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的结构特点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腕关节和踝关节的比较

人体解剖腕关节和踝关节的比较

人体解剖腕关节和踝关节的比较
腕关节和踝关节都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区别。

1. 结构:
- 腕关节:腕关节是由尺骨、桡骨和腕骨组成的复杂关节。

它包含8个腕骨,分为两排:近侧排和远侧排。

腕关节的骨骼结构提供了广泛的活动范围,使得手部能够完成多种复杂的动作。

- 踝关节: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

它是一个球窝关节,用于连接下肢和足部。

踝关节在结构上比腕关节简单,但它的支持和稳定性也很重要。

2. 功能:
- 腕关节: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屈曲、伸展、外展和内旋等多个方向,使手部能够进行精细和复杂的动作,如握持、旋转和抓取等。

- 踝关节:踝关节主要用于足部的屈曲和伸展。

它使得我们能够行走、奔跑和跳跃,同时也提供了足部的稳定性。

3. 关节结构差异:
- 腕关节:腕关节的骨头较小,形状复杂,关节面积相对较大。

它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较高的灵活性。

- 踝关节:踝关节的骨头较大,关节面积相对较小。

它的活动范围比腕关节小,但它需要提供更大的稳定性,以支撑整个身体重量。

总的来说,腕关节和踝关节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身体部位的不同,它们的特点也存在差异。

腕关节适应进行更多精细和复杂的手部动作,而踝关节则适应支撑和稳定整个身体沉重的负荷。

第四章 第三节 腕关节运动学

第四章 第三节 腕关节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第四章 关节运动学
第三节《腕手关节运动学》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康复医疗学院肖晓鸿
内容提要
(一)腕关节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腕关节生物力学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腕、手关节的功能解剖、腕和手运动的相互影响 2.熟悉腕、手关节组成和运动方向、腕关节的运动范围、腕掌关
节的运动范围、腕的稳定性 3.了解腕、手关节动力学、腕关节的附加运动、前臂的旋前-旋后
(二)指关节的功能解剖
1.骨 指骨是长骨,每节指骨分底、体、小头三部。拇指分为 近、远节指骨,2~5指为近、中、远节指骨。近节指骨 底为卵圆形凹陷的关节面,与掌骨小头相关节,远侧的 头呈双髁状,其间有髁间凹陷。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基 底的关节面类似于近节指骨。
(二)指关节的功能解剖
• 2.关节 (1)掌指关节 共五个,由掌骨头和近 节指骨底构成。近节指 骨基底部关节软骨形成 掌板,两侧有内外侧副 韧带加强。当握拳时, 掌指关节最稳固。拇指 掌面有两籽骨,当拇指 精细捏挟时,籽骨作用 使拇指产生动力性旋转。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指关节的功能解剖、适于抓握功能的模式 2.熟悉指关节组成和运动方向、指关节的运动范围、手
的稳定性和控制 3.了解一个抓握模式的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关节的功能解剖、适于抓握功能的模式、指关节运 动方向、指关节的运动范围、手的稳定性和控制 难点:对抓握模式的分析
(一)指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手弓
• 手弓是手部有两个横弓和一个纵弓,它们是由手的骨关 节和肌肉保持一定的位置,相互平衡发挥手协调、灵巧 的活动功能。
• 横弓有腕骨弓和掌弓;腕骨弓由远列4个腕骨紧密连结 而成,其屈侧构成腕管,与第2、3掌骨近端相连,构 成腕掌关节。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桡骨远端骨折如没有恢复患者的尺偏角及掌倾角, 则影响腕关节活动,前臂旋转功能等。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2016-04-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肢力线
力线:重力的传导主要经过的路 线,肱骨头中心、桡骨头、尺 骨头。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肘关节解剖特点
1. 肘关节(elbow joint) 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段 形成3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 关节囊内构成,是个复合关 节。 1. 肱尺关节 2. 肱桡关节 3. 桡尺近侧关节
腕关节解剖特点
1、桡骨尺偏角:20-25°
2、桡骨掌倾角:10-15°
临床意义
肱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骨干对位不少于1/3, 干骺端3/4,可承受3cm以内的短缩移位,影响预后 的是旋转,旋转没有纠正导致畸形愈合后,患者功 能受限,如梳头,挠背等动作无法完成。
肱骨髁上骨折纠正旋转移位,如复位不良可导致肘 内翻或外翻畸形。出现并发症如尺神经炎等。

