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PDCA

合集下载

产科品管圈QCC成果汇报提高母乳喂养知晓率护理课件

产科品管圈QCC成果汇报提高母乳喂养知晓率护理课件
分析原因
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如医护人员的服务 态度、医疗设施的完善程度等。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完善医疗设施等。
改进措施
培训医护人员
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的培 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完善医疗设施
对产科病房和医疗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 患者的就医体验。
CHAPTER
03
圈活动计划与实施
活动计划
确定圈主题
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提高产科患者满意 度。
制定目标
设定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具体目标,如将患者满意度从目前的90%提 高到95%。
制定计划
根据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活动时间、人员分工、实 施步骤等。
实施过程
调查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产科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分析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
CHAPTER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次QCC活动,我们产科品管圈通过运 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针对产科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改进, 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努力,解决了许多之 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产科的工作效率 和服务质量。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医院产科的病例资料、患者反馈、医护人员意见等。
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产科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为后续改进提供依 据。
改进成果
01
流程优化
针对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对 产科的诊疗流程进行优化,提高 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02
医疗质量提升
03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PDCAppt课件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PDCAppt课件

结论:产妇及家属能主动拒绝使用代乳品及奶具,达到预期效果。
-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1:制定有针对性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方案,改善年轻护士的 知识结构。
-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2:通过培训考核,使年轻护士能够规范且有效地解决产妇及家属 在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
-
八、组织实施 D2—私自使用代乳品及奶具
措施2:从入院开始即进行爱婴医院的宣传工作,禁止将奶瓶奶嘴、代乳 品等可能干预到母乳喂养的工具带入母婴同室。
-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我小组再次对产妇及家属私自使用代乳品现象进行调查, 结果见下表:
50 40 30 20 10 0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
一、小组概况 二、选题理由 三、现状调查
四、确定目标 五、原因分析
目录
六、要因确认
七、制定对策
八、组织实施
九、效果评价
十、遗留问题与下步打算
-
前言
为了迎接国家爱婴医院复审,使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掌握母 婴健康知识,教会产妇母乳喂养技巧,进一步提高产妇住院期间纯 母乳喂养率,提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在我院护理部的倡导下,妇 产科护理团队从2015年1月到10月举行10个月的QC活动。本次 QC主题为:提高妇产科住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2015年5月措施干预产妇与未干预产妇一次母乳量的收集对比,见下表:
60
50
40
30
20
10 5
0 生产当日

母乳喂养PDCA【医学模板】

母乳喂养PDCA【医学模板】

运用PDCA模式管理,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负责部门:护理部项目名称: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检查和改进问题描述:2013年下半年我院母乳喂养率为84.8%,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达标。

一、原因分析:通过对孕产妇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调研,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会议,从制度、人员、方法、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1、产科门诊的工作人员对于孕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不到位,孕妇学校缺少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

2、产妇和家庭的成员对母乳喂养的好处了解得不到位,对母乳喂养的重视不够。

3、新上岗和轮转的护士,母乳喂养的培训次数和时间达不到要求。

4、医院制定的相应的母乳喂养制度不够全面。

“母乳喂养率低”的根本原因分析二、目标:提高母乳喂养率三、计划(一)内容:1、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开始便与孕妇进行沟通,收集资料,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2、实行考核合格后上岗,使全科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3、健康教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

4、监督机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护士长不定期巡视病房,检查宣教落实情况。

5、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6、持续改进(二)实施时间:2014年1月-6月四、实施1、做好入院宣教,孕妇入院后由值班护士完成。

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母婴安全须知、介绍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等。

可以通过观看宣传画、录像或用布娃娃示范。

2、协助剖宫产产妇做好早吸吮、皮肤接触的健康指导;正常分娩的早吸吮、皮肤接触的教育由产房护士完成,产妇送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及姿势、有效含接方法、正确挤奶手法,取消奶瓶奶嘴、代乳品等。

