猜测:滑轮组能省力 步骤:1、组装好滑轮组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滑轮组 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指导教师:蒋昀峰评定等级: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2 班级年级班 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 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4、分组尝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3 班级年级班 实验课题杠杆平衡的研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 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 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 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 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 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4 班级年级班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 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 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 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 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5 班级年级班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 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 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 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 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 动滑轮。 实验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 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杠杆平衡实验 实验器材:杠杆尺、铁架台、钩码 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我这样做: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 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做三次实验 5.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 1.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2.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 也不费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注意不要把钩码乱丢乱放,不要砸伤。

实验名称:杠杆和轮轴 实验器材:螺丝刀每组一把、扳手每组一把。 我的猜想:杠杆和轮轴都能省力 我这样做:1.选几名力气小的同学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得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2让全班力量悬殊的学生进行游戏,再让同桌的学生试一试,让大家都当一回“大力士”。 3.整理桌面 观察到的现象或者测量结果:使用轮轴和杠杆可以省力,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越粗,越省力。 本次实验的得与失:使用螺丝刀小心,在相互比赛时注意安全

实验: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线绳、钩码、测力计 我的猜想:滑轮可以省力 我这样做: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2.按要求组装定滑轮,在线绳一端挂两个钩码重1N,在线绳另一端拉动 线绳,用测力计向下匀速拉动,测得拉力为1N 3.测出两个钩码加滑轮重量,为1.1N 4.按要求组装动滑轮,向上拉动线绳,滑轮随重物一起上升,用测力计向 上拉动,提起重物加滑轮0.55N的力 5.按要求组装滑轮组,向下拉动线绳可将重物提起,用测力计向下拉,提 起重物加滑轮用了0.55N的力 6.收拾桌面,整理实验器材,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 1.定滑轮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不省力 2.动滑轮省力,不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3.滑轮组既省力,又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我的得与失: 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要归零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doc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 名称 实验 组别 实验步骤: 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 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 1、 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2、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实验步骤: 一、 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 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 改进和完成 1 .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橡皮泥在水中 的沉浮 实验 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一: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实验二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实验结论: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实验步骤: 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 <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 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实验结论: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实验步骤: 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大小。 1、烧杯里取一些盐水。 2、 用滴管取清水往烧杯里滴(水要带颜色的)。 3、 再分别在每个烧杯里倒入浓盐水、糖水和酒精。 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实验结论: 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 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步骤: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 活动1:感受1号杯和2号杯里水的冷热 1号杯水() 2号杯水() 活动2:观察温度计 .观察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 要构造。 你观察温度计上有摄氏度 (℃)的标记吗? 你观察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 示多少? 最高()最低() 你观察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 最低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 活动3:下面的温度你会读和写吗? 28摄氏度写作: 2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21℃读作: 31℃读作: 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用品:400ml烧杯一个一支温度计适量冷水和一暖壶热水吸水纸废物瓶。 步骤操作要求评分标准满分得分1 清点仪器用品按材料清单清点材料用品是否齐全(5分)。 5

2 观察温度计的 零刻线、分度值 和量程。 A、观察温度计的零刻线。(10分) B、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 。(10分) 20 3 用手感知水温。将手指伸入烧杯中(冷水)或将手放在烧杯 外壁(热水),手的感觉 (10分),估测水的温度(10分)。 20 4 将温度计测量 水的温度。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10 分)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 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10分) C、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 泡继续停留在水中。(10分)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连续三 次测水的温度分别为、、 ,平均水温为。(15分) 45 5 整理仪器,擦拭 桌面。 A、将温度计擦干放回原处。(5分) B、擦拭桌面。(5分) 10 实验三、水结冰了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 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 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水结冰了的实验记录表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篇一: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实验报告单四上 实验过程记录表 1 实验过程记录表 2 实验过程记录表 3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4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5 篇三: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

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 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

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供参考)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组别: 我概括空气的性质:(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演示实验 ;组别:( ) 实验名称:02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 ) 我的结论:(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 实验类别:演示实验 ;组别:( ) 实验名称:03观察冷热空气对流。 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 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 ) 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 ) 我的结论:( )