桡腕关节的特点

桡腕关节的特点

桡腕关节的特点桡腕关节是人体手腕关节中的一个重要部位,它连接了桡骨和腕骨,具有承受手臂重量和支持手部运动的重要功能。

本文将从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和常见疾病等方面详细介绍桡腕关节的特点。

一、解剖结构桡腕关节是由桡骨远端端面和腕骨近侧端面组成的。

其中,桡骨远端端面呈半球状,与腕骨的舟状骨、三角骨和月状骨相连,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关节面。

在这个关节面的周围,有一圈由三块软骨组成的关节盘,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减少摩擦力。

此外,桡骨和腕骨之间还有一条韧带,称为桡侧韧带,它可以固定桡骨和腕骨的位置,防止它们之间的滑移。

二、生理特点1.灵活性桡腕关节是人体手腕关节中最灵活的一个,它可以实现多种方向的运动。

例如,手腕的屈伸、外展和内收等运动都需要桡腕关节的支持。

此外,桡腕关节还可以实现轴向旋转,使得手腕可以自由地旋转。

2.承重能力桡腕关节不仅可以支持手腕的灵活运动,还可以承受手臂的重量。

这是因为桡骨的远端端面比尺骨的远端端面更大,可以承受更多的压力。

此外,桡侧韧带的存在也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关节的摩擦力。

3.神经血管的通过桡腕关节是手部神经血管的重要通道之一。

在手腕的桡侧,有一条由桡骨和腕骨之间的三角间隙组成的通道,称为桡管。

通过这个通道,桡神经、桡动脉和桡侧静脉可以顺利地进入手掌,为手部的运动和感觉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常见疾病1.桡腕关节炎桡腕关节炎是桡腕关节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风湿因素、创伤、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炎药、物理治疗、关节注射等。

2.桡骨茎突骨折桡骨茎突骨折是桡腕关节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通常发生在跌倒或手臂受伤的情况下。

这种骨折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关节僵硬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复位、固定和物理治疗。

3.桡侧韧带损伤桡侧韧带损伤是桡腕关节的一种常见损伤,主要发生在运动员和手工劳动者等高风险人群中。

这种损伤的症状包括关节松弛、疼痛、肿胀等。

8块腕骨的结构及顺序

8块腕骨的结构及顺序

8块腕骨的结构及顺序八块腕骨是构成人类手腕关节的关键骨骼结构。

它们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有助于手腕的灵活运动和稳定性。

本文将按照这八块腕骨的结构和顺序进行介绍。

第一块腕骨是舟状骨。

舟状骨位于腕关节的内侧,形状像一个小船。

它连接桡骨和掌骨,与桡骨和三块半月状骨形成关节。

舟状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手腕的内侧,使得手腕能够进行各种灵活的运动。

第二块腕骨是豆状骨。

豆状骨位于腕关节的外侧,形状像一个豆子。

它连接桡骨和掌骨,并与舟状骨、三块半月状骨形成关节。

豆状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手腕的外侧,增加手腕的稳定性。

第三块腕骨是三块半月状骨。

三块半月状骨由三块骨骼组成,分别是月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

它们位于舟状骨和豆状骨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结构。

三块半月状骨与舟状骨和豆状骨一起,构成了手腕关节的主要支撑和稳定结构。

第四块腕骨是盘状骨。

盘状骨位于三块半月状骨的下方,形状像一个盘子。

它位于桡骨的尺侧,与桡骨和三块半月状骨形成关节。

盘状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手腕的稳定性,并且能够承受桡侧的力量。

第五块腕骨是大多角骨。

大多角骨位于三块半月状骨的内侧,形状像一个角。

它连接舟状骨和盘状骨,并与豆状骨形成关节。

大多角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手腕的稳定性,使手腕能够承受较大的重力和冲击。

第六块腕骨是小多角骨。

小多角骨位于三块半月状骨的外侧,形状也像一个角。

它连接舟状骨和盘状骨,并与豆状骨形成关节。

小多角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手腕的稳定性,使手腕能够承受较大的力量。

第七块腕骨是螺骨。

螺骨位于豆状骨和盘状骨之间,形状像一个螺旋。

它连接豆状骨和盘状骨,并与舟状骨形成关节。

螺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手腕的稳定性,使手腕能够承受旋转运动。

第八块腕骨是桡骨。

桡骨是人体前臂骨中较大的一根,位于腕关节的外侧。

它连接豆状骨、盘状骨和螺骨,并与舟状骨形成关节。

桡骨是手腕的主要支撑骨骼之一,能够承受大部分的重力和力量。

八块腕骨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手腕关节。

它们通过关节的灵活运动,使手部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如握持、抓取、转动等。

腕的书写要点

腕的书写要点

腕的书写要点腕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它连接着手臂和手掌,起着支撑和灵活运动的作用。