3、督促勤吸吮及按需喂哺落实到位,并强调夜间喂养的重要性。

品管圈QCC成果汇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品管圈QCC成果汇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此文献中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93.13%,远远高于我们。由此可见健康宣教在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当中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在贯穿整个孕期。同时我们医护人员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帮助产
妇建立信心,让她们更加相信母乳喂养才健是最康适合宣新教生儿在成长提的高。做母好健乳康喂教育养,可成以功大大率的提当高中母乳起喂养着的很成功
参考文献
韦琼兰.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母素与乳对是策.婴中外儿健最康文理摘想, X、X.0最5.8安(2全0)的122食品,并且易于
这篇文献主要讲的就是母乳喂养是一种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易变的一种行为,我们一定要认真细致不厌其
烦的去指导和帮助产妇及家属解决母乳喂消养中化的吸实际收问,题,可多增给与加产婴妇心儿理的支持免,疫增强能自力信心。。因此,提
2021/1/30
选题理由
2021/1/30
(1)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2)提高了科室的满意度。 (3)提高了工作效率。 (4)更好地应对爱婴医院的检查。 (5)普及母乳喂养知识。
(1)增加了科室特色,提高医院的满意度。 (2)吸引更多产妇。 (3)有益于爱婴医院的创建。
(1)减少了产妇的痛苦。 (2)提高了产妇喂养母乳的积极性。 (3)经济、方便。 (4)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促进身材的恢复 。 (5)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6)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利于母婴间情感交流。
苏六珍、于明娟.重视家属在促进母乳高喂母养成乳功喂中的养作,用.是基婴层医儿学健论坛康,护教理育与临的床根,XX本.07保.15证-63。6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最安全的食品,并且易于消化吸收,可增加婴儿的免疫能力,因此,提高母乳喂养,是婴 儿健康发育的根本保证。
XX.0王6.泓8(.产22后)应-3用34综合治疗仪机器按摩加母人工乳按喂摩催养乳促是进一母乳种喂养易成受功的多一点重体因会.中素外的健康影文摘响,、经验易交流变,

PDCA循环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我科在产妇方面推行PDCA循环,探讨PDCA模式在母乳喂养中的效果。

方法:在母乳喂养过程中运用PDCA模式,进行管理,通过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制定改进目标,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再次检查评定所制定的计划、措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结果:运用PDCA模式后,母乳喂养率由?80%?上升至98%?。

结论:通过在产妇方面运用PDCA循环管理,增强了护士及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喂养观念,使病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PDCA模式在母乳喂养具有高效持续改进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PDCA;母乳喂养【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62-01?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W.Edwards Deming)提出的。

它分为四个阶段: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确认,A(Action)处置,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循环过程。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我科从2013年开始运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至2015年在我科住院1200例产妇。

其中剖宫产术755例,自然分娩445?例。

年龄18—47岁,平均25.8岁。

1.2 方法1.2.1计划阶段(P)?①评估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根据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如母乳喂养的好处.产妇喂奶的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如何挤奶。

②健康教育时间及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③医务人员方面:加强学习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科知识水平。

对于新分配人员实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PDCA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PDCA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六: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验证方法 验证过程 妇产科病房工作现场调查
论证:目前我科取证护士为21名,长期病房工作护士11人,工作5年以下护 士5人,其中3人为工作一年护士,占病房护士人数的45.45%,这些年轻护士没 有接受正规爱婴医院评审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产妇持续有效指导,
3.2014年妇产科住院产妇平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0.15%。
2014年各月份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时间 2014.1 2014.2 2014.3 2014.4 2014.5 2014.6 2014.7 新生儿出生人数 93 79 73 81 87 77 102 医学指征人数 8 6 5 8 5 6 10 符合条件人数 85 71 68 73 82 71 92 实际喂养人数 66 58 53 57 66 56 72 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77.6% 80.6% 77.9% 77.9% 80.48% 79.38% 78.2%
85
80.15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2015年各月份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时间 新生儿出生人数 医学指征人数 符合条件人数 实际喂养人数 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2015.1 2015.2
2015.3 2015.4 2015.5 2015.6 2015.7 2015.8 2015.9 2015.10
61 56
QC主题为:提高妇产科住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定义:
纯母乳喂养是指在6个月内婴儿除母乳外不得接受任何 其他食物、饮料甚至是水。母乳喂养应按需进行、不分昼
夜。不得使用奶瓶、人造奶头或安抚奶嘴。
二、选题理由

母乳喂养PDCA

母乳喂养PDCA

运用PDCA模式管理,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负责部门:护理部项目名称:提高母乳喂养率项目方法: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检查和改进问题描述:2013年下半年我院母乳喂养率为84.8%,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达标。