…………………………………………………………………………………………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4研究空气的成份。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说明:()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说明:() 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 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另外空气中还含有()等。…………………………………………………………………………………………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5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性质。 实验步骤:1、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时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里。2、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 我发现:()3、把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向正在燃烧的蜡烛倾倒, 我发现:()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燃烧的蜡烛();二氧化碳比较()。…………………………………………………………………………………………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组别:() 实验名称:06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步骤: 1、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2、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种。 我发现:杯壁上出现()。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5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5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认识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透明杯子、纸、空饮料瓶、气球等。 实验过程: 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提示:纸团应紧塞杯底,防止落下;杯子压入水中要慢并保持竖直,要压到水槽里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外壁和杯口水擦干,然后再取出纸团。 实验中,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吹气球时,用不要用力捏塑料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把瓶里的气球吹大,重视求异思维培养。 实验结果: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6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6日星期三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及压缩空气活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一根、支架一只(演示用) 实验过程: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再用手压“气球”(或用塑料袋充满气)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提示:压塑料袋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破裂。 实验结果: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斜面材料盒,小车,测力计。 实验过程:⒈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在零刻度。⒉用测力计直接提拉小车,测量拉力计数。⒊搭建三个高度,分别测量在三个斜面上提拉小车要用的拉力并计数。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注意事项:①实验时先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在零刻度;②拉动小车要匀速、缓慢;③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拉动过程中读数,视线与刻度平行。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实验过程: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画图。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绘图、整理。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电池、细导线、铁钉、大头针。 实验过程:⒈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细导线,分别连接不同数量的电池,同时观察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⒉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细导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电量、线圈匝数、铁芯大小等因素有关。(电池电量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电磁铁铁芯越粗,磁力越大。) 【溶解实验】 实验材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烧杯,玻璃棒,药匙。 实验过程: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⒉向烧杯中分别加入食盐、高锰酸钾和沙子,用玻璃棒搅动。⒊静置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溶解”。像沙子这样,在水中搅拌后沉入水底的现象,叫“不溶解”。 注意事项:用药匙取药品后要及时擦净再取另一种;用玻璃棒搅拌时也应擦净再搅拌另一种液体。

磁铁有磁性实验报告单

磁铁有磁性实验报告单 篇一:4.2磁铁有磁性_实验报告单 《磁铁有磁性》实验报告单 组员:日期: 注意事项:注意自身和仪器的安全,发生意外事件及时向老师报告。 实验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实验要求: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请在能被磁铁吸引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 1 实验二: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报告 实验要求:请在能被磁铁吸引的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 实验三:判断哪些东西是铁做的 实验要求:先预测,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请在能被磁铁吸引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再用磁铁检验,看看你的预测是否正确。 2 篇二:磁铁有磁性记录表1 《磁铁有磁性》实验记录表 班级:三年级第小组组长:记录: 成员: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表(一)

磁铁隔着物体去吸引铁的实验记录表(二) 共群小学三年级林雨佳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们便感到骄傲、自豪! 九十年前的7月1号,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尤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照亮了中国的天空??中国革命史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我入队的第一天,老师告诉我,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要好好珍惜,我就知道自己是“中国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沐浴在共产党的阳光雨露下,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应该有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不能再依赖父母。有些小学生就因为在父母的多重保险之下,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与软弱的性格;有的小学生事事依赖父母,发生任何事都与自己无关,强烈的依赖性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自立自强;也有的人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便心灰意冷,不愿努力学习,小小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自信;更有的人为了一时的享受和快乐,便将学习放在一边。这怎么能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呢? 我们要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就需要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树立向科学技术现代化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 报告 五年级一班学生: 学号: 2016年 9 月 13日实验 名称 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 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种子 指导 教师 试验 评分

实验步骤和数据记载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 结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一班学生:学号: 2016年 9 月 23 日 实验 绿豆芽生长条件 名称 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有不同 实验 目的 纸盒、绿豆芽、水、纸巾、阳光 实验 器材

