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直接接触产妇及新生儿。
3.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4.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要求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5.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二)建筑布局1.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临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刷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更衣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等。
3.墙面、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三)消毒隔离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过滤网至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门窗、墙面每周擦拭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助产开始前和分娩结束后,应对产房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孕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进行待产和分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分娩结束后,应对室内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应密闭包装,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
3.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用一更换。
不在产房和走廊上清点使用后的织物。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
5.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毒,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柜内,无菌柜应保持清洁,每周至少擦拭清洁一次;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无菌物品间;产包、手术包打开后限4h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开24h内使用。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产房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涉及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在产房中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和实施要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产房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由于产妇和新生儿抵抗力低下,一旦感染病原体,后果将不堪设想。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声誉。
因此,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措施1. 人员管理产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进入产房前必须更换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
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部消毒。
此外,产房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 环境管理产房应保持清洁、安静、无污染的环境。
产房内部应合理布局,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产房墙壁、地面、天花板应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此外,产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
3. 物品管理产房内的物品应分类管理,一次性用品与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分别放置。
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4. 产妇管理产房应制定严格的产妇接收、转运和出院制度。
产妇在产房内应穿着清洁的衣物,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换。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5. 新生儿管理新生儿应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规范,使用无菌物品。
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不得共用。
脐部护理使用的敷料及脐包应无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要点1. 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产房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和产后恢复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医院制定了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产房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二、管理责任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科、妇产科、护理部、感染科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三、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 产房环境清洁卫生a. 产房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产妇出院后需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b. 定期检查产房设备、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c. 加强对产房空气质量的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2.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a. 所有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b. 医务人员应遵守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c. 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感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3. 患者感染控制a. 所有产妇入院前应进行感染筛查,确保无感染风险。
b. 产妇应遵守手卫生和个人卫生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c. 产妇在产房期间应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4. 设备和器械管理a. 产房设备和器械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b.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5. 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a. 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b. 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事件的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
四、培训和宣教1. 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2. 医院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感染控制宣教,增强他们的卫生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监督和评估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
2. 监督部门应对产房的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母婴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产房及其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实行全面、全程、全员管理。
第四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确保感染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成立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组长由产房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产房护士长、医生、消毒供应室人员等。
第六条产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防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和考核,监督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及时处理感染事件。
第七条产房负责人应当认真履行感染防控管理职责,确保感染防控制度落实到位,保障母婴安全和医疗质量。
第八条产房应当设立感染防控监测指标,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第三章感染防控措施第九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处理污物前后等情况下必须进行手卫生。
第十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控制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产房应当加强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产房应当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产房空气质量。
每日结束后,应当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第十三条产房应当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患者及家属应当遵守感染防控规定,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第十四条产房应当建立感染防控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感染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感染防控培训与考核第十五条产房应当定期组织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产房应当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评估医务人员感染防控能力。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产房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产房医院感染,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产房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负责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2. 科主任负责产房感染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护士长负责日常管理,感染监控医师和感染监控护士负责具体实施。
3. 定期召开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分析产房感染情况,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4. 定期对产房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三、感染防控1. 产房布局应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2. 产房内应设置生理、隔离待产室、产房;急诊产房按感染产妇对待。