一、原因分析:通过对孕产妇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调研,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会议,从制度、人员、方法、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1、产科门诊的工作人员对于孕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不到位,孕妇学校缺少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

2、产妇和家庭的成员对母乳喂养的好处了解得不到位,对母乳喂养的重视不够。

3、新上岗和轮转的护士,母乳喂养的培训次数和时间达不到要求。

4、医院制定的相应的母乳喂养制度不够全面。

“母乳喂养率低”的根本原因分析二、目标:提高母乳喂养率三、计划(一)内容:1、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开始便与孕妇进行沟通,收集资料,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2、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对母乳喂养知识进行学习、技术培训对新上岗、轮转士实行考核合格后上岗,使全科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3、健康教育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合适的地点,实施不同内容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技巧。

4、监督机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护士长不定期巡视病房,检查宣教落实情况。

5、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6、持续改进(二)实施时间:2014年1月-6月四、实施1、做好入院宣教,孕妇入院后由值班护士完成。

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母婴安全须知、介绍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等。

可以通过观看宣传画、录像或用布娃娃示范。

2、协助剖宫产产妇做好早吸吮、皮肤接触的健康指导;正常分娩的早吸吮、皮肤接触的教育由产房护士完成,产妇送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及姿势、有效含接方法、正确挤奶手法,取消奶瓶奶嘴、代乳品等。

PDCA循环法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

PDCA循环法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
3 超量与皮下接种反应的护理 超量接种是指卡介苗的接种的量 超过正常接种量, 皮下接 种 是 指将 规 定 皮 内 接 种 的 卡 介 苗 做 皮下 或 肌 肉 注 射 。这是 由 卡 介 苗接 种 工 作 中 出 现 的 技 术 差 错 或责 任 差 错 所 造 成 的 。 3.1 主要 表现 ① 发热 : 多 数 37.5~38.5 ℃ , 少数 出现高 热; ②部分儿童可出现下列症状: 乏力、精神不佳、烦躁不安、盗 汗 、腹 痛 、间 歇 性 关 节 痛 、消 瘦 、食 欲 减退 等 。 3.2 相关护理 ①及时 上报。②72 h 内, 封闭治疗 : 普鲁 卡因 2~4 ml+ 异烟肼 50 mg, 扇形封闭, 每日 1 次。③抗结核治 疗: 每公斤体重 10 mg/d。④局部溃疡脓肿、淋巴结肿大, 按强反
4 异常反应的护理 极少数人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异常反应, 如局部有菌或 无菌性化 脓、精神 性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 性紫癜、血管 神经 性水肿等等。一旦发生这种异常反应, 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以免 延 误 时 机 加 重 病 情。 卡介苗接 种作为预防 儿童结核 病的一项有 效措施已 在全 球广泛开展, 现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卡介苗接种反应的发生, 增 加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精神负担, 甚至出现一些医疗纠纷, 因此, 有必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为 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 生, 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熟练掌握 卡介苗的接种方 法, 避免 卡介苗注射 过量或注 入皮 下。
局部肿块并脓肿形成皮肤坏死破溃者先用一次性注射器穿刺抽脓后于脓腔内注入异烟肼注射液10mgkg后用利福平粉剂涂敷后用5异烟肼纱条覆盖包扎隔日换药异常反应的护理极少数人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异常反应无菌性化脓精神性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妇因素
家属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社会因素
其他因素
a
9
五、原因分析
产妇因素