正确地书写腕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个身体部位。

我们需要了解腕的解剖结构。

腕部主要由腕骨、腕关节、腕韧带和腕肌组成。

腕骨是由8块小骨头组成的,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节结构。

腕关节是腕部的核心部位,它连接着前臂和手部,使手部能够进行各种灵活的运动。

腕韧带则起到了稳定腕关节的作用,它们连接着腕骨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腕肌则负责控制和驱动手部的运动。

在书写腕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点:1. 准确的位置:腕部位于前臂和手掌的中间位置,距离手掌约为一掌的宽度。

在书写时,需要准确地标记出腕部的位置,以免产生误解。

2. 描绘腕骨:腕骨是腕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有8块,分为两排排列。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小圆圈来描绘腕骨的形状和位置。

3. 表示腕关节:腕关节是连接前臂和手部的重要关节,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运动能力。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一个大圆圈来表示腕关节,然后再将前臂和手部与之连接起来。

4. 强调腕韧带:腕韧带是连接腕骨的重要组织,它们起到了稳定腕关节的作用。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细线条来描绘腕韧带的位置和形状,以突出其重要性。

5. 表现腕肌:腕肌是控制手部运动的关键肌群,它们位于腕部的内侧和外侧。

在书写时,可以使用简单的弧线和肌肉纹理来表示腕肌的位置和形状。

除了以上要点,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线条粗细和阴影效果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同时,在书写腕部时,还可以结合其他身体部位的书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绘腕部的位置和形态。

正确地书写腕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个身体部位。

通过准确地描绘腕骨、腕关节、腕韧带和腕肌的形状和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和表达关于腕部的信息。

希望以上要点能够对你在书写腕部时有所帮助。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试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试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试大纲(供药物制剂本科专业使用)课程编号: 03130090二、课程名称: 系统解剖学三、课程学分: 3.0四、总学时: 54学时五、适应专业: 药物制剂六、考试方法: 闭卷(机考)七、考试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范围: 涵盖《系统解剖学》所有章节。

(二)、考试的基本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20%、了解内容10%八、考试题型和试卷结构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判断题、简答题试卷结构: 单选题60%、多选题10%、填空题10%、判断题10%、简答题10%。

成绩结构:卷面100分, 占总分70%实验100分, 占总分30%(实验报告10分、实验考核16分、学习态度分4分)。

绪论一、知识范围【掌握内容】人体的标准姿势。

【熟悉内容】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了解内容】人体器官的变异和畸形。

二、考试要求1、人体的标准姿势2.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第一章骨学一、知识范围【掌握内容】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2.各脑颅骨的位置和各面颅骨的位置。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4.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腕骨的排列顺序。

5.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股骨、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主要结构。

【熟悉内容】2、骨的分类, 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3、颅的组成和功能、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4、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 7 颈椎棘突, 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5、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5.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跗骨的排列位置。