3. 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及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4. 一次性用品与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按有效期长短分别从里到外分柜放置。
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5. 产前应做HbsAg、抗-HCV、抗-HIV等检测。
阳性者及急诊产妇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接生。
6. 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
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7.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8. 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到感染控制科进行登记。
9. 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检测不合格要有追溯记录。
四、人员管理1. 产房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
2. 产房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帽子,不得佩戴戒指、耳环等饰品。
3. 产房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进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和产后恢复的重要场所,为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防止产房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本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产房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二、管理责任1.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感科、妇产科、感染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3. 产房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评估并更新感染管理制度。
三、感染预防措施1. 产房环境卫生:a. 产房每日进行清洁消毒,特殊是产妇床位、手术台、器械等易受污染的区域。
b. 定期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
c. 确保产房通风良好,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
d. 确保产房内的废弃物正确分类、包装、处理,定期清理废弃物。
2. 医务人员卫生:a. 医务人员每日进入产房前,应进行手卫生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b. 医务人员接触产妇前,应对手进行再次洗手或者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c.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预防知识和操作规范。
3. 感染监测和报告:a. 产房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产房环境、医务人员和产妇进行感染监测。
b. 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四、感染控制措施1. 隔离措施:a. 对于已知或者疑似感染的产妇,应即将进行隔离,防止感染的传播。
b. 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空气传播隔离等,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选择。
2. 感染防控:a. 所有产妇入院前应进行感染筛查,确保无感染。
b. 产妇在产房期间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如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c. 产妇及家属应接受感染防控知识的教育,了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感染控制:a. 产房应配备必要的感染控制设施和器材,如手消毒剂、洗手液、一次性手套等。
b. 定期检查和维护感染控制设施和器材,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产房、母婴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等组成,负责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学习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员工的感染管理意识。
3. 感染管理小组应制定并落实感染管理计划,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1. 员工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保持个人卫生。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产房、母婴室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
4. 产房、母婴室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剂,并定期检查、维护。
5. 产房、母婴室应实施严格的探视制度,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感染风险。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1. 定期对产房、母婴室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对检测不合格的环节进行整改。
2.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并按照要求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分析感染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五、培训与教育1. 对产房、母婴室员工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防控能力。
2.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开展感染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
六、特殊感染管理1.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采取隔离措施,单独使用医疗用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要求。
2.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七、医疗废物管理1. 产房、母婴室应规范放置医疗废物,实行专人收集、运输、处理。
2. 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标记,确保安全处置。
八、制度执行与监督1. 产房、母婴室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 感染管理小组应加强对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产房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产房感染预防控制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有效的感染控制技术和方法。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管理工作。
第七条产房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产房感染管理工作。
第八条产房感染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产房感染情况,制定和改进感染管理措施。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产房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条产房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一条产房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第十二条产房应当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第十三条产房应当对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四、人员培训与教育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产房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五条产房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对产房感染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产房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九条违反本制度,造成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七、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市人民医院 顾蓉静
一、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院内感染监测员 各类各级人员职责要求
二、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措施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产房布局
产房布局
产房内设更衣室、换鞋处 待产室、隔离待产室 洗手消毒间、分娩室 隔离分娩室、污物浸泡清洗间 打包间、卫生间
产房布局
分娩室均为单人,每间使用面积>=20M2 待产床每床使用面积>=7M2 洗手消毒间应能容纳2~3人同时洗手。
医疗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类
一、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源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 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 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
使用专用工作服及拖鞋,外出更换,并 定期刷洗消毒。
产房布局
产房为独立单元,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 非限制区;
待产室靠近分娩室,分娩室直接与污物通 道相连并做到单向流动;
产房内医生通道应分设,流程合理。
产房布局
门窗、墙壁与地面要求同手术室。 污物浸泡清洗间、打包间同手术室。
各种标色是否达到灭菌效果,检测消毒 液浓度。
环境卫生监测
紫外线的监测使用。
院内感染质控标准(产房)
空气
<=200cfu/cm3
物体表面
<=5cfu/cm3
医务人员手 <=5cfu/cm3
院内感染质控标准
以上培养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如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 菌等。
可疑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二、病理性废物 诊断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 验的动物尸体。
医疗废物的分类
三、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四、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药品 五、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 化学物品。
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的处理 医用垃圾的处理 胎盘的处理
有关规定
产妇产前应做乙肝病毒等相关实验室检 查,阳性者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 技术规范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 照消毒要求单独使用。
用后的一次性用品放入黄色塑料袋内, 密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房间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常用消毒液浓度、配制 不同颜色拖把的使用、消毒 灭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