家属因素

乳头扁平、凹陷
乳量不足
过度依赖医务人员

私自使用代乳品 及奶具



年轻护士母乳喂 养掌握不全
纯母乳喂养,宣传不到位 护士工作量大
代乳品过度 宣传

母婴分离


哺乳环境不好

医务人员因素
社会因素

其他因素

a
10
六、要因确认 验证一:乳头扁平、凹陷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7
六、要因确认 验证八:代乳品过度宣传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8
六、要因确认 验证九:母婴分离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9
六、要因确认 验证十:哺乳环境不好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28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我小组再次对产妇及家属私自使用代乳品现象进行调查, 结果见下表:
50 40 30 20 10 0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结论:产妇及家属能主动拒绝使用代乳品及奶具,达到预期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29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1:制定有针对性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方案,改善年轻护士的 知识结构。
120 100
80 60 40 2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母乳喂养理论考试 母乳喂养技能考试
结论:年轻护士通过培训,理论和技能成绩稳步提升,达到预期效果。
a
33
九、效果评价
2015年1月至10月分娩新生儿618人,医学指征81人,符合条件 537人,实际喂养500人,纯母乳喂养成功率达93.1%。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1
六、要因确认 验证二: 乳量不足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2
六、要因确认 验证三:过度依赖医务人员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3
六、要因确认 验证四:私自使用代乳品及奶具
94 92
90
93.1
88
86
84
82
80
85
78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76
74
72
80.15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a
34
2015年各月份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a
35
九、效果评价
妇产科通过此项QC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 纯母乳喂养率,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提高了住 院病人的满意度,并赢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口 碑。其中产后康复仪的使用2015年1月至目前共计 664人次,经济效益31872元。赢得产妇及家属对 我们医疗卫生行业信任和肯定。为产妇出院回家坚 持六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打下很好地基础。
a
30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2:通过培训考核,使年轻护士能够规范且有效地解决产妇及家属 在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
a
31
八、组织实施 D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措施3:通过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检查反馈护士工作质量
a
32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对工作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进行一季度一次的培训验证考试,结果见 下表:
a
26
八、组织实施
D2—私自使用代乳品及奶具
措施1 :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内胃容量的大小,让产妇及家 属了解新生儿是不需要添加母乳以外的其他饮品。
a
27
八、组织实施
D2—私自使用代乳品及奶具
措施2:从入院开始即进行爱婴医院的宣传工作,禁止将奶瓶奶嘴、代乳 品等可能干预到母乳喂养的工具带入母婴同室。
a
6
2014年各月份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情况
a
7
一四、、小目组标简设介定
• 活动目标:将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提高 • 设定目标值:
86
85
84
83
82
81
80.15
80
79
78
77
现状
85 现状 目标值
目标值
a
8
五、原因分析
妇产科2014年在院期间新生儿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偏低 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看各原因所占比重)
a
5
三、现状调查
1.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基金会(UNICEF)在大量科学研 究的基础上,于2001年5月通过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向全球联合倡 议“爱婴医院”暨出生后最初6个月纯母乳喂养最新标准。
2.我院妇产科2015年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中,按照爱婴医院要求纯母 乳喂养率大于等于85%。
3.2014年妇产科住院产妇平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0.15%。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a
1
一、小组概况 二、选题理由 三、现状调查
四、确定目标 五、原因分析
目录
六、要因确认
七、制定对策
八、组织实施
九、效果评价
十、遗留问题与下步打算
a
2
前言
为了迎接国家爱婴医院复审,使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掌握母 婴健康知识,教会产妇母乳喂养技巧,进一步提高产妇住院期间纯 母乳喂养率,提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在我院护理部的倡导下,妇 产科护理团队从2015年1月到10月举行10个月的QC活动。本次 QC主题为:提高妇产科住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a
20
总体结论
要 因
1.乳量不足; 2.私自使用代乳品和奶具;
3.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a
21
七、制定对策
a
22
八、组织实施
D1—乳量不足
措施1:严格执行三早工作,并设立三早登记本。
a
23
八、组织实施
D1—乳量不足
措施2:产妇生产后第一天即进行产后康复仪的使用,增加泌乳量。
a
24
八、组织实施
D1—乳量不足
措施3:制定饮食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分时段进行饮食指导。
a
25
效果验证:
八、组织实施
实施后,2015年5月措施干预产妇与未干预产妇一次母乳量的收集对比,见下表:
60
50
40
30
20
10 5
0 生产当日
15 10
第一天
38 23
第二天
50 30
第三天
未干预 干预后
结论:措施干预后,母乳量增加明显。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4
六、要因确认 验证五:护士人员不足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5
六、要因确认 验证六:年轻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足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a
16
六、要因确认 验证七:母乳喂养宣传不到位
a
3
定义:
纯母乳喂养是指在6个月内婴儿除母乳外不得接受任何 其他食物、饮料甚至是水。母乳喂养应按需进行、不分昼 夜。不得使用奶瓶、人造奶头或安抚奶嘴。
a
4
爱婴医院要求 科室现状 选定课题
二、选题理由
住院产妇纯母乳喂养率>=85%
2014年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0.15%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