【了解内容】1、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2、眶腔、鼻腔构成。

肋骨一般形态、结构。

3、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

腕关节解剖

腕关节解剖



腕骨间关节
• (二)腕骨间关节血供和神经支配 • 腕骨间关节的血供来自腕掌侧网和腕背侧网的分支。骨间前神经分支 分布于关节的掌侧,骨间后神经分支分布于关节的背侧。 • (三)腕骨间关节运动 • 近、远侧列腕骨间关节的运动幅度很小,腕中关节的运动范围较大。 腕部屈曲运动主要发生在桡腕关节,而在背伸时,腕骨间关节运动幅 度较桡腕关节大。内收时,如手位于旋前位,则4/5运动发生在桡腕 关节关节,旋后位时,则桡腕关节与腕骨间关节同等负担。外展运动 几乎全发生在腕骨间关节如伴有旋后位则有1/3运动发生在桡腕关节。 从腕部活动的整体上分析,腕中关节的活动度在腕部屈伸运动中小于 1/3,其余由桡腕关节完成,因此,在腕中部有疾病时,运动受限小 于1/3,只在运动极限时才发生疼痛。
腕骨间关节
豌豆骨与三角骨之间的连结称 豌豆骨关节,有独立的关节囊 和关节腔。关节囊松弛,附于 关节面的周缘,关节腔狭窄, 常与其他腕骨间关节腔相通。 关节囊周围有两条韧带附着, 一条为豆掌韧带,连于豌豆骨 与第5掌骨底之间,另一条为豆 钩韧带,连于豌豆骨与钩骨之 间。豌豆骨的近侧借腕尺侧副 韧带及桡腕掌侧副韧带牢固地 附于尺骨茎突。豌豆骨及其相 连的韧带可使尺侧腕屈肌的牵 引力传递至远侧列腕骨及掌骨。
桡腕关节
• • (三)桡腕关节运动 桡腕关节是手部运动的关键性关节之一。只有使其处于功能位,手的功能才 能充分发挥。当与前臂旋转运动结合时,手能够调整到任何角度以抓握物体。 桡腕关节运动幅度大,可与腕骨间关节同时运动,也可单独运动,能完成屈、 伸、内收和外展四种运动。由于关节面的前后径较左右径小,故不能作旋转 运动,但当和腕骨间关节协同时,可完成一定幅度的环转运动。 以中指、第3掌骨与前臂的纵轴为基准线,桡腕关节的中立位通过此线。由于 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长,故外展比内收幅度小。外展一般不超过20°,内收 不超过45°,屈曲为60°~70°,背伸为45°,由于掌侧韧带比背侧韧带坚 韧,由于掌侧韧带比背侧韧带坚韧,故伸腕比屈腕的运动幅度小。因个体差 异,这些角度可增加或减小。 因桡腕关节及周围关节所处的状态不同,其运动幅度也发生变化。如前臂旋 后时,内收比外展的活动范围更大。桡腕关节轻度屈曲时,内收、外展活动 范围增加,但过度屈或伸时,由于韧带紧张,内收,外展几乎消失。前臂在 旋前位时,除内收外,桡腕关节的其他各方位运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 在桡腕关节的活动中,舟骨的活动范围比月骨及三角骨大得多,桡骨与舟骨 之间从屈到伸的活动范围为88°,而桡骨与月骨之间为43°。桡腕关节背伸 并外展时,各腕骨镶嵌甚紧,而在屈曲及内收时则比较宽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关节的结构特点
腕关节是人体上肢的重要关节之一,它连接着手掌和前臂,是手部的支撑和运动中心。

腕关节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骨骼结构
腕关节由桡骨、尺骨和8个腕骨组成。

其中,桡骨和尺骨是前臂的两根长骨,它们在腕部末端分别与腕骨相连。

8个腕骨分为两排,分别为近排和远排。

近排腕骨包括腕舟骨、腕月骨、三角骨和豆状骨,远排腕骨包括钩状骨、舟状骨、柱状骨和月状骨。

这些腕骨之间通过关节面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腕关节结构。

二、关节结构
腕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多个小关节组成。

其中,近排腕骨和远排腕骨之间形成了两个关节,分别为腕舟关节和腕掌关节。

腕舟关节由腕舟骨和尺骨的关节面组成,是腕关节的主要承重部位。

腕掌关节由腕舟骨、腕月骨和豆状骨的关节面组成,是腕关节的主要运动部位。

此外,腕关节还有多个小关节,如腕三角关节、腕钩关节等。

三、韧带结构
腕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的支持。

腕关节有多个韧带,包括桡侧韧带、尺侧韧带、腕掌韧带、腕舟韧带等。

这些韧带连接着腕骨
和前臂骨,保持了腕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运动范围。

四、肌肉结构
腕关节的运动主要依靠手部的肌肉。

手部肌肉分为前臂肌和手掌肌两部分。

前臂肌包括桡侧肌和尺侧肌,它们通过肌腱连接到手掌和手指骨上,控制手部的屈伸和旋转运动。

手掌肌包括掌筋肌、掌骨肌等,它们控制手掌的收缩和张开。

总的来说,腕关节的结构特点非常复杂,包括骨骼、关节、韧带和肌肉等多个方面。

这些结构相互配合,使得腕关节能够承受重量、保持稳定、具有广泛的运动范围和精细的手部操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腕关节,避免过度使用和受伤,以保持手部的健康和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