实验步骤和数据记载1、把两个培养纸盒,分别装上深约2厘米的土壤, 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纸盒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 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纸盒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 4、这两盆培养纸盒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 没有阳光照射的则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一班学生:学号: 2016年 9 月 27日 实验 名称 设计制作生态瓶 实验 目的 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瓶、泥沙、自然水、水草、植物、小动物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1、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一、实验目的:杠杆尺实验 二、实验要求:说明杠杆三点,验证杠杆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钩码。(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 3、分别改变力点到支点,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实验什么情况省力?什么情况费力?什么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5、把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方法 1 方法 2 方法 3 方法

4 方法 5 方法 6 注意: A、认真调整杠杆尺平衡。 B、实验时不要用测力计进行杠杆尺实验,应改用钩码进行,这样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 2、天平的使用 一、实验题目:怎样使用天平 二、实验要求:怎样使用天平 三、实验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 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 3、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右侧盘的纸上。 4、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 5、计算砝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6、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砝码和物体。整理好天平。将天平和砝码放回盒中。 3、定滑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定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定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按下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3、手拽线绳,通过定滑轮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用钩码代替手拽绳的拉力。试试通过定滑轮,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注意: 做定滑轮能不能省力的实验时,要用钩码,最好不用弹簧称。 4、动滑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动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动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目录: 1、自制电磁铁 2、电磁铁性质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4、电磁体的磁极 5、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的关系 6、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7、认识使用显微镜 8、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实验一、自制电磁铁 实验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 实验过程: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4、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5、学生观察后回答。 6、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二、电磁铁性质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过程: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6表格。 4.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5.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 告单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 28摄氏度写作: 2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21℃读作: 31℃读作: 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用品:400ml烧杯一个一支温度计适量冷水和一暖壶热水吸水纸废物瓶。

实验三、水结冰了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 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 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 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水结冰了的实验记录表

结论: 1、水在低温环境中,温度会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 2、结冰后温度会继续下降,一直降到与环境的温度相同为止。 3、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实验四、冰融化了 一、实验目的:观察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 1、从冰箱中取出一些冰块,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 量并录 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 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 袋一只、 冰块若干 2、温度会不断上升,当上升到0℃时,冰块开始融化,在融化过程中一直保持0℃。 3、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继续上升,一直到室温。 4、冰块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实验五、磁铁有磁性

四年级实验报告单(上)

研究空气的性质实验记录单 四()班参加人员: 实验设计: 1、把一团纸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湿。这个现象说明杯子里有(),因为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 2、把气球放在瓶子里用力吹,气球吹(),说明瓶子里有()。 3、把饼干,砖头、羽绒服放进水里,会看到饼干,砖头、羽绒服有很()冒出,说明饼干,砖头、羽绒服里有空气。 4、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气球,会看到充气的气球下沉,这个现象说明空气有( )。 5、用手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放开手后,气球又(),这个现象说明空气有()。 6、把充气的气球对着自己的脸放气,会有()的感觉,说明空气会()。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空气的性质是

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实验记录单 四()班参加人员: 问题1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实验设计; 1、把手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手的感觉是()。 2、把纸蛇放在蜡烛的上方,会看见纸蛇()。 以上现象说明空气受热会向( )流动。 问题2热空气为什么会向上升? 实验设计; 把两个用线栓好杯底的纸杯固定在木棍上,使木棍保持平衡,用寿扶住木棍的一头,用点燃的火柴烤热另一只杯子,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会看到现象是 实验现象说明:

研究空气成分实验记录单 四()班参加人员: 实验设计: 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中,点燃蜡烛,在用去掉底 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看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 打开瓶盖插入燃烧的火柴后发生的现象是 说明剩下的空气燃烧(填能或不能)。 2、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成。 3、把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杯子里,看到蜡烛很快,说明二氧化碳能。 4、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中,用玻璃片盖好,几分钟后,看到小水珠出现在杯子的外壁上,说明空气中有。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 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 实验名称: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实验目的: 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实验步骤: 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